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5)09-0053-04
禮儀教育是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載著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使命。在當今社會,良好的禮儀素養(yǎng)不僅關乎學生個人形象的塑造,更體現著社會的文明與進步。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禮儀課程教學模式逐漸顯露出一些局限性,難以滿足現代教育對效率、個性化和互動性的要求。而人工智能技術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如高效的數據處理能力、強大的交互功能以及個性化定制的潛力,為高職院校禮儀課程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它能夠突破傳統(tǒng)教學的時空限制,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學習體驗。
一、人工智能技術在禮儀課程教學中的優(yōu)勢
(一)提高教學效率
人工智能技術在處理大量數據方面具有天然的優(yōu)勢,這為禮儀課程教學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系統(tǒng)收集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具體包括作業(yè)完成情況、課堂表現、測試成績等。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深入挖掘,教師能夠快速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知識掌握程度,發(fā)現教學過程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例如,在學習西餐禮儀的時候,學生常常困惑于西餐的菜序和餐具的使用,難以記住紛亂復雜的菜序以及餐具的擺放規(guī)則,根據人工智能收集的數據,了解大部分學生在這方面存在的錯誤,教師就可以針對性地加強這部分內容的教學。
同時,人工智能還可以協(xié)助教師進行教學資源的整合和優(yōu)化。它能夠自動篩選出與教學目標最契合、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學素材,如優(yōu)質的禮儀教學視頻、案例分析文檔等,并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呈現給教師和學生。
此外,在教學評價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實現自動化評分和反饋,減少教師手動批改作業(yè)和評估的時間,使教師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設計和對學生的個性化指導中,從而全面優(yōu)化教學內容,提高整體教學效率。
(二)增強學習體驗
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作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為禮儀課程教學的學習體驗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在虛擬現實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體驗各種禮儀場景。例如,在學習中華傳統(tǒng)禮儀時,設置模擬古代宮廷禮儀場景,學生可以通過佩戴VR設備,置身于古代宮廷之中,與虛擬人物進行互動,參與宮廷宴會、朝見等儀式,感受古代禮儀的莊重與繁瑣。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禮儀的內涵和其背后的文化背景。
增強現實技術則可以將虛擬的禮儀元素與現實環(huán)境相結合]。比如,在教授現代國際商務禮儀社交場合中的禮儀空間距離時,學生可以通過AR設備觀察到真實場景中不同人際關系對應的禮儀距離,直觀地了解到親密距離、社交距離、公共距離等概念在實際中的應用。這種虛實結合的方式不僅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還使抽象的禮儀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形象,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和應用禮儀規(guī)范。
(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人工智能技術為學生提供了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和建議,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每個學生都有自已獨特的學習風格和節(jié)奏,人工智能系統(tǒng)通過對學生學習數據的持續(xù)分析,能夠準確把握這些特點。對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系統(tǒng)會推薦一些拓展性的學習內容,如國際知名禮儀專家的講座視頻、最新的禮儀研究成果報告等,滿足他們對知識的深入探索需求。
