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蓓蓓
摘 要:人文情愫是散文作品的重要特質(zhì),對人的關(guān)愛、對生命的尊重、對價值的追求,在楊絳的《老王》里得到了淋漓的表達?!独贤酢肥菞罱{先生寫于1984年的散文,主要講述了“我”與老王之間的四件事情。品讀這些事件,探索老王的“不幸”與楊絳先生的“愧怍”,從中感悟楊絳對底層百姓的人文情懷與觀照。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 人文情愫 《老王》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1.028
楊絳先生的《老王》一文為回憶性寫人記事散文,語言平實而嚴謹,將老王的善良、知恩圖報的品格娓娓道來。在該文中,主要描寫了四件事,沿著“我”與老王的交往主線,為讀者呈現(xiàn)了一顆雖平凡、卑微,但卻純真、心存感念的金子之心的老王。語文的人文性,彰顯了人類的豐富情感,體現(xiàn)了人在面對命運時,對尊嚴的關(guān)切與價值追求。從部編版初中語文《老王》中所刻畫的蹬三輪的人,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底層百姓的悲憫情懷。正是基于此,教學(xué)中,筆者圍繞人文情愫,展開對文本的情感挖掘,從想起“老王”,講述“老王”的命運中,來洞見蘊藏其中的每一個感人瞬間。文學(xué)作品的解讀,既要揭示其寫作風(fēng)格,還要從中提煉富有理趣和神韻的人文情愫?!独贤酢纷畲蟮膬r值,在于對人的情感給予啟發(fā)。
一、從全文大意梳理中,品讀文中的關(guān)鍵詞句
《老王》共計一千七百字。全文語言平實、樸素,蘊藏著楊絳對人物深深的同情。通過對該文的講解,感知人物的親情,挖掘散文的人格力量,端正學(xué)生的審美情懷,讓學(xué)生從散文藝術(shù)中,了解真善美,增強道德素養(yǎng)。通讀全文,語言雋永、清雅,情感豐富、真摯。為了讓學(xué)生能夠快速理解作品的人文情感,我們可以設(shè)置問題,讓學(xué)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找出溢滿深意的關(guān)鍵詞句,體會散文的寫作特色。比如:該文的主人公是誰?敘事的線索是什么?“我”與老王之間有哪些事?這些事件中,哪件事最感人?閱讀該文的后,有哪些深刻的情感體驗?問題串的設(shè)計,為學(xué)生搭建了通讀課文的支架。學(xué)生循著問題,從文本閱讀中,去尋找答案。如此,學(xué)生的閱讀更具指向性,對文本的主旨思想,以及真切的情感有了整體感知。顯然,很多學(xué)生都被“我”與老王的故事所感動,將老王的“善良”進行了生動刻畫。
“我”與老王都是平凡的人,但老王卻有一個善良的心。特別是在最后一件事中,老王強忍著身體的劇痛,艱難地來送雞蛋、香油。將老王的善良、知恩圖報的高尚品質(zhì)進行了詮釋。讓學(xué)生在閱讀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他直著腳,一級一級地下樓”,“沒有請他坐坐,喝口茶水”。從“我”的抱歉,與后來老王的去世,更加重了“我”的不安。解讀文中的關(guān)鍵詞句,幫助學(xué)生把握字里行間的深厚情感。從語言表達上來揭示寫作的主題,關(guān)鍵字詞承載了人文情愫。在四件事中,對“送雞蛋和香油”的描寫最為詳細,這件事,也讓“我”的內(nèi)心充滿了歉意與愧疚。