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離騷》是屈原創(chuàng)作的愛國主義抒情詩,具有極高的文學(xué)價值。本文從著名翻譯家許淵沖提出的“三美”翻譯理論出發(fā),從意美、音美、形美三個角度分析介紹該理論在《離騷》許淵沖英譯本中的具體體現(xiàn),并采用翻譯實例進行佐證分析。本文的研究成果對譯者提升翻譯水平、促進優(yōu)秀的中國文學(xué)作品走向世界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guān)鍵詞:《離騷》;許淵沖;“三美”理論;漢譯英
一、引言
《離騷》是戰(zhàn)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創(chuàng)作的浪漫主義抒情長詩。這首長詩表達了詩人對楚國和人民的熱愛,以及堅持理想的執(zhí)著熱情?!峨x騷》語言壯美,意象綺麗,帶給后世讀者美的體驗與思考,具有極高的文學(xué)價值。
隨著我國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譯者選擇將優(yōu)秀的中國文學(xué)作品翻譯成英語,讓更多外國讀者了解中國文化。例如,許淵沖、楊憲益戴乃迭夫婦、卓振英等許多譯者曾將屈原的《離騷》翻譯成英文,他們的譯文各有千秋。本文將重點介紹并賞析《離騷》許淵沖英譯本。
許淵沖(1921-2021),北京大學(xué)教授,中國著名翻譯家,曾經(jīng)榮獲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和國際譯聯(lián)頒發(fā)的“北極光”杰出文學(xué)翻譯獎。許淵沖對翻譯有獨到的見解,畢生都在追求翻譯之美,他提出了著名的“三美理論”——“意美,音美,形美”,在翻譯界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美”的概念最初由魯迅先生提出,魯迅先生曾說過:漢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許淵沖逐漸將其發(fā)展為一種翻譯理論。許淵沖曾提到:“我覺得‘絕妙好詞’就是具備意美、音美、形美的文字。毛主席詩詞是具備意美、音美、形美的藝術(shù)高峰。翻譯毛主席詩詞要盡可能傳達原詩的三美?!痹谠S淵沖先生看來,譯者肩負著傳達原作之美的任務(wù)使命,譯者應(yīng)該盡量傳達原作的音美、意美與形美;在許淵沖的譯作中,“三美”理論得到了充分的踐行。本文將從意美、音美、形美三個角度出發(fā),結(jié)合具體案例,賞析《離騷》許淵沖英譯本之美,探索“三美”理論在文學(xué)作品漢譯英方面的應(yīng)用。
二、清新高雅的意美
在“三美”理論中,許淵沖將“意美”放在第一位。許淵沖認為,譯者應(yīng)該傳遞原文的意境美?!峨x騷》無疑具有清新高雅的意境之美,屈原通過“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和眾多優(yōu)美的意象,營造了理想中的詩意境界。接下來,筆者將通過分析植物名的翻譯和形容詞的翻譯,闡述《離騷》許淵沖英譯本中展現(xiàn)的意美。
(一)植物名的翻譯
《離騷》原文中出現(xiàn)了許多植物,屈原筆下的這些植物,不僅增添了詩歌的美感,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象征著詩人美好高貴的品質(zhì)。許淵沖在尊重原文表達的基礎(chǔ)上,恰當靈活地翻譯植物名,有效地為英語讀者傳達了原詩的意境之美、詩人的品格之美。
“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在這句話中,屈原用栽培蘭蕙比喻自己對個人修養(yǎng)的重視和執(zhí)著。在中國文化中,“蘭”和“蕙”都是香草,象征著高尚的道德情操。英語讀者未必能夠深刻理解這兩種植物蘊含的文化含義,為了讓英語讀者更好地理解這些文化元素,許淵沖把“蘭”翻譯為“spring orchids”,增加了“spring(春)”的意象,因為春天是充滿希望的季節(jié),這樣翻譯能夠表現(xiàn)詩人心中的希冀;“蕙”本來指蕙蘭,英文是“faber cymbidium”,許淵沖在此處將“蕙”靈活翻譯為“clover”,意指三葉草或四葉草,象征幸運或者優(yōu)越的事物,這樣翻譯能夠更好地傳遞原詩的意境之美、展現(xiàn)屈原的高尚品格。
(二)形容詞的翻譯
屈原在《離騷》中用到許多形容詞,這些形容詞讓詩歌中的意象更加生動豐富,也增添了詩歌的意境美。在形容詞的翻譯方面,許淵沖做到了靈活翻譯,而不是亦步亦趨地機械翻譯。
將名詞翻譯為形容詞。例如“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一句,許淵沖將“秋蘭”譯為“orchids late”,而沒有譯為“autumn orchids”,因為“autumn”只代表自然季節(jié)秋天,而形容詞“l(fā)ate”意指“晚的,遲的”,多了幾分肅殺、寒冷的感覺,通過這樣翻譯,晚秋季節(jié)頑強生長的蘭草的形象就躍然紙上,令英語讀者感受到堅強不屈的精神力量。
