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持續(xù)推進作風建設話語體系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構建起具有時代特征和政治意涵的作風建設話語體系。這一創(chuàng)新實踐以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理論為根基,通過系統性重構話語內涵、實踐性回應現實問題、戰(zhàn)略性強化治理效能,實現了理論邏輯、歷史邏輯與實踐邏輯的統一,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和實踐智慧。
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話語體系的原創(chuàng)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講出了‘老祖宗’沒有講過的新話”。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專題論述,既繼承黨的歷史上形成的作風建設核心話語,又圍繞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抓”等基本問題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為豐富發(fā)展黨的作風建設話語體系作出了原創(chuàng)性貢獻。
關于新時代黨的作風“是什么”的話語創(chuàng)新。習近平總書記著重從根本上思考黨的作風的內在規(guī)定性,對黨的作風的本質和核心等關鍵問題進行創(chuàng)新性回答。首先,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黨性和作風都是在民主革命時期就已形成的黨內話語,將二者結合起來論述,特別是從黨性的本質規(guī)定性上來認識黨風,是新時代的作風建設話語創(chuàng)新。該話語將作風與黨性的辯證關系納入政治哲學分析范疇,突破了傳統作風建設聚焦行為規(guī)范的局限,實現了從表象演繹向本質揭示的范式轉換。這一認識路徑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從根本上把握黨的作風的深刻洞察,體現了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的系統思維,體現了新時代作風建設話語的集成創(chuàng)新。其次,作風問題的核心是黨群關系問題。在黨的作風建設史上,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以“三大作風”之一構成黨的作風傳統話語,足見其在黨的作風話語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在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將其上升到作風問題的核心來認識,提出“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觀在作風建設話語中的貫徹,也明確了黨的作風話語創(chuàng)新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的根本原則。
關于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為什么”的話語創(chuàng)新。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為什么”關乎黨的作風建設的重大意義,也決定著黨的作風建設話語創(chuàng)新的價值導向。一是黨的作風關系人心向背。人心向背歷來是決定政權存亡的關鍵因素,“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于人心向背”。[2]黨的作風之所以關系人心向背,在于作風問題的核心是黨群關系,黨的作風如果出現問題,必然導致黨群關系出現問題,最終威脅黨的執(zhí)政根基。二是黨的作風決定黨和國家事業(yè)成敗。習近平總書記賦予黨的作風對于黨和國家事業(yè)成敗的決定性意義,這是對黨的作風前所未有的價值定位。這主要是從新時代黨和國家面臨的難關和挑戰(zhàn),特別是黨的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來認識的,“風險越大、挑戰(zhàn)越多、任務越重,越要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以好的作風振奮精神、激發(fā)斗志、樹立形象、贏得民心”,體現了新時代作風建設鮮明的問題導向。
關于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怎么抓”的話語創(chuàng)新。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走過十余年的歷程,從中央八項規(guī)定開局起步,到今年開展的深人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學習教育,在實踐中形成了“怎么抓”的完整思路和舉措,突出表現為持續(xù)深化糾治“四風”、堅持領導干部帶頭、堅持正風肅紀反腐相貫通、堅持常態(tài)長效等。黨在這些作風建設創(chuàng)新舉措基礎之上逐漸形成了作風建設的實踐話語,諸如“四風”“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抓常、抓細、抓長”“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等,這些話語突破了傳統“運動式整頓”的周期性局限,確立了常態(tài)化的治理邏輯,體現了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標本兼治”的鮮明特色。
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話語創(chuàng)新的實踐維度
中國共產黨新時代作風建設話語創(chuàng)新有著豐厚的實踐沃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引領黨的作風持續(xù)向好的過程中,結合新時代黨的建設所面臨的歷史方位轉變,不斷推進黨的作風建設話語創(chuàng)新,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作風話語創(chuàng)新實踐路徑。
問題導向的話語創(chuàng)新路徑。新時代黨的建設是從抓作風開局起步,針對的就是黨在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鮮明體現了問題導向的方法路徑?!包h內脫離群眾的現象大量存在,一些問題還相當嚴重,集中表現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上”,這也是黨在作風建設話語體系中首次將黨內存在的不良風氣概括為“四風”。中國共產黨針對“四風”問題,在馳而不息糾治“四風”的過程中構建起“靶向治療”的“四風”治理話語框架。一是精準識別話語,通過推進監(jiān)督綜合信息平臺建設、定期公布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問題數據等,實時動態(tài)把握“四風”發(fā)展新態(tài)勢,從糾治“頑瘴痼疾”到嚴防“隱形變異”,話語更新的背后反映的是糾治“四風”的發(fā)展進程和識別重點。二是分類治理話語,通過實施類案分析的話語策略,制定不同層級、不同地區(qū)、不同領域的專門作風話語,如對“文山會?!钡蕊@性問題采取“基層減負”剛性措施,對“為官不為”等隱性問題實施激勵約束容錯并行舉措。三是效果評估話語,引人“作風建設滿意度”評估和民意調查,建構“發(fā)現問題、整改落實、成效反饋”的閉環(huán)系統,彰顯以人民為中心的話語邏輯,形成“滿意度”“舒適度”等作風成效的人民表達。
