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耳石癥即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BPPV),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耳部疾病,常導致患者出現(xiàn)強烈眩暈、失去平衡,雖不危及生命,但通常會對患者日常生活產(chǎn)生顯著影響,了解BPPV的臨床識別和治療方法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至關重要。現(xiàn)就耳石癥的識別與治療進行闡述,以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應對。
【關鍵詞】耳石癥;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臨床癥狀;治療方法;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R7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24.0147.02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24.045
1 耳石癥的基本概念
1.1 耳石的構成 耳石是存在于人體內耳橢圓囊及球囊囊斑之上的碳酸鈣鹽結晶,其主要功能在于感知頭部所處位置及運動狀態(tài),進而助力維持身體平衡。在正常情況下,耳石緊密附著于耳石膜之上,一旦某些因素致使耳石脫落,它們便會于內耳的液體中游動[1]。頭位改變時,這些已脫落的耳石將會隨著內耳液體一同流動,進而對半規(guī)管毛細胞形成刺激,由此導致短暫性的眩暈及眼震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
1.2 耳石癥的成因 耳石癥即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其發(fā)生與諸多因素密切相關。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內耳結構極有可能發(fā)生退化,耳石更容易移位;外傷,特別是頭部遭受撞擊,常常成為耳石癥的誘因之一;耳部感染及一些內耳疾病,諸如梅尼埃病、中耳炎等,也可能對耳石的穩(wěn)定性產(chǎn)生影響[2]。女性體內激素的波動或在妊娠和生育過程中因身體負荷加重而導致內耳供血不足,也可引發(fā)耳石癥。
1.3 常見癥狀 耳石癥的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突發(fā)性眩暈,通常在改變頭部姿勢時加劇,這種眩暈感會伴隨惡心、嘔吐及出汗等不適,嚴重時甚至會致使患者失去平衡,進而增加跌倒的風險。癥狀的持續(xù)時間通常為幾秒至幾分鐘,然而對于某些患者而言,眩暈可能會反復發(fā)作,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嚴重影響,了解這些癥狀有助于患者及早識別耳石癥,并且能夠及時尋求醫(yī)療幫助。
2 耳石癥的識別
2.1 病史和體格檢查 耳石癥的診斷通常由耳鼻喉科醫(yī)師承擔,醫(yī)師首先會通過采集詳細的病史來了解患者的癥狀,主要包括眩暈發(fā)作的頻率、持續(xù)時間及觸發(fā)因素等,同時會詢問患者在頭部處于特定位置時是否有眩暈感,以此來判斷眩暈癥狀是否與耳石移位相關[3]。隨后,醫(yī)師會進行體位實驗,其中最為常用的當屬Dix-Hallpike試驗,該實驗通過迅速改變患者的頭部姿勢,觀察眼球是否出現(xiàn)震顫,進而幫助耳石癥的診斷。
2.2 影像學檢查 通過MRI或CT檢查可排除其他可能致使眩暈的病因。這些檢查能夠提供詳細的內耳結構圖像,幫助醫(yī)師識別是否存在其他耳部疾病。影像學檢查對于了解耳石的具體位置及其對內耳功能的影響至關重要,能夠為醫(yī)師制訂合適的治療方案提供依據(jù)。
2.3 其他診斷 耳石癥的癥狀與其他耳部疾病存在諸多相似之處,尤其是前庭神經(jīng)炎、前庭性偏頭痛、梅尼埃病及其他平衡障礙疾病,故而進行有效的鑒別診斷極為必要。在診斷的過程中,醫(yī)師會對患者的聽力、平衡功能及眼球運動、眼震等進行綜合評估,以排除其他潛在疾病,使醫(yī)師能夠更準確地判斷患者的狀況,并確定最為合適的治療策略。
3 耳石癥的治療方法
3.1 自我管理與注意事項 對于耳石癥患者而言,自我管理在疾病的控制與緩解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至關重要,其中包括保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及適度的鍛煉,這些均有助于增強患者身體的抵抗力?;颊邞敱M量避免快速轉動頭部及進行劇烈的運動,以此來降低眩暈發(fā)作的頻率;適當?shù)男菹⒓氨苊膺^度疲勞也能夠有效降低癥狀的發(fā)生率;患者還應當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減輕焦慮和壓力,從而促進整體健康恢復。
