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高中歷史教學逐漸從傳統(tǒng)理論知識的傳授轉向學生思維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大概念作為歷史學科的核心知識與思維框架,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起系統(tǒng)的歷史知識體系,強化學生歷史理解和分析能力,實現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課堂教學目標。本文從大概念在高中歷史單元教學中應用的價值、應用應遵循的原則以及應用的具體途徑這三個方面入手,以《全球航路的開辟》這一課內容為例,詳細闡述了探究依托大概念的高中歷史單元教學設計。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大概念;單元教學;設計策略
新課程改革倡導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的教學模式,但是就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大多數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記憶層面,缺乏對事件、人物以及文化的深度理解與應用,存在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忽略對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當前教師教學工作的重點便是轉變教學方法,依托大概念來構建符合高中階段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單元,讓學生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歷史思維能力。
一、大概念在高中歷史單元教學中應用的價值
(一)促進學生整體知識建構
傳統(tǒng)的高中歷史教學方法盡管也追求知識體系的完整性,但由于局限于知識框架圖作為教學工具,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只能夠通過機械記憶的方式進行知識的串聯,隨后借助練習題來鞏固理論知識。但事實上,這種以結果作為導向的教學思路會忽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相比之下,基于歷史學科大概念而設計的單元教學方法則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與參與。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明確大概念或者單元主題可引導學生圍繞其概念進行深度學習,使得其他的知識點也能夠獲得有效關聯與整合[1]。學生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可自然而然地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此外還有助于強化學生深度理解能力,為學生后續(xù)知識的學習與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教師教學工作開展的重點,但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應用往往顯得力不從心。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需要依托具體的學習過程,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略學生歷史思維能力以及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基于學科大概念所涉及的高中歷史單元教學能夠更好地滿足這一教學需求,不僅可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學生還能夠自然而然地融入歷史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過程中。
二、大概念在高中歷史單元教學中應用應遵循的原則
(一)系統(tǒng)性原則
教學活動作為一個整體的系統(tǒng)實踐活動其中涉及多種要素,例如學生、教師、教學媒體以及教學方法等。系統(tǒng)性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能夠以系統(tǒng)論的教學理論與方法來整合教學中的各個要素,通過將其進行有效的結合來促使教學活動獲得最優(yōu)的效果。這便意味著教師在依托大概念設計高中歷史單元教學時,能夠真正地做到全面考慮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采用及教學評價的實施等,只有確保上述的這些要素相互獨立且互相聯系,形成有機的整體,才能夠促進高中歷史教學質量與效率獲得進一步提升。
(二)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是針對歷史事實的尊重以及客觀反映,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能夠基于準確的歷史事實,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來引領學生進行知識學習,進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鑒于此,教師在依托大概念設計高中歷史單元教學時,應注重確保所選擇的大概念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可以真實地反映出歷史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和特點。此外,教師所選擇的教學方法也應該符合高中階段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發(fā)展特點,如此才能夠進一步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三)針對性原則
基于大概念背景下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即符合高中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所以說教師在依托大概念設計高中歷史單元教學時,需要做到圍繞高中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需求選擇相適應的大概念作為教學核心,同時能夠圍繞這些大概念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和教學內容。這一教學方法的落實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歷史知識學習的效果。
(四)互動性原則
