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成龍
(1.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大學(xué),北京 102488;2.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 中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研究中心,北京100081;3.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 民族學(xué)與人類學(xué)研究所,北京 100081)
類別詞在漢藏語里是一類很重要的詞,并具有顯著的語法特征。歷來學(xué)者們對漢藏語類別詞的研究特別重視,以往研究把漢藏語的類別詞和度量詞統(tǒng)稱為“量詞”(孫宏開1988[1];戴慶廈1998[2]54-70)。事實(shí)上,類別詞和度量詞在語義、語用和人類認(rèn)知方面有些區(qū)別,類別詞是對名詞起分類、區(qū)分作用,而度量詞是對名詞起量化作用。類別詞是東亞和東南亞語言的區(qū)域性特征之一,而度量詞是人類語言的普遍特征。從認(rèn)知語言學(xué)視角看,類別詞反映人類感知(Adams 1986[3]241-262;Aikhenvald 2000[4]307-351;Lakoff 1986[5]31-53),并以名詞固有特征,如生命度、形狀、性質(zhì)和功能(Allan 1975[6];Becker 1975[7]105-112)為基礎(chǔ)進(jìn)行分類的。類別詞在藏緬語的分布很不平衡:有的語言類別詞很豐富,有的較稀少;有的語言類別詞語法化程度很高,有的比較低;有的語言類別詞是強(qiáng)制性的,有的是選擇性的。藏緬語名詞范疇化較典型的例子就是類別詞(黃成龍2005[8],2013[9])。過去發(fā)表的有關(guān)藏緬語乃至漢藏語類別詞的論著大多是討論漢藏語類別詞的特點(diǎn)和來源問題,沒有人討論名詞是通過什么樣的機(jī)制和途徑范疇化為類別詞。本文在藏緬語相關(guān)材料基礎(chǔ)上,通過哈尼阿卡語和西摩洛語的類別詞證實(shí)名詞通過象似性原則、經(jīng)濟(jì)原則、類推以及隱喻引申逐步范疇化為類別詞。
名詞與類別詞同形(isomorphism)現(xiàn)象在漢藏語中非常普遍,早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羌百羌”這樣的名詞和類別詞同形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有不同的稱謂“反響量詞”(echo classifiers)、“拷貝量詞”(copy,repeater)等。從藏緬語語言和方言材料可以看出名詞和類別詞同形現(xiàn)象。例如,名詞“樹”與類別詞“棵”同形,如表 1[10]:
表1 名詞“樹”與類別詞“棵”同形
從表1可以看出,藏緬語類別詞“棵”的聲母有雙唇音、塞擦音、鼻音等,都與名詞“樹”的后一語素同形。因此,名詞“樹”與類別詞“棵”之間有密切的淵源關(guān)系。
有的語言名詞“線”與類別詞“條、根”同形,有的語言名詞“繩子”與類別詞“條、根”同形,如表2:
表2 名詞“線、繩”與類別詞“條、根”同形
從表2看,木雅語、彝語大方話、彝語南澗話、傈僳語福貢話、納西語、阿昌語、怒蘇語碧江話的類別詞“條”與名詞“線”有淵源關(guān)系。而羌語、嘉絨語、史興語、彝語南華話、拉祜語勐朗壩話、基諾語曼雅話、白語、獨(dú)龍語、義都珞巴語類別詞“條”與名詞“繩”有淵源關(guān)系。
藏緬語中多數(shù)語言或方言的名詞“葉子”與類別詞“片”語音同形,而部分語言或方言還與類別詞“張”語音同形,少數(shù)語言或方言還與類別詞“頁”語音相同,如表3[11]:
表3 名詞“葉子”與類別詞“片、張、頁”
從表3來看,景頗語、格曼語(格曼僜語)、緬甸語的類別詞“片、張”與名詞“葉子”相同;彝語喜德話、彝語巍山話的類別詞“片、頁”與名詞“葉子”相同;普米語九龍?jiān)?、道孚語、貴瓊語、基諾語、納西語的類別詞“片、張、頁”與名詞“葉子”相同或相近。