同時,人工智能系統(tǒng)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計劃和目標,為其制訂合理的學習時間表和任務清單。例如,對準備參加禮儀比賽的學生,系統(tǒng)會根據比賽的要求和時間安排,為其規(guī)劃從基礎禮儀鞏固到專項禮儀訓練再到模擬比賽的完整學習流程,并在每個階段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源和練習題目。這種個性化的學習引導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控自已的學習過程,按照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進行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人工智能技術在禮儀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一)成為新的教學輔助工具
在高職院校禮儀課程教學中,人工智能技術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可以發(fā)揮重要作用。智能語音識別系統(tǒng)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能夠準確地識別學生的發(fā)音,并與標準發(fā)音進行對比分析。部分高職院校學生來自相對落后的偏遠地區(qū),個別學生在上大學之前的中小學階段甚至還是接受方言授課和管理,來到大學后才開始學習用普通話與人交流。智能語音識別系統(tǒng)能夠在幫助學生練習普通話正確發(fā)音和糾音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比如,在實際講授交際禮儀模塊的會面禮儀時,要求學生能用標準、清晰的普通話問候對方以及自我介紹:“您好!我是 ×× 公司秘書 ×× ,很高興認識您!這是我的名片?!痹诰毩暤臅r候,有部分學生受方言影響,會出現發(fā)音錯誤的情況,這時候智能語音識別系統(tǒng)就會立即給出反饋提示并糾音,幫助學生練習正確的發(fā)音。
另外,智能語音識別系統(tǒng)在外國語言學習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在教授國際禮儀中的外語問候語、介紹語等內容時,學生可以通過語音識別系統(tǒng)進行練習,系統(tǒng)會即時指出學生外語發(fā)音的錯誤、語調的偏差等問題,并給予針對性的糾正建議,幫助學生快速提升口語表達的準確性和流暢性。
虛擬形象模擬技術則為學生的禮儀動作訓練提供了創(chuàng)新的平臺。通過該技術,可以創(chuàng)建高度逼真的虛擬人物形象,這些虛擬形象能夠展示各種禮儀動作,如站姿、坐姿、走姿、握手、鞠躬、遞接物品等。學生可以在虛擬環(huán)境中觀察虛擬形象的動作細節(jié),并進行模仿練習。同時,一些先進的虛擬形象模擬系統(tǒng)還具備動作捕捉和分析功能,能夠實時監(jiān)測學生的動作,并將其與標準禮儀動作進行比對,為學生提供量化的反饋。比如,在實際講授儀態(tài)禮儀模塊的鞠躬禮時,針對不同場合不同對象,行鞠躬禮的角度是不一樣的,一般分為四種:一是適用于普通應酬場合的 15° 鞠躬禮;二是適用于下級對上級、學生給老師、晚輩給前輩等表示敬意的 30° 鞠躬禮;三是屬于最高的禮節(jié),通常用于特別誠懇的感謝或兼意的45° 鞠躬禮;四是適用于特殊場合和特殊情況下,表示深深的感謝或誠摯的歉意的 90° 鞠躬禮。學生在練習不同角度的鞠躬禮時,虛擬形象模擬技術就會即時反饋身體各部位的角度偏差、動作的協(xié)調性等,使學生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動作,提高禮儀訓練的效果。
(二)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
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人工智能能夠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偏好。在禮儀課程教學中,系統(tǒng)可以收集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各種數據,包括學習時間、學習內容的選擇、練習的準確率、參與互動的情況等。基于這些豐富的數據,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構建學生的學習畫像。例如,對那些對商務禮儀更感興趣、在實踐操作中表現出較高悟性但學習時間較短的學生,系統(tǒng)會為其推薦更多與商務禮儀實踐相關的學習資源,如商務宴請的禮儀流程案例分析、商務談判中的禮儀技巧視頻教程等。
同時,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知識掌握情況,個性化地調整學習內容的難度和順序[2]。對已經熟練掌握基礎禮儀知識的學生,系統(tǒng)會引導他們進入更復雜的禮儀場景學習,如跨文化商務禮儀中的文化差異應對等,從而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制最適合的學習路徑,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率。
(三)加強互動式學習體驗
人工智能技術通過聊天機器人、虛擬助教等形式,為禮儀課程教學帶來了更加豐富的互動式學習體驗。聊天機器人可以模擬各種社交場景中的對話情境,讓學生在與機器人的交流中學習禮儀知識。例如在模擬酒店接待場景中,聊天機器人扮演客人,學生扮演接待人員,通過對話,學生運用所學的接待禮儀知識(包括問候語、引導手勢、詢問需求等方面的禮儀規(guī)范)完成作業(yè)。機器人會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相應的反饋,指出禮儀運用是否得當,并提供改進建議。
