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彥平
摘 要:近年來,隨著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新課程標準對數學課堂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其要求教師不斷提升綜合素養(yǎng),更新教育觀念,尊重學生課堂主人翁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時,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應該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動力,摒棄傳統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助力數學教學課堂的順利進行,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本文根據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放”與“收”的內涵,闡述了小學數學課堂實施開放式教學課堂的意義,并且提出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施“放”與“收”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放”與“收”;素質教育;教育觀念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35-009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5.049
現階段,在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將開放式的教學方式融入進行日常教學中,更好地達到數學高效課堂,成為教師們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還有待改善,傳統的題海戰(zhàn)術教學不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枯燥的學習方式也極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由此可見,加強數學教學中獨立思考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勢在必行。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充分利用開放式教學課堂,打破傳統封閉式的教學方式,大力提倡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方式,放開學生的思維,轉換課堂主體位置,根據學生實際發(fā)展需求,去實施素質教育。
一、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放”與“收”的內涵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對于教學的目標和方向定位是對于數學知識的傳遞和教授過程,它注重的是知識豐富和動態(tài)的教學過程。同時,數學學科是一門強調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科,對于開發(fā)小學生智力具有重要意義,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思維習慣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它的教學理念和邏輯,以及對于人們生活的作用和價值都是不可否認的。在數學教學中,對于課堂的“收”與“放”,我們有了新的定位,充分凸顯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學課堂也成為教師實施“收”“放”教學的主要陣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實際需求,結合教學主要內容和目標,實施動態(tài)互動的教學全過程,并且去探究在“收”“放”教學中,學生會遇到哪些問題,會產生怎樣的教學困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明確教學目標,以學生全方面發(fā)展為主,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開放式教學課堂的順利進行,進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二、小學數學課堂實施開放式教學課堂的意義
數學學科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內容,教會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總希望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而忽視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堂中對學生掌握知識能力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主要是以“收”為主的教學課堂形式,占據了課堂大部分時間,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新課程標準重點提出,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構建開放式教學課堂,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尊重學生課堂主體,給予小學生輕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尤其是小學階段,更加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在掌握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發(fā)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答案,從而達到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在實施開放式教學課堂中,要處理好“收”“放”之間的關系,如果過度地放開學生的思想,漫無目的的教學課堂是無法達到教學目標的,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我們對于數學課堂的“放”和“收”應該做到適度,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不斷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調動他們的學習動力,使課堂“動”起來,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施“放”與“收”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小組合作探究方式,打造動態(tài)課堂
新的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在數學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通過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方法,自主獲取知識的內涵,掌握數學學習方法?,F階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方式在教學課堂中運用得十分廣泛。采用小組合作方式,可以打造動態(tài)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比如,在教學小學數學“三角形”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平均分為幾個小組,引導小組進行三角形概念探究,通過小組合作,引導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三角形,為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由組長代表發(fā)言。有的學生說“自行車的整體框架是三角形的”,還有的學生說“路標的標志也是三角形的”。學生們踴躍發(fā)言,活躍了課堂氣氛。對于三角形圖形知識的教學,教師平鋪直敘地進行講解,很難讓學生理解圖形的抽象性,而小組合作探究討論的方式,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表現自我的機會,還培養(yǎng)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了三角形圖形的概念。
(二)處理好“收”與“放”的關系
學生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僅僅依靠自身掌握的知識無法解決一些新的問題,因此在學生遇到學習困難時,教師應該適時地進行引導,努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住時機,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為主,從而達到提供思維能力的效果。教師也要為學生打造出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課堂,但是如果放得太開,學生過于興奮,會讓學生難以靜下心去思考問題,影響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能力,進而浪費課堂時間,也達不到想要的教學效果。如果在教學中課堂氣氛過于嚴肅,也就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因此教師要適當地做出調整,給予學生自主探究和學習的機會和空間。同時,在學生發(fā)言時,教師要篩選出有價值意義的發(fā)言,以此作為過渡,將教學目標引進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一個富有秩序、靈動而不失嚴肅,且有激情的課堂,而不是任由學生思維能力的跳躍,影響了課堂教學節(jié)奏,讓學生在歡快的教學氛圍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獨特魅力??傊瑢τ跀祵W課堂而言,“收”“放”本身就存在著一定的矛盾,適當的放開,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給他們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收獲到知識。同時,實際教學課堂中的“收”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效避免由于過度地放,讓學生沒有目標的進行學習活動。目前,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部分數學教師為了過于追尋時代風潮的“自由風”,讓教學課堂染上流行之病,從而降低了教學效果,也未完成教學目標。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合理地設計教學方案,明確教學任務和目標,結合教學內容,以學生實際需求為主,促使學生在汲取知識的過程中理解到學習數學對于生活的真正意義,感受數學知識的內涵。由此可見,在小學課堂中,教師應該處理好“放”與“收”的關系,不僅要在開放式教學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還要給予學生培養(yǎng)綜合能力的空間和機會,這樣才能有效達到教學目標和效果。
(三)立足學生,適度地放與收
為了更好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在教學設計中結合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創(chuàng)設多樣化教學情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為學生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氛圍。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成果,并教會他們傾聽和表達。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要主動學習其他同學的優(yōu)點,多與同學溝通與交流,培養(yǎng)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進而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這樣的課堂氛圍不僅有自我思考的空間,也有合作學習的環(huán)境,進而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比如,在教學完加減法之后,教師要讓學生去生活中發(fā)現數學知識的奧秘,讓他們在生活中跟隨父母去買菜,通過加減法去解決實際的買菜算賬問題,放手讓學生從多角度去考慮問題,進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另外,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知識經驗有限,因此他們在開發(fā)問題探究中會提出多種解決方案,但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案。這時,如果只有“放”沒有“收”,就會影響學生對系統知識的掌握。所以,教師應該適當地收一收,引導學生將知識聯系起來,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發(fā)展,還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四)創(chuàng)設適宜的課堂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課堂
通常情況下,人的思維都是需要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才能得到有效的發(fā)展。因此,新時期教學課堂不再受傳統教學課堂的束縛,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需求,合理安排課桌位置,騰出較大的空間給予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學生的感知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讓他們快速地投入教學活動中,并積極主動地思考數學問題。同時,在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以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為主,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合理選擇教學方式,通過啟發(fā)式問題情境,結合小組合作探究方式,充分體現出每一位學生的課堂“主人翁”地位,將課堂歸還給學生,讓學生的思維像“風箏”一樣自由地在天空翱翔。
總而言之,為了更好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合理地融入開放式教學方式,通過有效的教學組織,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在課堂上積極發(fā)言,打造出動態(tài)的教學課堂。同時,在開放式教學課堂中,教師要懂得把握好“收”和“放”的度,處理好兩者之間的矛盾,根據學生實際需求,明確教學目標,利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不但要放得開,也要收得快。就和“放風箏”是一樣的道理,把握好兩者的度,才能將風箏放飛得更高更遠。數學教學課堂亦是如此,只有做到收放自如,給學生思維提供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才有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促進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與改革。
參考文獻:
[1]謝小慶.課堂在動態(tài)中推進 ?思維在互動中生成——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放”與“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5).
[2]居述明.課堂教學中“放”的藝術——淺談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的開放性和實效性[J].科學大眾,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