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3963(2025)07-0013-03
夏雪梅教授在《項目化學習設計:學習素養(yǎng)視角下的國際與本土實踐》一書中對“項目化學習”有如下界定:“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對與學科或跨學科有關的驅動性問題進行深入持續(xù)的探索,在調動所有知識、能力、品質等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新問題、形成公開成果中,形成對核心知識和學習歷程的深刻理解,能夠在新情境中進行遷移?!睂Α皩W科項目化”的闡釋是“基于學科中的關鍵概念和能力的項目化學習。它將項目化學習的設計要素融入學科教學,將低階認知‘包裹’入高階認知”比較二者內涵,發(fā)現后者的核心知識和能力提煉出自學科本身,“項目”是一種工具或手段,目的是強化學生的學科學習、促進學生學會學習。
筆者在強調學科項目化學習方式的核心要素前提下,于日常教學中嘗試從學科微項目化學習設計人手,逐步改變學生的語文學習方式。文中提出的微項目化學習中的“微”主要是指項目持續(xù)時間比較短,文本聚焦性強,核心知識提煉角度精巧,項目任務操作靈巧,但是依然注重核心知識、關鍵能力。結合《名畫藝術品鑒指南制作:夢回繁華—走近lt;清明上河圖gt;》設計案例,探析語文學科微項目化學習設計策略的相關要點。
一、提煉核心知識,確定項目任務
(一)提煉核心知識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是事物說明文學習單元,其中《夢回繁華》的說明對象是一幅國寶級畫作《清明上河圖》,相比第五單元其他說明文,《夢回繁華》最值得關注的便是“典雅而富有韻味的語言”。于是筆者將其列為核心知識,確定微項目的本質問題為“如何使說明文的語言變得典雅而有韻味”。
“典雅”一詞在《古代漢語詞典》中的義項包括:“文章有典據而雅正《文心雕龍·頌贊》:‘原夫頌惟典懿,辭必清鑠,敷寫似賦,而不入華侈之區(qū)?!逼渲械摹暗滠病北阌小暗溲拧敝x。根據釋義,可以發(fā)現典雅的語言往往有典故為根據,所選用的詞句明麗優(yōu)美,表現手法近似于“賦”的鋪敘描寫,卻不過分華麗?!秹艋胤比A》這篇文藝性說明文具有說明文嚴謹準確的特點,但其語言的典雅氣息撲面而來,這種語言特點源于其說明對象的高雅脫俗、說明方法的巧妙運用及大量的四字短語的鋪敘描寫。
(二)設計項目任務
筆者設計微項目“制作名畫藝術品鑒指南”,驅動問題為“如何制作名畫藝術品鑒指南?”入項情境為:“《清明上河圖》是北宋末年一幅百科全書式的畫作,是公認的千古名畫,堪稱無價之寶。為了讓身邊的學生、教師、親朋好友更好地了解《清明上河圖》,我們一起嘗試進行名畫藝術品鑒指南的制作吧!”筆者帶領學生通讀課文,并一起設計一份畫作品鑒指南,最終確定了四個項目任務并分組推進。任務一,撰寫畫家及作品簡介;任務二,按順序概覽畫作全貌;任務三,沉浸細節(jié)賞盛世繁華;任務四,多維閱讀悟千古巨作。
二、提升高階思維能力
(一)指向高階思維能力
夏教授指出:“項目化學習在一開始就用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創(chuàng)造高階思維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動力,明確對學生提出帶有問題解決、創(chuàng)造、系統(tǒng)推理分析等高階認知策略的項目任務?!贝宋㈨椖可婕霸u鑒、審美、創(chuàng)造、思辨、問題解決等高階思維能力的調動。比如,班級學生在完成任務一“撰寫畫家及作品簡介”初稿時,出現兩大設計陣營:
1.絹本,設色,縱24.8厘米,橫528.7厘米。作品描繪了北宋都城汴京從城郊、汴河到城內街市的繁華景象。
