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哈爾濱市何延川紅軍小學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托獨有的校史資源,賡續(xù)紅色基因,凝練守正思想,注重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和家國情懷教育。學校從思想入手,用文化引領,以課程落腳,融活動一體,扎實構建紅色教育辦學體系,在品質發(fā)展、特色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路上不斷探索,穩(wěn)健前行。
關鍵詞:紅色教育;守正思想;辦學特色
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對教育工作提出并強調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是每所學校、每個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2020年1月,教育部印發(fā)《中小學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重點任務工作方案》,對切實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提出明確要求;2023年10月,國家正式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愛國主義教育成為法律賦予教育工作的歷史責任和重要任務。
哈爾濱市何延川紅軍小學始建于1905年,前身是哈爾濱市阿城區(qū)解放小學。這是一所百年老校,也是民族英雄何延川的母校。學校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挖掘紅色校史資源,以守正思想為主線,深化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確定了“弘揚延川精神,傳承百年文化,培養(yǎng)黑土紅娃”的辦學方向,扎實創(chuàng)建紅色教育辦學特色,用心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一)文化核心彰顯思想內涵
何延川紅軍小學依托百年校史和紅色資源,以落實立德樹人、賡續(xù)紅色基因為出發(fā)點,對學校文化進行了頂層設計。經(jīng)過反復錘煉斟酌,將文化核心定為“守正”二字,意為堅守質樸純粹,恪守人間正道,代表著正義精神和堂堂正正的人格力量。以守正為核心表達,凝練了守正弘氣、守正毓德、守正唯真、守正篤行和守正出新五個文化主題,不斷深化守正教育思想,構建學校獨有的文化體系。
(二)辦學理念引領前進方向
辦學理念是一所學校的精神生命,也是學校發(fā)展的根本。何延川紅軍小學依據(jù)守正文化核心,確定了“礪守正品質,育紅色少年”的辦學理念;確定了全新的發(fā)展定位:努力把學校辦成有品質、有特色、有靈魂的紅色教育品牌學校;確定了全新的育人目標:努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有愛國心、強國志、報國行,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可靠接班人。
(三)三風一訓承載精神氣質
學校以守正為思想遵循,凝練出符合核心價值觀的三風一訓?!皹湔蜗?,傳正能量”的校風引導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導向;“孩子置身教育正中央”的教風堅守兒童立場,把學生健康成長放在首位;“秉正養(yǎng)習,日積小成”的學風鼓勵學生秉持正確的態(tài)度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一點一點地積累進步,做小事,成大器;“守樸求真,正道直行”的校訓教育學生要堅守質樸純粹,回歸自然本真,在正確、正義、正直的道路上乘風破浪,勇毅前行。學校的發(fā)展愿景是“讓世界看見你的光”,意為學生有光芒,教師有光彩,學校有光榮,鼓勵學生自信學習,從容生活,陽光成長。
一所學校最好的生命狀態(tài),就是文化有脈,教育有魂。守正思想是何延川紅軍小學文化的“脈”,紅色精神是這所學校教育的“魂”。把好脈,錨定前進方向;鑄好魂,實現(xiàn)精神引領。這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堅實行動。
(一)正氣大廳營造育人氛圍
校園環(huán)境是一本活的教科書,學校注重建設紅色文化環(huán)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學校新建的“正氣大廳”由獨具特色的四面墻組成,書卷形象墻展示出學校的辦學理念,時刻提醒師生身體力行;國旗翻轉墻由一塊塊翻轉板組成,翻板背后展示著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百年大事記,國旗墻的每一次翻轉,都是黨史教育學習鮮活生動的教科書;圈梁浮雕墻用不同字體的“正”字呈現(xiàn)著守正文化主題;紅小文化墻介紹全國紅軍小學的發(fā)展歷史,展示全國各地紅軍小學的分布地圖,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二)紅色長廊深化政治啟蒙