恰當增加形容詞。例如“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一句,許淵沖將“芙蓉”靈活翻譯為“l(fā)ilies white”,與前面“芰荷(lotus leaves)”有所區(qū)分,增加了“white(白色的)”這個形容詞,因為白色有純潔、清白的象征意義,通過增譯,表現(xiàn)了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堅持自我的人格力量。
形容詞靈活翻譯為名詞。“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一句表達了詩人追求崇高精神境界的執(zhí)著,其中,“茍余情其信芳”一句,許淵沖翻譯為“My heart will shed fragrance and light”。原詩中的“芳”是形容詞,意味著高潔芳郁,許淵沖沒有拘泥于原文的詞性,而是把它翻譯成名詞“fragrance and light”,使得“高潔芳郁”這樣的抽象形容詞變成了“香味、光芒”這樣具體可感的名詞,便于英語讀者理解。
總而言之,許淵沖的翻譯有效傳達了《離騷》的意境之美,語言優(yōu)美清新,令讀者陶醉其中、流連忘返。
三、朗朗上口的音美
在詩歌翻譯中,音美意味著譯者要傳達出原詩的韻律美,例如疊詞的音韻美、句子間的押韻等等。許淵沖認為,詩詞翻譯要重視格律、韻律,他曾寫道:“詩要有節(jié)調(diào)、押韻、順口、好聽,這就是詩詞的音美?!弊鳛橐皇坠诺溟L詩,《離騷》具有朗朗上口、余韻悠長的韻律美。筆者將從疊詞的翻譯和韻律的運用兩個方面分析音美在《離騷》許淵沖英譯本中的體現(xiàn)。
(一)疊詞的翻譯
詩歌中,疊詞的運用讓詩歌增添了悅耳動聽的特點,也便于人們口耳相傳?!峨x騷》中出現(xiàn)了大量疊詞,例如,屈原用“申申其詈予”描繪自己想象中的場景:他一心追求理想,當美好的理想與現(xiàn)實相沖突時,身邊的人關(guān)心、擔心他,并多次告誡、責(zé)備他。后人對疊詞“申申”有三種解釋:重重地、嚴厲地;重復(fù)、多次;婉轉(zhuǎn)的樣子。許淵沖采取了第二種解釋,即重復(fù)、多次,并翻譯為“She warns me again and again”?!癮gain”重復(fù)出現(xiàn)了兩次,與原文中的疊詞“申申”相呼應(yīng),傳遞出原詩的韻律美。許淵沖沒有選擇副詞“repeatedly”或“repetitively”來表達“重復(fù)地、反復(fù)地”,因為“again and again”能夠傳達原文疊詞的韻律之美。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中這句名言可謂家喻戶曉,其中疊詞“漫漫”形容距離遠或時間長,許淵沖把“路曼曼其修遠兮”翻譯為“My way ahead's a long, long one, oh! ”,與“漫漫”相對照的“l(fā)ong, long”也是疊詞,這樣翻譯,不僅與原文保持了一致性,也增加了譯文的音韻美。
在《離騷》許淵沖英譯本中,像這樣的疊詞翻譯例子隨處可見,疊詞翻譯使得譯文讀起來朗朗上口。
(二)韻律的運用
不論漢語詩歌還是英語詩歌,都重視押韻?!峨x騷》具有隔句用韻的特點,一般四句一換韻,例如,屈原談及以前的君王賢明無私,用植物進行暗喻:“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茝?”其中“在”和“茝”是押“ai”韻的。許淵沖把這四句翻譯為“Three ancient kings were pure and true, oh! Around them flocked all fragrant things. Pepper and cassia also grew, oh! Sweet orchids were formed into rings.”。在譯文中,“true”和“grew”押尾韻;“things”和“rings”押尾韻。這樣的翻譯,保留并再現(xiàn)了原詩的韻律美。
綜上所述,許淵沖在疊詞的翻譯和韻律的運用方面獨具匠心,再現(xiàn)了原詩回味無窮的音美。
四、整齊工整的形美
在翻譯中,形美也同樣重要。許淵沖認為,形美強調(diào)原文和譯文形式上的相似性,譯文需要兼顧句子長短、對仗等要素。《離騷》格式工整規(guī)范,充滿美感;許淵沖的英譯本則充分展現(xiàn)了《離騷》原詩的形之美。接下來,筆者將從整齊對仗的句子結(jié)構(gòu)、詞性的一致性兩方面來分析《離騷》許淵沖譯本中的形美。
(一)整齊對仗的句子結(jié)構(gòu)
許淵沖曾經(jīng)提出:“關(guān)于詩詞的形美,還有長短和對稱兩個方面,最好也能夠做到形似,至少也要做到大體整齊”。譯者翻譯詩歌時,注意整齊對仗的句子結(jié)構(gòu),這就體現(xiàn)了形美。
《離騷》原詩四句為一組,許淵沖把它翻譯為英文時,也嚴格按照四句一組排版,同時盡量使每句詞數(shù)和原詞一致。例如,屈原表白自己堅定的心志時寫道:“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p>
許淵沖的譯文如下:
“I make a belt of grasses sweet, oh!
