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蘇萍
【摘 要】高中政治學科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歷來存在“過分注重知識灌輸”的弊病,而隨著課程改革,當前的政治教學更加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這就需要政治教師積極引入實際案例,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構建綜合性的政治課堂。雖然目前許多高中政治教師已然意識到情境教學的重要性,但還沒有徹底將新課改的教育理念充分落實。在實際教學中仍舊習慣性的為學生標注重點知識,讓學生死記硬背,導致高中生對政治學科逐漸消弭了學習興趣。對此,本文從情景角度、生活角度、歷史角度、實踐角度深入探究政治教學案例的優(yōu)化應用,力求將情境教學法的授課優(yōu)勢充分展現出來。
【關鍵詞】高中政治;情境教學;生活化;歷史經驗;知行合一
隨著社會的蓬勃發(fā)展,我國的高中政治教育實施全面改革已經是大勢所趨。未來國家需要的政治人才不能只是呆板的紙上談兵,而是要能將學過的理論知識融會貫通。但令人擔憂的是,許多高中政治教師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依舊采取較為穩(wěn)妥的“灌輸式”教學。在面對高考的前提之下,很少有教師敢于標新立異,尋求教學突破。即使開展了信息化教育,推廣了情境教學法,許多政治教師也只是淺嘗輒止,沒有深入研究高效的應用策略。高中政治教師應當積極變革沉痼的教學理念,通過多元化的授課策略積極開展情境教學法,保障高中生政治素養(yǎng)與道德觀念的穩(wěn)步發(fā)展。
一、情景交融,豐富教學元素
以往教師在應用情境教學時,所創(chuàng)設的課堂情境十分粗糙。高中生在體會情境的過程中,會感覺到很嚴重的違和感,難以代入到課堂情景。比如在多媒體教學還未全面展開時,教師講解某個教學案例通常會讓學生們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表演其中的內容。而高中生往往感覺這種“演戲”方式的學習十分幼稚,從而產生抵觸感。而信息技術與政治教育的結合,豐富了教學元素,促進了政治課堂的情景交融感。政治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設備構建出情感豐富、案例形象的教學環(huán)境,充分調動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展示教學案例的同時,引入視頻、圖片、背景音樂等多種元素,呈現出多元化的媒體情境。不僅能將政治課堂引入的教學案例講解的更為生動,也能潛移默化的讓學生對政治學科萌生學習動力。
以高二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哲學與文化》第三單元“文化傳承與文化創(chuàng)新”的教學為例,由于本單元涉及到國內文化與國外文化兩方面的論述,在導入本單元的課程時,政治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國內外比較典型的文化代表。比如美食文化,可以先讓學生分別觀看我國的知名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日本的懷石料理視頻,法國的古典菜系視頻等等,領略各國不同的飲食文化。同時,也可以簡單介紹我國的菜系文化中引入了哪些外國料理的特色技術,我國的美食對外國人的飲食習慣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以飲食為案例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可以通過美食帶來的視覺刺激豐富高中生的學習感受。從而引出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即繼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精髓之處,從而轉化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fā)展形勢。讓學生們感受到文化輸出的重要性,體會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并從中感受到自豪感,形成文化自信。
二、旁征博引,結合生活實例
除了豐富情境教學元素以外,政治教師所引用的案例還要具備兩個要素,其一就是貼近學生們的日常生活。因為生活實例最容易讓高中生產生學習代入感,不僅有利于教學情境的營造,也能更好的吸引高中生的學習注意力。高中政治教師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不僅能變革傳統(tǒng)政治教學呆板固化的沉痼風氣,也契合了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將政治教學承載在學生們的實際生活之中,讓學生能從中積累經驗,感受政治知識與生活之間存在的關聯性。
以高二思想政治人教版選擇性必修2《法律與生活》這本教材的教學為例,其中的章節(jié)涉及到“民事權利與公民義務”、“家庭婚姻”、“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社會糾紛”等方面的內容,與高中生的日常生活關系十分密切。高中政治教師可以大膽的旁征博引,在情境教學中大量結合生活實例,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聯想思考。比如在教學第一單元“民事權利與義務”第二課“依法有效保護財產權”的第二節(jié)“尊重知識產權”時,就可以把我國當前盜版猖獗的社會現象作為案例。盜版書籍、盜版光盤、破解軟件、論文抄襲、品牌高仿等等,都屬于不尊重知識產權的表現。再比如教學第二單元“家庭與婚姻”中第五課“和睦家庭中成長”時,為了讓學生們了解到家和萬事興的重要性,可以將社會中大量滋生的單親家庭現象作為教學案例展示在課堂上。而單親家庭在高中生群體中也屢見不鮮,學生結合案例情境,很容易產生聯想思考,將課堂案例與自己的日常生活相互對比。繼而引發(fā)學習共鳴,或產生同病相憐一般的感觸,或產生前車之鑒、后車之師一般的警惕之心。而無論哪一種學習感受,都能讓學生意識到政治學科所蘊含的時效性、熱點性、針對性,了解到政治學科全方面的、綜合性的教育意義。
三、引經據典,積累歷史經驗