正氣大廳的兩側是學校的紅色長廊,分為信仰、精神、忠誠、光榮、初心和希望6個篇章,全面展示黨的百年光輝歷程、百年精神譜系、革命英雄故事、先鋒模范人物事跡和新中國發(fā)展的偉大成就,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紅色教育。
(三)特色展館韜養(yǎng)家國情懷
學校新建了3個特色展館,分別是何延川紀念館、校史館和紅色家風館。何延川紀念館里,一幅幅惟妙惟肖的連環(huán)畫以兒童視角呈現(xiàn)了杰出校友何延川的成長經(jīng)歷和革命功績,引導學生堅定愛國理想,爭做延川式的好少年。紀念館講解員均由學生擔任,目前學校已建立了由50余人組成的小講解員團隊。何延川紀念館還承載著宣傳推廣家鄉(xiāng)紅色文化的使命,自2023年3月紀念館揭牌以來,共接待各級黨員干部、師生家長5000余人次,參觀160余場,學校被阿城區(qū)委授予紅色教育基地建設獎。
校史館里展示著激蕩厚重的百年校史,激勵學生知校愛校榮校;紅色家風館呈現(xiàn)了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家風故事,對學生進行愛國情感和家國情懷的教育熏陶。打造紅色育人環(huán)境,使學校不僅成為學習場所,更成為精神港灣和文化高地,校園里處處鋪滿紅色土壤,一粒粒紅種子在這里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
(一)設計校園吉祥物
校園吉祥物是學校托物言志的文化形象,代表著學校的精神內核和價值主張。何延川紅軍小學面向全校師生、家長發(fā)布征集令,征集富有活力生機、彰顯紅色印記、獨具人文特色的校園吉祥物。設計過程中,遵循“守正”文化核心,挖掘與學校辦學理念相契合元素,借取松樹堅韌頑強、凜然正氣的品性形象,推出了校園吉祥物“小紅松”,形象為擬人化的小松樹,寓意為每一名學生都要學習松樹品格,傳承英雄精神。校園吉祥物“小紅松”的誕生,為學校注入了新的精神力量,為師生學習、工作和成長賦予了精神圖騰,將頑強當如松樹、正直當如松樹、勇毅當如松樹、品高當如松樹的理念融入師生價值觀,成為激勵師生成長的不竭動力。
(二)推出五育延展形象
為突出文化育人功能,學校將校園吉祥物“小紅松”的主體形象進行拓展,設計出5個延展形象,對應德智體美勞的五育維度,分別是道德品質優(yōu)良的好小松、學習堪為表率的優(yōu)小松、愛好體育運動的棒小松、美育素養(yǎng)優(yōu)秀的美小松和勞動品質突出的勤小松。5個延展形象,5個學習榜樣,引領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三)提升吉祥物魅力值
學校向國家版權局注冊版權保護,“小紅松”有了身份證,成為獨一無二的文化標識。學校制作了玻璃鋼雕塑、徽章、筆袋、水杯、帆布手袋、日記本等“小紅松”周邊文化產(chǎn)品,不斷提升吉祥物的魅力值,使其成為學生的偶像。校園吉祥物“小紅松”的設計推出,為學生創(chuàng)建出鮮活的童年伙伴和榜樣,使校園生活更具樂趣溫情,在學生心中印刻下全面發(fā)展理念,引領學生多維發(fā)展,健康成長。
學校積極整合課程資源,堅持國家課程統(tǒng)領,地方課程輔助,學校課程補充,活動課程豐富的多元融合課程建設思路,依托吉祥物“小紅松”,構建起了以松品課程、松慧課程、松健課程、松韻課程和松能課程為框架的小紅松五育成長課程體系。
松品課程對應德育維度,《紅色印記》《家國情懷》是學校的校本課程,三月開學節(jié)、新生入學禮、畢業(yè)離校課給學生滿滿的儀式感;松慧課程對應智育維度,以國家課程為主,輔助以科技活動、夢想課程和3D打印、智慧編程、航模、珠算等社團活動,對學生進行智育培養(yǎng);松健課程對應體育教育,通過體育課、國防特色體育大課間活動和籃球、足球、排球、輪滑、跳繩、棒壘球等體育社團項目,對學生進行體質體能訓練,培養(yǎng)學生意志品質;松韻課程對應美育教育,通過音樂課、美術課及合唱、管樂、小鼓、京劇、二胡、舞蹈、版畫、篆刻、國畫、剪紙、素描等社團活動對學生進行審美的熏陶,提升素養(yǎng)氣質;松能課程對應勞動教育,注重勞動素養(yǎng)和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古法造紙、活字印刷、繩藝、鉤織等特色課程為學生喜聞樂見。學校首創(chuàng)了一米花箱、一米菜地、一米果園、一米課桌、一米廚房“五個一米”的勞動教育實踐載體,扎實推進勞動教育。2023年,冰城勞動實踐平臺、生活報教育頻道等媒體刊發(fā)何延川紅軍小學“勤小松在成長”勞動教育成果新聞40余篇,學校被確定為哈爾濱市勞動教育實驗校。
(一)情境化活動增強角色認同
為強化學生要像紅軍小戰(zhàn)士一樣堅韌不拔、勇敢頑強,學校開展了一系列情境化教育活動。學校把上課鈴改成了軍號聲,軍號聲一響,學生迅速、整齊、有序地進入教室上課,訓練他們養(yǎng)成聽指揮、守規(guī)則、講紀律的良好品質;學校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改編成《新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人人學唱,人人踐行;學校用英雄的名字為班級命名,如:趙尚志班、方志敏班、董存瑞班等,引導學生學習英雄精神,增強集體榮譽感,自覺約束自身言行。學校還開展了學習全軍十大英模事跡、講傳紅軍長征故事、小紅松站軍姿等活動,強化學生的角色意識,深化教育影響。