虛擬助教則可以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陪伴學生,解答學生的疑問。它可以實時監(jiān)測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當學生在某個禮儀知識點上停留時間較長或表現出困惑時,虛擬助教會主動詢問并提供詳細的解釋和示例。此外,虛擬助教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增強學生對禮儀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3]。
三、人工智能技術在禮儀課程教學中應用面臨的挑戰(zhàn)
(一)技術與教學內容融合困難
將人工智能技術與禮儀教學內容有效融合是當前面臨的一個關鍵挑戰(zhàn)。一方面,禮儀課程教學具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實踐要求,需要將抽象的禮儀概念、文化背景與具體的行為規(guī)范相結合進行教學。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如簡單地將虛擬形象或互動游戲引入課程教學,而忽略了禮儀教育的本質。又如在講解不同國家地區(qū)的禮儀文化時,不能僅僅依靠虛擬場景展示,還需要深入挖掘文化根源,將文化內涵與人工智能呈現方式有機結合,使學生真正理解禮儀背后的文化價值。
另一方面,技術的更新?lián)Q代速度較快,如何確保所選擇的人工智能技術與禮儀教學內容長期適配是一個難題。新的技術可能需要教師重新調整教學方法和內容安排,這需要教育者不斷地學習和適應,同時也需要學校在技術更新方面提供相應的支持和培訓,以保證技術與教學內容的無縫對接。
(二)學生隱私存在泄露風險
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收集和分析學生數據以實現個性化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隱私保護問題日益凸顯。人工智能系統(tǒng)需要收集大量學生的個人信息,包括學習行為數據、生理數據(如在一些使用可穿戴設備進行姿態(tài)分析的情況下)等。這些數據涉及學生的隱私,如果管理不善,可能會被泄露或濫用。例如,如果學生的學習數據被非法獲取,可能會被用于商業(yè)營銷或其他不當目的,這不僅會侵犯學生的權益,還可能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對技術應用的信任。
此外,對數據的使用范圍和權限界定也存在模糊性。學校、教師、技術供應商等各方在數據處理過程中的角色和責任需要進一步明確,以建立完善的隱私保護機制,確保學生數據在合法、合規(guī)、安全的環(huán)境下被使用。
(三)教師角色轉變帶來陣痛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禮儀課程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教師的角色面臨著深刻的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是知識的主要傳授者,負責講解禮儀知識、示范禮儀動作等。然而,在人工智能輔助教學的環(huán)境中,教師需要更多地扮演學習引導者和教學設計者的角色。這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禮儀專業(yè)知識,還要精通人工智能技術的原理和應用方法,能夠根據技術特點和學生需求設計教學活動[4]。
例如,教師需要學會利用人工智能系統(tǒng)提供的數據來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制訂個性化的教學策略。同時,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學習,培養(yǎng)學生在虛擬環(huán)境中的學習能力和道德素養(yǎng)。這種角色的轉變對許多長期習慣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教師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需要通過持續(xù)的培訓和實踐來適應[5]
四、人工智能技術在禮儀課程教學中應用的發(fā)展趨勢
(一)構建智能化教學環(huán)境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高職院校禮儀課程的教學環(huán)境將朝著更加智能化的方向發(fā)展。智能教室將配備更加先進的設備,如具有更高分辨率和更真實觸感反饋的VR/AR設備、能夠實時監(jiān)測學生情緒和注意力的傳感器等。這些設備將為學生提供身臨其境般的學習體驗,使禮儀課程的教學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課堂講解和示范。
教學資源管理系統(tǒng)也將更加智能化,能夠自動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學習情況生成個性化的教學資源包[。例如,當教師計劃開展一個關于國際商務禮儀的新單元教學時,系統(tǒng)會自動整合全球最新的商務禮儀案例、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商務文化差異介紹、商務禮儀模擬訓練軟件等資源,并根據班級學生的特點進行分類和推薦。同時,智能化的教學環(huán)境還將實現不同學校、不同地區(qū)之間的資源共享和教學互動,打破地域限制,促進禮儀教育的均衡發(fā)展。
(二)加強跨學科整合
禮儀教育與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能夠進一步加強這種跨學科的整合。在心理學方面,人工智能可以通過情緒識別技術監(jiān)測學生在禮儀實踐中的心理狀態(tài),分析學生在不同禮儀場景下的緊張、自信等情緒變化,從而為教師提供針對性的輔導建議,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更好地展現禮儀素養(yǎng)[7]。