教學活動的實施不僅是教師的單向傳授,還應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因此教師在依托大概念設計高中歷史單元教學時,應注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討論、合作與探究,并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在此環(huán)節(jié)可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思想碰撞。當然學生在活動參與的過程中還能夠逐漸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維,更好地實現綜合素質以及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教學目標。
三、大概念在高中歷史單元教學中應用的具體策略
(一)緊扣歷史課程標準,明確單元教學目標
在深入解讀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基礎之上精心制定單元教學目標,旨在通過圍繞課程標準來明確教學方向,如此可以有效地把握單元大概念。這一大概念之中不僅包含了本單元內容的歷史主線,還凸顯出了主干的知識,有助于強化高中歷史單元的重點與難點,有效地實現了教學的刪繁就簡。
以《全球航路的開辟》為例,全球航路的開辟,不僅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還為殖民擴張和侵略行為鋪平了道路。教師可注重結合課程標準設計如下的課堂教學目標以及實施策略。首先,從唯物史觀的角度出發(fā),教師可注重引領學生深入剖析全球航路開辟的歷史背景以及必然性,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理解這一歷史事件并非技術進步的產物而是世界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在引領學生對航路開辟對世界各國影響進行分析時,還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人民群眾在歷史發(fā)展進程之中所具備的重要作用。其次,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時空觀念。教師在此環(huán)節(jié)可注重鼓勵學生動手繪制全球航路開辟的時空坐標圖,學生在繪制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清晰掌握歷史事件的時間線索,還可以在特定的時空下對其進行深入分析,以此來幫助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時空觀念[3]。再次,在歷史政治這一方面,教師應注重挖掘教材內容之中所包含的教學資源,通過引領學生解讀史料能夠掌握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在制作表格梳理時也可以客觀地評價全球航路的開辟對世界各國所產生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時政結合意識和能力。此外,針對歷史解釋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應注重采取有效的策略引領學生分析世界各國的經濟和文化在全球航路開辟之后所形成的交流與沖突,學生在此環(huán)節(jié)可以學會全面看待問題以此來理解歷史事件的多面性。最后,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家國情懷。通過為學生講解航路開辟之后中國人民面對西方列強侵略所做出的救亡圖存,將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逐漸形成愛國主義精神,此外還可以增強學生捍衛(wèi)國家主權的斗爭精神以及社會責任感。
(二)依據學生學習情況,選取單元教學內容
在依托大概念選取高中歷史單元教學內容時,教師要尤其注重緊密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的內容既不應該過于簡單而重復,此外也不應該超過高中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而是應當側重深化與拓展,如此才能夠幫助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歷史思維能力以及綜合素養(yǎng)。
以《全球航路的開辟》為例,由于學生在之前的教學過程中已接觸過這一課時的內容,因此教師首先可以深入分析學生在之前對這一主題理解和掌握的情況。例如在之前的教學過程中,針對這一內容的敘述,主要聚集于新航路的開辟過程、重要航海家以及貢獻等基礎知識,在高中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則需要在此基礎之上展開更加深入的探討,教師在此環(huán)節(jié)要注意避免簡單地重復之前的內容。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分析教材中對本課時內容的具體描述能夠發(fā)現,不僅涵蓋了學生之前所學習過的內容,還增加了對于新航路開辟之后全球貿易體系的形成、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和碰撞,由此而引發(fā)的社會政治變革等內容的探討,而這些內容將更有助于實現歷史思維能力以及跨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將重點放在對航路開辟的深層次原因和影響這一方面的分析上,通過引導學生從經濟、政治以及文化等多個角度入手來思考航路開辟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礎之上探討航路開辟對于歐洲、亞洲與非洲等一些地區(qū)的影響,將有助于幫助學生建立起更加完整和深刻的歷史認知。當然,教師也可以注重結合具體的案例,例如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達·伽馬開辟通往印度的新航路等,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認知新航路開辟所產生的歷史意義和影響。上述教學方法的應用不僅能夠實現教材內容的精密銜接,還能夠凸顯高中階段歷史思維能力及跨學科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教學要求,為學生今后的學習以及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創(chuàng)設問題教學情境,實施單元教學方案
在依托大概念實施高中歷史單元教學方案時,教師應注重問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通過結合教學的內容精心地設計問題來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能夠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與傳統(tǒng)零碎知識點記憶的方式相比,這一教學方法將更加注重引領學生思考與探究,通過與他人之間展開有效的互動來進行積極的意義建構,從而實現歷史思維能力提升的教學目的。