制度話語的法治化轉型。新時代作風建設話語創(chuàng)新突出表現為“制度治黨”話語的體系化建構?!耙苑ㄖ嗡季S和法治方法抓作風建設,建立嚴格、完善的作風建設法規(guī)制度體系”[5],體現了作風建設的法治化轉型,在話語上則表現為作風話語與法規(guī)話語的融合。首先,作風建設規(guī)范層級提升。中央八項規(guī)定是新時代制定的第一部重要黨內法規(guī),成為作風建設話語法治化的開端,之后黨中央將作風建設要求納入《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黨內法規(guī),以高規(guī)格、標準化的法規(guī)話語彰顯作風建設的嚴肅性、規(guī)范性。其次,操作標準細化。黨中央制定中央八項規(guī)定實施細則,并根據作風問題新變種不斷修訂完善實施細則,出臺相關配套法規(guī)制度,實現黨的作風建設法規(guī)制度體系化,構建完整的作風制度話語體系。最后,監(jiān)督話語創(chuàng)新。建立巡視巡察上下聯動機制,將“巡視”升格為“政治體檢”,通過重構監(jiān)督理念、革新表達方式、創(chuàng)新制度載體而形成的系統性話語變革,其本質是將政治監(jiān)督的實踐邏輯轉化為具有解釋力、傳播力和約束力的話語系統,體現了“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的治理智慧。
文化治理的話語重塑。新時代作風建設話語創(chuàng)新注重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中的作風建設因子,構建起具有文化認同的作風話語體系。文化治理以重構政治價值觀為核心,通過“兩個結合”實現傳統政治智慧的現代轉型,如將“修齊治平”的士大夫精神升華為“我將無我”的公仆意識,通過“蘇區(qū)干部好作風”“焦裕祿精神”等歷史符號強化集體記憶。文化治理最終指向政治生態(tài)的系統優(yōu)化,通過“清淤”與“涵養(yǎng)”并舉,既堅決破除“碼頭文化”“圈子文化”等文化沉疴,又培育“清清爽爽的同志關系”新型政治文化。黨的作風建設文化治理本質上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文化自覺,通過價值引領、知識建構與話語塑造的有機統一,實現從“制度治黨”向“文化強黨”的躍升。
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話語創(chuàng)新的世界視野
中國共產黨是為世界謀大同的黨,其新時代作風建設話語創(chuàng)新有著寬廣的世界視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同時,以開放的胸懷積極推進政黨外交。在黨際交往中,黨的作風建設的世界視野不斷強化,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和中國智慧的作風建設話語,從話語層面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區(qū)別于其他一切政黨的顯著標志。
對世界政黨治理理論的突破。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造的作風建設話語體系,在政黨治理的價值邏輯、實踐路徑和效能機制三個維度實現重大理論突破,為世界政黨治理貢獻了全新范式。首先,在價值維度破解“政黨異化”理論困境。西方政黨理論深陷“選舉工具論”窠白,無法超越資本主導的政黨利益局限。中國共產黨提出自我革命理論,將作風建設定位為保持政黨本質屬性的戰(zhàn)略舉措。通過創(chuàng)新作風建設話語,不斷將政黨倫理建設納入治理核心實踐,為政黨政治注人自我革新的內在價值,突破西方政黨外部制衡的單一邏輯。其次,在實踐維度超越“制度方能”路徑依賴。針對西方政黨治理過度依賴制度約束的局限,中國共產黨將制度治黨和思想建黨融入作風治理,推動制度治理向文化治理進階,發(fā)揮優(yōu)秀文化的“潤滑劑”作用,實現風化俗成,有效提升制度執(zhí)行力。最后,在效能維度重構政黨治理評價體系。中國共產黨突破西方“選舉周期率”評價框架,將人民群眾滿不滿意引入黨的作風評價,構建以人民為中心的作風評估話語。這種政績觀上的長期主義克服了選舉政治下短期行為困境,要求黨的作風建設把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作為重要任務,實現人民至上的價值導向。
對人類政治文明發(fā)展的啟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作風建設話語創(chuàng)新,以馬克思主義政治文明觀為根基,通過重構政黨治理的價值坐標、實踐邏輯與文明范式,為人類破解政治文明發(fā)展困境提供了中國方案。第一,在價值論方面重塑政治文明的精神內核。中國共產黨在作風建設中把群眾觀點貫穿始終,將黨群關系作為作風建設的核心話語。中國實踐證明,政治文明的現代性不應消解價值理性,而需構建使命驅動的倫理體系。第二,在方法論方面開辟制度與文化交融路徑。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作風話語融合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二者雙向發(fā)力共同培育政治文化自覺。數字技術的嵌入則更具革命性,監(jiān)督信息平臺、大數據反腐等技術治理使預防式治理成為可能,這種技術賦能的政治文明升級路徑或引領人類政治文明走向新高度。第三,在文明觀重構方面確立多樣性發(fā)展范式。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話語創(chuàng)新通過“兩個結合”將傳統政治智慧創(chuàng)造性轉化,使歷史傳統與現代治理有機銜接。這種文明演進模式為文明古國現代化提供了非西方范本。
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話語創(chuàng)新既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理論的時代化成果,也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實踐需要。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需要繼續(xù)深化作風建設話語創(chuàng)新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為建設長期執(zhí)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提供話語支撐,“作風建設是攻堅戰(zhàn),也是持久戰(zhàn)”,唯有保持永遠在路上的政治定力,方能確保中國共產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
參考文獻
[1][2][3]《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概論》,黨建讀物出版社2025年版,第7、33、11頁。
[4]《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125頁。
[5]《習近平關于依規(guī)治黨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版,第114頁。
[6]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4頁。
(作者系四川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 孫強
數字編輯 趙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