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聚焦·評價研究】
【摘 要】表現性評價應用于項目式學習中,面臨教師理解不足、設計與目標匹配度低及同質化傾向等挑戰(zhàn)。為克服這些困難,引入表現性評價量規(guī)成為關鍵,它明確了評價目標,并提供實現路徑。文章指出,評價量規(guī)的開發(fā)應遵循實用性、高效性和可視化原則,可依據明確目標、設計任務、擬訂量規(guī)、實施項目、修訂量規(guī)等步驟進行編制。在應用策略上,強調準確擬訂表現維度,師生共同參與評價量規(guī)構建,以及多元主體協同評價。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表現性評價;評價量規(guī)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明確提出,注重動手操作、作品展示、口頭報告等多種方式的綜合運用,關注典型行為表現,推進表現性評價。[1]小學數學項目式學習是一種新型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完成項目式活動,提升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表現性評價作為項目式學習的關鍵要素之一,同時又是基于標準、素養(yǎng)導向、高階思維可視化的載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然而,目前存在教師對表現性評價的理解不夠深入、表現性評價的設計與目標匹配不夠、表現性評價的使用有同質化傾向等問題。評價量規(guī)作為判斷學生表現水平的重要標準,是學生有效開展學科項目化學習的評價工具,對于表現性評價的實施成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
一、評價量規(guī)的價值與原則
(一)評價量規(guī)運用的價值
1.明確目標
評價量規(guī)的首要價值是發(fā)揮引領作用,讓學生清楚地知道學習的終點,即明確最終的學習成果。對于素養(yǎng)導向下的學習,評價量規(guī)需詳盡列出項目式學習中的素養(yǎng)目標,這些目標不僅是學生努力的方向,也是衡量學習成效的標尺。在清晰的目標引領下,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投入學習和解決問題,最終達成素養(yǎng)目標。同時,教師也能夠確保教學活動始終圍繞素養(yǎng)目標展開。
2.確定位置
評價量規(guī)具備自我評估與定位的價值,讓學生能夠實時掌握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具體位置。這不僅幫助學生自我評估學習進度與成效,還為他們提供了明確的方向,確保學習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行。具體而言,學生可以對照評價量規(guī)進行自我評估,了解當前學習狀態(tài)與預期目標的差距。同時,教師也能通過評價量規(guī)獲得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
3.提供路徑
評價量規(guī)賦予學生明確的學習路徑,使學生既能“明確目標”(知道我要去哪里),又能“確定位置”(我現在在哪里)。同時,也為學生提供怎么去的學習路徑。對于能力出眾的學生,評價量規(guī)不僅提供了自我評估的平臺,還基于評估結果生成了個性化的反饋信息。換言之,學生能夠依據這些反饋信息,自主調整學習步調,從而不斷形成和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二)評價量規(guī)開發(fā)的原則
在開發(fā)評價量規(guī)時,應盡量考慮實用性、高效性、可視化原則,發(fā)揮評價量規(guī)為課堂服務的作用。[4]
1.實用性原則
評價量規(guī)的開發(fā)應直接服務于教學需求,促進師生之間的積極互動,而非成為額外負擔。一是易于理解與操作,即評價量規(guī)的語言應簡潔明了,評價標準具體可衡量。二是融入教學過程,即評價量規(guī)應自然地嵌入項目式學習中,成為學生學習和教師評估的有機組成部分。三是能夠促進自我反思,即鼓勵學生使用評價量規(guī)進行自我評估,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方向。
2.高效性原則
評價量規(guī)的開發(fā)應高效、簡潔,不增加教師與學生的額外負擔。一是時間合理,即評價量規(guī)的開發(fā)應精簡高效,確保教師和學生能夠快速完成。二是內容聚焦,即評價量規(guī)的內容應緊密圍繞素養(yǎng)目標展開,避免冗余或無關的評價指標。三是反饋及時,即評價量規(guī)應成為能夠即時提供反饋的工具,幫助教師和學生及時了解學習狀況,從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學習方法。
3.可視化原則
評價量規(guī)的開發(fā)應能夠清晰地展示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促進學生思維與素養(yǎng)的可視化。一是明確評價標準,即評價量規(guī)中的每一條評價標準都應清晰、具體,能夠直接指向學生的具體表現或成果,便于觀察和評估。二是圖表化呈現,即利用圖表、顏色編碼等方式,將學生的學習進展和素養(yǎng)提升情況以直觀的形式呈現出來,便于教師和學生共同分析。
二、量規(guī)的編制與運用
結合表現性評價研究,袁衛(wèi)霞等提出了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表現性評價設計的一般過程[5],馬曉麗建構了表現性評價量規(guī)的開發(fā)步驟[6]。基于此,筆者構建了評價量規(guī)的編制流程(如圖1)。本文以小學數學為例,探究項目式學習中評價量規(guī)的編制與運用。
