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文明禮儀素來都不只是一種美德,它是個人素養(yǎng)的鮮明標識,是個人在社會立足的根本,更是推動社會和諧的關鍵要素。培養(yǎng)孩子的禮儀要趁早,從幼兒園階段就開展相關禮儀教育,幫助孩子糾正不當言行,對孩子未來發(fā)展大有裨益,尤其在個性塑造、社交能力提升及道德素養(yǎng)培育等方面都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利用生活活動滲透文明禮儀教育
孩童宛如初綻的花蕾,文明禮貌習慣需在潛移默化中悉心培育。相較于教師單純地說教,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自主感悟與體驗,往往能收獲更好的效果。
在開展幼兒禮儀教育時,教師應根據(jù)幼兒的興趣,巧妙地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讓文明禮儀教育融入孩子日常生活的點滴。教師的首要任務是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與年齡特征,將各類禮儀教育全方位融入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例如,將同伴交往禮儀融入孩子們的日?;又校屗麄儚纳磉叺男∈氯胧?,逐步構建起日常行為規(guī)范與道德準則。舉例來說,戶外活動期間,教師要引導孩子們有序排隊,維護良好秩序,同時適時引導他們使用“ 對不起”“沒關系”“謝謝”“不用謝”等禮貌用語,讓孩子慢慢養(yǎng)成文明用語的習慣。晨間入園時,教師要教導幼兒主動向老師問好;點心時間,教師要教會他們將垃圾扔進垃圾桶;在午餐、午休、洗手等生活環(huán)節(jié),教師也要給予耐心引導,將禮儀教育滲透其中。
戶外自由活動時間也是良好的教育契機,教師可引導幼兒開展文明的娛樂活動,杜絕野蠻奔跑,營造和諧互助的氛圍。在體育比賽、文藝演出等集體活動中,著重強調團隊協(xié)作、遵守規(guī)則的重要性,指導幼兒掌握恰當?shù)谋磉_鼓勵與感激之情的方式。在公園、閱覽室等公共場所,教育幼兒遵守公共秩序,保持環(huán)境整潔,不大聲喧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指導幼兒遵守交通規(guī)則,主動為老弱病殘孕讓座,展現(xiàn)文明禮儀。還可以鼓勵幼兒參與環(huán)境保護、看望孤寡老人等公益活動,讓他們親身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逐步樹立社會責任感。
借助幼兒園及周邊資源,對幼兒進行生活禮儀培養(yǎng),不僅能幫助幼兒積累生活技能,掌握溝通方法,還能促進其個性發(fā)展,為其未來成長筑牢根基。
二、利用教學活動滲透文明禮儀教育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需采用多元且有效的文明禮貌教育方式,切實提升教學成效。如今,幼兒園孩子大多為家中的獨生子女,易形成孤僻、情緒不穩(wěn)定的性格,部分孩子還缺乏基本的禮儀訓練。因此,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幼兒的個性特征,把握恰當?shù)钠鯔C,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禮儀行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靈活運用多種教育方法,營造積極向上的教學氛圍。例如,采用故事啟發(fā)法、行為辨識法、示范展示法、情景扮演法、游戲歌謠法、活動競賽法等,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養(yǎng)成禮儀習慣。
新學期伊始,教師要為幼兒制訂一套詳盡的文明行為規(guī)范,幫助其明確需要學習的禮節(jié)知識。開展禮節(jié)教育時,不僅要讓幼兒領會“禮”的內涵,更要注重“儀”的實操訓練,充分利用集體教學時間進行實操演練。教師要以身作則,以實際行動向幼兒示范文明禮節(jié)的踐行方式。同時,教師要深入挖掘不同學科中的禮節(jié)元素,通過講述、討論等形式,引導幼兒理解并實踐文明行為;還可以借助實驗、動手操作等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幼兒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與規(guī)則意識;也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具體場景,如角色扮演活動,讓幼兒在模擬情境中學習并運用文明禮節(jié)。
幼兒園可定期開展禮貌文化系列教育活動,如舉辦禮貌知識挑戰(zhàn)賽、禮貌行為風采展覽會等,加深幼兒對文明禮貌的理解與記憶。同時,引導幼兒參與志愿服務、社區(qū)互動等實踐活動,使其親身體驗文明禮貌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踐行。利用校園文化墻、公告欄等宣傳媒介,展示文明禮貌的口號、圖片及案例,營造濃郁的禮貌文化氛圍,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熏陶。
中小班幼兒通常對幻想充滿興趣,任何事物與奇幻故事相結合,他們都會深信不疑。教師可利用這一特點,每周安排特定時間舉辦精彩的故事會。起初,重點讓孩子們專注聆聽故事,結束時再進行簡單問答,不必急于讓他們學到什么。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孩子們便能逐漸體會到故事中的禮儀規(guī)范,如“見到老師要問好,老師會開心”“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大家會更喜愛我們”等。
然而,僅靠被動聆聽故事還遠遠不夠。當孩子有表達個人見解的意愿時,教師應為他們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如通過戲劇表演、角色扮演等活動,幫助幼兒深入理解禮貌行為。孩子們對此興趣濃厚,會全力展現(xiàn)自身才能,此時教師應及時通過言語或動作對他們的表現(xiàn)表示認可。畢竟,孩子的良好行為舉止需要成人的不斷強化,若他們的持續(xù)努力一直得不到反饋,其堅持的動力很容易削弱。