2.絹本,設色,縱24.8厘米,橫528.7厘米。作品描繪了北宋都城汴京從城郊、汴河到城內街市的繁華景象。整個長卷猶如一部樂章,由慢板、柔板,逐漸進入快板、緊板,轉而進入尾聲,留下無盡的回味。
上述兩份簡介的區(qū)別在于有部分學生將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也放進去了。筆者據此在課堂上發(fā)起討論:“打比方的句子是否要放進簡介當中?”完善這個任務需要學生在比較分析中解決問題。最終,從“樂章”這一喻體本身的詞義出發(fā),即“成套的樂曲中具有一定主題的獨立組成部分,一部交響曲一般分為四個樂章?!保ā冬F代漢語詞典》)了解到了與“樂章”有關的交響曲和《清明上河圖》的一些關聯(lián)之處:前者擁有恢宏典雅的氣息,后者亦如是。前者結構鮮明,由慢板、柔板,逐漸進入快板、緊板,轉而進人尾聲;后者構圖復雜卻也有序,結構層次類似前者。其實,該部分任務過程性評價量規(guī)有兩個評價標準:一是語言表達準確,簡明扼要;二是能突出所介紹對象的重要方面。有學生認為此處沒有這個打比方的句子也能按要求完成任務,后續(xù)的項目任務會進一步補充鑒賞畫作的相關特征;有學生認為有這個打比方句子能凸顯畫作高雅不俗之處。問題解決有時沒有絕對方向,而是在辨析過程中理解語言特點,學會有原則地進行合作、討論和取舍,這是項目化學習的可貴之處。當然,由此學生也深刻理解了精當選擇典雅的喻體能更好地實現語言典雅而有韻味地表達。
任務二要求“閱讀課文第4自然段,按順序簡要描述《清明上河圖》的各部分繪畫內容”。在動筆修改初稿前,筆者請一位學生口頭介紹畫作中段汴河兩岸的繁華情景,引導學生將該生的表述與課文中的書面文字進行對比,發(fā)現像舳鱸相接、宛如飛虹、握篙盤索等等這些四字詞語、成語和文言詞句不僅概括性強,而且大量出現時很容易使表達富有典雅之美。畢竟,成語、文言詞句從古代中國走來,根據本身的典故和詞句的明麗優(yōu)美,鋪開來敘述描寫,便會自然地以古典高雅的方式在讀者面前徐徐展開一幅千古巨作,短語的四字形式也在視覺和節(jié)奏上外顯強化了這一特點。該項任務讓學生體會到運用此類語言形式進行摹狀貌也能實現說明語言典雅而有韻味地表達。
除此之外,學生還需要調動聯(lián)想、想象來提升對自由審美的高階認知能力。比如,任務三“沉浸細節(jié)賞盛世繁華”的具體完成要求為“選擇畫作中的一處場景、一處風景、一座建筑、一個物品、一個人物等,合理發(fā)揮想象,進行描寫?!比蝿杖枰獙W生有更好的語言建構和運用能力去完成一次藝術審美示范。學生可以運用前面任務一和任務二完成過程中所學到的兩種實現語言典雅而有韻味的方法開展一次小小的審美活動。童慶炳說:“藝術知覺的終點是將知覺主體的心靈導入自由境界…知覺與思維相連,再現與創(chuàng)造結合,認知與情感相融?!?/p>
(二)包裹低階思維
高階認知的調動需要低階思維打底,做零散的基礎工作。完成任務一“撰寫畫家及作品簡介”,需要摘錄抄寫文中有關張擇端和畫作介紹的文字;完成任務二“按順序概覽畫作全貌”,需要按畫作開卷、中段、后段的順序摘錄相關概括性的內容,在不斷抄寫越來越多的四字短語、成語和文言詞句的過程中逐漸發(fā)現其妙處,為后來任務三的審美鑒賞做鋪墊;完成任務四“多維閱讀悟千古巨作”,學生需要翻閱書籍或者利用網絡資源,全方位搜集有關《清明上河圖》的評鑒文字,以期品鑒指南能為讀者提供更加多元、細膩的審美角度。可以說,每次高階認知的進行都會包裹低階思維自然高效地推進。
三、全程評價提升項目成果
(一)評價量規(guī)的標準對應課標及教材要求
