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分析超聲引導下經皮高位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對患者穿刺成功率的影響。方法:將126例接受高位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63)與觀察組(n=63)。對照組主要借助操作者經驗,基于患者體表解剖標志進行頸內靜脈穿刺;觀察組行超聲引導下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比對2組穿刺置管操作各指標、穿刺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和生活質量。結果:觀察組穿刺置管時間長于對照組,置管次數(shù)少于對照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均P<0.05);2組的總穿刺成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超聲引導下經皮高位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可簡化穿刺流程,縮短穿刺時間,首次穿刺成功率高,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關鍵詞 超聲引導 靜脈穿刺置管術 頸內靜脈穿刺 穿刺成功率
中圖分類號:R459.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24)21-0064-04
引用本文 李小云, 劉丹, 肖麗梅, 等. 超聲引導下經皮高位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對成功穿刺的影響[J]. 上海醫(yī)藥, 2024, 45(21): 64-67.
基金項目:吉安市指導性科技計劃項目(吉市科計字〔2022〕4號-121)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high position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ization on successful puncture
LI Xiaoyun1, LIU Dan1, XIAO Limei1, CHEN Hongxia2, CAI Aiqiu2
(1. Operating Room; 2.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Ji’an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Ji’an 34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high position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ization on the 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in patient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six patients who underwent high position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iz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n=63)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n=63). The operator’s experience was relied on to perform internal jugular vein puncture based on the anatomical landmarks on the patient’s body surface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iza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dicators related to puncture and tube placement, the incidence of post-puncture complication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ime for puncture and cannulation was longer, the number of cannulation was less,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first puncture was higher,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core of the quality of life was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ll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and cannul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high position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ization can simplify the puncture process, shorten the puncture time and have a high success rate of first puncture and good safety.
KEY WORDS ultrasound-guided; venous puncture catheterization; internal jugular vein puncture; puncture success rate
