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玲 楊林枚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眾對健康信息服務的需求在增強.黨的十九大將實施“健康中國”戰(zhàn)略作為國家發(fā)展的基本方略。文章分析了公共圖書館參與健康信息服務的驅動因素以及自身優(yōu)勢,總結了當前健康信息服務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對策,以期提高公共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水平,滿足人們的健康信息需求,助力“健康中國”戰(zhàn)略的實施和發(fā)展。
關鍵詞:健康中國戰(zhàn)略; 公共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1.0098
0?前言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眾對健康生活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健康信息服務的需求也不斷增強。百度健康發(fā)布的“2020年國人健康搜索大數據”顯示,近五年用戶在百度搜索健康服務相關內容的熱度增長200%[1]。與不斷增長的健康信息需求相矛盾的是,公眾的健康信息素養(yǎng)偏低,從“魏則西事件”[2]到新冠肺炎疫情突發(fā)時各種謠言,都說明公眾的健康信息素養(yǎng)亟待提高。
黨和政府一直重視人民的健康事業(yè),黨的十八大五中全會提出《“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3]。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實施健康中國戰(zhàn)略”作為國家發(fā)展基本方略[4]。在2021年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5]。
“健康中國”戰(zhàn)略實施是一項長期、系統(tǒng)的工程,需要在政府的統(tǒng)籌安排下,全社會從上到下共同參與。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社會信息資源中心、教育中心,積極參與“健康中國”戰(zhàn)略實施,為公眾提供健康信息服務,是基本職能也是應盡的社會責任。公共圖書館應該將健康信息服務納入服務體系中去,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環(huán)境空間優(yōu)勢,宣傳健康生活信息,倡導健康生活理念,構建健康教育空間,做促進居民健康的可信賴信息源,提高居民健康素養(yǎng)的社會大學[6]。
當前我國公共圖書館界在健康信息服務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和實踐,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之后,各級公共圖書館更加重視健康信息服務,健康信息服務日漸常態(tài)化,健康講座形成品牌特色,服務政策趨向多元化,健康教育活動延伸到館外[7]。
1?公共圖書館參與公眾健康信息服務的驅動因素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圖書館面臨的經濟、技術和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公共圖書館由注重量的積累轉變?yōu)樽非筚|的提升,由注重硬件規(guī)模轉為追求服務效能[8]。公共圖書館必須通過發(fā)展轉型,才能不斷拓展生存空間,積極參與公眾健康信息服務則是發(fā)展轉型的有益嘗試。
1.1?滿足公眾需求
以用戶為中心是圖書館服務的宗旨,滿足用戶需求是圖書館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中國人口數量龐大,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信息需求猛增。預計到2040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數量將超過人口總數的20%[9]。而現代生活節(jié)奏緊張,壓力加大,年輕人健康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優(yōu)質醫(yī)療資源相對匱乏,有限的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難以滿足公眾不斷增長的健康信息需求。網絡健康信息雖然數量龐大、獲取便利,但是質量良莠不齊、監(jiān)管缺位也給公眾對健康信息的利用帶來困難,以“魏則西事件”[2]為代表的網絡醫(yī)療糾紛近幾年頻頻出現即是證明。公共圖書館參與健康信息服務可以有效彌補專業(yè)醫(yī)療機構以及網絡健康信息的不足,為公眾提供更全面、權威、有效的健康信息服務。這既響應了國家政策號召,也順應了公眾期盼。