有些語言中名詞“心臟”與類別詞“?!蓖?,另一些語言里名詞“水果”與類別詞“粒”同形,還有一些語言里名詞“核兒”與類別詞“?!蓖?,如表4。表4中,貴瓊語、阿昌語、仙島語、怒蘇語、克倫語的類別詞“粒”與名詞“心臟”的語素有關(guān)。彝語武定話、彝語喜德話、拉祜語、基諾語的類別詞“粒”與“心臟”“水果”的最后一個語素相同。卻域語、彝語撒尼話、哈尼語墨江話、納西語、土家語的類別詞“?!迸c名詞“水果”某一語素相同。錯那門巴語、彝語南華話、傈僳語、哈尼語綠春話、嘎卓語、阿儂語、緬甸文、緬甸語的類別詞“粒”與名詞“核兒”的實(shí)語素相關(guān)。
表4 名詞“心臟、水果、核兒”與類別詞“?!?/p>
從以上列舉的詞可以看出,類屬名詞,如樹、線/繩、葉子、心臟、果核等是藏緬語中最容易范疇化為表植物和形狀的類別詞,即它們是名詞范疇化最重要的認(rèn)知基礎(chǔ)。
從上面的例詞中可以看出,藏緬語名詞范疇化為類別詞的形式有差異,有的范疇化在語言內(nèi)部不同方言中形式完全不同,而與其他語言形式相同,但是名詞范疇化為類別詞有一定的規(guī)律,這說明名詞范疇化為類別詞有自身的演變途徑和演變機(jī)制。戴慶廈(2009[12]60)對阿卡語的研究以及戴慶廈、蔣穎、崔霞等(2009[13]43)對西摩洛語的研究中認(rèn)為,阿卡語和西摩洛語的反響型量詞在演變過程中,一部分后來泛化成類別量詞、性狀量詞。阿卡語的類別量詞、性狀量詞正在增多并擴(kuò)大使用范圍,出現(xiàn)與反響型量詞競爭的趨勢。阿卡語的類別量詞、性狀量詞使用范圍正在不斷擴(kuò)大,已出現(xiàn)擠壓反響型量詞使用范圍的趨勢。這說明阿卡語與西摩洛語反響型類別詞正在逐漸減少,專用類別詞正在逐漸增多。
從哈尼西摩洛語和阿卡話的名詞o33po??“樹”、a??j??33“花”、sa31k?????“線”、a??n??33“核兒”、a??si31“果子”等可以清楚地看出名詞范疇化為類別詞的途徑。
哈尼西摩洛語名詞o3po??“樹”先范疇化為表示樹類的類別詞po??“棵”,如表5;通過類推和隱喻延伸所有植物,表示植物類名詞的類別詞,見表6(戴慶廈、蔣穎、崔霞等2009[13]43-44):
表5 名詞“樹”的范疇化
表6 名詞“樹”的語義引申
泰國阿卡語名詞a??j??33“花”先范疇化為表示花的類別詞j??33“朵”,再通過類推和隱喻延伸到表示花朵狀名詞的類別詞,見表7(戴慶廈2009[12]61):
表7 名詞“花”的范疇化
表7中a??j??33“花”有“j??33”語素,而d??31ku33la33“玫瑰花”、sa31la31“棉花”和na3ma3na????m3“向日葵”都沒有“j??33”語素,但這三個詞的類別詞與a??j??33“花”的類別詞一樣,都是用類別詞“j??33”,這是類推和隱喻引申的結(jié)果。
泰國阿卡語名詞sa31k?????“線”先范疇化為表示細(xì)條類的類別詞k?????“根”,再通過類推和隱喻延伸至其他事物,見表8;表示條狀類名詞的類別詞,見表9(戴慶廈2009[12]60):
表8 名詞“線”的范疇化
表9 “線”范疇化為表一維(條狀)的類別詞
泰國阿卡語名詞a??tsa?33“線”先范疇化為表示條狀的類別詞tsa?33“根”,再通過類推和隱喻延伸到其他事物,表示細(xì)條狀類名詞的類別詞,如表10(戴慶廈2009[12]60):
表10 “線”范疇化為表一維(條狀)的類別詞
泰國阿卡語名詞a??n??33“核兒”先范疇化為表示顆粒的類別詞n??33“粒、顆”,再通過類推和隱喻延伸至表示顆粒狀名詞的類別詞,如表11(戴慶廈2009[12]61):
表11 “核兒”范疇化為表三維(立體狀)的類別詞
表11中,a??n??33p???31“花生”和s?31du??a??n??33“豌豆”都有n??33語素,然而a??j?31“種子”、ts????p?ju??“米”和k?a??s??31“沙子”都沒有n??33語素。由于“種子”“米”與“沙子”都是顆粒狀,通過類推和隱喻引申用類別詞“n??33”。
泰國阿卡語名詞a??si31“果子”先范疇化為表示果子的類別詞si31“粒、顆”,再通過類推和隱喻延伸至表示圓形狀名詞的類別,如表12(戴慶廈2009[12]61):
表12 “果子”范疇化為表三維(立體狀)的類別詞
從跨語言和認(rèn)知語言學(xué)的視角看,名詞范疇化為類別詞通常有象似性、經(jīng)濟(jì)性、類推和隱喻等各類機(jī)制。
