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穎
內(nèi)容摘要:影視資源是輔助高中語文課堂教與學目標實現(xiàn)的有利工具和有益手段,它既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能夠很好地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服務??紤]到要最大化地利用影視資源之于高中語文課堂的價值,離不開教師和學生兩大主體,依據(jù)《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修訂),結合部編版高中語文教科書,意在探討影視資源引入高中語文課堂的方法。
關鍵詞:影視資源 語文教學 方法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修訂)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到:“應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提高教師水平,發(fā)揮教師特長,引導教師開發(fā)語文課程資源,有選擇地、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課程;把握信息時代新特點,積極利用新技術、新手段,建設開放、多樣、有序的語文課程體系,使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與提升能適應社會進步新形勢的需要。[1]同時,課程標準在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fā)提到“為滿足普通高中語文課程多樣化和選擇性的需要,必須增強課程資源意識。語文課程資源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紙質(zhì)文本,也可以是多媒體資源、網(wǎng)絡資源。”[2]可見,課程標準提倡在語文教與學的過程中,開發(fā)與利用其它類型的資源,這為語文課程引進影視資源來輔助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有力的依據(jù)。而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影視資源作為大眾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之一,其作品層出不窮,其中不乏許多高質(zhì)量的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意義的影視作品,為語文教師開發(fā)和學生利用影視資源提供了多樣選擇。為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影視資源在語文教與學中的作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一.影視資源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定位
在將影視資源引入高中語文課堂時,需要對它有清楚而全面的認識,要明白影視資源被引入語文課堂教學之時,它就注定要被深深地打上教學的烙印,而不是供我們來消遣、娛樂,影視資源存在于語文課堂是作為一種教學資源來使用的,是輔助課堂教與學目標實現(xiàn)的資源、工具和手段。影視資源被引入高中語文課堂,是為了實現(xiàn)教與學的目標、完成教與學的內(nèi)容、提高教與學的效率的,所以它既不能作為教與學的內(nèi)容,也不能作為教與學目標。歸根結底,影視資源的引入是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服務的,因此,要充分地發(fā)揮影視資源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作用和價值,需要教師和學生兩大使用主體,運用恰當、適合的方法來對待它們。
二.教師方面
(一)精心選擇影視資源
1.影視資源要與課程內(nèi)容高度契合
影視資源是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標、完成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輔助性手段,歸根結底它是為教學服務、為教師服務、為學生服務的,這使得語文教師在選擇影視資源時必須要貼著課堂走。再者,如果因為教師的“無心之過”,選取了與課程內(nèi)容無關的影視資源,不僅不會激活課堂氣氛,反而會喧賓奪主,將學生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他處,“好心辦壞事”,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和教學內(nèi)容的完成。
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和設計教學內(nèi)容時,應該精心研讀教材,體會編者、作者的意圖,只有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教師在選擇影視資源時才不會迷失方向。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出現(xiàn)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影視資源,僅以常見的視頻軟件騰訊視頻為例,它就將影視資源分為古裝歷史、玄幻史詩、當代主旋律、軍旅抗戰(zhàn)等眾多類別。面對紛繁的影視作品,應該選擇與教材中文本高度相關的影視資源,許多經(jīng)典的和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都是根據(jù)一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改編而成的,比如說《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等,這為教師選擇能貼著語文課堂的影視資源提供了一定的空間。比如說部編版高中語文教科書必修下冊第二單元的三篇課文《竇娥冤》、《雷雨》、《哈姆雷特》,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戲劇作品,其也都被改編成了影視作品,在進行這一單元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選取相關的影視資源,利用影視資源直觀性、形象性的特點來幫助學生了解戲劇作品的基本特征、理解戲劇作品設置的沖突與矛盾、體會作品中人物所具有的多重性格及其形成原因,從而實現(xiàn)編者在單元前面所期望學生形成的必備品格和價值觀。