And add to it clovers and thymes.
My heart tells me it's good and meet, oh!
I won't regret to die nine times.”
原詩和譯文都是四句一組;原詩每句有6-7個漢字,許淵沖的譯文每句有7-9個單詞,詞數(shù)較為接近。譯文形似原文,讀來整齊對仗,獨具美感。
(二)詞性的一致性
從用詞的角度,許淵沖提出“譯文形容詞對形容詞,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短語對短語,也可以傳達原文的形美”。
例如,屈原提到自己想離開朝廷、避世隱居時寫道:“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許淵沖翻譯為“I look around and feast my sight, oh! On scenes north and south, east and west.”?!昂龇搭櫋敝傅氖遣唤?jīng)意間回頭遠望,許淵沖翻譯為動詞短語“l(fā)ook around”,與原文一樣都是動詞短語;“游目”指的是放眼縱望,是使動用法,許淵沖翻譯為動賓短語“feast my sight”,與原文結(jié)構(gòu)也是相似的。“四荒”是名詞,指四方荒遠之地,英譯為“north and south, east and west”,同樣是名詞形式,與原詩中的詞性保持一致,有效傳達了原文的形美。
由此觀之,許淵沖的《離騷》英譯本中的句子結(jié)構(gòu)整齊對仗,并且譯文與原文選用的詞性具有一致性,實現(xiàn)了形美的藝術(shù)效果。
五、結(jié)語
屈原的《離騷》在意境、音韻、形式方面均具有極高的美學(xué)價值。許淵沖的譯文無疑神形兼?zhèn)涞貍鬟_了《離騷》的意美、音美與形美,能夠更好地讓《離騷》這部優(yōu)秀的作品走向世界,英語讀者從字里行間不僅能體會到抒情主人公對“美政”的執(zhí)著、對“美名”的追求,更能感受到主人公對一切美好事物的熱愛與向往,從而深深沉浸在屈原營造的美學(xué)世界中。
“許淵沖在文學(xué)翻譯藝術(shù)中倡導(dǎo)‘三美’,其意義是開拓性的,其思考也是開放性的?!薄叭馈崩碚摬粌H適用于詩歌翻譯,對小說、散文的翻譯也具有指導(dǎo)價值。為了更好地弘揚中國文化、讓更多優(yōu)秀的中國文學(xué)作品走向世界,譯者在進行漢譯英的過程中,要學(xué)習(xí)許淵沖先生執(zhí)著求美的匠人精神,不僅要準確翻譯原文的內(nèi)容,更要在翻譯中傳遞“音美、意美、形美”。
參考文獻:
[1]魯迅.漢文學(xué)史綱要[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6.
[2]倪菲菲.許淵沖“三美”理論在詩歌翻譯中的應(yīng)用:《離騷》三個中譯本的對比研究[J].海外英語,2015(11):130-131,143.
[3]許淵沖.翻譯的藝術(shù)[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6.
[4]許淵沖.追憶似水年華[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6.
[5]許淵沖.楚辭:漢英對照[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21.
[6]張發(fā)勇,張仕昊.“意美、音美、形美”的完美再現(xiàn):許淵沖英譯蘇軾詩詞探析[J].英語廣場,2021(35):3-6.
[7]祝一舒.試論許淵沖翻譯思想的特質(zhì)[J].上海翻譯,2019(5):83-87,95.
[8]祝一舒.翻譯藝術(shù)與求美之道:兼析許淵沖文學(xué)翻譯“三美”論[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2023(1):96-104,147.
作者簡介:楊雪松(1992-),女,山西太原人,成都東軟學(xué)院外國語學(xué)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翻譯理論與實踐、大學(xué)英語教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