學科微項目化學習旨在幫助學生強化學科學習、促進學生學會學習,所以評價量規(guī)的標準主要對應新課標和教材的要求。新課標在“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群的教學提示中提及“評價應注重學生在真實生活情境中語言運用的實際表現引導學生注意實用性閱讀與表達的目的、對象、情境,以及交流結果”。在“過程性評價原則”中提及“應發(fā)揮多元評價主體的積極作用”。以任務三“沉浸細節(jié)賞盛世繁華”過程性評價量規(guī)為例:
選擇畫作中的一處場景、一處風景、一座建筑、一個物品、一個人物等,合理發(fā)揮想象,進行描寫。
評價標準:(1)文字和畫面內容相符;(2)有關畫作的想象內容合理;(3)遣詞造句典雅富有韻味,能很好表現畫作特征。
筆者帶領學生進人藝術品鑒指南的制作情境,引導學生為了幫助指南讀者向縱深處鑒賞《清明上河圖》,設計了三條評價標準。這三條評價標準既是任務實踐的標準,也包含了說明文學習的主要層面:第一個標準對應說明文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第二個標準對應摹狀貌說明方法的理解和運用,第三個標準對應典雅而有韻味地表達。評價量規(guī)中注意評價主體的多元性,設計“自評”“他評”“組評”來幫助學生借助任務活動處理好語文學習和個人成長之間的關系,學會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
(二)注重評價量規(guī)
按照項目學習進展的先后順序,學生拿到任務單后,首先根據評價標準進行自主合作設計;接著在課堂上,師生緊扣評價標準,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研討、反思并改進初稿,從而推動項目成果的高質量完成。以任務一“撰寫畫家及作品簡介”過程性評價量規(guī)為例:
瀏覽課文《夢回繁華》,獲取并整合信息,完成畫家簡介、作品簡介。
評價標準:(1)語言表達準確,簡明扼要;(2)能突出所介紹對象的重要方面。
正如前文所述,教師對學生設計的兩類初稿進行比較研討的出發(fā)點,正是基于第二個標準“能突出所介紹對象的重要方面”。雖然學生最后會根據自己對項目任務的理解做出不同的選擇,但是師生是借助這個標準認真品鑒了打比方的句子后做出的理性決定。
課堂最后,教師出示了一份成果性評價量規(guī),供學生再次從整體層面回望、完善指南的制作,評價標準如下:
(1)畫家作品簡介,簡明扼要,突出對象重要方面;(2)概覽畫作全貌,文字符合畫面內容,語言凝練;(3)細賞盛世繁華,注意精當選擇喻體(運用四字短語、成語、文言詞句,進行細膩的描?。?;(4)品鑒文段摘錄,角度多樣,具有啟發(fā)性,利于鑒賞畫作。
課后,學生可根據各項評價量規(guī)進一步修改小組作品,并在文字編寫基本完善的基礎上補充指南的配圖、封面、封底、版式等設計內容,最終會有一份完整的品鑒指南出現在師生和親朋好友的手中。
綜上,學科微項目化學習持續(xù)時間短、文本聚焦性強,在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素養(yǎng)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夏雪梅.項目化學習設計:學習素養(yǎng)視角下的國際與本土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1:10,13,129.
[2]童慶炳.審美及其生成機制新探[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80.
作者簡介:鞠婷(1986一),女,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灣學校一級教師,主研方向為中學語文教學。
[責任編輯:王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