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書法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可忽視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應分析年齡與心理差異在書法教學中的影響,深入研究并論述書法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通過理論分析和教學研究,探討年齡與心理差異在書法教學中的具體表現(xiàn)和影響機制,并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和調(diào)整方法,為書法教學實踐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書法教學;心理差異;年齡差異;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4)18-0033-04
書法,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承載著中國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具有無可替代的藝術價值。隨著現(xiàn)代教育的普及和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新認識,書法教學逐漸受到重視,書法的學習逐漸走進了中小學的課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書法學習上表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這與他們的身心發(fā)展與性格差異密切相關。因此,探討學生年齡與心理個性差異在書法教學中的影響,以及作為書法教育者在教學中的應對策略,對于提高書法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書法教學中學生的年齡差異問題及應對策略
年齡差異對學生的書法學習有著顯著影響。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生理機能、認知能力和興趣愛好都在發(fā)生變化,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書法學習過程。例如,兒童期的學生手部肌肉發(fā)育尚不完全,難以長時間穩(wěn)定地握筆書寫;而青少年期的學生則開始具備更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對書法的理解更加深刻,對表現(xiàn)更具要求。因此,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作為書法教育者,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以適應他們的學習特點和發(fā)展需求。
心理學家讓·皮亞杰對于兒童及青少年年齡差異曾提出生理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他根據(jù)兒童及青少年認知發(fā)展的特點,將兒童及青少年的發(fā)展劃分為四個階段:感覺運動期、前運算期、具體運算期和形式運算期。置于書法教學中,這些階段對應著學生手部肌肉控制能力、協(xié)調(diào)能力以及認知理解能力的不同表現(xiàn)。
感覺運動期兒童的認知發(fā)展主要是感覺和動作的分化,兒童主要憑感知運動手段反映外界刺激,協(xié)調(diào)并適應外界環(huán)境,即通過感官和動作來探索世界。于書法教學中,這一階段的兒童手部控制能力較弱,難以長時間穩(wěn)定握筆,不易進行書法教學,適合進行簡單的涂鴉和線條練習。
前運算期兒童開始理解并使用符號,但邏輯思維尚不成熟。在書法教學中,這一階段的兒童可以開始接觸基礎的筆畫和結構,但需要通過游戲化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習興趣,此時一般開始書法的基礎教學。在以往的書法基礎教學中,通常選擇楷書,以筆畫入手,楷書具有結構法度森嚴和筆畫復雜精細的特點,如楷書的豎畫,露鋒入筆,切筆轉鋒下豎,筆畫中段要具有細微弧度與粗細的變化,末端又是技法要求較高的回鋒收筆,對于此階段的兒童,一是無法感知到如此細微的筆法變化,二是礙于控制力無法完成如此復雜的筆畫與森嚴的結構,所以通常效果并不理想,同時大部分兒童會對學習書法這門傳統(tǒng)藝術產(chǎn)生挫敗的心理。所以,對于此階段的兒童,在書法教學中,要以培養(yǎng)興趣為主要方向,以毛筆用法的初步掌握為目的。在教學中,可以傾向于甲骨文及金文等大篆文字進行學習,大篆文字具有寬松有圖像感的結構和簡單直接的筆畫,容易讓此階段兒童產(chǎn)生興趣并且能夠完成書寫,增加成就感。
具體運算期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開始成熟,可以進行具體的數(shù)學運算和邏輯推理。在書法教學中,這一階段的學生可以理解更復雜的書法技巧和構圖原理,適合進行系統(tǒng)的書法練習。此時的書法教學建議以小篆的學習為主,小篆的特點為用筆方法相對簡單,相比楷書與行書較少調(diào)鋒等復雜筆法動作,但是開始要求對筆的控制能力,是對毛筆運用從生到熟非常合適的過渡階段。同時,相對于大篆,秦小篆對結構有了更為嚴謹?shù)囊蟆?/p>
形式運算期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已經(jīng)相當成熟,可以進行抽象思維和問題解決。在書法教學中,這一階段的學生可以深入理解書法的文化內(nèi)涵和審美價值,追求個性化的藝術表達。在此階段,不同于以往統(tǒng)一、固定的碑帖教學,此時的教學應先以擴充認知為主,避免學生對書法的認知只停留在“二王”與“顏柳歐趙”。中國歷史長河書法成果璀璨,各書體各風格類型皆有經(jīng)典。與以往時代偏實用性的書寫不同,現(xiàn)在的書法屬于藝術門類之下,教育者應多關注書法中的藝術性,藝術性的根本就是多樣性。所以在學生可以深入理解書法的文化內(nèi)涵和審美價值的認知階段,系統(tǒng)性教學的第一步應當是對書法的多樣性進行展現(xiàn),為之后書法藝術的個性化教學做鋪墊。在學生了解中國書法的多樣性之后,再逐漸展開對書法實踐的系統(tǒng)教學。
二、書法教學中學生的心理差異現(xiàn)象及應對策略
學生性格心理的差異是教育領域中一個普遍且需要重點關注的情況。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征,都會對藝術學習產(chǎn)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這些特征不僅影響他們藝術學習的方式和效果,還影響他們藝術創(chuàng)作的形式與表達。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至關重要。
在書法教學中,教育者通常會接收到學生認為自己“沒有天賦”的訊息,而這種觀點,通常會在學生心中不斷發(fā)酵,從而使之喪失信心,失去興趣,厭倦排斥書法。可是作為教育者,是否也應當思考學生是沒有書法天賦,還是對于教育者所教學的內(nèi)容沒有天賦?看似是兩個近似的問題,其實背后隱藏著多年來書法教育者對學生性格及心理差異問題的忽視。在以往的教學中,通常是在班級中采用固定的、統(tǒng)一的書法碑帖進行教學,而這些碑帖多為法度嚴謹、筆畫質量要求極高的顏真卿、歐陽詢楷書和王羲之行書。學生需要心思極為細膩,手與筆配合極為靈巧,方能有所小成。如此標準下,恐怕稱上“有天賦”的學生少之又少。將學生的標準固定,便喪失了藝術學習的豐富多樣性,許多學生會對此失去興趣,產(chǎn)生抵觸之心。