(二)特色化活動筑牢理想信念
為賡續(xù)紅色基因,筑牢學生思想根基,學校開展了特色化教育活動,成立“紅色黨史劇”社團,由政治素養(yǎng)突出的黨員擔任社團教師,指導學生排演紅色黨史劇。兩年來,先后排演了《何延川智取阿城》《這盛世如您所愿》《何延川》3部兒童劇,面向全校師生展演,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紅色舞臺劇《何延川》在哈爾濱市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jiān)測結果應用現(xiàn)場會、阿城區(qū)委紀念何延川逝世77周年活動中進行了展示,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獲得一致好評。
(三)主題化活動傳遞精神力量
學校抓住清明節(jié)、烈士紀念日、國家公祭日等重要時間節(jié)點,開展豐富的紅色主題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清明節(jié)“每一個你,我們都記得”紀念活動傳遞信仰;烈士紀念日“我為烈士描墓碑”活動凈化心靈;無論是“重走抗聯(lián)路”的研學之旅,還是國防軍事主題運動會,都彰顯著學校深耕紅色教育的堅定信心和堅實作為,成為潤澤學生精神生命的強大力量。
2023年4月,學校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祭掃烈士墓,與武警官兵不期而遇,互敬隊禮軍禮,“軍禮遇見隊禮”的視頻被人民日報、人民網(wǎng)等200余家媒體刊發(fā)報道。2023年,學校榮獲黑龍江省德育紅扣子工程紅色基因傳承校和哈爾濱市教育系統(tǒng)先進集體。
(一)全口徑育人實踐賦能發(fā)展
學校首創(chuàng)了全口徑實踐育人載體“小紅松成長銀行”,引領學生全面成長。學校設成長銀行總行,班級設分行。在校生每人1本“小紅松成長銀行”存折,教師結合學生日常表現(xiàn)為學生賦予道德幣、學習幣、健體幣、藝術幣和勞動幣的松幣積分,記錄在存折上。學生可以消費松幣兌換小紅松徽章、書籍、小禮物等,也可以消費松幣抽幸運盲盒,實現(xiàn)小愿望。同時,學校借助評價系統(tǒng),對應五育培養(yǎng)目標,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
(二)體驗式育人實踐涵養(yǎng)品行
學校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評價觀,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新建“小紅松兒童體驗廣場”,設有小紅松誠信超市、小紅松美德驛站、小紅松大森林和松書館等體驗區(qū)。小紅松誠信超市倡導“在這里,你被信任”的理念,出售學生日常使用的筆、本、橡皮、尺子等學習用品。誠信超市無人值守,學生自覺投幣購買,也可先使用后付款,以此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誠實守信的好品質。小紅松美德驛站設置了勤、儉、律三個板塊,勤字區(qū)是舊物利用,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儉字區(qū)是閑物交換,體現(xiàn)共享節(jié)儉思想;律字區(qū)是失物招領,培養(yǎng)學生自律品行。松書館是開放式的讀書陣地,設有紅色主題、廉潔主題、國防主題書籍專區(qū),學生在書香滋養(yǎng)下向陽生長。小紅松大森林是兒童展示空間,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作品、成果在這里展出,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幸福。
(三)行走的研學課堂鍛煉意志
研學旅行是行走的課堂,也是生動的教育實踐。學校先后組織學生到“東方壯歌”東北抗聯(lián)體驗式教育基地、哈爾濱科學技術職業(yè)學院、大慶鐵人紀念館、尚志碑林、尚志蒙牛工廠牧場、東北烈士紀念館、哈爾濱三五博覽館、阿城區(qū)中小學生研學基地等地開展研學活動。學校成功接待了來自三亞的“小神鹿”團隊來我校研學。學生在研學活動中開闊視界、增長見識、研有所學、學有所獲,不斷提升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
哈爾濱市何延川紅軍小學深耕紅色教育,培養(yǎng)守正少年,有力推動了學校內涵發(fā)展和特色發(fā)展。在未來,學校將繼續(xù)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政治使命,為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而勇毅奮進。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