三、利用游戲活動滲透文明禮儀教育
小班幼兒對游戲滿懷熱忱,教師應巧妙地將禮儀教育融入他們的游樂時光,讓孩子們在盡情享受游戲樂趣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模仿并學習禮儀規(guī)范。在幼兒眼中,游戲與生活息息相關,他們在游戲中既能挑戰(zhàn)自我,又能感受與同伴攜手完成任務的喜悅,進而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禮儀行為習慣。
以角色扮演游戲為例,孩子們通過扮演醫(yī)生、教師、警察等社會角色,親身感受不同職業(yè)的特性,在此過程中掌握相應的禮節(jié)。當扮演醫(yī)生時,他們能學會禮貌詢問病史、安撫病人情緒等技巧。模擬過馬路、進餐、接待訪客等生活場景的游戲,為孩子們提供了在仿真環(huán)境中鍛煉和運用禮貌行為的機會。在模擬過馬路游戲時,孩子們學會了遵守交通信號、相互禮讓;在進餐游戲中,孩子們學會了正確使用餐具,表達感恩之情。通過設計超市購物、圖書館閱讀、公園游玩等場景游戲,孩子們能夠深入了解并踐行不同環(huán)境下的禮貌規(guī)范。游戲過程中,教師需要及時引導孩子們的行為,確保他們遵循禮儀準則。例如,在超市購物游戲中,教師要指導孩子們耐心排隊、禮貌詢問商品信息等。
傳統(tǒng)游戲如“ 捉迷藏”“丟沙包”等,同樣可用于教育孩子們遵守規(guī)則,與同伴和諧互動。此外,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創(chuàng)新游戲,如“迷你郵差”“ 歡樂市場”等,助力幼兒在游戲中掌握更細致的禮儀。在“迷你郵差”游戲中,孩子們學會了禮貌敲門、友好問候以及正確遞送郵件的方法。
四、利用家庭活動滲透文明禮儀教育
古代先賢便倡導“育兒以德為本”,諸多教育大家與知名人士都極為重視家庭環(huán)境中的禮節(jié)培育。幼兒模仿能力極強,他們往往通過模仿來探索如何為人處世。父母是孩子最常接觸的模仿對象,若父母平日里能做到尊敬長輩、關愛晚輩,對困境中的人施以援手,這些善舉定會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印記,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因此,加強對家長的教育指導十分必要。
首先,家長應與幼兒共同制訂家規(guī),明確家庭行為準則,涵蓋打招呼、用餐、接待客人等日常禮節(jié),讓幼兒認識并遵守這些基礎規(guī)范。父母作為幼兒的啟蒙老師,其日常行為對幼兒影響深遠。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率先垂范,嚴格遵守家規(guī),為孩子樹立正面榜樣。例如,父母在餐桌上舉止要得體,不挑食、不浪費,并引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家庭聚會時,父母指導幼兒學習餐桌禮儀,包括正確使用餐具、與長輩禮貌交流等,鼓勵幼兒在用餐前幫忙準備餐具、飲品,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心與自我管理能力。有訪客到來時,父母可以讓幼兒參與接待,如迎接客人、幫忙奉茶等??腿穗x開時,教導幼兒禮貌送客,如說“再見”“歡迎下次再來”等話語。父母還可以通過安排打掃衛(wèi)生、整理物品等家務,讓幼兒學會承擔家庭責任,鍛煉自理能力和獨立能力。在家務勞動中,父母還可以引導幼兒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做到不隨意丟垃圾、不損壞物品等。
文明禮儀的滲透教育,涵蓋了幼兒儀容儀表規(guī)范、人際交往中的禮儀行為塑造以及學習場景中的禮儀培養(yǎng)等多個關鍵領域。幼兒在早期積累的文明禮貌習慣,無疑會成為他們未來成長道路上的堅實基石。幼兒園一日生活正是文明禮儀教育的豐富源泉。教師應巧妙地將禮儀教育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借助教學活動與趣味游戲對幼兒進行滲透教育,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其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在引導幼兒養(yǎng)成文明禮貌習慣的過程中,堅持“以表揚鼓勵為主、批評教育為輔”的教育方法至關重要。成人應毫不吝嗇自己的贊揚,及時對幼兒的良好行為給予肯定,使他們從中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這種正面反饋不僅能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更能激發(fā)他們持續(xù)踐行文明禮儀的熱情,讓文明之花在孩子心中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 劉利 . 淺析幼兒園禮儀教育滲透到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J]. 赤子( 上中旬 ),2014(22).
[2] 蔣煜 . 淺議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育 [J]. 科教導刊(上旬刊 ),2015(1).
[3] 鄒衛(wèi)歡. 播下禮儀之種 收獲博愛之果——淺談禮儀教育在小班幼兒一日活動中的滲透[J]. 讀與寫(中旬),2015(3).
[4] 馬媛 . 音樂教育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滲透與融合 [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5(3).
[5] 張小星 . 淺析幼兒禮儀文化在一日常規(guī)中的點滴滲透 [J]. 華夏教師,2017(1).
[6] 孫潔 . 幼兒園禮儀教育淺談 [J]. 藝海,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