案例選擇除了生活化要素以外,另一個要素在于歷史。古人常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其實,讓學生在政治學習中吸取歷史教訓,一樣能收獲不菲的學習心得。而歷史教學素材能夠通過文獻、實物、人物口述來獲取,高中政治教師在情境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文本、圖片、視頻的形式,展示歷史典故、人物事跡等內容,結合教材知識點,啟發(fā)出深層的學習思考。比如歷史人物的情境引入,可以激發(fā)學生內心見賢思齊的自我思想教育,將古人作為學習榜樣。而反面人物同樣可以成為高中生明辨是非的反面案例,讓學生能主動矯正自己的一言一行,促進自身品德素質的健康成長。
仍以高二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哲學與文化》第三單元“文化傳承與文化創(chuàng)新”第七課“繼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第二節(jié)“正確認識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教學為例,政治教師在通過情境教學普及我國傳統(tǒng)文化時,可以將我國古時候女性必須從小纏足、遵守三從四德的陳舊風氣普及給學生,讓高中生了解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中也深藏著許多落后愚昧的風氣。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后人通過歷史積極吸取了教訓,這才將我國傳統(tǒng)文化內涵中優(yōu)秀的一面展現給了全世界,這才體現了正確認識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主旨,為弘揚我國傳統(tǒng)文化與民族精神打好了教育基礎。或者在教學第二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第六課“實現人生的價值”時,政治教師通過引經據典,引用晉代車胤囊螢映雪、西漢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并通過古人奮發(fā)向上的歷史案例,讓學生了解到價值的創(chuàng)造和實現必須要經歷拼搏。如果只是空想、遐想自己未來的成就,在學習上不思進取,那么想要創(chuàng)造自己的個人價值就如同一句笑談。由此,不僅拓展了情境教學法的應用范疇,將歷史囊括其中。也為高中生提供了思想啟示,使其端正學習理念,體現了政治學科綜合性教育的目的。
四、知行合一,強化政治素養(yǎng)
高中政治學科開展情境教學的目的并不是單純的讓學生掌握重難知識點,如果學生只能夸夸其談,對各種政治理論了然于心,但應用于實際生活卻手足無措,那么高中生的政治學習就如同本末倒置一般,喪失了原本的教學初衷。因此,高中政治教師可以參考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理論,開展“知行合一”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將情境課堂中學習來的案例轉化為自身的實踐能力,從而能做到參與社會、認識社會,用一種幸福的觀念、理性的思想來投入到學習生活之中,從而潤物無聲的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道德觀、價值觀。
以高二人教版思想政治選擇性必修1《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中第二單元“世界多極化”第四課“和平與發(fā)展”的教學為例,政治教師要讓學生養(yǎng)成關注國際熱點時事的習慣。由于高中生即將步入弱冠之齡,其思維上逐漸趨于成熟,社會責任感也在不斷增強。對國際時事與社會熱點充滿了關注熱情,教師可以常帶領學生們從報紙、網絡、新聞中提取有用的政治信息。比如近期美國總統(tǒng)常常對外做出不正當的外交行為,極度影響到中美之間的和平關系。在面對新型冠狀肺炎病毒對美國內部帶來的嚴重威脅時,美國總統(tǒng)沒有將關注點放在國民的健康上,而是各種推諉責任,企圖靠對外制造矛盾來平息國內的輿論,這明顯違反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交流原則。而美國國民也在不停發(fā)動暴亂,讓本就嚴峻的美國國情進一步雪上加霜。學生可以從中引起反思,嚴格遵守國家法律與社會秩序,為保障國家的穩(wěn)定發(fā)展“知行合一”的付出自己的一份心力。這也與美國暴亂國民的表現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學習中有效強化了高中生的政治素養(yǎng)。
總之,新時期的高中政治教育,需要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案例結合到一起,而情境教學法正是優(yōu)化案例教學應用的良好途徑。政治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有效實施情境教學法,比如通過多媒體引入圖片、音樂、視頻等多種趣味元素,為高中生營造身臨其境的學習感受?;蛘咭敫咧猩磉叾炷茉數纳顚嵗ぐl(fā)學生的學習代入感。再或者由政治教師帶領大家回顧歷史,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最后政治教師還應當實施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則,將課堂情境拓展到學生的生活情境,引導高中生將學習過的政治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用情境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思考,提高學生的政治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崔孝強.新形勢下高中政治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思考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14):12-13.
[2]尹琪.高中思想政治課綜合性教學實施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