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需要提升科研水平和國際影響力,以更好地服務國家戰(zhàn)略需求。然而,如何提升高校國際科研合作仍是一個難題。文章基于InCites數(shù)據(jù)庫和Web of Science (WoS)數(shù)據(jù)庫,對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2014—2023年發(fā)表的國際合作論文從發(fā)文量、合作國家、合作學科、資助機構/計劃等角度進行文獻計量分析,對河南省“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國際科研合作總體態(tài)勢演變情況進行研究,總結其國際科研合作現(xiàn)狀,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加強國際科研合作保障體系建設,建立高水平的國際科研合作研究平臺,完善國際合作學科領域,加強科研創(chuàng)新、提高高校教師的科研積極主動意識,為高校進一步加強國際科研合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InCites數(shù)據(jù)庫;Web of Science數(shù)據(jù)庫;“雙一流”建設高校;國際合作
中圖分類號:G35" 文獻標志碼:A
基金項目: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項目名稱:河南省高校提升國際科研合作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42400410194。
作者簡介:范艷芬(1981— ),女,編輯,碩士;研究方向:期刊評價和科學計量學。
*通信作者:方紅玲(1978— ),女,編審,碩士;研究方向:期刊評價和科學計量學。
0" 引言
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需要提升科研水平和國際影響力,以更好地服務國家戰(zhàn)略需求。國際科研合作作為提升高校科研實力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國務院2015年印發(fā)的《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已對我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明確提出了加強與世界一流大學和學術機構的實質性合作,開展高水平科學聯(lián)合攻關的要求[1]。學界普遍認為,國際科研合作是科研生產(chǎn)力的重要源泉[2]。國際科研合作對高校取得原創(chuàng)性科研成果、增加成果的學術影響力有重要作用[3]。通過國際科研合作可以充分吸納他人的智慧和技術優(yōu)勢,開拓研究者的思路,增加資源及分攤成本和節(jié)省時間[4],進而提高科研效率和影響力。在高??蒲兄校煌瑢W科、不同領域、不同國家間的國際合作情況有所不同,國際合作的科研成果可測度形式主要是論文,國際合著論文是高??蒲谐晒麌H化的重要指標。“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不僅要提高科研數(shù)量,更要提高科研質量。對于高水平論文指標的計量,可以反映國際合作的效果。因此,國際合作論文因發(fā)表數(shù)量多、文獻數(shù)據(jù)庫收錄信息較完善,成為研究國際科研合作特征、態(tài)勢演變等方面的主要載體?!半p一流”建設為中國高等學校特別是地方高校帶來前所未有的戰(zhàn)略機遇和發(fā)展機會[5]。
本研究基于InCites數(shù)據(jù)庫和Web of Science (WoS)數(shù)據(jù)庫,對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2014—2023年發(fā)表的國際合作論文從發(fā)文量、合作國家、合作學科、資助機構/計劃等角度的文獻計量分析,對河南省“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國際科研合作總體態(tài)勢演變情況進行研究,總結其國際科研合作現(xiàn)狀,提出相關政策建議,為高校進一步加強國際科研合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1" 資料來源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選取
2015年啟動實施河南省優(yōu)勢特色學科建設工程,遴選確定了35個一期建設學科,其中優(yōu)勢學科10個,特色學科(群)25個。以上35個建設一流學科共分布在河南省17所高校。
1.2" 數(shù)據(jù)獲取方法
利用InCites數(shù)據(jù)庫檢索河南省“雙一流”建設高校國際合作論文的數(shù)量。InCites 數(shù)據(jù)庫是科睿唯安基于 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 SCIE(科學引文索引)、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等 7個索引數(shù)據(jù)庫建立的科研評價與分析平臺。研究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口徑如下:機構名稱為“Zhengzhou University”(鄭州大學)、“Henan University”(河南大學)等 17所河南省“雙一流”建設高校;文獻類型為 Article(論文)、Review(評述)和 Proceedings Paper(會議論文)3 類;統(tǒng)計時間窗為2014—2023年。數(shù)據(jù)收集日期為2024年1月30日。
2" 結果與分析
2.1" 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2014—2023年發(fā)表國際合作論文現(xiàn)狀
由表1可見,2014—2023年,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發(fā)表WoS論文總數(shù)為163363篇,其中國際合作論文有31567篇,占比19.32%。具體到各個高??梢园l(fā)現(xiàn):發(fā)表國際合作論文數(shù)和國際合作高被引論文最多的前3位高校均是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和河南師范大學;發(fā)表熱點論文最多的前3位高校是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和河南理工大學;發(fā)表國際合作論文中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為河南省高校的前3位均是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和河南農業(yè)大學。國際科研合作論文的數(shù)量與質量是反映高??蒲兴胶蛧H影響力的主要指標[6]。研究結果表明,鄭州大學在河南省高校中科研水平和國際影響力最大。