(一)明確評價目標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中的課程目標詳細闡述了核心素養(yǎng)內涵、總目標和學段目標,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構成是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簡稱“三會”)。[7]11
為了檢測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內容的掌握情況,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設計了“鋼筆的新裝”項目式學習內容。此單元屬于“圖形與幾何”領域。新課標指出,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能說出這些圖形的特征,能辨認這些圖形的展開圖,會計算這些圖形的體積和表面積;能用相應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形成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應用意識[7]34。該項目主要聚焦學生對長方體的認識,對長方體的長、寬、高等進行測量及認識平面展開圖,對應的核心素養(yǎng)是空間觀念,即能夠根據物體特征抽象出幾何圖形,根據幾何圖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實際物體(二、三維圖形的相互轉換)。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確定“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的核心學習目標是通過觀察、操作和交流,進一步認識長方體的特征,發(fā)展空間觀念。具體表現為能從鋼筆底部的直徑確定長方體長和寬的尺寸;根據鋼筆的長確定長方體的長;已知長方體的長、寬、高,想象包裝盒的樣子,并能畫出包裝盒的平面展開圖;在制作過程中體會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轉化。學生除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確定長方體各部分尺寸外,還需要借助剪裁、折疊、粘貼等勞動技能制作出包裝盒;借助美術學科知識設計有創(chuàng)意的包裝盒紋樣等。結合以上分析,“鋼筆的新裝”項目式學習的目標制訂如下。
(1)運用內圓外方原理,確定鋼筆包裝盒的長和寬,穩(wěn)固放置鋼筆;設定包裝盒高度比鋼筆略高,保護鋼筆;繪制平面圖并標明尺寸,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2)能夠根據已設計的包裝盒平面圖,通過剪裁、折疊、粘貼等步驟,將平面的圖紙準確轉化為立體的包裝盒實物,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能力。
(3)結合學校文化和理念,運用點、線、面等裝飾方法和夸張、變形、省略等變化方法設計有創(chuàng)意的包裝盒紋樣,培養(yǎng)發(fā)現美、理解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4)能完整地獲取、整合有價值的信息,撰寫一份簡短的報告,并在班級或學?;顒又邪凑找欢ǖ捻樞蛑v解設計理念和制作過程,借助口頭與書面表達清晰地分享探索中的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感。
(二)設計評價任務
評價任務應緊密圍繞評價目標,設計能夠真實反映學生能力的任務,由主任務和子任務組成,可以是實際操作、作品展示、口頭報告等形式。首先確定項目式學習的背景:學校時常迎接四方來賓,為了展現我們的熱情和特色,學校為每位來賓準備一支文創(chuàng)鋼筆作為禮物,但這支鋼筆還缺少一個與之匹配的包裝盒,你能設計一個嗎?然后從主驅動性問題出發(fā)設計四個次驅動性問題:怎樣根據圓柱設計長方體包裝盒?怎樣將平面圖形轉化為立體圖形?怎樣設計體現學校特色的紋樣?怎樣能讓更多人了解長方體包裝盒?最后將次驅動性問題轉化為若干個子任務。
主任務 運用學過的知識,為鋼筆設計一個既實用又美觀的包裝盒。
子任務1 確定包裝盒尺寸和繪制平面圖。根據鋼筆的具體尺寸,運用內圓外方原理,精確計算并確定包裝盒的長、寬尺寸,確保鋼筆在包裝盒內能夠穩(wěn)固放置??紤]到鋼筆的保護需求,應合理設定包裝盒的高度,使其略高于鋼筆的高度。繪制一份詳細且標明尺寸的平面圖,清晰展示包裝盒的結構和尺寸。
子任務2 將平面圖制作成包裝盒。使用剪刀和膠水,按照平面圖上的指示剪裁和折疊。討論在折疊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法。檢查包裝盒是否牢固,能否有效保護鋼筆。
子任務3 設計富有學校特色的紋樣。研究?;铡⑿S柕葘W校文化元素。利用對稱、旋轉等幾何變換設計Logo和圖案。討論圖案如何體現學校的特色和理念。
子任務4 總結與展示。撰寫一份簡短的報告,總結在設計過程中學到的數學知識和其他學科知識。在班級或學校活動中展示設計的包裝盒,并講解設計理念和制作過程。分享在設計過程中遇到的挑戰(zhàn)和收獲,以及對學校產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自豪感。
(三)擬訂評價量規(guī)
一個完整的評價量規(guī)由三部分組成:表現維度、表現等級、描述符。表現維度是指評價的內容,來自評價目標,評價目標是結合具體任務對核心素養(yǎng)內涵的具體化。表現等級是對描述同一維度的行為、結果的質量從好到壞的排序,并對其進行賦分,水平一為1分,水平二為2分,水平三為3分。描述符是學生具體的行為表現。根據項目任務,筆者設計了如表1所示的評價量規(guī)。
(四)實施項目,修訂量規(guī)
在實施項目后,使用如表1所示評價量規(guī)來評價學生的具體行為。該評價量規(guī)能較為準確地評價學生,但描述較為模糊,學生操作有困難。具體問題與修改建議如表2所示。筆者結合修改內容對評價量規(guī)進行了優(yōu)化(見表3)。
