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英 喬少平 羅玉潔
摘? 要:“形勢與政策”課是一門理論武裝時效性、釋疑解惑針對性、教育引導綜合性都很強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貫穿于學生大學四年。內容更新快、學生數(shù)量多、課時短的特點,僅靠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難以使學生深入全面理解這門課的精髓。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解決了實際教學中師資力量不足、課堂考核單一、內容講授淺顯等問題。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36-0126-04
Abstract: The cours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runing through the four years of university, is 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which is sensitive abou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heory, targeted about solving the problems and good at comphrehensive guidance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st content update, large number of students, and short class hours. It is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this course only by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The blending method of online and offline teahing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teachers, dull assessment ways, and simple teaching content in classroom.
Keywords: The cours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ing teaching mode
隨著信息化教學技術的普及,特別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倡導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已經(jīng)逐漸成為教學改革的熱點。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以及移動智能終端等的普遍使用下,當代大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日益拓展,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授為主要形式的課堂教學已無法完全滿足學生獲取海量信息的需求,單一的授課模式也逐漸失去對學生的吸引力。將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注入傳統(tǒng)教學中,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將線上教學作為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補充,提升課堂的吸引力,增強教學的時效性,對內容廣泛、變化快、時效性強的“形勢與政策”課大有益處。
一、形勢與政策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一)課程時效性強,內容量大,課時短、上課周期長
2018年《教育部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規(guī)定,要將“形勢與政策”課納入學校教學計劃,嚴格落實“形勢與政策”課的學分。要保證本、??茖W生在校學習期間開課不斷線。本科每學期不低于8學時,共計2學分[1]。這意味著,這門課教學時間跨度大,周期長,學生數(shù)量多。同時,政治性突出、時效性強、內容涉及廣泛、強調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這門課的主要特征[2]。這些決定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形勢與政策課教學中有著諸多優(yōu)勢和發(fā)展空間。
(二)師資以專兼結合為主,兼職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
形勢與政策課程特征決定了其對師資隊伍的數(shù)量、任課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要求很高。但在實際教學中,師資力量相對缺乏,任課教師以專兼結合為主,大量的兼職教師在專業(yè)背景、教學能力、職業(yè)素養(yǎng)等方面參差不齊,這些都對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呈現(xiàn)、學生課程滿意度等方面產(chǎn)生了不良影響。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將精心開發(fā)的線上課程、生動趣味的講師面授、同學的經(jīng)驗分享、全面的資料積累等盡可能多地整合到一個平臺上,將傳統(tǒng)授課的優(yōu)勢和網(wǎng)絡在線教學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彌補了上述缺陷。
(三)傳統(tǒng)授課形式單一,課堂吸引力不足
傳統(tǒng)的課堂模式以老師講授為主,知識的傳播方式為單向,授課效率低、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佳。加之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日益拓寬,形勢與政策的課程內容又是最前沿、最熱門的,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可以獲得大量的補充知識和內容分析,認識的深度和廣度可能比任課老師更高,導致課堂講授對學生失去吸引力,課堂之上出現(xiàn)了大量的“低頭族”,嚴重影響了課堂氛圍和教學效果[3]。混合式教學模式既發(fā)揮教師引導、啟發(fā)、監(jiān)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xiàn)學生作為學習過程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同時可以拓展教學資源的廣度和深度、增強課程內容的多樣性、豐富學生學習模式的選擇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課程定位的內在要求
