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素質的提升有助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高校輔導員成長發(fā)展體系的構建、時代新人的培育。需準確把握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素質提升的本質屬性、價值意蘊及實踐路徑。其中,政治素養(yǎng)提升是根本,價值引領能力提升是核心,全方位指導能力提升是重點,終身學習能力是關鍵。要從明確發(fā)展方向、強調職后學習、進行校際合作、搭建網絡平臺四個方面不斷促進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素質提升。
[關鍵詞]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素質提升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zhàn)略性支撐。高校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主陣地,首先需要不斷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設,要回答好“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需要不斷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設,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成為中國共產黨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特色和傳統(tǒng)[1],因而探討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素質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素質提升的本質屬性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對高校輔導員的職業(yè)屬性和工作內容做出定義,決定了高校輔導員的根本屬性是政治屬性。同時,《規(guī)定》明確了高校輔導員有包括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在內的九大工作職責,因此要在政治素養(yǎng)提升、價值引領能力、全方位指導能力提升、終身學習能力提升上持續(xù)下功夫。
(一)政治素養(yǎng)提升是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素質提升的根本
政治素養(yǎng)是個人在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能力、政治觀念方面的素質和修養(yǎng),是在對政治理論知識充分學習吸收的基礎上形成的個人能力品質。高校輔導員首先要提升政治素養(yǎng),一是需要在學懂、弄通、做實馬克思主義上下功夫,清醒認識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及其揭示的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不斷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二是需要在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下功夫,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師德師風建設、黨的青年工作等重要論述,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做好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教育引導學生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自覺和思想自覺,主動擔負起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責任。在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tǒng)一中加強思想淬煉。
(二)價值引領能力是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素質提升的核心
價值引領是以思想價值觀念為基礎,通過教育、宣傳、引導等方式,對個體的思想觀念、價值追求、道德素養(yǎng)、文化素質等方面進行塑造,以實現對個體正確價值觀念的引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2],“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這一時期心智逐漸健全,思維進入最活躍狀態(tài),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3]。當前,青年學生面對著多元的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思潮,需要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高校輔導員一是需要提高自身的政治鑒別力,始終與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保持一致,在非常時期和關鍵時刻不掉鏈子、不犯糊涂,善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分析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二是需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親和力,“親其師,信其道”,在價值引領工作中要不斷修煉“內功”,提高自身素養(yǎng),把道理講清楚、講透徹、講明白,在理論涵養(yǎng)上抓“深”,在話語體系上抓“妙”,在共情體驗上抓“準”。
(三)全方位指導能力是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素質提升的重點
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4]。人的全面發(fā)展一方面是個體自身素質的發(fā)展,表現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個體社會素質的發(fā)展,表現在社會關系、社會活動等方面。高校輔導員要提高全方位指導能力,一是需要不斷深化自身對世情國情社情的認識,對學生關心關注的問題給予準確、正面的回應。抓好實踐育人這一重要途徑,教育引導學生站穩(wěn)人民立場,在黨和國家需要的地方貢獻青春力量。二是需要提高專業(yè)技術領域工作精準度,在學風建設、法治教育、職業(yè)規(guī)劃教育、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增強專業(yè)知識,提高指導能力,使學生在品德、知識、技能等方面均有所提高。
(四)終身學習能力是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素質提升的關鍵
終身學習是個體為實現自身發(fā)展和適應社會需要而持續(xù)學習的過程。高校輔導員要提升終身學習能力,一是需要提高個人數字化素養(yǎng),當前,互聯網成為青年學生交流思想、對話互動的重要場所,同時也匯聚了大量的教育資源,做好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增強運用網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提高自身整合資源、挖掘特色、輿論研判、內容轉化等能力,運用好新媒體新技術,不斷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二是需要提高個人成長內驅力,教育與受教育者應共同成長、相互促進,高校輔導員要形成工作特色,凝練工作成果,建立工作品牌,實現學生獲得與個人收獲的雙向賦能。三是需要提高調查研究能力,深入學生一線,對青年學生思想狀況、心理狀況、學業(yè)狀況等進行全面了解,把握學生成長新規(guī)律、新特點。
二、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素質提升的價值意蘊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著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時代新人的培育需要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應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高校輔導員成長發(fā)展體系、時代新人培育三個方面,思考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素質提升的價值意蘊。
(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本質需求
培養(yǎng)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對于我國的社會主義教育而言,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最重要的在于“立德”。德,不僅指個人的行為品德,還包括個人所堅定的理想信念、踐行的價值觀念?!傲⒌隆钡膶ο笠环矫嬷赶驅W生,即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要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ǎng)方面不斷提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扣好人生的第一??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才培養(yǎng),關鍵在教師”[5],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因此,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