1.2?拓展社會功能
圖書館作為“生長著的有機體”,社會文化服務的重要機構,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社會責任和使命。新的歷史時期,圖書館已不再是單純的書刊借閱場所,讀者對圖書館的需求已發(fā)生變化,圖書館流通量這一指標開始讓位于活動參與量[8]。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和電子閱讀的興起,圖書館社會信息資源中心的地位岌岌可危,甚至有人提“圖書館消亡論”[10]。因此,在新時期,公共圖書館應該轉變服務理念,拓展社會功能,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開展健康信息服務為契機,推進服務轉型升級,在為公眾健康信息服務中拓展公共圖書館的生存空間,不斷提升圖書館的社會價值。
2?公共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優(yōu)勢
2.1?健康信息資源豐富
健康信息資源是公共圖書館開展健康服務的基礎。據調查,我國的省市級公共圖書館除了擁有大量的紙質健康文獻,大多數還購買或者建立了包含大量健康信息的電子資源數據庫[11]。如筆者所在的山東省圖書館自1975年至今,僅保存本閱覽室R(醫(yī)藥、衛(wèi)生)類中文藏書就有64 477冊,63 042種,根據該館平均副本量2.5估算,全館R(醫(yī)藥、衛(wèi)生)大類藏書超過15萬冊,數量不可謂不大。此外,該館還購買了知網、萬方、維普等包含大量醫(yī)學健康信息的數據庫的使用權,讀者登錄圖書館官網首頁即可登錄數據庫查詢所需健康信息。相較于網絡健康信息資源,圖書館電子信息資源可靠性和專業(yè)性更有保障。
2.2?社會公信力較高
作為地區(qū)文化中心,公共圖書館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和較高的社會公信力,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務都是非營利性的,公眾在這里可以免費獲得所需信息和服務,這在很大程度上節(jié)約了用戶成本。社會調查顯示,有78.5%的圖書館用戶希望得到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12]。
2.3?環(huán)境空間有保障
公共圖書館館舍建筑和空間設施為開展健康信息服務和健康教育活動提供了環(huán)境保障。作為公民繼續(xù)教育的“社會大學”、城市的“第三空間”[13],公共圖書館開放、包容的環(huán)境氛圍,便利、人性化的空間設施為打造健康服務空間,開展各類健康服務活動,提高公眾健康素養(yǎng)提供了場地。如蘇州第二圖書館在“數字技術體驗館”建立“VR心理體驗中心”,利用VR技術為用戶提供心理健康服務,讀者不僅可以進行心理測試,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狀況,還可以通過音樂療法,放松心情,釋放壓力[14]。
3?公共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存在的問題
筆者通過網絡調研和文獻調研,對當前我國部分公共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現狀進行調研分析,發(fā)現雖然疫情之后大多數公共圖書館逐步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健康信息服務,但是服務的形式和內容與公眾需求尚存在差距。
3.1?資源利用率不高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眾對健康的關注從疾病的治療轉為疾病防治、養(yǎng)生保健、心理衛(wèi)生等方面,這就要求圖書館加強自我保健和疾病預防等方面科普信息宣傳。而當前公共圖書館館藏健康信息資源以專業(yè)書籍和學術論文為主[7],具有專業(yè)性強、術語復雜、晦澀難懂等特點,超出普通公眾理解接受范圍,讀者無法有效利用,導致大量醫(yī)學書籍長期無人問津,利用率低。如筆者所在山東省圖書館保存本閱覽室2021年1月到10月份R(醫(yī)藥、衛(wèi)生)大類書籍閱讀量僅為13人次,21冊,利用率不足千分之一。作為公共圖書館服務對象的普通公眾,大部分健康素養(yǎng)偏低,對健康信息資源的評估和健康信息訴求表達存在障礙,也給有效利用館藏健康資源帶來困難。此外,公共圖書館健康電子資源數量龐大,卻缺乏有效的組織、分類和揭示,易用性不足,許多圖書館網站健康信息導航不明晰,公眾很難注意到。