2.影視資源應該具有代表性
電影不僅給人們平淡的生活增添了諸多樂趣,還逐漸改變著人們的思考和生活方式。而隨之發(fā)展起來的形色各異的影視文化以其大眾性、娛樂性的特點影響著青少年的世界觀、價值觀、人際關系和道德觀念的形成。然而在商品經(jīng)濟的驅(qū)使下,影視文化并非都呈現(xiàn)出積極樂觀、陽光向上的狀態(tài),其中存在大量暴力、霸權、消極、膚淺的價值觀產(chǎn)生著令人擔憂的負面影響。[3]青少年作為一個獨特的群體,社會閱歷淺,好奇心強,喜歡求新求異,若長期接觸兇殺、暴力、色情等內(nèi)容的書籍、影視,就會使他們失去進取心,甚至誤入歧途。[4]因此,被教師選入語文課堂的影視資源應該剔除掉這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發(fā)展的作品,而選擇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作品。以著名話劇家曹禺的作品《雷雨》為例,已經(jīng)先后七次被改編為電影,教師在選擇哪個版本應該引入課堂時,如果把七部改編的電影都看完,無疑有點太過耗費時間、加重教師負擔,通過在知網(wǎng)、萬方、維普等網(wǎng)站查找和閱讀一些評論《雷雨》電影的論文,以及在豆瓣上參考網(wǎng)友給它的評分,不失為找到具有代表性的影視資源的可取路徑。
3.影視資源應該具有知識性
通過課堂教學應該傳遞給學生知識,這是毋庸置疑的,影視資源作為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和完成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輔助性材料,也理應是具有知識性的,而且主要應該補充學生未知的知識?!哆叧恰肥遣烤幇娓咧姓Z文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小說,編者在該單元導語中提到:“研習本單元,要結合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理解作品的思想文化內(nèi)涵,探索其中蘊含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了解百年來人們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變動的軌跡?!盵5]以及文章后的學習提示也這樣寫到:“文中有大量的風俗和景物描寫,體會這些描寫的作用?!盵6]再結合《邊城》這篇小說,可見文中的風景和風俗描寫對理解《邊城》這篇小說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沈從文筆下的湘西、賽龍舟等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利用《邊城》同名電影中對湘西環(huán)境的熒幕再現(xiàn)來補充學生對于文本所提到的自然環(huán)境的了解,是拉近學生與文本距離的可行方法。
(二)合理利用影視資源
1.剪輯影視資源
語文教師在將影視資源引入課堂時,要有清楚而明確的意識,明白語文課不是影視鑒賞課,將一部電影完整的在課堂上放映出來,最起碼也要兩節(jié)課左右的時間,電視劇就更不消說,不僅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反而會占用課時,拖緩上課的進度,教師應剪掉與文本無關的內(nèi)容,保留對文本起到補充和深化的內(nèi)容。整本書閱讀是現(xiàn)下語文教學的熱點問題之一,部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的第七單元,就是閱讀《紅樓夢》整本書。這本在中國文學史上經(jīng)久不衰的文學名著,描寫的人物眾多而各有特點,對主要人物形象的把握是理解整本書的重中之重,鑒于高中學生課業(yè)繁忙和升學壓力,通過精讀《紅樓夢》去把握眾多的人物形象在操作層面存在一定的困難,泛讀加之觀看87版《紅樓夢》電視劇中的經(jīng)典橋段對人物形象的演繹是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走近書中人物、了解《紅樓夢》的合理通道。教師可以在學生初步閱讀《紅樓夢》的基礎上,剪輯王熙鳳出場、黛玉葬花、晴雯撕扇等“名場面”來幫助學生對主要人物有大致的、直觀的品味,再配合著書中對于這些人物的描寫,學生的理解會更加深刻。
再者,電影和電視劇的制作與上映,其最終是為了讓觀眾觀看,它的受眾面很廣泛,學生僅僅是作為受眾的一部分,所以一些影視資源無可避免的存在著迎合大眾口味的卻不適宜學生觀看的內(nèi)容,教師在將其引入課堂時勢必需要做一些剪輯處理。
2.講解影視資源
影視資源存在于課堂不是為了讓學生單純地看,而是作為教學內(nèi)容的一部分,需要教師的講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輔助課堂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作用。對影視資源進行解釋說明,與教師對一般知識的講解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也就是教師應該認識到哪些地方需要講解,哪些地方不需要講解。建構主義在學生觀中明確指出:“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這些經(jīng)驗,另起爐灶,從外部裝進新知識,而是要把兒童現(xiàn)有的知識經(jīng)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兒童從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jīng)驗。”[7]也就是說,教師需要給學生講解的影視資源應該是學生存在空白的地方。筆者羅列了以下三種需要教師講解的情況:①因為課時的限制和高考帶來的壓力,我們引進語文課堂的影視資源一般都是片段式的,但像電影和電視劇等影視資源的故事性和連貫性很強,片段式地觀看被引入語文課堂的影視資源可能會讓學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所以教師可以對被引入語文課堂的電影或者電視劇的片段發(fā)生的背景、前因后果做一個簡單的說明。②國外、歷史類、科幻類等的優(yōu)秀影視資源常常被引進語文課堂,學生缺少對于國外文化、歷史背景和科幻常識等的理解時,會比較困難地去理解影視中的一些現(xiàn)象,恰恰是學生“不知其然”的影視片段,是教師對其講解的良好“機遇”。③影視往往包含多種藝術形式,除了有文學,還涉及到了音樂、宗教、美學、戲劇、攝影、繪畫、舞蹈、雕塑、建筑等,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學生未必對每一種藝術形式都了解,不太了解它們存在于影視中的意義是很正常的,教師可以借此機會來介紹這些藝術,“以點帶面”,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也能很好地體現(xiàn)語文“綜合性”的特點。
