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桂林,韓寶同,晁 婧
(寧夏理工學院理學與化學工程學院,寧夏 石嘴山 753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除了依托思政課程外,學生在校期間的每門課程都是其重要組成部分,要將思政課程轉變?yōu)檎n程思政,從“專人”育人轉變?yōu)椤叭巳恕庇?。這就需要我們專業(yè)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發(fā)揮我們專業(yè)課教師的育人功能,通過課程建設,使學生在愛國情懷、民族意識、匠人精神、職業(yè)道德、社會責任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一個更進一步的提高,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真正達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學目標[1-3]。
有機化學是化學及相關專業(yè)必修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是一門典型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原料不變,改變反應條件就會得到不同的產(chǎn)物,并且各類有機化合物在化工生產(chǎn)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如果不適當使用,也會給人們帶來不可挽回的后果,有機化合物的使用就在使用者的一念之差。
新時期的大學生個性獨特,自我意識很強,并且大學階段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如何引導當代大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理念,養(yǎng)成良好的性格,是我們所有高校教師的職責。因此高校教師在“課程思政”教學實施過程中是非常關鍵的角色,教師在傳授專業(yè)知識的同時仍要思考如何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性格,做到以德立學、以德立身、以德施教[4]。
任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將有機化學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融合,使學生有機化學專業(yè)知識不斷增長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職業(yè)道德、愛國情懷、社會責任等。
含氮有機化合物是有機化合物中比較重要的一類化合物,含氮有機化合物種類很多,它們的結構特征是含有碳氮鍵(C-N、C=N、C≡N)、有的還含有N-N、N=N、N≡N、N-O、N=O以及N-H等。主要包括胺類,腈類、硝基類以及重氮偶氮化合物等幾大類型。有時候含氮雜環(huán)化合物、硝酸酯、亞硝酸酯也歸到此類。有機含氮化合物廣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類非常重要的化合物。并且也是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物質,如氨基酸等;不少藥物、染料等也都是有機含氮化合物;但是不少有機含氮化合物是有毒的,而且有致癌性。因此在授課中有必要將有機含氮化合物的利弊搞明白,使學生充分認識科學研究是為人民造福的,不能利用我們所學知識做危害國家、危害人民利益的事情,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人生修養(yǎng),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情操。
2.1.1 “瘋狂”的冰毒
在授課前,用一個短視頻(“破冰行動”)引入本節(jié)內容,進入主題,本章節(jié)知識點較難、化合物結構復雜,學生們不感興趣,但是通過大家熟知的電視劇《破冰行動》引入,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冰毒及其衍生物的合成過程很簡單,通過該案例,一方面引入本章的主要化合物——胺類化合物,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告誡學生要“珍愛生命,遠離毒品”,不能圖一時的歡快而痛恨終身。再次讓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雖然冰毒的合成過程很簡單,來之容易,售賣價格昂貴,但是不能用我們所學知識危害社會,我們學習知識是為了造福人類,而不能損害人民的利益。
2.1.2 “蘇丹紅”事件
發(fā)生在2005年轟動全國的一則食品安全問題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高度重視,亨氏美味源(廣州)食品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美味源”牌辣椒醬被檢出“蘇丹紅一號”[6],“蘇丹紅”到底是什么呢?以新聞報道的形式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蘇丹紅”學名蘇丹,有蘇丹紅I、蘇丹紅Ⅱ、蘇丹紅Ⅲ和蘇丹紅Ⅳ等四種,蘇丹紅是一種含有萘環(huán)和偶氮結構的復雜化合物,這兩種結構有強烈的致癌性,對人體的肝腎器官有很大的損傷,它是一種化工染色劑,主要是用于石油、機油等一些工業(yè)溶劑中,目的是使其增色,也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蘇丹紅的結構式如下:
蘇丹紅并不是一種食品添加劑,但是一些不法分子,為了個人的利益,將蘇丹紅添加到食品中從而增加紅色,以掩蓋天然辣椒素光照褪色的缺點,使辣椒制品長期保持鮮紅的顏色,引起食客的食欲,“涉紅”辣椒醬在大型連鎖快餐店肯德基出現(xiàn)。隨后又檢測出紅心鴨蛋中含有“蘇丹紅”,辣椒中添加“蘇丹紅”,腐乳中存在“蘇丹紅”,曾經(jīng)一段時間,老百姓談“紅”色變,老百姓無不發(fā)出感慨,我們到底能吃什么。