2.2" 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2014―2023年發(fā)表國際合作論文趨勢
因數(shù)據(jù)庫論文上傳延遲的原因,本研究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17所高校2023年發(fā)表的國際合作論文數(shù)量暫時都低于2022年。由表2可見,鄭州大學、河南師范大學、河南理工大學、鄭州航空航天工業(yè)管理學院均表現(xiàn)為2014—2021年發(fā)表的國際合作論文呈逐年上升趨勢,2022年略微下降;鄭州輕工業(yè)大學表現(xiàn)為2014—2020年發(fā)表國際合作論文逐年上升,2021年下降,2022年又升高的“波浪”狀趨勢;其他12所高校2014—2022年發(fā)表的國際合作論文基本均呈逐年上升趨勢。
2.3" 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2014—2023年主要國際合作國家
利用InCites數(shù)據(jù)庫和WoS數(shù)據(jù)庫,分別對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的2014—2023年國際合作論文進行國別統(tǒng)計和匯總,合作論文數(shù)量位居前20的國家分布見表3。
就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國際科研合作論文所占份額來看,美國是最大的國際科研合作國家,遠遠高于與其他國家的國際合作。河南省高校與美國科研合作占比與我國國際總合作占比43%非常接近[7],遠高于與其他國家的合作程度,低于我國世界一流建設高校的合作占比44.6%[8]。英國、德國和澳大利亞也是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的主要國際科研合作國家。巴基斯坦與中國的關系長期以來都非常友好和緊密,兩國在多個領域都有著廣泛的合作。本研究結果也顯示,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發(fā)表的國際合作論文中,與巴基斯坦的國際科研合作比例也達到了9.54%。
2.4" 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2014―2023年主要國際合作國外科研院校
由表4可見,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2014—2023年國際科研合作產(chǎn)出最高的前20所國外科研院校分布在8個國家,而且可以發(fā)現(xiàn),與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2014—2023年國際科研合作的前20所國外科研院校全部來自前20個國際科研合作國家。
2.5" 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2014―2023年發(fā)表國際合作論文的期刊分布
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發(fā)表的國際合作論文共分布在5088種期刊上,其中發(fā)表國際合作論文最多的前20種期刊及發(fā)表論文數(shù)如表5所示。
由表5可見,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2014—2023年發(fā)表WoS論文數(shù)量最多的期刊是Physical Review D,發(fā)表論文數(shù)排在第2位和第3位的期刊分別是Physical Review Letters和Scientific Reports。關注河南省科研發(fā)表國際合作論文的主要期刊,對于科研人員后繼遴選期刊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6" 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2014―2023年發(fā)表國際合作論文學科分類
WoS的學科分類是按期刊進行劃分的,目前涵蓋了254個學科?;赪oS的學科分類,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2014—2023年發(fā)表國際合作論文量前20個學科見表6。
對各學科國際科研合作論文數(shù)進行統(tǒng)計,有助于了解河南省高校各個學科的國際科研合作參與度。由表6可以發(fā)現(xiàn),Physics, Particles amp; Fields(物理學-粒子與場)、Oncology(腫瘤學)和Chemistry, Multidisciplinary(化學-多學科)是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2014—2023年發(fā)表國際合作論文的主要學科,說明河南省高校在這3個學科的國際參與度較高。
3" 討論
本研究利用InCites數(shù)據(jù)庫和WoS數(shù)據(jù)庫,對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2014—2023年開展的國際合作進行了實證分析,探討了近10年的國際科研合作現(xiàn)狀,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1)本文分析了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2014—2023年發(fā)表國際合作論文的現(xiàn)狀和趨勢。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2014—2023年共發(fā)表國際合作論文31567篇,占全部WoS論文的19.32%。其中,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師范大學發(fā)表的國際論文數(shù)位居前3位;各高校發(fā)表的國際合作論文數(shù)、高被引論文和熱點論文數(shù)量差異都非常大。發(fā)表國際合作論文中第一作者為河南省高校的前3位是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和河南農業(yè)大學,發(fā)表國際合作論文中通信作者為河南省高校的前3位是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和河南農業(yè)大學。從發(fā)展趨勢來看,鄭州大學、河南師范大學、河南理工大學、鄭州航空航天工業(yè)管理學院均表現(xiàn)為2014—2021年發(fā)表的國際合作論文呈逐年上升趨勢,2022年略微下降;鄭州輕工業(yè)大學表現(xiàn)為2014—2020年發(fā)表國際合作論文逐年上升,2021年下降,2022年又升高的“波浪”狀趨勢;其他12所高校2014—2022年發(fā)表的國際合作論文基本均呈逐年上升趨勢。整體來看,隨著國際交流和合作的深入,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2014—2022年科研成果的國際化趨勢不斷加強。