3.鑒賞評價影視資源
語文課程一直承擔著提升學生鑒賞能力的重要任務,《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修訂)明確指出“感受和體驗文學作品的語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賞、鑒別和評價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作品,具有正確的價值觀、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品味?!盵8]
不少影視脫胎于文學文本,部編版高中語文教科書里的不少作品有著與其同名的影視作品。即便是對于同一個文本,影視作品有它獨一無二的表現(xiàn)方式,與原文本的表達方式有著不一樣的地方,同一內(nèi)容以不同的途徑表現(xiàn)出來為學生進行對比欣賞與評價提供了很好的材料。魯迅的《祝福》這篇文章,無論歷經(jīng)幾次語文教材的改版,都一直被保留著,其對于祥林嫂人物形象的塑造精彩絕倫,部編版語文教材中也提到“學習本單元,要注意知人論世,在人物與社會環(huán)境共生、互動的關系中認識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fā)展?!盵9]可見,對于祥林嫂人物形象的把握是學習本篇課文的重難點。教師在執(zhí)教《祝?!窌r,可以將《祥林嫂》這部電影引入課堂教學,請學生邊看電影邊比較文字和電影對于祥林嫂形象塑造上的優(yōu)劣,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也對提高學生的分析鑒賞能力大有裨益,同時也變革了教學方式,一舉多得。
三.學生方面
(一)正視影視資源
1.消除對影視資源的誤解
我們一般提起影視資源,理所當然的將它與放松和娛樂掛鉤,更不消說深受時代和網(wǎng)絡影響的青少年。實則,影視資源除了本身所具有的供人們消遣的特性之外,其豐富性、綜合性的特點也使得影視資源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源。莘莘學子若能消除對于影視資源的誤解,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影視資源,了解它、走近它,就會發(fā)現(xiàn)影視資源“別有洞天”,利用它,就會使學習語文的方式更加更加多樣、有趣。
2.改變觀影視態(tài)度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語文教師為了提起學生對于語文課的興趣、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以及緩解學生面臨高考的壓力,將與文本有關的影視資源引入語文課堂,以期獲得理想的效果。而學生由于壓力較大、對影視資源認識不足等諸多因素地影響,在語文教師播放相關的影視資源時,邊開小差、邊看影視資源的學生大有人在,學生往往在情節(jié)比較精彩的地方注意力較集中,其余的影視畫面、影視音樂、影視資源與文本的契合度等方面被關注到的程度不高。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影視資源引入語文課堂主要是為了學生服務的,而如果學生的觀影視態(tài)度有著消極傾向,會使影視資源引入語文課堂流于表面,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因此,為了提高學習語文的效率,我們呼吁廣大學生改變觀影視態(tài)度,積極地、深入地觀看影視資源。
(二)提前了解文本
將一些影視資源引入語文課堂,不僅因為它與文本有著高度的相關性,還因為影視資源對文本起到補充、說明的作用,可見影視資源的引入與文本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也就使得學生提前預習、了解文本成為必然。如果學生在觀看相關影視資源之前已經(jīng)對文本內(nèi)容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在觀看相關的影視資源時,就會帶有明確的指向性,把影視資源作為一種教育資源來看待。反之,如果學生不提前了解文本的內(nèi)容,不能帶著自己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疑問、困惑去觀看影視資源,那么,影視資源也就失去了在課堂上存在的意義。學生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在觀看影視資源之前,學生應該提前了解文本,將閱讀文本過程中遇到的未知知識、帶有困惑的地方記錄下來,以便在觀劇時有所指向和關注,而不是單純、無目的、不加思索地看,這樣才能取得最佳的觀看效果,合理利用影視資源為自己的學習服務。小說以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塑造為最主要的特征,而影視在表現(xiàn)故事情節(jié)和塑造人物形象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教師在執(zhí)教《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可以將張紹林,袁和平,袁祥仁導演的同名電視劇的風雪山神廟這一集作為教學資源來幫助學生直觀地了解故事情節(jié)和林沖的性格特征,想要取得預期的效果離不開學生的配合,學生可以在觀看之前,提前預習文本、了解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主要社會背景和事情的來龍去脈,記錄自己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不清楚、存在困惑的地方,以便有指向性地觀看,而非光看熱鬧。
(三)認真聽教師對影視資源的講解
