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新穎
[摘 要]《企業(yè)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于2017年7月正式生效。新收入準則規(guī)范了收入確認標準,控制權的轉移取代了風險和報酬的轉移,有助于有效地改進和完善財務信息。文章通過查閱大量相關文獻,對國內外收入研究現狀有了一定了解,以新收入準則修訂后的變化特征和建筑業(yè)特征為理論基礎,討論了新收入標準實施后的影響以及這種確認標準的變化,對建筑工程企業(yè)收益的計量與披露的改善。并分析了建筑施工企業(yè)在收入確認和計量方面存在的常見問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新收入準則;建筑企業(yè);會計準則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7.093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近年來,建筑業(yè)為國民經濟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產值。2017年,全國各類建筑企業(yè)8萬多戶,總產值在21萬億元以上,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4,是行業(yè)的黃金時期。為了規(guī)范不同會計機構的收入核算,財政部于2017年7月發(fā)布了第14號企業(yè)會計收入標準,并規(guī)定了實施該標準的具體時間框架。第一批采用新財務報告準則的公司是國內外的上市公司,新收入準則將于2018年1月1日生效。至此,我國新收入準則確定并基本實現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的目標。新收入會計準則與原收入會計準則有何區(qū)別,這些區(qū)別對企業(yè)目前的經營狀況能夠產生積極還是消極的影響,這些都是準則頒布后各方應該密切關注的問題。
新收入準則引入了統(tǒng)一的收入確認模式,其中規(guī)定,不再限制完工百分比法適用范圍,準則范圍不限于銷售商品、提供服務、轉讓資產使用權,不限于建筑安裝及施工合同,準則提出的收入判斷標準更加寬泛。對于施工企業(yè)來說,需要滿足各種不同的施工需求,所以收入確認的條件也適當增加,這勢必對建筑企業(yè)產生影響。因此,文章在新收入標準的基礎上,主要從收入確認的角度探討收入標準改革對建筑企業(yè)的影響,本次研究對企業(yè)的利益相關者以及社會各界都是有現實意義的。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美國學者Thomas J.Philipsjr(2001)指出,隨著新興產業(yè)的興起,企業(yè)間的交易變得更加復雜,企業(yè)間的交易數量也在逐漸增加。Participconnell(2014)在其文中詳細地研究了收入確認,指出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性,企業(yè)應關注與客戶的合同,按照合同條款確認收入,并明確收入確認方法、時點及其判斷標準與賬戶金額。
國內學者劉冬穎(2010)在《建造合同準則在施工企業(yè)應用研究》中分析了施工企業(yè)生產管理的特點,并在此基礎上敘述和分析了我國建筑企業(yè)基礎會計制度的歷史演進過程,總結了施工合同準則的主要內容,研究了施工合同準則下公司合同收入、合同成本和合同變更的處理。黃沙沙、孔慶林(2017)指出,新準則頒布后,不同行業(yè)的業(yè)務交易復雜化,可能導致不同企業(yè)在實際應用“五步法”時出現問題,從房地產業(yè)的角度,監(jiān)管部門結合開發(fā)商的角度就保證“五步法”的合理應用提出建議。
2 理論綜述
2.1 新收入準則的特點
新準則所載的確認收入的基本原則是:收益的確認方法應以貨物和服務向客戶轉移為基礎,最后數額應反映企業(yè)有權交付的用于結算的商品和服務的預期數額。新準則提出了一個五步收入確認模型:第一步,識別與客戶訂立的合同。合同完成后,合同雙方都能夠獲得合理的資產并支付相應的對價;第二步,識別合同中的履約義務,新收入準則將企業(yè)合同中對客戶的產品和服務承諾作為“履約義務”;第三步,確認交易價格,要求企業(yè)確定其因交付所訂貨物或服務而預期有權獲得的對價金額;第四步,將交易價格分攤至單獨的履約義務,企業(yè)在類似環(huán)境中單獨銷售商品的價格,應該是確定商品單獨價格的最好證據;第五步,在主體履行義務時確認收入。五步法側重于以合同中約定的交易形式確認收入。
2.2 新舊準則的差異
2.2.1 收入確認的差異
根據以前的準則,收入是根據風險報酬模式確認的,而新的準則則是根據管理模式確認的。它們之間的區(qū)別:首先,管理模式是一種資產負債表,而風險回報模式則是一種利潤前景。在控制模式中,貨物和服務被視為轉移給客戶的資產,資產的確認或終止以控制為基礎,服務未被確認為資產,因為它在獲得時就被消耗掉了。其次,在決定貨物或服務是否移動時,管理模式可能會產生更為一致的結果。但是,如果采用風險報酬模式,使實體保留對貨物或服務的部分風險和報酬,則很難準確地評估貨物或服務是否已經存在或者轉移。最后,在兩種收入模式下,某些收入的確認時間點可能不同。如果主體一次轉讓貨物或服務,則收入確認點相同。但是,如果實體僅轉讓部分貨物或服務,則收入不能在風險報酬模式中予以確認,收入應在全部風險報酬轉移后入賬。
2.2.2 收入計量的差異
以前的準則中所采用的三種收入會計方法有其本身的缺點,特別是在涉及建造企業(yè)的費用方面,因為這三種方法都有其本身的缺點。這些費用參數各不相同,由于這些成本因素對總成本和總金額的影響一直在變化,并且兩種影響變化不一致,導致收入確認比例上無法固定標準。但事實上,從價值貢獻的角度來看,最終的系統(tǒng)組裝、軟件嵌入等都有可能是價值鏈的核心,相應的成本反而最低。
3 新收入準則對建筑企業(yè)的影響
3.1 收入確認時點變化的影響
新收入準則改變了收益確認標準,以控制權轉移取代風險報酬轉移,使得建筑企業(yè)可以根據具體的合同內容靈活確認收益。根據新收入準則,一段時間內收入確認的標準為:客戶方從企業(yè)的經營活動中獲得或消耗經濟利益;客戶可以在企業(yè)履行合同期間控制正在建造的貨物;在企業(yè)履行合同過程中生產的貨物執(zhí)行的全部,在整個合同期內無法替代且累積完成的貨物,企業(yè)有權收取相應貨款。不同時滿足上述三個條件的,應當在一定時間點確認收入。
3.2 收入計量標準變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