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丁月
摘要:目的:探討觀察中藥炮制方法對中藥飲片的化學成分及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選取在本院確診疾病并采用中藥飲片治療的150例患者為臨床研究對象,基于中藥飲片處理方法將患者分為三組,其中中藥飲片進行水處理前分檔的50例患者設為甲組,其中中藥飲片進行炮制前分檔的50例患者設為乙組,其中中藥飲片進行水處理、炮制分檔的50例患者設為丙組,獲取三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并采用統(tǒng)計學方法比較。結(jié)果:丙組患者的用藥有效率96.00%大于甲組70.00%、乙組74.00%,顯示有差異(P<0.05),甲組患者的用藥有效率與乙組比較,顯示無差異(P>0.05)。丙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2.00%小于甲組18.00%、乙組16.00%,顯示有差異(P<0.05),甲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與乙組比較,顯示無差異(P>0.05)。結(jié)論:中藥炮制方法會對中藥飲片的化學成分造成一定影響,繼而影響臨床治療效果和用藥不良反應,值得推廣。
關鍵詞:中藥飲片;中藥炮制方法;化學成分;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1--01
中藥是大自然中的動植物,但在實際應用期間,不能直接使用,必須進行相應處理后,才能在疾病治療中應用。從中藥的處理方法可發(fā)現(xiàn),中藥多通過炮制方法進行處理,而炮制方法直接決定著中藥飲片的實際質(zhì)量。只有結(jié)合實際需求,準確掌握每一種炮制方法的每一個炮制環(huán)節(jié),準確無誤、科學合理的進行中藥飲片炮制,才能充分利用中藥飲片的功效,減少藥物毒副反應,促使患者疾病盡快康復?;诖?,本文主要分析不同中藥炮制方法在中藥飲片處理中應用后,對其化學成分以及臨床治療效果造成的影響,詳見下文。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選取在本院確診疾病并采用中藥飲片治療的150例患者為臨床研究對象,基于中藥飲片處理方法將患者分為甲組、乙組以及丙組,每組患者數(shù)量達到50例。甲組50例中有男29例、有女21例,年齡大小范圍是30-72歲(51.39±8.24)歲,慢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結(jié)締組織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各有20例、16例、10例、4例。乙組50例中有男31例、有女19例,年齡大小范圍是31-72歲(51.54±8.28)歲,慢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結(jié)締組織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各有22例、15例、8例、5例。丙組50例中有男30例、有女20例,年齡大小范圍是32-70歲(51.29±8.22)歲,慢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結(jié)締組織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各有21例、15例、9例、5例。三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比較分析,結(jié)果顯示無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甲組(水處理前分檔),通過穿刺法、手捏法、指掐法等方法對中藥飲片進行鑒別,將不合格飲片一一剔除,結(jié)合給藥季節(jié)、給藥分量對中藥飲片合理分檔,落實少泡多潤,然后利用傳統(tǒng)炮制法炮制藥材。
乙組(炮制前分檔),對所有需要使用的中藥飲片進行簡單水處理后,嚴格進行炮制前分檔,在炮制的時候保證所有中藥飲片均受熱均勻,最大程度上保留重要飲片的所有活性成分。
丙組(水處理、炮制分檔),結(jié)合甲組、乙組的中藥飲片處理方法進行相應處理,嚴格控制處理環(huán)節(jié)、篩選環(huán)節(jié)的各個步驟,最大程度上提升中藥飲片的實際合格率。
三組患者用藥的時候,均需將中藥飲片浸入溫水中持續(xù)浸泡30分鐘,然后使用武火進行煎煮直至藥液沸騰,然后應用文火慢慢煎煮30min,持續(xù)煎煮3次,將藥液經(jīng)性有效合并,然后應用文火慢煎濃縮,最后獲取藥液300ml,在早晚分別用藥一次,一天用藥一劑,持續(xù)用藥1月后評估三組患者的用藥效果。
