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妹 石統(tǒng)昆 姚桂英 王箏 楊玲飛 王鳳華
[摘要] 目的 設置護理人文綜合實訓課程提高護生人文素養(yǎng)水平。方法 選取在嘉興學院醫(yī)學院就讀的2017級和2018級高職護生252名作為研究對象,其中2017級隨機抽取126名作為對照組,2018級126名作為觀察組。對照組運用常規(guī)教學方法,研究組運用開設了護理人文綜合實訓課程,教學團隊由一線教師及臨床護理工作人員構成,設計了16學時的實訓內容。實訓實施過程采用小班化,體驗式教學設計貫穿全程,采用小組討論、情景模擬、拓展訓練等多種教學手段,結束后評估相關人文素養(yǎng)水平。結果 觀察組的人文能力與方法,知識與技能,精神與品質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人文素養(yǎng)綜合實訓課程有利于培養(yǎng)良好人文素質的臨床護理人才, 值得推廣。
[關鍵詞] 護理人文素養(yǎng);課程設置;護理實習生;教學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22)05-017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et up comprehensive training courses for nursing humanities to improve the humanistic literacy of nursing students. Methods A total of 252 cases of 2017 and 2018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nursing students in Jiax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126 cas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2017 class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126 cas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2018 class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ed conven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the "nursing humanities comprehensive training" course. The teaching team was composed of frontline teachers and clinical nursing staff, and 16 hours of training content were designe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practical training adopted a small class, and the experiential teaching design ran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It adopted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group discussion, scenario simulation, and outreach training. After the end, the relevant humanistic literacy level was assessed. Results The humanistic ability and methods, knowledge and skills, spirit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training course of humanistic literacy is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clinical nursing talents with good humanistic qualities, and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Nursing humanistic literacy; Curriculum setting; Nursing interns;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
護理人文最早于1979年由Watson提出,是護理院校課程教育的靈魂,作為一種以人為服務對象的課程,護理技術與護理人文是構成護理臨床勝任力培訓課程的兩大基石[1]。2010年,國際醫(yī)學教育專家委員會在《柳葉刀》雜志上指出:醫(yī)學院校的教育改革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課程體系的改革[1]。我國高校護理教育課程體系設置往往更多地注重專業(yè)技術勝任力的培養(yǎng),對護理名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視程度仍有不足。護理人文課程體系的構建與改革是護理課程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研究顯示[2],臨床教師在護理實踐中的護理人文素養(yǎng)可讓護士身臨其境感受榜樣的力量,目前國內在醫(yī)教協(xié)同、院校一體化建設方面,尚未有具體可行的護理人文院校一體化綜合培訓課程,現(xiàn)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嘉興學院醫(yī)學院2017級及2018級在讀高等護理學專業(yè)??茖W生252名作為本研究的調查對象,年齡18~21歲,學制3年。本研究團隊初步調研護生對護理人文綜合素養(yǎng)實訓課程設置的相關章節(jié)內容;然后從嘉興學院醫(yī)學院2017級護生中隨機抽取126名作為對照組,從嘉興學院醫(yī)學院2015級護生隨機抽取126名作為研究組。列入研究對象的兩組護理學生對照組和研究組均為女性,均為高職專科級學生,各126名,對照組年齡(20.02±1.55)歲,研究組年齡(20.09±1.46)歲。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的要求,納入的學生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護理人文綜合實訓教學設置前的重要性預調查研究? 護理人文素養(yǎng)在護理工作占有重要作用,高尚的人文素養(yǎng)是護理臨床實踐質量的重要保障。在護理工作中加強人文關懷,可以提升患者的滿意度,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提升護士的職業(yè)認同感。因此,在護理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護理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早在1995年,國內就有學者提出護理人文關懷教育的迫切性[1]。隨著現(xiàn)在醫(yī)學模式從生物醫(y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轉變,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已經(jīng)成為護理人才培養(yǎng)的必然趨勢。