名詞范疇化為類別詞過程中比較典型的機(jī)制就是象似性原則(iconic principle)。海曼(Haiman 1983)提出料象似性(iconicity)三個原則[14]:
(1)語詞之間的語言距離對應(yīng)于它們之間的概念距離;
(2)一個語詞的語言分離對應(yīng)于它所代表的實(shí)物或事件的概念獨(dú)立;
(3)發(fā)話人之間的社會距離對應(yīng)于信息的長度,所指內(nèi)容是相等的。
跨語言研究顯示,名詞范疇化為類別詞通過象似性原則(表13),對名詞進(jìn)行分類,即具有典型特征的歸為一類,用一個類別詞(黃成龍2013[9])。
表13 象似性原則
象似性是語言發(fā)展的一種機(jī)制,若“樹”“花”“草”“藤”等每個名詞各用一個類別詞的話,一個語言的類別詞就會增加數(shù)倍甚至十?dāng)?shù)倍,這就違反了語言的經(jīng)濟(jì)性。為了使語言更經(jīng)濟(jì),一種語言往往會通過類推、隱喻、轉(zhuǎn)喻等經(jīng)濟(jì)原則,使相似的一類名詞用一個類別詞。
語言演變的經(jīng)濟(jì)原則(economic motivation),是指用最少量的語言來表達(dá)最大限度的信息量,是語言在演化過程中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我們從哈尼語材料中發(fā)現(xiàn),名詞范疇化為類別詞時(shí)遵循經(jīng)濟(jì)性原則(表14),名詞“樹”的語素b???通過經(jīng)濟(jì)原則引申到植物類的類別詞“棵”:
表14 經(jīng)濟(jì)原則
哈尼西摩洛語名詞k????“線”范疇化為表示細(xì)條類的類別詞k????“根”,如表15(戴慶廈2009[13]44):
表15 名詞“線”的范疇化
哈尼西摩洛語名詞k????“線”通過隱喻延伸至其他事物,表示條狀類名詞的類別詞,見表16(戴慶廈 2009[13]44):
表16 “線”范疇化為表一維(條狀)的類別詞
根據(jù)哈尼西摩洛語、阿卡語及其藏緬語的類別詞,我們把藏緬語名詞范疇化類別詞的機(jī)制歸納為三個階段①美國加州大學(xué)伯克利分校榮修教授馬提索夫(James A.Matisoff)先生告訴作者他把藏緬語的類別詞的發(fā)展景象歸納為從局部自動分類(partial auto-classification)通過形狀發(fā)展為更抽象與類推范疇化(more abstract and analogical categorization)。:
第一階段(Stage I):名-(數(shù))-名(N-(NUM)-N),象似性原則(iconicity principle);
第二階段(Stage II):名-(數(shù))-名(N-Num-N),語義虛化(semantic bleaching);
第三階段(Stage III):名-(數(shù))-類別(N-Num-CL),經(jīng)濟(jì)原則(economy principle)。
在 四 川 涼 山 彝 語 北 部 方 言 諾 蘇 話 里 ,s?33bo33/zo33bo33“ 樹 ”、t??33bo33“ 松 樹 ”、?u ??bo33“ 杉 樹 ”、??33bo33“草”都有 bo33,這個語素引申到 bo33“山”、??33bo33“干糞堆(山狀)”。語素 bo33范疇化形狀類別詞bo33“樹狀、山狀”,適用于草、樹、糞堆(有一定高度)、電桿、竹子等,不適用于花朵(可用于灌木花卉)①以上例詞由胡素華教授提供,在此深表感謝。。
名詞范疇化為類別詞是東南亞語言,尤其是漢藏語系語言重要的區(qū)域特征之一。本文通過哈尼族西摩洛語和阿卡語類別量詞例子詳細(xì)討論藏緬語中表示植物、花朵和形狀類別詞的范疇化過程:名詞中的類屬名詞,通過象似性原則,如樹、花、線、繩、樹葉、心臟、核兒等拷貝形式出現(xiàn)最早,通過經(jīng)濟(jì)原則,類推和隱喻延伸逐步變成植物類、花朵類、條狀類、片狀和球狀類等類別詞。其范疇化機(jī)制為:象似性原則→經(jīng)濟(jì)原則→類推以及隱喻引申逐步范疇化為類別詞。與此同時(shí),還有些語言,如白語、畢蘇語、桑孔語等語言的類別詞再范疇化為定指標(biāo)記,留待后期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