若教師缺乏對引入的影視資源進行講解,同電影院的放映員無異,同樣的,學生若不聽教師對影視資源的說明、解釋,同電影院的觀眾無異。被引進語文課堂的影視資源必定是作為教學資源來使用的,它既然是作為教學資源,而不是什么別的資源,必定是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服務的,要想發(fā)揮它的教學價值,“理所當然”需要教師的教這一行為和學生的學這一行為,對于學生來說,需要認真聽教師對這些影視資源的講解。同樣的,學生需要聽講的情況也有三種:①影視資源這種特殊的教學資源的特點往往是包羅萬象,常常涉及文學、音樂、宗教等多種因素,其包含的內(nèi)容之廣與大部分學生的認知水平并不成正比,學生難免會對其存在疑問,也就意味著學生需要通過聽教師的講解來填補自己的空缺、解決自己的困惑。②教師往往只是引入與文本內(nèi)容有關的影視資源,不能保證其引入的影視資源的連續(xù)性,所以教師對被引入的影視資源的來龍去脈進行解釋、說明的時候,學生需要認真聽,便于理解這些影視資源而不覺某處情節(jié)的突兀。③影視資源中所涉及到的屬于特定時期、特定國家的文化現(xiàn)象和某些專用術語、學科概念,也需要學生仔細聽教師對它們的講解。此外,光聽恐怕也是不夠的,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需適時地寫一些、記一記。同時,“學而不思則罔”,學生也應該在聽、寫的過程中積極思考,加入自己獨一無二的背景經(jīng)驗,建構屬于自己的理解。
(四)通過交流和寫作實現(xiàn)影視資源的價值最大化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修訂)指出:“能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審美體驗,表達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和觀念,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講究語言文字表達的效果及美感,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10]對影視資源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觀看和聽講的程度是遠遠不夠的,是不夠達到課標的要求的,還需要交流、寫作,來實現(xiàn)影視資源的價值最大化。
1.交流
高中語文的一些文本陸續(xù)被搬上了熒屏,一部分被改編成了電影、電視劇,一部分被做成了文化節(jié)目,為教師執(zhí)教相關文本提供了影視資源,但是畢竟這些影視資源與原文本還是有著差異性的,正好可以作為學生比較分析與各抒己見的參考資料。學生可以在觀完影視資源時,和同學、老師交流一下,電影、電視劇和文化節(jié)目對于文本同一處地方是怎么處理的,哪種表現(xiàn)方式要更好呢?在《雷雨》原文中,周樸園遞給侍萍一張支票,侍萍接過支票,是“把它撕了”,而在同名電影中,侍萍是“將它燒了”,學生可以圍繞原文與電影截然不同的用字,展開交流、討論,并說出自己的理由,既鍛煉了自己的表達能力,又能提高自己對于文本的分析能力和批判能力。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為影視資源中的人物配音,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2.寫作
影視資源也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比較普遍的方式是寫影評、劇評,學生可以將自己在觀看影視資源過程的獨特感受記錄下來,或者就影視中的某一些現(xiàn)象談談自己的看法。近幾年,語文尤其強調(diào)創(chuàng)建真實情境,基于此,學生可以為影視資源中的某些人物立傳、為人物寫歌、模仿影視劇中的人物發(fā)朋友圈,將自己代入到情境之中。比如,上海市某中學的學生根據(jù)繁漪的悲慘遭遇和性格特征為繁漪作曲,并自彈自唱。還有,有的學生根據(jù)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模仿林黛玉的語氣發(fā)朋友圈,發(fā)圈時間是在凌晨十二點,文案是“睡不著,emo了”,可以說是很形象了,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出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特征。
當代學生生活在視覺時代,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深受信息技術的影響,影視資源作為信息技術的一種常見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因此,影視資源是當代社會所賦予教師的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利器,將影視資源引入高中語文課堂當中勢在必行。而現(xiàn)存的影視資源有兩大顯性特征,一是在數(shù)量上非常龐大,二是在質(zhì)量上參差不齊,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廣大語文教師在將此引入語文課堂之時,就必須審慎地處理,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也必須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影視資源為自己的學習服務。影視資源與語文課堂是一場奇妙的遇見,影視資源之于高中語文課堂之路任重而道遠,還需要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不斷地探索更多更加有益的方法。
參考文獻
[1][2][8][1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李婧域.初中電影欣賞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9.
[4]羅粵珂.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影視教學法[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
38(S1):208-210.
[5][6]溫儒敏.普通高中教科書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7]莫雷主編.教育心理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08.
[9]溫儒敏.普通高中教科書語文必修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