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定
【摘要】高中歷史教師,不僅是為學生提供高中史料豐厚的歷史知識,而且還為學生提供高中史料的意識,提高他們的學科素養(yǎng)。歷史意識是歷史教學的一個很寬泛的概念,是歷史教學法的中心概念,是人們進行歷史學習、探討時,深入地進到歷史的情鏡里,對歷史資料進行詳細的剖析、全面的總結,并用所得的歷史結論思考社會發(fā)展的一種思維。
【關鍵詞】歷史意識;學科的素養(yǎng);歷史的教學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指出:高中歷史課程要“進一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用歷史的眼光看待問題”。就是要求歷史老師努力使學生獲得課程上的歷史知識,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歷史意識,提高他們學科的素養(yǎng)。尤其是現在的高考,歷史上是“3+1”中的“1”,歷史成績上的每一個分都是很珍貴的。因此,在歷史的教學中,培養(yǎng)歷史意識是一項重要任務,對于提高學生的成績更是至關重要。
歷史意識是歷史教學的一個很寬泛的概念,是歷史教學法的中心概念,是人們進行歷史學習與探討時,深入地進到歷史的情鏡里,對歷史資料進行詳細的剖析、全面的總結,并用所得的歷史結論思考社會發(fā)展的一種思維。英國史學家卡爾還說:“歷史是歷史學家與歷史實際上相互作用的過程”,它是“永不停止、相互作用的”,是“現在與過去之間的對話”。中學的歷史課堂不僅重視使用教材,而且應適時補充史實、作者觀點等,使學生能夠了解歷史實例,掌握歷史研究的方法,從而形成歷史的意識,提高他們學科的素養(yǎng)。
在歷史教學課上,本人對歷史意識的重視一直很高。那么,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意識到底具有什么意義?
一、學生擁有正確的歷史意識才能形成科學的歷史觀
歷史意識的培養(yǎng)是一種主觀活動,而這一項主觀的活動,它需由學生自己不間斷的反思、探究才能實現。而歷史是主、客觀合一的特殊學科,同時又受不同年代的思想、政治和文化影響,對同一史事件產生了不同的解釋和史實。學生以建構史料知識為基礎,借助于前人的經驗總結,不斷思考,質疑,反省,批判和總結。在這一過程中,經教師的指導,學生們從不同的史料角度認識并解決了歷史與現實的問題,形成了科學歷史觀。
二、學生擁有正確的歷史意識才能培養(yǎng)愛國情感
歷史意識是通過歷史教育對自己的民族和文化表達出自豪感、熱愛感的,錢穆先生有說:“若一民族對其以往歷史了無所知,此必為無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分子,其民族必無甚深之愛,必不能為其民族真奮斗而犧牲,此民族終將無爭存于并世之力量”。所以要想我們的學生對國家有著深厚的情感,并且自覺地把回復中華繁榮復興作為己任的話,一定要讓他們先對真實的歷史有充分的認知和正確的剖析。
三、學生擁有正確的歷史意識才能激發(fā)探究歷史的興趣
歷史意識是過去的、現在的,更是未來的,所以學生只有了解歷史和現實之間的密切關系,才能體會到歷史充滿活力,才有機會深入地學習歷史,敢于表達自己的學習心得,獲得對學習的信任,從而使他們更加開心地去探索新的史學問題。
歷史教學的最大意義,不在于讓學生掌握了多少的歷史知識,而在于他們有沒通過老師的指導形成歷史的意識。可見,學生歷史意識的培養(yǎng),是高中歷史生的一門必修課。那又該怎樣才能科學地培養(yǎng)我們學生的歷史意識呢?
1.培養(yǎng)歷史意識,教學要呈現時代風貌
歷史課程的一大特性就是具有時代性,應該展現向學生原有的人物和事件的時代風貌,而不是一味地“以今度古”,否則會犯“時代錯置”或“非歷史化”的錯誤,這樣就不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歷史意識。
2.培養(yǎng)歷史意識,教學要進行樹立時序觀念
法國歷史學家安托萬·普羅斯特也曾說過:“歷史學家站在現在向過去提問,問題針對的是起源、發(fā)展、軌跡,這些都是處于時間之中,要有日期標記。歷史學是致力于時間的工作?!币虼耍瑯淞W生時序概念是奠定學生史料意識的基礎。這要求學生做到熟悉運用世紀、公元、前后者的時間和階段等,知道歷史教學是按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史、中國現代政治經濟文化史、中國近代政治經濟文化史、世界現代政治經濟文化史、世界現代政治經濟文化史的前后順序來表示的,能夠熟練地按照時間順序來說明歷史事件和現象。
三、培養(yǎng)歷史意識,教學要灌輸“歷史因果”概念
歷史學的基本任務之一就是探討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在歷史的教學中,教師也要讓他們把握因果的概念。歷史事件并非單獨的個人,而是與前后事件之間有著絲縷不清的關系,而它們之間的前后關系則自然地形成了一個密切的"因果關系"網絡。因此,我們無法簡單的按照政治、經濟、和文化來進行排列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而是應該重視這些因素之間的復雜關聯,也要重視促成歷史事件的人物動機和意圖。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歷史的意識就要求歷史老師巧妙地呈現歷史的時代性,科學地引導他們樹立一種完整的時序思想,把握史正確的因果關系。
臺灣學者胡昌智認為:“歷史意識是指知道人類的社會行為以及為共同生活所創(chuàng)建出來的一切制度?!迸囵B(yǎng)學生的歷史意識,是我們歷史教學未來的中心,沒有歷史意識的參與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歷史學習和歷史教育。歷史教育只有強調歷史意識,才能培育出具有科學史觀,愛國感和愛好歷史學習的人。
【本文系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guī)劃小課題“高中生“家國情懷”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踐與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DXKT24245)】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 [英]E.H.卡爾.歷史是什么[M].陳恒譯.商務印書館.2007,115.
[3]? 錢穆.國史大綱[M].商務印書館,1994:2-3.
[4][法]安托萬·普洛斯特.歷史學十二講[M].王春華,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88~89.
[5] 胡昌智.什么是歷史意識[J].思與言,198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