1.3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的(1)用藥效果,基于患者用藥前、用藥后的癥狀體征變化,療效評估標準如下,顯效:患者用藥1月后,疾病癥狀基本消失,治療期間無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有效:患者用藥1月后,疾病癥狀有所緩解,治療期間無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無效:患者用藥1月后,疾病癥狀無明顯變化,有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2)用藥不良反應,包括消化道反應、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應以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反應,統(tǒng)計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例數(shù),并計算百分比。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收集整理本組實驗數(shù)據(jù),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 數(shù)據(jù)包處理,計數(shù)資料應用 n(%)表示,組間差異通過 X檢驗,在 P<0.05 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三組患者的臨床用藥效果
甲組50例中有35例患者用藥有效,乙組50例中有37例患者用藥有效,丙組50例中有48例用藥有效,丙組患者的用藥有效率大于甲組、乙組,顯示有差異(P<0.05),甲組患者的用藥有效率與乙組比較,顯示無差異(P>0.05)。詳見表一。
2.2三組患者的用藥不良反應
甲組50例中有9例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乙組50例中有8例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丙組50例中有1例發(fā)生不良反應,丙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小于甲組、乙組,顯示有差異(P<0.05),甲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與乙組比較,顯示無差異(P>0.05)。詳見表二。
3.討論
炮制是中醫(yī)學主要特征這一,也是中醫(yī)藥的常用處理方法,更是保證中藥在臨床有效應用的依據(jù)。想要保證臨床所用中藥飲片的實際質(zhì)量,則需準確掌握相應的中藥炮制方法,嚴格控制藥物炮制期間的火候,保證中藥得到有效、準確處理,最大程度上提煉中藥精華,減少中藥毒副反應。從臨床應用可發(fā)現(xiàn),中藥炮制的主要目的是充分發(fā)揮中藥藥效,但想要保證實際藥效,則需有效掌控中藥炮制過程,保證每一環(huán)節(jié)的準確性,才能最大程度上發(fā)揮藥物效果,提升患者的疾病治療效果。
現(xiàn)今中藥炮制依然存在一定問題,多通過經(jīng)驗性用藥,包括中藥處理工藝以及處理原理。因為中藥治療疾病時,多基于中醫(yī)辨證原則進行處理,所以多數(shù)患者的中藥飲片存在一定差異,不同辨證患者所用藥物數(shù)量、類型也不一樣。這一特點無形之中限制了中藥炮制的統(tǒng)一化,所以至今尚未研究出適宜的中藥炮制方法,也沒有明確中藥飲片的實際用藥質(zhì)量標準。從臨床應用可發(fā)現(xiàn),中藥炮制方法比較多,其中水制方法包含泡、浸等多種,加熱方法有炒、蒸以及煅。中醫(yī)學認為,中藥炮制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上保留藥物藥效,最大程度上削弱藥物毒副作用,才能充分中藥的臨床治療效果。但是,有研究明確指出,中藥飲片所用炮制方法會影響其藥物成分,還會影響藥物效果。本研究贊成上述觀點,丙組患者的用藥有效率96.00%大于甲組70.00%、乙組74.00%,甲組患者的用藥有效率70.00%與乙組74.00%比較無差異;丙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2.00%小于甲組18.00%、16.00%,甲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18.00%與乙組16.00%比較無差異??梢妴我粦盟幚砬胺謾n、炮制前分檔,藥物效果相差不大;聯(lián)合應用水處理、炮制分檔,可提升中藥用藥效果。
由上可知,聯(lián)合應用水處理、炮制分檔可有效保留中藥飲片的化學成分,提升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橋,陳艷琰,樂世俊,王文曉,張麗,唐于平.大黃炮制的歷史沿革及對化學成分、傳統(tǒng)藥理作用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21,46(3):539-551.
[2]衣琳.炮制方法對中藥飲片化學成分與臨床療效的影響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32):185,188.
[3]吳菊芳,黃少君.中藥炮制對中藥飲片的化學成分及療效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8,12(12):207-208.
[4]畢勝,謝若男,金傳山.中藥飲片炮制機制研究方法概述及展望[J].安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9,38(6):89-92.
[5]艾拉努爾·巴吐爾,吐遜阿衣·卡迪爾.分析探討中藥炮制對中藥化學成分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9,19(79):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