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整本書閱讀任務群第四學段學習內容中提出:閱讀革命文學作品,如《革命烈士詩抄》《紅巖》《紅星照耀中國》等,體會、評析革命領袖、革命英雄的愛國精神和人格魅力[1。統(tǒng)編八年級上冊必讀名著《紅星照耀中國》就在推薦革命文學作品之列,但是學生對于革命文學作品的閱讀興趣不高,單純以題目考查學生閱讀效果的作業(yè)不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也不能建構可遷移運用的核心概念和閱讀策略。
基于此,教師設計項目化實踐作業(yè),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校園真實情境,即校園讀書節(jié)的紅色經典微展覽項目,將核心概念承載于項目作業(yè)中,以“如何有效閱讀整本書,將書中的革命精華制作成展板進行微型展出”為驅動性問題,通過三個子項目作業(yè),提升學生對革命文學的熱情,將學生讀寫成果布展,使學生在完成項目作業(yè)的過程中建構紀實作品的核心概念,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以下從作業(yè)目標、作業(yè)設計及評估量規(guī)、作業(yè)成果三方面展開論述。
一、提煉名著核心概念,確定作業(yè)目標
“沒有圍繞語文核心概念設計的項目學習就是一具軀殼”[2],語文學科項目化作業(yè)應該是學科本位的,對于整本書閱讀而言,要將核心概念承載于項目任務和作業(yè)設計中?!都t星照耀中國》作為紀實文學作品,其獨特的文本體式是整本書教學和作業(yè)設計的切人點,基于核心概念的項目作業(yè)能讓學生在讀懂名著的同時,建構核心知識,掌握名著閱讀策略。
筆者參考傳記文學作品單元的核心概念“實錄中的文學味道”[3,將《紅星照耀中國》整本書閱讀項目化學習的核心概念提煉為“紀實文學作品兼具真實性和文學性”。根據核心概念確定項目作業(yè)目標:學生在項目化作業(yè)探究過程中基于兩大特征,學習運用適宜有效的閱讀方法,梳理真實歷史事件,品讀細節(jié)描寫,獲得閱讀感悟。具體目標確定如下。
(1)通過閱讀序言,瀏覽目錄,跳讀正文,梳理紀實作品中的“探尋紅色中國”的重點內容,了解作品中真實的歷史事件、紅軍人物等。
(2)通過精讀、批注、寫提示等閱讀方法精讀經典篇章和語段,對人物形象或寫作技巧撰寫閱讀心得,賞讀作品中生動細膩的文學性語言。
(3)通過邊讀邊思考的閱讀方法,在把握事實的基礎上體會和辨別作者斯諾對于事實的立場、觀點,能正確認識紅色經典作品對當今的啟迪。
二、創(chuàng)設校園真實情境,設計項目作業(yè)
只有在真實的情境中習得的知識和掌握的技能才有可能是“學得會、帶得走”的知識和能力[4真實情境下的學習任務具有挑戰(zhàn)性和復雜性,能充分激發(fā)學生思考和探究的興趣。整本書閱讀情境創(chuàng)設參考新課標,其在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第四學段的教學提示中指出,設計、組織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如朗誦會、故事會、戲劇節(jié)等,交流讀書心得,分享閱讀經驗?;诖耍P者創(chuàng)設項目作業(yè)的真實情境:本屆校園讀書節(jié)以“傳承”為核心詞,要求每班完成閱讀微展覽的策劃、組織、展出活動,801班經過頭腦風暴,決定以《紅星照耀中國》一書為共讀書目,全班分組策劃組織“紅色經典,精神傳承”微展覽活動,分組發(fā)布成果進行展評。
項目的讀寫作業(yè)附著在真實情境中,承載核心概念,并且對應上述的三點學習目標,具體三項作業(yè)任務如下。
1.作業(yè)一:展廳設計,展現(xiàn)真實人事
運用閱讀序言、瀏覽目錄、跳讀正文等閱讀方法,完成分類設計展廳名的表格,并依據量表進行評價、優(yōu)化,評選出最佳設計。要求:能準確根據整本書內容來命名展廳,重點突出;內容集中體現(xiàn)作品中的事實,即真實事件和人物;命名和內容能體現(xiàn)紅軍精神,展廳之間相互交融,有一定關聯(lián);展廳命名對稱,運用修辭手法、引用名句等方式增加文采,吸引觀眾眼球。
作業(yè)完成過程中要求學生運用閱讀策略,即參考紀實作品的讀書方法,通過閱讀序言、瀏覽目錄、跳讀正文,梳理作品中的重點內容,把握紀實作品的真實性特點。
2.作業(yè)二:展廳布置,表達動人細節(jié)