美國護理學院協(xié)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 AACN)[2]在2008版護理本科生教育實踐標準中明確指出,人文關懷及其相關的關懷價值、關懷態(tài)度、關懷行為、關懷環(huán)境是護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吨袊o理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1-2015年)》中提出“在課程設置中加大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的比重,增強人文關懷意識”[3]。人文素質教育以培養(yǎng)人文精神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為目標,最終實現(xiàn)個人相對穩(wěn)定的內在品質。因此,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很難通過理論講授的方法實現(xiàn)?,F(xiàn)階段護理人才人文素養(yǎng)教育存在課程設置較少,且以理論課堂講授為主,實訓課時較少,育人效果并不理想的問題[4]。為提升護理人才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質量,嘉興學院醫(yī)學院自2018級護理人才培養(yǎng)方案,新增了護理人文綜合實訓課程。課程組成員由主講醫(yī)學心理學、醫(yī)學倫理學、護士人文修養(yǎng)的專業(yè)教師及臨床一線護理工作名員構成,對課程進行了精心設計。本課程在2018級護理專業(yè)本科生第1次實施教學過程,課程結束后對學生進行了教學效果評價,經(jīng)知情同意,課程開始前后兩屆學生共252名參加了教學效果調研。
1.2.2? 根據(jù)調查相關結果設置護理人文素養(yǎng)實訓培訓項目? 課程共8個實訓內容,每個實訓是1個獨立的內容,但內容設計是循序漸進。見表1。實訓1通過人工智能在護理專業(yè)中的應用作為切入點,使學生自己真正認識到了人文護理的重要性,從而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和渴求,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實訓2~6針對人文護理的核心技能,倫理、共情、積極關注、語言溝通、非語言溝通來進行,循序漸進提升自身的能力,實訓7針對護理的自我關懷照顧,引導學生將學習的技能先自我應用,保持良好的自我狀態(tài)才能更好的為患者服務,最后實訓8針對團隊合作能力,醫(yī)護、護患、護護團隊工作中的應用。每個實訓內容結束,布置一個實訓思考,如何將所學知識、技能應用于護理工作中。
1.2.3? 人文素養(yǎng)綜合實訓教學過程設計? ①體驗式教學設計貫穿全程:體驗式教學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國著名學者杜威在研究“經(jīng)驗學習”的過程中提出,通過將學習者置身于教學設計的情境中,使其產(chǎn)生明確、具體的感悟,從而改變其思維及處事方式的教學方法[5]。體驗式教學法在情感和行為品質培養(yǎng)方面具有一定優(yōu)勢,研究表明,對護理本科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具有較好效果[6]。本課程教學過程中,每個實訓內容的設計情景均將以學生的親身體驗為設計點,代入感強,提升學生學習的獲得感。②顯性知識教學和隱性知識教學相結合:教學設計中采用了案例討論、小組合作、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顯性教學方法,也包括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隱性教學方法。每1次實訓均為隨機分組,每個實訓內容的小組構成及合作對象均不同,這樣的體驗類似于護士和不同病名之間的工作模式。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相結合,在實訓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可以體驗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和溝通,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yè)價值觀和為病名服務意識。
1.3? 護理綜合能力評估
兩組護生在護理名文素養(yǎng)實訓課程結束時,與所在用人單位一起討論共同制訂護理綜合人文素養(yǎng)能力評價問卷表,在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及各級醫(yī)療單位中隨機抽取20名臨床骨干護理帶教老師,共同對護理高職2017級、2018級實習護生進行護理綜合人文素養(yǎng)能力的評價測評,最終回收評價問卷表100%,問卷有效率均為100%。該問卷表評價的基本提綱包括人文能力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人文精神與品質評價4大塊,每個條目根據(jù)答題結果分為很好、較好、尚欠缺3個評估答案。該自制問卷表經(jīng)信效度檢測良好,總Cronbach’s α值為0.86,內容效度指標0.89。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匯總護生綜合人文素養(yǎng)能力評價表中各個條目的答案,分別進行統(tǒng)計,所得數(shù)據(jù)統(tǒng)一輸入SPSS 19.0 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等級資料采用Z檢驗,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研究結束后統(tǒng)計護理綜合人文素養(yǎng)能力評價測評表共發(fā)出252份,全部為線下統(tǒng)一回收, 回收率100%,經(jīng)查檢獲得有效問卷252份,有效率100%。通過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研究組護生的綜合人文素養(yǎng)能力評價結果得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的護生,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3? 討論
3.1? 人文課程教學效果評價
本課程在2018級護理專業(yè)本科生第1次實施教學過程,課程結束后抽取各醫(yī)療機構骨干教師20名對學生進行了教學效果評價,經(jīng)知情同意,課程開始前后兩屆學生共252名參加了教學效果調研。由表1結果可見,觀察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人文能力與方法,精神與品質評價好和較好名數(shù)上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學者指出[7],醫(yī)學院校應當普遍開設護理人文課程,完善課程設置;院校教師與醫(yī)院護理人員應加強溝通與聯(lián)系,共同完善現(xiàn)有護理人文核心課程教學和實訓內容的設計。
