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口語是大學生應具備的一項語言技能。在高中階段,由于高考的壓力,大部分高中英語教師會忽視對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進入高等院校學習后,學生在大學英語口語課堂成為英語口語的初學者,這對英語口語教師構成了挑戰(zhàn)。為了提高大學英語口語課程教學質(zhì)量,本文探究了錯誤糾正在大學英語口語課程中的應用,為英語口語教師進行有效課堂設計提供幫助。
關鍵詞:大學生;英語口語課程;教學技巧;錯誤糾正
英語口語不論在國際交流方面還是在專業(yè)領域都是一種重要的語言技能。英語口語能力較強的語言學習者能夠清晰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進行交流互動,更好地傳播中國聲音。當前高中階段的學生通常會忽視這一技能的學習與訓練。幾乎沒有受過口語訓練的高中畢業(yè)生進行大學英語口語學習的時候,其口語技能的短板就體現(xiàn)得相當明顯,這就對口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不僅要引領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維護學生對英語口語學練的積極性,同時要探索提高相應的教學技巧,進而在口語課程中快速、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動機。錯誤糾正與引導被普遍認為是典型的教學技巧,在英語口語課中應用它們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和學習動機。
本文主要探究錯誤糾正在大學英語口語課程中的應用,分三部分進行闡述:第一部分主要分析本文的研究背景。筆者將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描述他們的英語學習現(xiàn)狀。第二部分,綜述前人的研究,進一步闡釋錯誤糾正這一教學技巧的重要性及其應用。第三部分,筆者結合個人的教學經(jīng)驗,提出應用這一技巧的原則。
一、研究背景
筆者選擇大一新生作為研究對象。學生從小學階段開始學習英語,然而受學習資源、應試壓力和其他種種因素的影響,教師一般注重詞匯和語法教學,注重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中小學英語教師習慣于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忽視對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因而學生進入大學后,口語能力可能是他們所有語言技能當中最為弱勢的一項。
雖然學生在高中階段進行系統(tǒng)的口語訓練,但筆者觀察發(fā)現(xiàn),他們在入校后第一學期的口語訓練中所表現(xiàn)出的積極性非常高。在英語口語課堂上,他們積極嘗試和同學用英語溝通。有時,他們雖然不能徹底理解課本的內(nèi)容,但會借助圖片或視頻來嘗試理解。不過,當教材內(nèi)容枯燥,需要反復訓練時,他們的耐心會很快消失。因而,教師需要設計新穎的教學活動,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另一個較為明顯的問題就是學生如何消化吸收新學到的口語技能??谡Z課程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課程,他們?nèi)狈谡Z學習經(jīng)驗與方法。因此,有些學生遇到困難,特別是在語言互動的課堂活動中犯錯誤時,他們表現(xiàn)出十分窘迫,而無法有效地處理這種狀況,這對于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有相當大的影響。
二、錯誤糾正在大學英語口語課程中的應用
(一)錯誤糾正的重要性
對于學生來說,在口語練習中犯錯是不可避免的。學生犯錯后,教師若直接打斷修正,會使學生產(chǎn)生壓力與失敗感,使他們失去英語學習積極性。如果教師能夠有意識地設計錯誤,并進行引導,就能使教學更為有效。從不同角度設計的錯誤可以幫助教師有效地觀察到學生對一些知識掌握的不足,并選用合適的方式糾正錯誤,而學生可以更有效地糾正錯誤,學練積極性并不會降低。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會存在一些誤解與矛盾點。大一新生雖有較強的學習動機,但他們長期進行應試型英語學習,這種經(jīng)歷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他們的積極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需要審慎地選擇錯誤糾正的方式,引導學生提升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這樣不僅能促使他們發(fā)現(xiàn)新技能,而且可以使他們建立對語言學習的信心。
(二)錯誤糾正與教學過程
糾錯是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常用的重要技巧。在課堂中有效使用這一技巧,教師能夠與學生形成有效互動,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習。Scrivener認為,錯誤表明學習的過程正在發(fā)生。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觀察在自己身上發(fā)生的變化,學生會發(fā)現(xiàn)他們在課堂會嘗試運用語言,嘗試溝通并取得進步。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表達,引導學生將注意力放在內(nèi)容的表達上,在糾正錯誤的同時提高自己對所使用語言的認識。
Bartram和Walton觀察相關課堂案例后發(fā)現(xiàn),教師設計課堂活動,提升學生的犯錯可能性,可幫助部分學生掌握一般過去時在口語中的應用。在該任務中,學生要描述他們昨晚在家做了什么,這樣便使學生在使用一般過去時方面的不足暴露出來。教師根據(jù)他們所表現(xiàn)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
(三)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錯誤糾正