作為藝術教育者,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樹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關注學生的性格及心理狀態(tài)的差異性,對應學生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及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比如在教材的選擇上,應對以往的單一固定教材進行改變,眾多書法經(jīng)典也有“性格”之分,顏真卿楷書中正大氣,若外向坦蕩之人;歐陽詢楷書法度森嚴,若細膩謹慎之人;褚遂良楷書秀麗靈動,若逍遙灑脫之人;吳讓之小篆婉約秀美,吳昌碩大篆遒勁雄厚;《石門頌》隸書天真奇逸,《張遷碑》隸書古拙質樸……對應學生性格間的差異,有些學生性格內(nèi)向,心思細膩,在教學中可以嘗試以結構內(nèi)斂,筆畫細膩的《九成宮醴泉銘》《曹全碑》之類為引導,使心性與書性交融。有些學生性格外向,為人不拘小節(jié),在教學中可以嘗試隸書《張遷碑》《石門頌》,王鐸的行草書為練習對象,心性與書性交融。完美主義型學生側重練習結構森嚴之書,隨意任性型學生側重練習瀟灑灑脫之書,很多時候并不是學生對于書法沒有天賦,而是統(tǒng)一的教材與教學體系,尤其是在藝術教學方面并不適用于所有學生。作為教育者,應當關注學生的性格差異,學生不是毫無天賦,而是需要教育者用多樣性的書法藝術來發(fā)現(xiàn)并發(fā)掘不同學生各自的“天賦點”。
不僅是性格層面,學生個性心理中的動機、情感等方面對于書法學習效果也會產(chǎn)生影響。動機差異上,有些學生可能出于內(nèi)在動機,對書法有著深厚的興趣和熱愛;而有些學生可能出于外在動機,如考試、比賽等。教育者應當了解并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機,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來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力。如,對書法興趣濃厚的學生需要教育者拓展學生的書法知識體系,加強廣度與深度教學,部分基礎練習可轉至學生課后自發(fā)的訓練,而不應僅僅停留于少數(shù)碑帖的重復技法教學之中。出于外在動機的學生,應當適時舉辦課業(yè)展等以展示成果為主,考查為輔的階段性考核,這樣既有外在動力支撐,又能讓學生體會創(chuàng)作成果的成就感,推動外在動機向自覺的內(nèi)在動機發(fā)展。
另外,情感因素在書法教學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些學生可能在學習過程中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容易產(chǎn)生消極情緒,影響學習效果;有些學生則能夠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和情緒,很好地應對學習挑戰(zhàn)。在教學中難免遇到易產(chǎn)生消極情緒的學生,作為教育者需要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對教材及教學方法進行適度地調(diào)整,并及時提供情感支持和幫助,幫助學生從易到難逐步了解書法,不反感書法,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三、學生的學習風格差異在書法教學中的
影響
學生的學習活動中還存在著學習風格的差異。在藝術學習中,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偏好都是不盡相同的,如偏重視覺的視覺型學習者、偏重聽覺的聽覺型學習者和喜愛動手的實踐型學習者等。這些差異會影響他們的藝術學習效果和方式。
視覺型學習者較喜歡通過視覺刺激來學習,如對歷史中各類型經(jīng)典作品的欣賞、觀察教師的實踐示范等。在書法教學中,教師可以多利用視覺教學資源,如展示拓展各類型的優(yōu)秀作品,不僅包含書法、更涵蓋相關中國傳統(tǒng)美學文化等,以滿足這類學生的學習需求。聽覺型學習者較喜歡通過聽覺刺激來學習,如聽教師講解書法技巧、講述書法歷史等。在書法教學中,教師可以多利用口頭講解和示范來傳授書法技巧輔助教學。動手型學習者更喜歡通過動手實踐來學習,如親自書寫、摸索書法技巧等。在書法教學中,教師可以多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親自動手書寫,以加深對書法技巧的理解和掌握。了解這些學習風格差異有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從而采用更加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書法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不應當只注重單一的某種教學方式,如示范教學等,而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風格的差異性,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在視覺、聽覺、實踐等方面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教學,這既契合了相應學習模式的學生,又在其他角度對書法拓展,促進學生多方位、多角度、多模式的學習,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發(fā)展需求,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方式下獲得最佳的發(fā)展,激發(fā)學習者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年齡和心理差異是影響書法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作為教育者應當關注并通過深入分析相關青少年學生的年齡和心理差異,把握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同時教育者應深入書法教學,勇于創(chuàng)新教學,尋找學生年齡和心理的差異在書法教學中的結合點,優(yōu)化教學策略和方法,研究并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提高書法教學的效果和質量,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逸峰.當前中小學書法教育:問題與對策[J].課程·教材·教法,2013,33(06):123~127.
[2]孫富民.當今書法教育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D].鄭州:河南大學, 2011.
[3]劉亞楠.小學教育專業(yè)中教育心理因素對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影響[J].黑龍江科學,2023,14(23): 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