精讀整本書,挑選印象最深、最令人感動的人物或事件細節(jié),如抓住將領、民眾、長征中戰(zhàn)土群像或長征過草地、大渡河等事件細節(jié)。圖片設計以書本內容為依據,以細節(jié)或細節(jié)場景傳遞出紅軍精神。文字內容生動描繪圖片內容,運用修辭手法,點明紅軍精神,引用斯諾評價、他人評價或你自己的評價作總結,
作業(yè)完成過程中要求學生運用閱讀策略,即參考紀實作品的讀書方法,邊讀邊梳理事實的內容,抓住重點,邊讀邊做摘記和批注。從而進行文本賞析、合作品讀,在此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紀實作品的真實性和文學性。
作業(yè)示例。
圖1設計:瀘定橋的滾滾浪花與槍火。
圖2設計:爬雪山的戰(zhàn)士背影。
文字表達:面對飛過的子彈,他們以身軀為盾,掩護后邊戰(zhàn)士過河,在十三根毫無木板的鏈子上爬行,冒著舔人的火焰,迎著子彈往前沖!是人,是瘋子,是神!平凡的戰(zhàn)士們,在歷史的長河里連一個名字都沒有,但他們靠著一種精神、一種力量,書寫了一段氣吞山河的史詩。
3.作業(yè)三:展覽拓展,總結作品啟迪
新課標指出,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教學中的讀寫融合,可以指導學生結合閱讀體會撰寫文學鑒賞文章。結合閱讀體驗,為微展覽撰寫結束語,聯(lián)系制作展板的學習過程,或聯(lián)系生活經歷,或將作者評價和自己啟迪相結合,最后小組合作解說展示板。
作業(yè)完成過程中要求學生運用閱讀策略,即在把握事實的基礎上體會和辨別作者對于事實的立場、觀點和態(tài)度。并從中獲得啟迪,用來指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整本書閱讀項目作業(yè)要以表現(xiàn)性評價輔助項目學習的開展,將表現(xiàn)性量規(guī)表前置,探究學習過程參照目標和評價來進行設計,在此過程中建構核心概念,升華核心素養(yǎng),師生共同制訂的評估量規(guī)見表5。
三、展示項目作業(yè)成果,拓展遷移運用
學生形成的項目作業(yè)成果豐富,有文字,如閱讀計劃書、思維導圖、設計稿;有圖文展,如“萬眾星光”紅軍人物作品展、“星火燎原”紅軍長征作品展;有視頻展,如展覽解說視頻集;還有學習資料袋、書本批注、讀后感集等能顯示閱讀全過程的資料,都是項目作業(yè)成果。
整本書閱讀項目化作業(yè)設計和實踐中,抓住核心概念和閱讀策略是關鍵,在師生共讀、生生共讀的良好閱讀氛圍中,項目驅動著學生鉆研文本,驅動著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驅動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更深入地理解真實性和文學性統(tǒng)一的紀實文學作品。為了讓學生習得、積累、遷移、運用紀實文學作品的閱讀策略,檢測紀實名著閱讀方法,實現(xiàn)以“個”達“類”的目標,筆者設計了同類紀實文學作品閱讀的項目化作業(yè):遷移閱讀報告文學作品《飛向太空港》,制作“傳承”核心詞閱讀微展覽,傳承中國航天人無私奉獻、默默耕耘、團結協(xié)作的航天精神,并激勵當代青少年勤奮努力。
總之,整本書閱讀項目化作業(yè)成果指向讀寫融合,在個性化的閱讀產品輸出中展示學生個體素養(yǎng)水平和集體核心素養(yǎng)。學生在探究項目過程中開展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發(fā)展語言運用、審美能力、思維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在品讀感悟革命作品中得到文化自信的感染和學科育人的浸潤。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33.
[2]章新其.初中語文“學-教-評”一體化的浙江實踐[J].教學月刊中學版,2023.
[3]章新其等.浙江省學科教學關鍵問題研究叢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22,6:166.
[4]榮維東.劉建勇.語文學習情境的學理闡釋與創(chuàng)設策略[J].語文建設,202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