3.2?服務形式單一
當前公共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的主要形式是傳統(tǒng)醫(yī)學文獻傳遞、健康講座、參考咨詢、電子資源下載,其中開展健康講座比例比較高,但是缺乏規(guī)劃性和系統(tǒng)性,總體上服務形式單一,尤其是公眾期待的針對性健康服務咨詢缺乏[15],部分公共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流于形式,對公眾吸引力不足。總之,傳統(tǒng)的健康信息服務形式尚不能滿足公眾多元化健康信息需求。
3.3?服務專業(yè)性不足
館員提供健康信息服務需要具備一定醫(yī)學健康知識和信息檢索技能。但是現階段公共圖書館的招聘多要求具備圖書、情報及文史、計算機等相關專業(yè)知識背景,極少會招聘具有醫(yī)學專業(yè)背景的新人。據筆者調研,最近五年(2016-2020)中國大陸32所省級公共圖書館公開招聘,從未專門招聘具有醫(yī)學專業(yè)背景館員,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當今圖書館界對健康信息服務重視程度不足。此外,在職館員接受健康信息服務相關培訓很少,自身健康知識匱乏,館員面對公眾健康信息需求常常無所適從,導致公眾對圖書館員健康信息服務信任度不高,也限制了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質量的提升。
4?公共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路徑
4.1?重視資源建設,打造資源共享平臺
豐富、權威、可靠的健康信息資源是公共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的基礎和保障。一方面,公共圖書館要做好傳統(tǒng)紙質文獻的建設和開發(fā)利用。首先,豐富健康信息文獻的內容種類。公共圖書館在保證醫(yī)學專業(yè)文獻的同時要加強保健養(yǎng)生、疾病預防、心理健康等符合普通群眾需求的科普性文獻建設。其次,要加強對館藏醫(yī)學文獻的組織和揭示,如按照文獻內容分類制作健康書籍專架、書目推薦、展板展覽,制作科普宣傳手冊等,用讀者易于理解的語言解釋醫(yī)學專業(yè)術語,幫助讀者快速、準確地從浩如煙海的館藏文獻中提取所需信息。如陜西省圖書館制作多期以“醫(yī)學科普”為主題的書目推薦[13]。廣西省圖書館建立糖尿病防治醫(yī)學書籍專架,方便讀者查閱[16]。再次,為方便文獻信息存儲、傳輸和利用,公共圖書館要做好館藏健康醫(yī)學類文獻的電子化,將書本載體轉化成電子載體,供讀者無償使用。
另一方面,加強電子信息資源數據庫建設。相較于傳統(tǒng)紙質文獻,電子資源因其便于傳輸、攜帶等優(yōu)點受到公眾青睞。圖書館醫(yī)學健康類電子資源主要是外購數據庫以及自建資源數據庫。首先,公共圖書館要加大對外購數據庫的投入力度,除了購買CNKI等綜合數據庫,還可以購買醫(yī)學專業(yè)數據庫。其次,公共圖書館要加強對各類網絡健康信息資源的搜集、鑒別與整合,建立健康資源數據庫。在保證相關信息權威、時效的前提下,做好門戶網站健康信息導航,按照常見病種類分門別類組織健康信息,并推薦可信賴的健康信息網站及鏈接。如2020年初疫情突起,為安撫公眾恐慌情緒,安徽省圖書館、云南省圖書館、山西省圖書館等眾多圖書館在官網首頁醒目處建立“防疫專欄”,匯總各類健康防疫信息,謠言辟謠,宣傳防疫衛(wèi)生知識[7]。再次,加強館際合作,建立圖書館行業(yè)資源共建共享平臺,尤其要加強公共圖書館與醫(yī)學院圖書館、醫(yī)院圖書館合作,以豐富公共圖書館館藏健康信息資源,優(yōu)化館藏資源結構,彌補公共圖書館醫(yī)學健康資源專業(yè)性不足的短板。
4.2?深化傳統(tǒng)服務形式,拓展新興服務領域
公共圖書館開展健康信息服務,一方面,應不斷深化傳統(tǒng)服務形式。公共圖書館傳統(tǒng)健康信息服務主要形式有醫(yī)學文獻傳遞、健康信息參考咨詢、健康講座等。為深化傳統(tǒng)服務形式,公共圖書館可以定期邀請醫(yī)生、醫(yī)學院教師、高材生等具有醫(yī)學專業(yè)背景的人到館開展各類健康專題講座、健康咨詢、專家義診等活動,宣傳健康知識。如甘肅省圖書館邀請甘肅省人民醫(yī)院腫瘤科專家開展胃癌的防治公益科普講座[17]。還可以舉辦健康信息檢索培訓,指導公眾高效檢索、準確識別、評估所需健康信息。由于大部分老年人網絡利用水平較低,因此尤其要加強對老年人健康信息檢索技能培訓。如嘉興市圖書館針對老年讀者開辦了“夕陽紅e族”培訓班,培養(yǎng)老年人數字信息檢索技能,提高了老年人健康信息素養(yǎng)[18]。此外,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還要走出去,深入工廠、社區(qū)、學校分發(fā)健康知識宣傳手冊、傳單、海報,宣傳健康生活理念,引導居民健康生活行為。如四川省圖書館館員走進社區(qū),向老年人宣傳關節(jié)炎、心腦血管疾病等老年常見疾病防治知識。