3.2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在耳石癥的治療中扮演著核心角色,這種治療方式涉及一系列精確的頭部和體位運動,目的是將移位的耳石移回內耳的原位。治療過程中,醫(yī)師會引導患者按照既定的步驟進行,例如,在Epley操作中,患者首先坐在治療床上,然后將頭部向患側轉45°,接著在醫(yī)師的幫助下迅速仰臥,頭部垂于床邊,再向健側轉90°,最后患者頭部連同身體一起向健側翻轉90°,使其側臥于治療床上,頭部偏離仰臥位達135°,完成一個治療循環(huán)。這些體位變化需保持30~60 s,或直到眼震消失為止。物理治療還包括前庭康復、凝視穩(wěn)定練習及平衡訓練等。前庭康復通過促進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內耳缺陷的補償來緩解由前庭疾病引起的問題;凝視穩(wěn)定練習和平衡訓練則分別改善眼球運動控制和挑戰(zhàn)身體的平衡系統(tǒng)。
3.3 藥物治療 在耳石癥的治療中,藥物治療主要作為輔助手段。抗組胺藥和抗膽堿藥是常用的藥物,它們能夠減輕眩暈、惡心、嘔吐等癥狀。這些藥物通過調節(jié)微循環(huán)、促進代謝及營養(yǎng)神經(jīng)來緩解耳石癥患者癥狀。例如,甲磺酸倍他司汀和阿托品可以改善內耳微循環(huán),減輕患者的不適。然而,藥物治療并不能根治耳石癥,患者通常需要結合物理治療來治療耳石癥。在使用藥物的過程中,患者必須遵循醫(yī)囑,正確使用藥物,避免自行停藥或更改劑量,以確保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耳石癥的預防
4.1 日常生活中的預防措施 為了降低耳石癥的發(fā)生風險,患者在日常生活當中應當采取一些有效的預防措施。起床時要緩慢而穩(wěn)妥,以此避免因突然改變姿勢而引發(fā)眩暈。在低頭、仰頭或者轉頭之際,盡量保持身體的平衡,并注意周圍環(huán)境的安全。在進行劇烈運動或者體力活動之前,應進行適當?shù)臒嵘?,以降低受傷及耳石移位的風險。這些細微的生活習慣調整,可以顯著降低患者耳石癥的發(fā)作頻率。
4.2 加強耳部健康 定期進行耳部檢查和保持耳道清潔對于預防耳石癥至關重要。耳部檢查通常包括耳鏡檢查、聽力測驗及前庭功能檢查等,這些檢查能夠全面評估耳朵的健康狀況,確保沒有潛在的疾病隱患。保持耳道的衛(wèi)生也是預防耳部感染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耳垢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可以防止細菌和灰塵進入耳道,因此不必過度清理耳道?;颊邞苊馐褂眉怃J物品或棉簽過深清理耳道,以免造成傷害或感染。保持耳朵干燥和通風,有助于減少細菌滋生,進一步預防耳部疾病的發(fā)生。
4.3 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tài) 保持身體整體健康為預防耳石癥重要因素,規(guī)律鍛煉、均衡飲食與良好心理狀態(tài)可增強身體抵抗力。規(guī)律鍛煉能改善身體平衡協(xié)調性、促進血液循環(huán),從而降低眩暈風險;均衡飲食可為身體提供所需營養(yǎng),增強免疫力以保持耳部健康;管理壓力與保持良好心理狀態(tài)對身體整體健康起積極作用,且有助于預防耳石移位及相關癥狀的發(fā)生。
5 耳石癥的相關研究
5.1 研究進展 近年來,耳石癥成為耳鼻喉科學界的研究熱點,尤其在成因、機制、治療及預防方面,研究者深入分析耳石成分、結構和生理功能以揭示耳石移位生物學機制,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組學等新興技術的應用使科學家能更細致地研究耳石癥的發(fā)病機制,這些研究既為尋找耳石癥的有效治療方法奠定基礎,又為預防耳石癥的發(fā)生提供科學依據(jù),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體健康管理。
5.2 臨床試驗 目前,針對耳石癥的新的治療方法正在多個臨床試驗中開展,這些試驗涵蓋了新的物理治療技術與藥物治療方案,研究者們正在測試不同的耳石復位手法及其組合,以評估其在改善患者癥狀方面的有效性;與此同時,一些新的藥物治療方案也處于臨床研究之中,旨在緩解眩暈及相關癥狀,進而提高治療的成功率及患者的生活質量。
5.3 未來展望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對耳石癥的認識必將進一步深化,未來,研究者們期望能夠多學科的合作,探索耳石癥更深層次的機制,進而開發(fā)出更為有效的治療手段?;谙冗M技術的治療方法,諸如生物治療和再生醫(yī)學,也有望在耳石癥的治療中發(fā)揮重要作用;隨著研究的深入,期望能夠為耳石癥患者提供更好的管理方案,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最終實現(xiàn)耳石癥的有效預防與治療。
6 結語
耳石癥作為一種常見的耳部疾病,其影響不容小覷,深入了解耳石的構成、成因、癥狀、治療方法及預防措施,能夠更好地識別并應對這一疾病;同時,持續(xù)的研究將推動耳石癥治療技術的發(fā)展,為患者帶來新的希望??傊匾暥拷】?,出現(xiàn)不適及時就醫(yī),得到有效診治方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陳燕華.耳石癥的復位手法治療[J].科學生活, 2024, (11): 150-151.
周冬燕,齊飛,閻妍.管石手法復位結合個性化健康教育對耳石癥患者癥狀康復效果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 2024, 30(19): 165-167.
王媛.十問“耳石癥”,讓你不再頭暈[J].藥物與人, 2024, (9): 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