通過這些人們關注的食品安全熱點案例,和學生進行討論,不僅能讓學生很容易的記住偶氮化合物的結構,同時也復習了萘環(huán)的結構式,再次強調在以后的工作、科研中一定要養(yǎng)成誠實自律的良好品德,也要具有對國家、對人民負責的態(tài)度,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切 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行為指引。
2.1.3 “大頭娃娃”事件
無獨有偶,2008年發(fā)生的“大頭娃娃”事件,全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大頭娃娃”事件的罪魁禍首是三聚氰胺,再次重新收看“大頭娃娃”事件的視頻,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另一類含氮化合物的掌握[7-8]。
2.1.4 “魔鬼”和“天使”的一念之差
有機化學的內容復雜且多,有機化合物的用途廣而泛,有機化合物的用途有很大一部分用于藥劑。歷史上有四位“霍夫曼”的成就很高[9],其中一位霍夫曼研究了一種藥品——LSD,它也是一種含氮化合物,其實是一種羧酸衍生物。
LSD,學名麥角酸二乙胺,又名麥角二乙酰胺,麥角乙二胺,結構式如下:
LSD作為一種藥劑,在醫(yī)學方面有很重要的影響,可以用于治療酒精中毒、精神疾病以及其他的心理紊亂癥狀患者等,也可以為一些癌癥晚期的患者減輕痛苦。LSD的出現(xiàn)本是一種積極正面的藥品,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但是霍夫曼這種偉大的研究引起來美國情報局的關注,最終應用到戰(zhàn)場,淪為他們審訊犯人的工具。再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了它的迷幻作用,為了尋求高度的刺激,大量服用LSD,服用后有的跳樓自殺,有得行兇殺人,造成了嚴重的后果。曾經(jīng)一度的“天使”,最后變成了人人恐懼的“惡魔”,“天使”和“惡魔”之間的距離,僅僅在于使用者的一念之差。
LSD從“天使”到“惡魔”的變換,再次說明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科技是否造福人類主要看掌握這種“科技”的使用者,通過該案例幫助學生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擔當和責任感。
2.2.1 培養(yǎng)良好的、正確的、積極向上的性格
2013年發(fā)生在上海復旦大學震驚全國的“投毒案”,其發(fā)生過程令人惋惜,犯罪嫌疑人(一名碩士研究生)將劇毒化學物N-二甲基亞硝胺加到宿舍飲水機內,導致舍友中毒身亡。
復旦大學投毒案,兩個青春的逝去,兩個家庭的悲劇,愚人節(jié)的玩笑也好,攤水費的爭執(zhí)也罷,生活的小矛盾為何讓兩個高學歷的社會精英走上死亡的道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教育者反思:在這個過于功利化的社會環(huán)境下,我們的內心世界很容易受到社會的影響。我們本應該利用知識來報效社會、實現(xiàn)自我存在的價值,但是現(xiàn)在知識成為自我毀滅的助推劑,知識本身是無辜的,存在問題的是人心,一顆有利于仇恨萌芽、生長、開枝散葉的心,最終導致了你的性格狹隘、殘缺、扭曲[10]。
人生沒有彩排,每一天進行的都是現(xiàn)場直播,人生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性格,不是成功而是價值,當你離開人世之時,什么樣的人生價值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呢,值得我們每一個深思。
通過復旦大學投毒案件,加強人生修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正確的、積極向上的性格,教導他們要尊重他人,冷靜、理智地處理好同學、室友、老師之間的關系,與人為善,與己為善。
2.2.2 熱愛生活,注重飲食健康
一個人的健康身體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健康是同等的重要。孔子常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實則是對飲食健康的注重。而在人類生命活動中有一種很重要的物質參與其內,即嘌呤。嘌呤是一種含氮雜環(huán)化合物。
雜環(huán)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雜環(huán)結構的有機化合物。構成環(huán)的原子除碳原子外,還至少含有一個雜原子,比如:氮原子、硫原子、氧原子等。嘌呤就是其中的一種含氮雜環(huán)化合物。
在講解含氮雜環(huán)化合物嘌呤的結構式和性質時,引入痛風這一關節(jié)炎類的疾病,可以很好的引起學生的注意力,痛風是一種突發(fā)性的關節(jié)疼痛的疾病,痛風患者經(jīng)常會在夜晚出現(xiàn)突然性的關節(jié)疼,發(fā)病急,關節(jié)部位出現(xiàn)疼痛、水腫、紅腫和炎癥,疼痛感慢慢減輕直至消失,有時候持續(xù)幾天或幾周不等。痛風發(fā)作與體內尿酸濃度有關,發(fā)病的誘因主要和飲食有關,當食用了大量富含嘌呤的食物,比如:肉類、野味、海鮮和飲料等。通過化學知識的學習,引導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有意識地增強健康飲食觀念,合理飲食,有助于身體健康,身體健康是對家人和社會最大的貢獻[11]。
有機化學由于其創(chuàng)造性、實用性、理論性、實踐性等特征,在課程教學中挖掘“思政元素”就比較重要。本文以有機含氮化合物這一章節(jié)為研究目標,介紹了有機含氮化合物“思政元素”挖掘的過程及授課過程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學習課程內容知識的同時結合視頻、新聞的引入,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性格、加強人生修養(yǎng)、強身健體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