當“我”接過老王送來的雞蛋和香油時,“轉(zhuǎn)身進屋去”,而此時,老王卻趕忙止住我說:“我不是要錢?!薄拔抑馈⑽抑?,不過你既然來了,就免得托人捎了?!睂τ凇摆s忙”這個詞的理解,與后面老王的去世,使得“我”對老王產(chǎn)生了誤解。從“趕忙”中,看出了老王內(nèi)心的急切拒絕。從“我”看到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像“僵尸”“骷髏”,“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最后“害怕得糊涂了”?!拔摇敝詴a(chǎn)生這樣的想法,原因是對老王的身形感到驚異,并未想到老王的病會如此重,卻“只想著趕緊打發(fā)老王走”,用錢來還這個人情?!爸苯┙薄皽俊钡仍~的運用,反映了老王的身體非常不好。老王拖著病體,來送雞蛋、香油,實則是想向楊絳告別。可惜,“我”卻將之看作一樁“交易”。
二、從人物身世描寫中,彰顯對底層百姓關(guān)懷
《老王》中通過對老王的描寫,為讀者刻畫出一位老實的底層百姓形象。楊絳的人生經(jīng)歷,使其更加了解底層老百姓的生活。“老王”是一位蹬三輪的,但因為年紀大了,又加上一只眼殘疾,沒能加入蹬三輪組織。雖有一個哥哥,但不在了,還有兩個侄兒,因“沒出息”而無法依靠。為了生計,老王一個人靠蹬三輪活命。但雖然不幸,但內(nèi)心卻保持底層百姓的老實本分。盡管生活很清苦,但老王依然努力生活。那個時代下的北京,老百姓苦苦掙扎在生活的最底層。老王沒有親人,沒有家,一個“老光棍”,遭受精神、物質(zhì)的貧乏。僅有的一輛破舊三輪,成為老王糊口的本錢。對老王家的描寫——荒草叢生的一個小胡同,破敗的大門,將要倒塌的老屋,這就是老王的家。在刻畫老王的外表上,著重描寫了老王的“獨眼”,因為一只眼睛瞎了,而正是因為“獨眼”,更加劇了老王的悲慘生活。很多乘客不敢坐老王的車,擔心老王撞了什么。還有人對“獨眼”的老王紛紛猜疑,認為老王年輕時做過不道德的事,害了瞎眼病。
在楊絳對“老王”故事的講述中,老王那只好眼,在天黑時也看不見路。結(jié)果撞上了電桿,受了苦楚。在得出是夜盲癥時,吃了很多魚肝油,老王的眼在夜里也能看見了。但對于老王,即便是看得見路,也還有更深的不幸。老王沒有妻兒,但老王渴望親情,因為哥哥早死,又無法依靠侄兒,老王的生活孤苦無依。在蹬三輪度日中,無法融入蹬三輪組織,只能一個人討口飯吃。對于“老王”,世人多偏見,很多人不尊重他。楊絳在與“老王”的結(jié)識中,對老王報以深刻的同情。因為老王的生活雖然貧困,但他勤勞、本分,做事實在。從對老王的描寫中,將底層百姓的貧苦生活進行了揭示,讓更多的人關(guān)注這一群體,彰顯了楊絳對底層百姓的惻隱之心。
三、從人物言行剖析中,凸顯老王的淳樸善良
《老王》講述了楊絳與老王交往的幾件小事。從這些事例中,除了對老王外表的描寫,更多的是挖掘老王內(nèi)在的情感。老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獨眼”的殘疾,卻在用心地做好每一件事。卑微的生活,卻掩藏著一顆善良的心。楊絳曾寫道:“烏云遮日的歲月,固然不堪回首,可在我內(nèi)心深處停留的,反而是那一道蘊含了熱和光的金邊。”在當時的年代里,楊絳也經(jīng)歷了流亡,歲月的滄桑,并未消解楊絳對生活、對未來的向往。在舉步維艱的生活里,楊絳看到了潛藏在老王內(nèi)心的樸實無華的生命之美,正是這一股清流,成為楊絳心中的“一道金邊”。從認識、了解底層百姓的生活境遇中,我們看到了善良的老王,正是善良、淳樸的本性,讓楊絳對老王心存愧疚。夏日里,老王給楊絳送去的冰,比之前的分量更大,但價格卻沒有上漲,甚至老王還要降價。老王自己的生活無依靠,卻用自己的方式來關(guān)懷他人。