另一方面,公共圖書館要充分利用網絡移動新媒體平臺拓展新興服務方式?;ヂ摼W時代,公眾傾向于通過網絡獲取所需信息。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9.40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7.0%,中國網民平均每周上網時間超過30個小時[19]。公共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要打破傳統(tǒng)服務模式,順應民眾需求,要善于利用網絡新媒體平臺如微博、抖音、快手、qq、微信公眾號、圖書館APP、各類直播平臺為用戶提供健康信息,定期為讀者推送健康保健小知識,健康講座“云”直播,宣傳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擴大社會影響力。如2020年疫情期間,武漢市圖書館“閉館不打烊”,開通了“云閱讀”數字資源服務平臺,舉辦疫情防護科普知識競答、閱讀馬拉松等多項線上閱讀活動,“在那段令人焦慮、惶惑的日子里,圖書館給市民提供慰藉、鼓舞和希望”[20]。公共圖書館利用網絡新媒體為公眾提供健康信息服務,有利于突破館藏空間、資源限制,為偏遠地區(qū)和醫(yī)療條件差的弱勢群體提供均等的健康信息服務,這既是公共圖書館平等性服務的體現,也是“健康中國”戰(zhàn)略全面推進的應有之義。
4.3?重視館員培訓,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
館員是圖書館開展健康信息服務的主體,公共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的成效取決于館員的能力和服務水平。首先,要提高館員主動服務意識,培養(yǎng)主動服務精神。館員要充分認識到新時期公共圖書館的責任和使命,面對公眾的健康信息需求,積極為公眾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其次,公共圖書館可以設置專門的健康服務崗位,對定崗健康館員定期開展醫(yī)學健康知識培訓以及醫(yī)學信息檢索培訓,切實提高館員健康素養(yǎng)以及健康信息服務水平。應當注意的是,健康館員只提供信息服務引導,不為用戶做出診斷,不要推薦特定醫(yī)院和醫(yī)生。第三,公共圖書館應該公開引進部分具有醫(yī)學專業(yè)知識背景的員工,豐富館員知識結構,補充館員新生力量,為公眾提供專業(yè)、高質量健康信息服務。第四,可以招募品學兼優(yōu)的醫(yī)學院學生擔任志愿者,在網上實時提供健康咨詢服務。
4.4?引入社會力量,提升合作水平
2018年國際圖聯發(fā)布《公共圖書館愿景》,強調與外界建立合作和伙伴關系對于創(chuàng)建一個強大、統(tǒng)一的圖書館領域至關重要[21]。我國公共圖書館界也倡導加強公共圖書館與社會各界合作?!丁敖】抵袊?030年規(guī)劃綱要》提出推進“健康中國戰(zhàn)略”,要“促進全社會廣泛參與,強化跨部門協作,形成多層次多元的社會共治格局”[3]。健康服務涉及多個行業(yè)和領域,無論是服務的內容還是形式對專業(yè)性都有較高的要求,公共圖書館要參與健康信息服務就要克服自身專業(yè)性不足的缺陷,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
公共圖書館要打破行業(yè)條塊限制,建立與社區(qū)、醫(yī)療機構、衛(wèi)生服務中心、專業(yè)護理中心、醫(yī)藥公司、大數據服務中心等機構的合作,堅持“共贏、共享”理念,優(yōu)勢互補,不斷提升合作水平。公共圖書館可以依托自身空間資源優(yōu)勢,與當地專業(yè)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合作,舉辦講座,宣傳健康信息。這種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公共圖書館資源有限,健康館員服務專業(yè)性不強的短板。如天津武清區(qū)圖書館聯合武清博物館邀請武清中醫(yī)院急救科醫(yī)生開展志愿者“醫(yī)療急救知識”培訓,現場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復蘇法等急救方法[22]。嘉興市圖書館與紅十字會合作,在館內每月不定期舉辦醫(yī)護人員現場急救教學[23]。這些活動受到公眾的熱烈好評,大大提升了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