(2)本文分析了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2014—2023年國際科研開展的主要合作國家和國外科研院校,就所占份額來看,美國是最大的國際科研合作國家;英國、德國和澳大利亞也是占比較多的國際科研合作國家。另外,巴基斯坦、意大利、瑞典、荷蘭、俄羅斯、韓國、印度、加拿大等國家也是主要科研合作伙伴。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2014—2023年國際科研合作產(chǎn)出最高的前20所國外科研院校分布在8個國家,另外,從結果數(shù)據(jù)也可發(fā)現(xiàn),與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2014—2023年國際科研合作的前20所國外科研院校全部來自前20個國際科研合作國家,而且這些國外科研院校均是世界排名靠前的研究型大學,這表明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非常傾向于與國際上知名的科研院校開展國際交流和合作。
(3)本文還分析了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2014—2023年發(fā)表WoS論文數(shù)前20的期刊和學科方向,結果顯示,Physical Review D共發(fā)表了河南省科研人員國際合作論文1086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和Scientific Reports分別發(fā)表論文347篇和304篇。關注河南省科研人員發(fā)表國際合作論文的主要期刊,對于科研人員后繼遴選期刊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赪oS的學科分類來看,Physics, Particles amp; Fields(物理學-粒子與場)、Oncology(腫瘤學)和Chemistry, Multidisciplinary(化學-多學科)是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2014—2023年發(fā)表國際合作論文的主要學科,說明這3個學科的國際參與度較高。整體上來說,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2014—2023年發(fā)表國際合作論文前20學科的國際參與度都不低,進一步說明了河南省高校科研人員國際合作的學科相對集中。
4" 對策建議
基于對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2014—2023年國際科研合作現(xiàn)狀的研究,本文對河南省高校進一步開展和提升國際科研合作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4.1" 加強國際科研合作保障體系建設
河南省教育廳應加強對河南省高校教師國際科研合作政策的支持力度,鼓勵河南省高校教師積極參與與自身研究方向一致的科研合作,將相關政策充分落實到河南省各個高校,保障教師的科研利益??蒲薪?jīng)費是高校教師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基礎,河南省應針對目前各高校開展國際科研合作的情況,對各高校資助資金進行合理規(guī)劃,尤其是可以設立國際科研合作專項基金,專門用于河南省高校教授的國際科研合作和交流。同時,各高校制定有效的科研考核評價制度和激勵政策,保證各高校國際科研合作經(jīng)費真正用于教師的國際性科研工作和學術交流合作。
4.2" 建立高水平的國際科研合作研究平臺
2022年1月,河南省政府印發(fā)《河南省“十四五”科技創(chuàng)新和一流創(chuàng)新生態(tài)建設規(guī)劃》,該規(guī)劃為河南省“十四五”期間建設國家創(chuàng)新高地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施工藍圖”。河南省高校應以此為契機,積極與國外科研院校建立高水平的聯(lián)合實驗室或研究中心,發(fā)揮各高校優(yōu)勢學科的專業(yè)優(yōu)勢,與國外頂尖一流學科團隊強強聯(lián)合,通過人才引進與科技和教育合作,推動學科建設,打造不同學科領域國際高端科研平臺。只有建立高水平的國際聯(lián)合實驗室或研究中心,才能推動高校的科研成果逐步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4.3" 完善國際科研合作學科領域分布
河南省1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2014—2023年開展國際科研合作的學科領域相對集中,加強和完善其他學科的國際合作是河南省高校提升國際科研合作的有效途徑。河南省相關管理部門可根據(jù)各高校的優(yōu)勢學科布局和國際合作程度的不同,對各高校國際科研合作不充分和有進步空間的學科重點扶持并加大支持力度,使它們成為河南省高校提升國際合作的增長點。另外,各高校也應針對主要國際合作國家和機構的學科領域研究,切合本校的學科發(fā)力點,開展更加精準有效的國際科研合作。
4.4" 加強科研創(chuàng)新,提高教師的科研積極主動意識
由于高校教師主要任務是從事教學工作,這導致很多高校教師缺乏科研意識和積極性,有的教師為了完成高校的科研任務,科研成果的產(chǎn)出創(chuàng)新性也往往不高。要想增加科研的創(chuàng)新,需要各高校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國內外科研合作,尤其是學習國外的優(yōu)質科研經(jīng)驗。通過科研合作,科研人員可以共享資源,充分吸收他人智慧和技術優(yōu)勢,從而拓寬研究思路,降低研究成本和風險,節(jié)約時間,有效提高科研效率[9];同時,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國際會議,開闊視野,培養(yǎng)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創(chuàng)新水平的優(yōu)秀學者和科研人員。