高校輔導員具有教師和管理人員雙重身份。從教師身份出發(fā),高校輔導員需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從管理人員身份出發(fā),高校輔導員需要對學生進行行為引導。促進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素質提升,有利于高校輔導員進一步明確教育的使命要求,聚焦職責要求,努力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二)構建高校輔導員成長發(fā)展體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005年,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輔導員要“向職業(yè)化、專家化方向發(fā)展”。2014年,教育部《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yè)能力標準》明確了要“推動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發(fā)展”的目標任務。2017年,修訂后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提出要“切實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專業(yè)化職業(yè)化建設”,促進高校輔導員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發(fā)展一直是高等學校常抓不懈的工作。
專業(yè)化指特定人員在一套獨立且規(guī)范的體系制度下,掌握行業(yè)所需的專業(yè)技能與專業(yè)認知,專門性地開展某項工作,形成對工作的規(guī)律性認識和思考。職業(yè)化指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工作狀態(tài),個體的知識、技能、觀念、思維等符合職業(yè)所需的標準,將組織安排布置的任務完成好,扮演好工作中的角色。促進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素質提升,有利于聚焦時代所需和教育所需,立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在本質,完善高校輔導員成長發(fā)展體系。
(三)時代新人培育的現實需要
要培養(yǎng)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時代新人是未來社會發(fā)展的生力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因此,對于時代新人的理解,應當從堅定的理想、使命的擔當、吃苦的精神、不懈奮斗這四個層面把握。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關乎青年的風貌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也是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素質提升的立足點和出發(fā)點。
三、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素質提升的實踐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兢兢業(yè)業(yè)、甘于奉獻、奮發(fā)有為,為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6],新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輔導員需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考量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素養(yǎng)和能力本領,以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需求與期待。
(一)明確發(fā)展方向,營造學習氛圍
明確發(fā)展方向是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素質提升的前提。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素質提升與其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的建設目標是相符的,即要求其又博又專,愈博愈專。近些年,許多高校鼓勵輔導員個人及團隊成立個人工作室、工作坊,圍繞學生的不同問題開展更具個性化的指導和深層次的教育,針對同質問題進行相關活動和團體輔導,同時,秉持著“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在切實解決學生問題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與科研能力。高校輔導員有著不同的學科背景,具有寬口徑知識儲備,在育人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同作用。要進一步發(fā)掘高校輔導員工作特色優(yōu)勢,提升職業(yè)能力,明確專業(yè)成長方向,在學生思想引領、學風建設、生涯發(fā)展、心理健康等方面打造一批特色項目,形成一批工作團隊,建設一批學習共同體,在理論和實踐層面加強探索創(chuàng)新,能夠激勵其用更開闊的視野和專業(yè)的思維思考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形成育人合力,擴大工作輻射范圍。
(二)強調職后學習,構建評價體系
職后學習是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素質提升的保障。如今,很多高校注重對輔導員過程性管理考核和階段性培養(yǎng)培訓。一般而言,在入職前會由專門的工作部門或教學中心進行集中的崗前培訓,在日常工作開展中,由二級單位進行事務性工作指導,同時,依據特定工作需要不定期開展專門性培訓。這種模式,體現了終身學習的理念,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校輔導員的思想政治工作素質。高校要進一步強調輔導員職后學習,構建系統(tǒng)化、多元化、分層次的輔導員培養(yǎng)培訓體系,將職后學習納入評價體系中,制訂考核知識層級,在學習時長、學習方式、學習成果方面綜合評價。
(三)進行校際合作,開展交流協(xié)作
校際合作是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素質提升的新契機。學習共同體的概念在1995年由博耶爾首次提出,他認為,學習共同體指一些朝著共同愿景努力的人所構成的學習型組織,在這個共同體中,成員們分享學習心得,并且共同尋找通向知識的旅程和理解世界運作的方式,朝著目標相互作用并共同參與。當下,很多高校在努力推進知識融合,支持跨學科研究,有著同一目標的不同主體之間的差異性,這使得學習共同體的組建更具黏合性,彼此之間的差異也構成了學習的資源,促成了一種合作文化。對于我國各類高校而言,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與差異性,這種特點有利于成立范圍更廣的學習共同體,在對話交流中增強專業(yè)能力,體會職業(yè)價值和發(fā)展價值。一方面,可以邀請外校專家學者“走進來”介紹經驗做法,另一方面,可以組織本校輔導員分批分次“走出去”交流工作成果,在雙向循環(huán)的對話中激發(fā)輔導員內在生長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素質。
(四)搭建網絡平臺,提供學習支撐
網絡平臺搭建是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素質提升的新引擎。數字化的發(fā)展和數字技術的利用打破了交流學習的時空壁壘。網絡平臺可以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還可以密切不同高校輔導員的學習交流。通過網絡平臺,輔導員可以獲得課程材料、專家指導、案例經驗等,一方面,可以隨時隨地根據自身需求享用這些資源,豐富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另一方面,可以對學習資源進行再創(chuàng)造,在學習過程中交流觀點,產出成果。高校要加強數字校園建設,搭建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素質提升的網絡學習平臺,及時共享學習資源,暢通交流渠道,豐富學習形式,營造學習環(huán)境,形成一批課程庫、資源庫、案例庫、名師庫,探索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網絡學習模式,為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素質提升提供支撐。
結束語
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素質提升是推進高校學生高質量成長的重要抓手,202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指出,要啟動實施立德樹人工程。高校輔導員要結合新時代新要求,為黨和國家高等教育事業(yè)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馮剛.深化高校輔導員政策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認識[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11):14-22.
[2]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劉瑾芮(1997— ),女,漢族,甘肅嘉峪關人,華中師范大學,助教,碩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