在錢鍾書因腳疾而無法行走時,老王蹬三輪送他去醫(yī)院,老王攙扶錢鍾書上下樓梯,在付出勞動后,卻不要車費。在楊絳的反復(fù)堅持下,老王才難為情地收了車費,臨走時,還悄悄詢問是否還有錢。老王自己的生活負擔很重,但老王也明白楊絳家里的生活開支也很拮據(jù)。在送錢鍾書看病時,老王卻不想要車錢。因為老王的內(nèi)心是善良的。在物質(zhì)匱乏的時代,老王經(jīng)歷了社會的重重打壓,忍受了太多的欺侮,但卻仍然保持一份道德良知,仍然以堅韌的心態(tài),恪守內(nèi)心的一片赤誠。在楊絳看來,老王的善意表現(xiàn)了一個淳樸百姓的真正情懷。為了接濟老王,楊絳也在心領(lǐng)老王善意的同時,給予老王必要的幫助。如給老王吃魚肝油,平時多照顧老王的生意。楊絳與老王之間的對話,讓讀者從中體會到無盡的酸澀。
老王是孤苦的,但靈魂卻是高貴的。其貌不揚的老王,內(nèi)心與外表的深切對比,彰顯老王的善良與淳樸。貧苦、卑微的老王,用自己的方式去關(guān)懷他人,即便是在被社會欺壓、被人欺侮的條件下,依然保持堅韌的人性本色,堅守自己的良知與誠實。這一份真誠與善良,更是楊絳先生內(nèi)生“愧怍”的根源。接受了老王的善意,楊絳極力去照顧老王的生意。從“我”與老王的交往中,讀出了“我”的酸澀。在那個不堪回首的時代,楊絳通過對老王的描寫,來發(fā)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這份真情。楊絳所描繪的不只是一個“老王”,而是通過對“老王”的敘述,讓讀者感受到人世間的溫情與關(guān)懷,向讀者傳遞善良、博愛,以及對底層百姓的尊重情懷。
四、從人性的反思中,表達對底層百姓的悲憫情懷
從講述老王的故事中,在楊絳的筆下,不只是對人物的描寫,更多的是對人性的反思。在追憶老王的故事中,楊絳寫道:“因為吃了他的雞蛋和香油?因為他來感謝,我卻用錢去侮辱他?都不是……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睘槭裁礂罱{的內(nèi)心會感到愧怍?因為從與老王的交往中,楊絳對老王有了更深的理解。盡管楊絳也在用心去幫助老王,照顧老王的生意,也在物質(zhì)上給予老王應(yīng)有的幫助。但是,面對老王送來的雞蛋、香油,雖然自己也付了錢,但在得知老王去世的消息后,內(nèi)心依然感覺到惶恐,感受到不安,感受到愧怍。因為,在突然面對老王“僵直”的身影時,楊絳未能意識到老王的病重。
在讀《老王》時,故事的寫作背景與作者的語言特點是緊密聯(lián)系的。對“載客三輪”的取締,老王的生意受到直接影響,“他是單干戶”,“他靠著活命的只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老王的哥哥去世了,兩個侄兒也沒出息,只有一只眼的老王,在同行里倍受排擠。生活上無法改變境遇,精神上又孤苦無依。更要命的是,老王的身體也不好,直到去世,仍遭受殘酷與人情的冷漠。在作者碰到老王同院的老李時,得知老王“早埋了”的消息后,作者的內(nèi)心是沉痛的。因為在與老王見面的第二天,老王就去世了。正是那一天,老王身上纏滿白布。老王的處境是艱難的,但卻依然將溫情傳遞給作者。我們從解讀老王的故事中,更要回到當時的時代背景,讓學(xué)生從中體會楊絳所要表達的人文情懷。有人評價楊絳的作品,更多的是對人情的觀察、思考與感悟。