4.5?細化讀者分類,為用戶提供針對性服務
公共圖書館用戶范圍廣泛,且不同性別、年齡、行業(yè)的個體對健康信息有不同需求。調查發(fā)現,70、80后最關心三高、腰肌勞損、脫發(fā)問題,而90、00后最關心心理壓力、肥胖、腸胃炎等方面問題[24]。此外,不同地區(qū)、同一地區(qū)的不同時節(jié),公眾對健康信息需求也并不相同。公共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要以讀者需求為導向,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及時調整,才能滿足公眾的多元需求,增加用戶粘合度,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公共圖書館要利用大數據技術,挖掘讀者個性化需求,為讀者提供針對性服務,提高健康信息服務的有效性。首先,公共圖書館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和大數據技術構建健康信息服務平臺,收集用戶信息,如用戶性別、年齡、職業(yè)、需要哪些方面的健康信息、接受健康信息服務的方式等。第二,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所收集信息進行分類、整合,建立個體用戶健康服務檔案,為不同類型的用戶提供針對性服務。針對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可以為他們提供從飲食控糖到疾病治療的健康信息;針對普通公眾,根據其性別、年齡、職業(yè)以及健康信息需求進行分類,提供針對性服務,如對兒童提供營養(yǎng)保健類健康信息,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咨詢,老人提供疾病預防類信息。第三,根據用戶需求,綜合利用短信、微信、微博、郵件、電話等通訊手段以用戶可以接受的方式主動為用戶推送所需健康信息。第四,建立公眾健康信息需求滿足反饋長效機制,搭建圖書館和用戶溝通交流的平臺,根據用戶實時反饋,實時調整服務的內容和方式以提高服務的有效性,滿足用戶多元化健康信息需求。如北京昌平區(qū)圖書館針對老年冬季多發(fā)性疾病,邀請醫(yī)師開展健康講座,培訓居家護理方法[25]。吉林省圖書館針對近年來我國少年兒童近視率上漲過快趨勢邀請眼科醫(yī)院院長開辦多期護眼講座[26]。河南圖書館“豫圖講壇”在秋冬季鼻炎多發(fā)季節(jié),邀請耳鼻喉專家進行“鼻竇炎診斷治療”講座[27]。這些針對不同群體進行的健康信息服務,滿足了公眾的個性化需求,受到社會的好評。同時,也需注意公共圖書館要制定相關政策,嚴格保護讀者隱私。
5?小結
“健康中國”戰(zhàn)略實施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要以開展健康信息服務為契機,轉變服務理念,拓展服務領域,推進自身轉型升級。要以滿足用戶健康需求為目標,重視館藏資源建設,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加強社會合作,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為公眾提供針對性服務,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信息需求中實現圖書館的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天極網.百度健康發(fā)布國人健康搜索大數據,洞察2020年國民健康大數據[EB/OL].(2021-01-15)[2021-07-21].http://news.yesky.com/hotnews/203/721955203.shtml.
[2]蜚聲網.魏則西事件始末解析:一場引爆互聯網的醫(yī)療事件[EB/OL].(2021-08-09)[2021-10-01].https://www.feishengwang.com/lieqi/58759.html.
[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健康中國”2030年規(guī)劃綱要》[EB/OL].(2016-10-25)[2021-05-17].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4]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解讀報告:進入新時代 譜寫新篇章[EB/OL].(2017-10-19)[2021-05-10].http://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19/c414305-295 95341.html.