參考文獻
[1]國務院.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EB/OL].(2015-11-05)[2024-09-17].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ALDIERI L, GUIDA G, KOTSEMIR M,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f impact of research collaboration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Italy[J]. Quality amp; Quantity, 2019(4): 2003-2040.
[3]蘇林偉,喬利利.國際合作下的ESI高被引論文產(chǎn)出及其影響力研究[J].現(xiàn)代情報,2019(4):143-152.
[4]PAPHAWASIT B, WUDHIKARN R. Investigating patterns of research collaboration and citation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case of Chiang Mai University[J]. Administrative Sciences,2022(2):71-98.
[5]高卉杰.基于ESI與InCites視角的普通高校學科競爭力和潛力學科定量分析[J].江蘇科技信息,2024(7):65-70.
[6]劉小曼.不同校區(qū)分布下我國大學國際科研合作表現(xiàn)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23.
[7]林歌歌,侯海燕,王亞杰,等.基于合作率與主導性視角的中國國際科研合作地位變遷研究[J].信息資源導報,2023(2):108-124.
[8]高揚,李婧,李蘊.我國“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國際科研合作發(fā)展態(tài)勢:基于國際合作論文視角[J].科技管理研究,2022(8):88-95.
[9]余新麗,趙文華,楊頡.中國研究型大學國際合作論文的現(xiàn)狀與趨勢分析: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J].中國高教研究,2012(8):30-34.
(編輯" 李春燕編輯)
Study on the path of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among
universities: base on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universities in Henan province
FAN" Yanfen1,2, SHEN" Lan1,2, FANG" Hongling1,2*
(1.Henan Research Center for Science Journals,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3, China;
2.Periodicals Publishing House,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3,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universities need to enhance their research level 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to better serve national strategic needs. However, how to enhanc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among universities remains a challenge. Based on the InCites database and Web of Science(WoS) database, this article conducts bibliometric analysi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apers published by 17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in Henan province from 2014 to 2023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ublication volume, cooperating countries, cooperating disciplines, and funding institutions/plans. It studies the overall trend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among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in Henan province,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and proposes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guarantee system, establish a high-level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research platform, improve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disciplines, strengthen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enhanc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itiative of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universities to further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Key words: InCites database; Web of Science database;“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