靜脈穿刺置管術是在患者體內建立起靜脈通道的主要途徑之一,這為藥物輸注、液體輸液、血液采樣和監(jiān)測提供了便捷的途徑,避免了反復插針的不便。通過靜脈通道,醫(yī)護人員可以將藥物、營養(yǎng)液等直接輸送到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中,從而實現(xiàn)快速和精確的治療[1]。傳統(tǒng)靜脈穿刺多依賴于操作者的經驗和技術水平,缺乏經驗或技能不佳可能會導致穿刺失敗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并且在傳統(tǒng)體表解剖標志定位下進行穿刺,通常不能提供準確的內部結構信息,這種盲目性使得穿刺過程中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增加了操作風險[2]。超聲引導下經皮高位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是一種利用超聲影像技術來輔助進行頸內靜脈穿刺和置管的方法,該技術在靜脈穿刺操作中有許多優(yōu)勢,可以顯著提高成功率并降低并發(fā)癥的風險,超聲引導使醫(yī)護人員能夠清晰地看到患者頸部內部結構,包括血管、組織、神經等,從而能夠準確定位頸內靜脈,避免誤傷其他重要結構,如頸動脈,提高穿刺的安全性[3]。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63例行高位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患者為對象,對其進行超聲引導下頸內靜脈穿刺,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的126例患者納入研究,采取數(shù)字隨機法分為對照組(n=63)與觀察組(n=63)。對照組:男35例,女28例,年齡27~75歲,平均(43.25±9.26)歲,體質量45~85 kg,平均(63.32±5.15)kg;觀察組:男37例,女26例,年齡29~75歲,平均(43.73±9.42)歲,體質量47~85 kg,平均(63.50±5.23)kg。2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查及批準(批準號:倫審第L00048號),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級為Ⅰ~Ⅲ級者,均接受右或左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②一般資料完整;③患者及其家屬知曉并同意進行此次研究。
排除標準:①經診斷存在上腔靜脈綜合征、凝血功能異常者;②合并房室傳導阻滯、嚴重顱內高壓、房室傳導阻滯、竇性心動過緩者;③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④因各種原因退出本研究者。
1.3 方法
2組患者在本研究中均選擇珠海福尼亞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次性使用中心靜脈導管及附件(型號:CVC-3 7F 20)實施經皮頸內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術。
對照組的定位穿刺方法遵循以下步驟:首先,在明顯的頸動脈搏動的指引下確定穿刺點,即位于胸鎖乳突肌胸骨頭與鎖骨頭交點下,距離外側約0.5 cm處。穿刺時,控制穿刺角度在30~45°之間,將穿刺針刺入皮膚深度為2~3 cm。使用注射器抽吸的方法來檢查是否有回血,如抽吸時出現(xiàn)回血現(xiàn)象,即表示穿刺成功。此后,引入導絲,完成中心靜脈導管的置入,并在確保位置準確后撤出導絲,最終固定導管以確保手術成功完成。
觀察組在定位穿刺時采用超聲引導下經皮高位頸內靜脈穿刺置管。具體步驟為:首先,引導患者呈低頭且頭偏向左側體位,通過超聲探頭對右側頸內靜脈進行掃描,詳細確認靜脈的位置、寬度和走行路徑。在超聲的實時監(jiān)視下,準確確定最佳穿刺點,并在進行常規(guī)消毒和鋪巾后,將進針點位于超聲探頭邊緣的0.5~1.0 cm處,角度為30~45°。通過B超引導,于監(jiān)視屏幕上觀察移動的點狀強回聲,根據(jù)血管的走行路徑微調針尖位置,以確保其與頸內靜脈壁平行,當在監(jiān)視屏幕上觀察到穿刺針呈線樣強回聲時,可以確認穿刺針已成功進入頸內靜脈腔內。在進行回抽注射時,暗紅色的回血出現(xiàn)表明穿刺已成功。隨后,引入導絲,完成中心靜脈導管置入,并在置入導管后撤出導絲,最終固定導管,確保手術的準確性和安全性。
1.4 觀察指標
1)穿刺置管操作各指標 ①穿刺置管操作時間:反映確保手術的高效性和準確性;②穿刺置管次數(shù):反映穿刺操作的復雜程度;③首次穿刺成功率:反映初始穿刺的準確性和成功率;④總穿刺成功率:全面評估所有穿刺操作的總體成功率。
2)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關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以評估手術安全性和風險性,并發(fā)癥包括氣胸、血腫、誤傷動脈以及臂叢神經感覺異常等。
3)生活質量評分 采用自制生活質量量表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由身體舒適度與生活便捷性兩個維度的評分組成。通過0~5分量表評價患者在手術后的身體舒適感,分值越高,舒適感越高,自制生活質量量表信效度為0.876;通過0~10分的綜合評分,評估患者術后生活便捷性,分值越高,說明手術對日常生活的影響越小,自制生活質量量表信效度為0.887。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穿刺置管操作各指標比較
觀察組經超聲引導下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后穿刺置管用時短于對照組患者,置管次數(shù)少于對照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2組總穿刺成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1,P>0.05)。
2.2 穿刺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血腫、氣胸等穿刺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表2,P<0.05)。
2.3 穿刺后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身體舒適度與生活便捷性兩方面得分均高于對照組(表3,P<0.05)。
3 討論