[5]新華網.新華社論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全國兩會重要講話精神[EB/OL].(2021-03-07)[2021-04-11].http://www.xinhuanet.com/nzzt/140/index.htm.
[6]談大軍.公共圖書館在國家健康戰(zhàn)略中的角色定位[J].圖書館論壇, 2020(11):146-154.
[7]李建禮,薛志坤,張震. 國內公共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的調查與分析[J].情報探索,2021(6):117-126.
[8]吳建中. 再議圖書館發(fā)展的十個熱門話題[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7(43):4-17.
[9]林寶.中國人口的現狀和發(fā)展趨勢[EB/OL].(2021-03-08)[2021-08-28].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jjzl/2021-03-18/doc-ikkntiam4976075.shtml.
[10]李正祥.數字化時代圖書館消亡論芻議[J].情報資料工作,2002(1):41-44.
[11]王三萍. 圖書館參與健康信息服務的創(chuàng)新途徑探討[J]中國中醫(yī)藥圖書情報雜志,2018,42(6):42-44.
[12]曹錦丹,宋艷,曹剛.公共圖書館消費者健康信息需求調查[J].醫(yī)學與社會,2010(11):20-22.
[13]韓春燕,張建榮. 健康中國戰(zhàn)略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圖書情報雜志, 2020,44(4):19-23.
[14]搜狐網.解密蘇圖二館之數字體驗館[EB/OL].(2019-11-29)[2021-04-11].https://www.sohu.com/a/357175558_120207115.
[15]周曉英.健康服務開啟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新領域[J].中國圖書館學報 ,2019,45(242):61-71.
[16]袁夢群 ,嚴貝妮.我國省級公共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調查與啟示[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6(4):10-14.
[17]甘肅省人民醫(yī)院宣傳處.【科普行動】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 | 省醫(yī)腫瘤專家受邀在甘肅省圖書館公益講座[EB/OL].(2021-04-21)[2021-05-20].http://www.weixinso.com/article/5470117.html.
[18]王建龍, 顧雨婷. 硬核!嘉興78歲大爺學用手機問懵圖書管理員[EB/OL].(2020-01-08)[2020-04-28].https://zj.zjol.com.cn/news/1361042.html
[19]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CNNIC發(fā)布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EB/OL].(2021-02-03)[2021-05-25].http://www.gov.cn/xinwen/2021-02/03/content_5584518.htm.
[20]楊煜. 把圖書館搬進方艙醫(yī)院[EB/OL].(2020-05-31)[2021-05-19].https://news.gmw.cn/2020-05/31/content_33874911.htm.
[21]IFLA. IFLA Global Vision.Global Vision Report[EB/OL].(2018-03-25)[2021—09-17]. https://www.ifla.org/global-vision-report/.
[22]搜狐網.武清區(qū)博物館、圖書館積極開展志愿者“醫(yī)療急救知識”培訓[EB/OL].(2019-09-02)[2021-04-14].https://www.sohu.com/a/338169911_120046542.
[23]騰訊網.光明日報頭條點贊嘉興圖書館:原來圖書館可以離讀者這么近![EB/OL].(2020-04-23)[2020-05-02].https://new.qq.com/omn/20200423/20200 423A0SXYG00.html.
[24]中文網.百度健康搜索大數據:80、90后心理健康問題增多,心理健康問題受矚目[EB/OL].(2021-01-15)[2021-07-21].http://cn.chinadaily.com.cn/a/202101/15/WS60014969 3101e7ce973b013.html.
[25]昌平信息網.圖書館組織《預防老年人高血壓病》知識講座[EB/OL].(2019-11-08)[2021-04-16].http://www.cp-xinxi.cn/cply/28246.html.
[26]金燕,張啟源.我國公共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現狀調查與分析[J].圖書情報知識,2018(2):25.
[27]唐暉嵐,文庭孝,羅愛靜,等.網絡健康信息精準服務模式研究[J].現代情報,2019,39(7):109-114,127.
作者簡介:季玲(1984?),女,山東省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讀者服務、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
楊林枚(1978?),女,山東省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古籍修復、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
(收稿日期:2021-10-02?責任編輯:馬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