在口語教學中,教師不能無意識地針對學生所犯的任何錯誤進行直接糾正,而要結合課堂教學目標來糾錯。Scrivener認為,教師何時糾正錯誤應取決于教學目標。在強調(diào)語言準確性的課堂,于學生開始學習的時候就進行糾錯能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強調(diào)學習內(nèi)容的準確性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時就建立正確的理解。 因此,如果課堂的教學目標是準確性,那么教師立即針對學生的錯誤進行糾正就是一種十分合適的策略,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快速走出學習誤區(qū),有效達成學習目標。
根據(jù)一些問卷的反饋來看,不少教師不希望立刻糾正學生口語中的錯誤。這也表明教師參與的直接糾正有其優(yōu)勢,但在強調(diào)語言流暢度的課堂,學生不可避免會存在不足。強調(diào)語言流利度的課堂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這意味著學生的注意力應該放在交流和表達意思上。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立即糾正學生的錯誤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強調(diào)語言流利度的課堂中,教師應用的糾錯方法應該是盡量簡短且不引人注目的。教師可以選擇在任務完成后或課后針對某一個學生進行單獨糾正。教師不應打擾學生的思維,而應該為他們表達內(nèi)容創(chuàng)造機會。雖然在表達過程中學生會出現(xiàn)一些錯誤,但流利表達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心,而不是收獲失敗感。
綜上所述,糾正錯誤的前提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標而定。如果課堂教學目的是檢查學生是否理解聽力內(nèi)容并進行復述,教師就應選擇尊重學生語言流暢性的方式進行糾錯。這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心,還可以幫助他們將注意力轉(zhuǎn)移到他們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上,而不僅僅關注語言形式。
在分析完糾正錯誤的時機之后,下面來探討糾正口語錯誤的技巧。Bartram、Walton和 Scrivener認為,教師應采用一種非直接評判性的方法來指出學生所犯的錯誤。手指校正在口語課堂是一種十分有效的糾錯技巧。每個手指代表一個詞,教師在說句子時可以用另一只手指示每個單詞。如果學生在說話時出現(xiàn)句子結構錯誤,這種技術可以讓他們清楚地直觀地了解句子的練習。
三、錯誤糾正的應用原則
下面筆者分享一些在課堂上糾錯的經(jīng)驗,希望對相關課程的教師和學生有一定幫助。
鼓勵學生犯錯。鼓勵犯錯的重點并不是錯誤本身,而是強調(diào)學生在課堂應該有足夠的犯錯空間。同時,教師應注意自身的態(tài)度,鼓勵學生努力輸出內(nèi)容,以盡量發(fā)現(xiàn)自身的錯誤,教師要幫助學生解決。
考慮教學目標。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師選擇是否糾正學生的錯誤。
教師應考慮如何運用糾正技巧。何時糾正與如何糾正是教學過程中教師需思考判斷的重點。
在課堂可布置一些任務,設置一些場景,如讓學生探討某著名企業(yè)家的創(chuàng)業(yè)過程,這樣可以促使學生使用一般過去時或者過去完成時進行交流,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在應用上述時態(tài)時的不足。
針對口語學習處于入門階段的學生,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發(fā)音的準確性。筆者會立即糾正一些問題,幫助他們準確理解一些知識點,比如ship和sheep的發(fā)音差異。同時,考慮到要保護學生在口語課程中的學習積極性,筆者會使用一些關于糾正技巧的互動媒體。通過視覺或音頻支持,使學生可以擺脫錯誤,更好地進行口語學習。
四、結語
本文分析了錯誤糾正在大學英語口語課程中的應用,揭示了這一技巧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教師應在何時以及以什么樣的方式去糾正學生的錯誤,還闡述了錯誤糾正的應用原則。在完成這篇論文的過程中,筆者受益良多,明確了自身在授課過程中的一些不足,比如忽視學生學習的流暢性、課堂的時間管理存在不足。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會努力解決這些問題,以幫助學生更有效地進行語言學習。
參考文獻:
[1]Doff A. Teach English: a Training Course for Teacher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2]Lasagabaster D, Sierra M. Error correction: Students' versus teachers' perceptions[J]. Language Awareness, 2005(14):112-127.
[3]Schulz R A.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student and teacher perceptions concerning the role of grammar instruction and corrective feedback: USA-Colombia[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1(2):244-258.
[4]Scrivener J. Learning Teaching[M]. London: Macmillan, 2011.
[5]Wajnryb R. Classroom observation tasks: A resource book for language teachers and trainer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作者簡介:李海龍,鄭州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