靜脈穿刺置管術在醫(yī)療領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涉及將導管插入患者的靜脈以實現(xiàn)多種治療和監(jiān)測用途。該治療手段在各醫(yī)療領域中被廣泛應用,包括外科、重癥監(jiān)護、急診醫(yī)學、麻醉學、心臟病學以及放射學等,對于危重病患者的治療和監(jiān)護具有重要的臨床作用[4-5]。
傳統(tǒng)的頸內靜脈穿刺方法主要依靠觸診和表測定位,這可能導致定位不夠精確,增加了穿刺的難度和失敗率,此外由于頸內靜脈靠近頸動脈和其他重要神經結構,傳統(tǒng)穿刺方法在操作過程中存在誤傷頸動脈、喉返神經等結構的風險,尤其在缺乏經驗的情況下,潛在風險更大[7-8]。相較之下,超聲引導能夠提供實時的高分辨率圖像,使操作者能夠準確地看到頸內靜脈的位置、走行和結構,有助于在穿刺操作前就明確最佳穿刺點,減少定位不準確和穿刺失敗的可能性[9]。超聲引導也能夠幫助操作者準確避開頸動脈和其他重要神經結構,降低穿刺操作中的誤傷風險,這有助于提高手術的安全性,減少患者可能面臨的不良事件[10]。并且超聲引導下的穿刺操作更直觀、更容易掌握,減少了對操作者的經驗要求,操作者可以根據(jù)實時圖像進行調整,以確保導管正確進入靜脈[11]。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超聲引導下的觀察組穿刺置管短于對照組,穿刺置管次數(shù)少于對照組,穿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超聲引導下進行頸內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術,操作者能夠更準確地找到適合進行穿刺的位置,更快速地完成操作。研究顯示,高穿刺成功率不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還可以減少后續(xù)操作的不必要麻煩和患者的不適感[12-13]。同時,觀察組患者氣胸、血腫、臂叢神經感覺異常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超聲引導的準確性和精準定位能夠有效地避免可能的穿刺風險,提高患者的治療安全性。術后并發(fā)癥風險的降低,使患者更少受到身體不適的困擾,并且由于超聲引導下的穿刺操作更為精準、效率更高,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復體力,減少日常生活中的不便和限制,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超聲引導下經皮高位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可以縮短穿刺用時,穿刺成功率高,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岳朝麗, 孫莉, 徐海萍, 等. 超聲探頭移動引導血管穿刺在手臂輸液港置管中的應用[J]. 中華護理雜志, 2020, 55(11): 1697-1701.
[2] 陳秀文, 周樂山, 譚彥娟, 等. 基于ACE Star循證模式選擇新生兒經外周靜脈穿刺的中心靜脈導管置管部位[J]. 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20, 45(9): 1082-1088.
[3] 楊禎, 方秀新, 王霄霄. 心電監(jiān)護定位技術在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導管置管中的應用[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8, 35(24): 43-45.
[4] 吳貝貝. 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的應用進展和并發(fā)癥[J]. 嶺南現(xiàn)代臨床外科, 2021, 21(3): 359-366.
[5] 胡海平, 張貝爾, 單君. 中心靜脈導管穿刺置管表單在預防ICU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中的應用[J]. 護理研究, 2018, 32(23): 3744-3747.
[6] 李玥銘, 李璐, 蒲猛, 等. 超聲引導下經皮經肝膽囊穿刺置管引流術在治療老年急性膽囊炎的臨床價值[J]. 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 2023, 39(5): 536-539.
[7] 朱琳, 馬青松, 陳冰, 等. 經直腸超聲引導下前列腺細針穿刺中液基薄層細胞學及免疫細胞化學診斷前列腺癌的應用價值[J]. 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 2022, 30(23): 4251-4254.
[8] 劉艷芳, 王鳳云, 劉義超, 等. 超聲引導經腋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的臨床應用[J]. 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22, 30(7): 738-742.
[9] 盧增停, 陳麗敏, 何綺桃. 兩種超聲平面引導頸內靜脈穿刺置管在肥胖患者腹腔鏡手術麻醉中的應用比較[J]. 中國內鏡雜志, 2019, 25(4): 65-69.
[10] 陳杰桓, 張偉娜, 劉穎培, 等. 經皮超聲引導下的體外膜肺氧合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并發(fā)癥及影響因素[J]. 新醫(yī)學, 2023, 54(5): 359-364.
[11] 王霆, 奚培培, 張霞. 超聲引導腋靜脈穿刺置管術在急診危重癥中的應用體會[J]. 臨床急診雜志, 2021, 22(9): 627-630.
[12] 趙春紅, 封旭光, 王曉喜, 等. 上肢康復訓練聯(lián)合微波熱療對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術乳腺癌患者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21, 25(8): 39-42.
[13] 徐英英. 超聲引導定位對尿毒癥頸內靜脈穿刺置管和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響[J]. 川北醫(yī)學院學報, 2021, 36(3): 356-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