以《全球航路的開辟》為例,首先教師應當注重反復研讀課程要求,結合本課時的內容來設計一道小組合作探究的思考題,在問題設計過程中應始終以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出發(fā)點,以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歷史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這些問題旨在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入手來思考全球航路開辟的深遠影響。例如全球航路的開辟是怎樣改變世界貿易的格局的?對不同的地區(qū)和國家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早期的殖民擴張又是如何在全球航路開辟的背景之下逐漸興起的?這一擴張給殖民地國家和世界歷史進程帶來了怎樣深遠的影響?上述所呈現出的問題不僅涵蓋了全球航路開辟的基本史實,還在此基礎之上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其背后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動因。教師在教學中可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分析和探究問題的答案[4]。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教材的內容作為史料閱讀的文本,通過與同伴之間交流與爭論來獲得最終的答案。通過引導學生深層次的思考,可以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入手來審視歷史問題,幫助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歷史思維能力以及跨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師教學中應注重發(fā)揮自身引導作用,避免小組合作學習與探究的方式流于形式,也就是說需要時刻關注學生小組分析和討論的進程,并結合學生的情況及時地給予指導和反饋,如此能夠確保學生在學習與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成長。上述教學方法的落實,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全球航路開辟的歷史意義和影響,對于提高學生歷史思維能力以及跨學科綜合素養(yǎng)也存在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以此來促進學生獲得全方位的發(fā)展。
(四)落實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優(yōu)化單元教學活動
高中歷史教育教學實踐中,落實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促進其全方位發(fā)展的關鍵所在。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活動設計,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以此來提高學生理論知識學習的效果,并推動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
以《全球航路的開辟》為例,由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對于歷史核心素養(yǎng)正處于初步了解階段,因此教師在落實五大核心素養(yǎng)時應注重選擇性的深入和突破,來精心地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活動設計過程中,每一個課程的內容都可以聚焦于1—2個核心素養(yǎng)的重點突破,以此來幫助學生對歷史事件產生深入理解與認知。首先,在第一課中應注重學生唯物史觀以及時空觀念的培養(yǎng)。通過引入地圖以及歷史文獻,并要求學生從唯物史觀的角度出發(fā)審視全球航路開辟的歷史背景及國際形勢,將有助于幫助學生真正地認識到全球航路開辟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同時教師可注重結合教學內容設計繪制“全球航路開辟時間軸”的活動,學生在親自繪制的過程中可以明確這一歷史事件的時間線索,對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時空觀念素養(yǎng)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后續(xù)的課程中,教師可注重學生史料實證以及歷史解釋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5]。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之中的史料以及問題來引導學生學會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并注重對其信息進行實證分析和歷史解釋。學生在對史料研讀與討論的過程中,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全球航路開辟對歷史進程所產生的影響,以及不同的文明在交流過程中的碰撞與融合。此外,教師還可以注重強調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通過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講述鄭和下西洋等歷史事件,能夠引領學生認識到中國在全球航路開辟中的重要歷史地位和貢獻。在單元總結環(huán)節(jié)可設計綜合性的歷史小論文題目,注重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習的內容闡述自身對全球化航路開辟的認識和看法。這一活動的實施不僅檢驗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及掌握的程度,更是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綜合提升。
結束語
總而言之,依托大概念的高中歷史單元教學設計,對于深化學生歷史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中落實上述的策略將大概念融入教學設計之中,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時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歷史觀念以及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yǎng),此外在引領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還能夠促進學生深度學習,以確保高中歷史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沈琦雯.例談依托大概念的高中歷史單元教學設計[J].中學教學參考,2021(31):51-52.
[2]李英.問題情境在高中歷史大概念教學中的創(chuàng)設途徑[J].基礎教育論壇,2021(30):108-109.
[3]甄翠媛.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歷史學科的大概念深度教學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81):148-150.
[4]劉東方.基于大概念的高中歷史單元教學設計研究[N].科學導報,2023-12-19(B2).
[5]郭勃勃.基于大概念的高中歷史單元教學設計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