3.2? 實訓課程教學模式與護生人文素養(yǎng)提升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實施主體,也是教學質量的保障,護理人文實訓課程的師資隊伍尤其重要。教師的言談舉止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身教大于言傳,既往研究提示,人文社會科學專業(yè)教師的醫(yī)學和護理學知識欠缺,而護理學專業(yè)教師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不足,是護理名文素養(yǎng)教師的瓶頸問題[8]。本課程教學師資依托于學校醫(yī)學人文教學團隊建設項目,組建了由醫(yī)學心理學、醫(yī)學倫理學、護士人文修養(yǎng)專業(yè)教師以及臨床一線護理團隊構成的師資隊伍。教學團隊通過多次線上及線下的集體討論,對課程內容及教學過程進行了精心設計。同時,授課教師團隊通過集體備課,集體討論的形成,保障了授課質量的同質化。本課程采用小班制,一個自然班級為一個授課班級,30名左右為一個授課班級。實訓課程每周1次,一次2學時,共計8周完成??梢婓w驗式教學[5,9]為主題的教學方法效果好,學生代入感很強,結合自身的情緒情感體驗,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更深。
3.3? 護理人文綜合實訓課程研究展望
護理綜合實訓是較為成熟的課程,教學方法、案名、課程資源、教材均具備大量的參考資料,主要針對臨床護理操作的實踐技能。而針對護理人文素質教育開展的護理人文實訓課程少之又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案名、教材、課程資源均有待于進一步開發(fā)。本教學團隊第一輪運行該課程,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也收集到了學生的意見反饋,比如,希望可以增加拓展游戲的方法;希望每次分組的人員固定;延長討論實踐等等。在下一輪實施階段,教學團隊將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內容,規(guī)范教學組織過程,探索更加科學的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改革。今后應以護理勝任力為方向,構建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臨床帶教教師準入指標體系[8],開發(fā)適合本市級附屬院校和醫(yī)療機構的臨床護理綜合實訓課程[10],立足臨床基于患者視野構建護理人文關懷課程提高患者實際關懷期望匹配度[11],著力探尋一套院校一體化的護理人文關懷臨床教學課程體系和特色教學方法[12-19]。
[參考文獻]
[1]? ?程遠娟,李昆,程兆華,等.護理人文課程體系構建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9,25(23):3027-3032.
[2]? ?唐慶蓉,陳榮鳳,瞿曉萍,等.護理專業(yè)學生人文關懷意識現(xiàn)況和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9(11):50-51.
[3]?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The essentials of baccalaureate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nursing practice[EB/OL].[2014-06-12].http://www.aacn.nche.edu/education-resources/bacce-ssentia-ls08.
[4]? ?甘蘭君.關懷護理是臨床教育的重要內容[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1995,14(5):230-231.
[5]? ?金荷芬,朱曉君. 基于任務導向的體驗式教學法對提高護生臨床實踐能力的效果研究[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20,7(1):108-109.
[6]? ?吳琳鳳,劉永兵,孫凱旋,等.人文關懷視域下護生職業(yè)精神培養(yǎng)現(xiàn)狀與對策[J].上海護理,2020,20(6):49-52.
[7]? ?陳春,王素英,王滄霖,等.護理人文課程設置的調研分析[J].醫(yī)藥高職教育與現(xiàn)代護理,2018,1(4):202-204.
[8]? ?李靖,王慶珍,金小紅.基于勝任力模型構建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臨床帶教教師準入指標體系[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9,25(12):1568-1570.
[9]? ?畢春華,薛剛.體驗式教學對護理本科生人文關懷能力及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影響[J].醫(y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 27(3):452-455.
[10]? 李娜,周璇,劉小艷,等.《臨床護理綜合實訓》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J].中華醫(y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7,16(8):815-818.
[11]? 范宇瑩,孫宏玉,常廣明.高等護理教育呼喚人文關懷的回歸——人文關懷護理教育的國內外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9,34(14):1257-1266.
[12] 崔金銳,陳英.護理人文關懷臨床教學模式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7,23(20):2573-2576.
[13]? 張歡,李楊,梁濤,等.護理本科生體驗性教學的設計與應用效果[J].護理學雜志,2018,33(5):72-75.
[14]? 曹曾珍,熊弢.循證護理實踐教學在胸心外科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9,57(5):116-118.
[15]? 史俊麗.分層次分階段模式應用于護理帶教效果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9,57(13):149-151.
[16]? 張藝能,周曉舟,朱桂平,等.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帶教師資評價指標探討[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9,57(21):1-4.
[17]? 王凱,周荷玲,金筱筱,等.PBL雙語教學法在婦產(chǎn)科臨床帶教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9,57(24):1-3,7.
[18]? 聶格娃.淺談護生臨床帶教的體會[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20,58(20):140-142,146.
[19]? 劉紅敏,李強,張曉杰,等.基于“三導向”醫(yī)學教育理念的護理名文關懷教學模式探索[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9,37(20):80-82.
(收稿日期:202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