從社會學角度來看,借助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研究禮儀在不同社會群體、文化背景中的演變和作用。例如,通過分析社交媒體上的社交行為數據,了解現代社交禮儀在網絡環(huán)境中的新特點和變化趨勢,將這些研究成果融入禮儀課程教學中,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此外,跨學科整合還可以拓展到藝術、歷史等領域,豐富禮儀教育的內涵,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三)促進個性化和差異化教學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將使禮儀教育的個性化和差異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未來,系統(tǒng)將能夠更加精準地根據每個學生的生理特征、性格特點、文化背景等因素制訂教學方案[8.9]。例如,對性格內向的學生,系統(tǒng)會設計更多的一對一模擬訓練場景,幫助他們逐步克服社交恐懼,提高禮儀表現能力;對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如國際留學生,系統(tǒng)會提供專門的跨文化禮儀課程教學,重點講解他們母國文化與我國文化在禮儀方面的差異和融合,以多種渠道、多元方式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同時,教學評價也將更加個性化和多元化。除傳統(tǒng)的知識考核和技能評估外,還將增加對學生在不同禮儀情境中的情感態(tài)度、文化理解等方面的評價[10]。例如,通過分析學生在模擬跨文化交流禮儀場景中的表現,評估他們的文化包容度和適應性,為每個學生提供全面、個性化的學習反饋,促進學生在禮儀素養(yǎng)方面的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人工智能技術為高職院校禮儀課程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它在提高教學效率、增強學習體驗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等方面展現出了顯著的優(yōu)勢。然而,在應用過程中也面臨著技術與教學內容融合、學生隱私泄露、教師角色轉變等挑戰(zhàn)。展望未來,智能化教學環(huán)境的構建、跨學科整合、個性化和差異化教學將成為發(fā)展趨勢。教育工作者需要積極應對這些挑戰(zhàn),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人工智能技術的優(yōu)勢,實現人工智能與禮儀教育的深度融合,為培養(yǎng)具有高素質禮儀修養(yǎng)的高職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政府、學校、企業(yè)等各方應加強合作,共同推動禮儀教育在人工智能時代的高質量發(fā)展,為社會文明進步貢獻力量。在這個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確保技術服務于教育的本質目標,讓禮儀教育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付豪.個性化教育策略研究:結合自適應學習技術和混合式學習[J].教育教學論壇,2024(28):134-137.
[2]鞠芳輝,黃永斌,譚福和.基于情境平臺的經濟管理類PBL學習模式[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6):98-103,134.
[3]楊曉莉.小學數學趣味課堂的實施策略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3(18):19-21.
[4]王立.數字交互技術在當代藝術展覽中的應用探索[J].大觀,2023(11):108-110.
[5]金美英.AI時代的外語教育:教師的角色與挑戰(zhàn)[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24(18):160-163.
[6]李寶霞.人工智能視角下數據分析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31):131-133.
[7]張潔.人工智能在高職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林區(qū)教學,2019(12):54-56.
[8]王晗旭,劉,姚玉兵.人工智能在職業(yè)院校非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山西青年,2020(1):68.
[9]曲雪苓.虛擬現實技術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無線互聯(lián)科技,2020(5):164-165.
[10]吳曉清.人工智能技術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移動信息,2024(7):136-138.
注:本文系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2022—2024年度教育科學研究課題—人工智能賦能交通院?!按笏颊n”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T2022YB117)的階段性成果。
(責編 藍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