三、量規(guī)的應用策略
(一)準確擬訂表現維度
由于項目式學習中很多表現性任務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和解決方案,在設計項目活動時,教師就需要確定合適的表現維度。表現維度也稱“指標”,是確保學生表現水平最重要的部分,數量不能太多。評價量規(guī)的內容體現目標的具體要求,而目標對應任務的達成,來源于學科課程標準,它們是一脈相承的。因此,擬訂表現維度要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結合該項目涉及的學科課程標準,同時也要基于特定的項目任務。
“鋼筆的新裝”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涉及數學、勞動、美術、語文四個學科的學科知識,對應的核心素養(yǎng)分別是空間觀念、勞動能力、文化理解、語言應用。該項目是為學校的文創(chuàng)鋼筆制作一個與之匹配的包裝盒。有四個活動任務:①確定長方體包裝盒的平面圖,②將平面圖形制作成立體圖形,③撰寫一份研究報告,④設計獨特的紋樣?;谡n程標準以及結合本項目特點,筆者將表現維度擬訂為空間觀念、勞動能力、文化理解、語言應用,再結合四個任務及教學經驗,預設學生完成情況的不同類型,描述出學生完成情況從最低水平到最高水平的表現。
(二)師生共建評價量規(guī)
編制評價量規(guī)可以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以及綜合二者的方法。自上而下是從一個理論框架出發(fā),確定需要評價的重要學習目標的維度。自下而上是從學生作品的樣例開始,根據不同質量水平的樣例特征來界定評價的維度與指標。無論是自上而下的方法,還是自下而上的方法,都需要明確所要評價維度的概念框架。[8]評價量規(guī)需要不斷地改進和完善,主要是為了以后項目的評價量規(guī)更科學。教師可以結合項目啟動后的數據和學生作品,對已有的學生作品進行分析,獲取相關信息,修改評價量規(guī)的不足之處。其中,建議采用師生共同研制評價量規(guī)的形式。
如“鋼筆的新裝”跨學科項目式學習就采取了師生共同研制評價量規(guī)的形式。通過前面擬訂的表現維度及學生的具體表現,存在描述較為模糊,操作有困難的問題。這時候需要讓學生參與評價量規(guī)的修訂,通過討論協商逐漸完善評價量規(guī)。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如將評分換成等級,增加卓越制作小能手,更加關注制作的包裝盒與鋼筆的適配性,是否體現學校特色,是否有創(chuàng)意等。這個過程其實是在引導學生和教師進行反思和改進。
(三)多元主體協同評價
在一個項目中,評價主體有學生和教師,由于許多任務是小組合作共同完成的,因此,學生分為個人和組內成員,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讓他們成為評價的主導者。學生和教師兩種不同視角在評價量規(guī)的同一維度中打星,最低是1顆星,最高是4顆星。當兩方主體對評價量規(guī)中所描述表現的證據達成一致時,會打出相同的星星數量。如果在評價量規(guī)中各個維度打分的情況基本相同,說明學生和教師對表現質量基本達成共識。反之,表現質量存在分歧,需要進一步分析原因,提升評價的客觀性。
如在“鋼筆的新裝”項目式學習確定包裝盒平面圖任務評分時,學生會給自己打3顆星(優(yōu)秀),而教師打的是2顆星(合格)。這時評分結果不一致,可能是學生高估了自身表現,也可能是教師沒有收集到學生完整表現的證據導致評分偏差,需要雙方進一步協商達成一致意見。教師通過訪談發(fā)現,學生認為直接利用內圓外方確定包裝盒的長和寬已經是準確的,沒有考慮到包裝盒要比鋼筆的直徑大一些。同時,也表明該學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能力素養(yǎng)處于合格水平,進一步明確需要努力的方向等。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蔡文藝. 項目化學習中表現性評價的運用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22(12):62-66.
[3]楊宏. 量規(guī):表現性評價應用于學科項目化學習的指南針[J]. 基礎教育課程,2023(5):55-64.
[4]劉玲. 基于素養(yǎng)目標中的表現性評價量規(guī)開發(fā)整體構思[J]. 貴州教育,2024(1):45-47.
[5]袁衛(wèi)霞,張立忠. 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領域表現性評價設計研究:以“制作長方體包裝盒”為例[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11):113-118.
[6]馬曉麗. 高中歷史學科表現性評價量規(guī)的設計[J].中國考試,2014(11):22-27.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8]周文葉. 中小學表現性評價的理論與技術[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羅小熒)
【作者簡介】謝欽南,二級教師;章勤瓊,教授,博士生導師;譚莉,博士,講師。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2022年基礎教育高質量發(fā)展重點專項委托課題“高質量發(fā)展視域下課堂教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FJGHZD22-06);2022年度教育部“春暉計劃”合作科研項目“新時代教師教育一體化模式研究”(HZKY202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