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園
摘要:在語文學科落實課程思政很必要:在語文學科踐行課程思政理念是培養(yǎng)新一代人才的需要;語文教學踐行課程思政理念是社會發(fā)展新形勢需要;語文教學踐行課程思政理念是落實國家教育方針需要;語文教學過程的本身離不開課程思政理念;語文教學要發(fā)揮課程思政理念的心理功效。
關鍵詞:課程思政? 語文教學? 必要性
課程思政是指把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為課程教學的首位目標,充分利用各學科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教育元素,有機、有意、有效地融合到學科內容的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課程的德育功能,采用德育學科思維,提煉學科課程中的文化因子和價值,把它轉化為有效的教學載體,潛移默化地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思政教育新理念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這一重要論述為各學段各學科人才培養(yǎng)提供了新理論依據(jù),為德育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注入了新動力。
如何認識和對待語文教學過程中的課程思政,關系到語文教學的方向問題,關系到能否貫徹《語文課程課標》規(guī)定的教學要求的問題,關系到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能否落地生根問題。只有對這些問題完全、正確地認識,才可能較好完成語文教學的任務,才可能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才可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F(xiàn)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語文教學落實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1.在語文學科踐行課程思政理念是培養(yǎng)新一代人才的需要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德育為先?!蛾P于改革和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在各項工作中要十分重視教育工作,教育工作中要十分重視中小學教育工作,中小學教育工作中要十分重視德育工作?!薄爸行W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始終如一地抓緊抓好?!敝行W生是國家建設的生力軍,是我國美好藍圖的譜寫者,他們必須具備遠大的共產(chǎn)主義理想,有強烈參與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思想意識,有報效祖國、造福人類、勇于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教書與育人必須“如鹽在水”似的有機融合起來,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合格的一代新人。
2.語文教學踐行課程思政理念是社會發(fā)展新形勢需要
改革開放這么多年,社會在日新月異地發(fā)展著變化,而每一步發(fā)展都對中小學德育提出新要求,如何教育引導中小學生面對多元化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和龐大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如何教育獨生子女,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耐挫力等,這里有很多艱巨性和復雜性問題亟待解決,學生的思政意識必須得到學校、社會、家庭的正確引導。在我們語文教學工作中加強思政教育尤為重要,這是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產(chǎn)生的嚴峻現(xiàn)實賦予我們責無旁貸的任務。
3.語文教學踐行課程思政理念是落實國家教育方針需要
《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明確指出“充分認識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統(tǒng)籌各學科,特別是德育、語文、歷史、體育、藝術等學科。充分發(fā)揮人文學科的獨特育人優(yōu)勢,進一步提升數(shù)學、科學、技術等課程的育人價值。同時加強學科間的相互配合,發(fā)揮綜合育人功能,不斷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彼哉f,在語文教學中踐行“課程思政”是國家要求。
4.語文教學過程的本身離不開課程思政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為提高學生道德品質(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yǎng),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語文課是思想性很強的工具性學科,二者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語文是載道明理的工具,富有思想性,它蘊含在教材里,貫串在語文訓練中,可謂“文以載道”。語文是表情達意的工具,富有情意性,它在傳遞知識、訓練能力、灌輸思想、潤澤心靈時,情注其中,意蘊其內,完成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情意的特別使命,發(fā)揮著“移情煉意”的功效。語文是審美創(chuàng)美的工具,富有美感性,它通過語感、文感等的磨練,實現(xiàn)“美感”的積淀,發(fā)揮著“美化人”的功能。學生要學文本,常從語言入手,去理解文本的思想內容,在此基礎上,進而理解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學習語言文字,而且會情不自禁地感嘆冬天濟南的美,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油然而生。
可見,剖析我們的語文教學過程,會發(fā)現(xiàn):語言文字的訓練過程是離不開思政教育的。
5.語文教學要發(fā)揮課程思政理念的心理功效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心理歷程,有認識過程和情緒過程,這兩者是互相促進的。情感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它對激勵學習熱情,促進認識、記憶、思想、想象有著積極的作用。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掌握心理學規(guī)律,無痕地發(fā)揮教材的感染力,其效果,既能加強思想教育,又能有效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語言知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語文老師在執(zhí)教舒婷的詩歌《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注重語言文字與思想內容的統(tǒng)一,學生能有所知也能有所感,在老師配樂示范朗讀時,不少學自然而然地跟著朗讀并眼眶濕潤,師生共同朗讀“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去取得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的余音繞梁,反復烙在心底。這樣的語文課效果可想而知,能讓給孩子記憶猶新。據(jù)資料表明,學生最喜歡,理解深入,記憶長久,用得妙的,往往是這樣的受到思政教育、感染最強、學習情緒最旺的課。所以說,語文教學中,發(fā)揮思政教育的心理奇效,也是促進學生學好語文,掌握語文文字,提高語文教學實效所不可或缺的。
【參考文獻】
[1]許輝.守好渠? 種好田——中學語文課堂的課程思政要素[J].教育實踐與研究,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