我們從《老王》中,也深刻地體會到蘊藏其中的人情。把握作品的人文情感,指引學(xué)生從中獲得教益,豐盈學(xué)生的思想與情感世界,幫助學(xué)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從楊絳與老王的交往中,老王蹬車,楊絳坐車,隨意地聊天,說明兩人的關(guān)系很親近。在平時,即便是老王生病了,依然會來楊絳家,托人給楊絳帶話。楊絳也理解老王,也會托人了解老王的境況。但在老王病重時,直至去世多日,楊絳才得知消息。對于楊絳,原本視老王為親人,感覺到自己對老王的關(guān)懷不足。反思自己的良知,對老王的愧疚更大。再者,老王的人生遭遇,楊絳僅有同情,卻無力改變,內(nèi)心也感到愧怍。最后,楊絳將自己看作“幸運的人”,對底層百姓的遭遇,報之以深刻的感傷,從人性的反思中,從被命運抬愛的人,喟嘆對不幸的人的悲憫情懷。
五、回溯人生際遇,從交往中升華人文情懷
在《老王》里,幾件事的記述,使楊絳對老王的認識更加深刻。在老王送雞蛋和香油時,“僵直”的老王,看似要散架的“白骨”。在物質(zhì)貧乏的時代,老王將雞蛋、香油送給楊絳,卻不想要錢。但在楊絳的執(zhí)意要求下,老王執(zhí)拗不過,只好收錢,匆忙離開。看著老王轉(zhuǎn)身的背影,楊絳看到了老王的腿不能回彎,看到下樓梯的情形,又擔心老王會摔倒。回到屋里才想起來,忘記請老王喝口水。又擔心老王的腿不能彎曲,根本無法坐下。在碰到老李后,打聽老王的消息時,卻得到了老王去世的噩耗,而且是送雞蛋和香油后的第二天就去世了。這一悲痛的消息,對楊絳而言,內(nèi)心的苦痛是極大的。再看到還未開封的香油,還未吃完的雞蛋,楊絳對老王的不幸遭遇,深感愧疚、遺憾、苦楚。
沒想到的是,送雞蛋和香油竟然是楊絳和老王最后一次見面。身上纏了很多白布,難怪老王總是“僵直”著身子。聽到老王的不幸消息,楊絳想細問卻不敢多問。對老王的去世,老王身上纏滿了白布,看到僵直的腿,艱難下樓梯的樣子,再看到雞蛋、香油,內(nèi)心的悲痛之情讓“我”變得恍恍惚惚。楊絳對往事進行回憶,想到一個將死的人,卻還要拖著傷病來看望自己,送上香油和雞蛋。雖為“底層人”,卻彰顯了高尚的品德,遠比“上層人”更崇高。在送完雞蛋和香油的第二天,老王就去世了。這件事所帶來的悲痛,對于“我”來說更是震驚。在老李講述老王是回民,身上纏了很多白布,以及埋在什么溝里時,“我”卻表現(xiàn)出“不懂,沒多問”??粗€未開封的“香油”,還有沒有吃完的雞蛋,“我”的內(nèi)心充滿了遺憾與苦楚。最后一次看到老王,卻成了永別。萍水相逢的平凡人,卻在自己將死的時候,送上雞蛋和香油。這些事,折射了老王用自己的方式來感恩他人。
總之,從文章所記述的四件事中,我們認識了一位懂得感恩的老實人。老王的境遇是困難的,楊絳用富有理趣和真摯的情感,將老王的“不幸”與“我”的“愧怍”進行了抒寫。對美丑的觀照,對人性的解析,彰顯了豐富的人文情愫。在《老王》里,樸實而嚴謹?shù)恼Z言,讀之親切,對人性的反思,讓人從中獲得審美觀照。楊絳通過對關(guān)于老王的幾件事的回憶,深深感受到老王所具備的高尚品格,更值得我們崇敬和感念。解讀《老王》,要從字里行間去挖掘深意,揭示那份難得的人文情愫。
參考文獻:
[1] 袁長喜《賞析楊絳〈老王〉之中的人文情懷》,《語文知識》2016年第11期。
[2] 陳月仙《“人”“者”差異顯人文——以〈老王〉解讀為例》,《中學(xué)語文教學(xué)參考》2016年第3期。
396950190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