《意見》將形勢與政策課程定位為理論武裝時效性、釋疑解惑針對性、教育引導綜合性都很強的一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新時代國內外形勢,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面臨的歷史性機遇和挑戰(zhàn)的核心課程[1]?!盎ヂ?lián)網(wǎng)+”時代背景下的學生正在悄然發(fā)生變化,他們從小就開始使用電子設備,甚至比老師更懂得如何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獲取信息。因此,任課教師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培養(yǎng)出具有大數(shù)據(jù)挖掘、分析和利用能力且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拧;旌鲜浇虒W模式在理論層面包含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教育傳播理論、活動理論、虛實交融理論、情境認知理論等多種學習理論。在開展混合式教學的過程中,建立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環(huán)境,從信息到教學內容,從技能評估到支持工具,從訓練到協(xié)作都圍繞學生開展,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將網(wǎng)絡平臺的開放性和共享性的優(yōu)點充分融合到該門課程中,彌補課程面臨的諸多不足。
二、成都工業(yè)學院形勢與政策課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施
根據(jù)形勢與政策課程特點和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著者學校采用本校打造的智慧樹網(wǎng)全國共享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實現(xiàn)線上與線下課程銜接,課堂教學結合線上課程進行翻轉課堂。以“形勢與政策大講堂”和實踐教學進行課程延伸,提高課程的針對性、時效性、實踐性,真正實現(xiàn)學生學習知識與發(fā)展能力的結合,力求達到知識傳遞與思想深化的雙重效果。形勢與政策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實施包括線上教學、線下教學和翻轉課堂三部分構成。
(一)線上教學
1. 線上教學設計
教學專題內容設計。針對課程具有的時效性、動態(tài)性、政策性等特點,遵循以下設計原則:一是前沿與權威性:聘請國內知名學者和專家為教學團隊成員,解讀最新形勢政策;二是針對性與時效性:關注現(xiàn)實,以學生為本,反映當下國內外最新的形勢與黨最新的政策;三是動態(tài)性與政策性:每學期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和形勢發(fā)展變化調整教學專題,以黨和國家的政策為依據(jù),解讀時事政策,講好中國故事。
師資隊伍設計。針對全國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師資隊伍的痛點與難點:專任優(yōu)質教師和高質量講課師資資源太少,尤其是高端師資源稀缺;教師準確把握教學內容難度大。借助著者學校始于2016年精心打造的形勢與政策大講堂品牌所建高端專家資源庫,力邀專家平臺錄制線上課程,建設一支以楊鳳城、楊希雨等為領頭人的知名專家學者+省內優(yōu)秀師資+校內優(yōu)秀專兼職教師組成的立體、多學科的較高水平教學團隊,打造全國共享的精品在線課程,實現(xiàn)高端師資資源全國共享,使更多師生受益。
2. 線上教學實施
根據(jù)教育部要求,網(wǎng)絡教學不得擠占課堂學時,著者學校的線上教學不占用線下課時量,先于課堂教學進行。教研室提前2-3周布置線上學習任務及考核方式,包括:觀看教學專題微視頻、互動討論區(qū)交流發(fā)言、問卷調查等。每個微視頻所用時間一般為10-15分鐘左右,學生要完成視頻中的彈窗測試題、專題章節(jié)測試及期末測試題。在開課前,一方面,任課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學習進度條來監(jiān)測學生學習情況及完成進度,并督促學生按時完成線上任務;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討論區(qū)發(fā)言對學生活躍度、問題思考深度進行考察,通過論壇就教學專題的觀點或當前熱點問題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思想及學習動態(tài)。如在2020年春季學期線下開課前,針對新冠疫情,教師在線上平臺論壇發(fā)起“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期間,同學們都遇到過什么讓你動容的瞬間呢?”“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在這場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的斗爭中,該如何體現(xiàn)我們的責任呢?”等話題,通過線上互動,增進師生之間的了解。線上課程以百分制來計算成績,其中觀看視頻55分、學習習慣10分、論壇5分、章節(jié)測試30分,占學生平時總成績的70%。該門課程的總成績包括線上和線下兩部分成績構成,其中平時成績70%(以百分計,三部分構成:線上學習100分*70%+考勤15%+課堂表現(xiàn)15%),線下期末考試成績30%(卷面100分*30%)。
(二)線下教學
1. 線下教學設計
教學專題內容設計。根據(jù)《意見》精神,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四大類教學專題:全面從嚴治黨、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問題、港澳臺工作問題、國際問題。著者學校按照《意見》精神,結合校本特色,同時與線上教學專題相融合,設計線下教學專題內容。以2019年秋季學期為例,針對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香港修例風波、中美經(jīng)貿摩擦等,線下教學專題設計有壯麗七十年奮斗新時代、香港問題的源起與實質、中美經(jīng)貿摩擦形勢與政策教育。基于線下總學時共8學時,因此教師在講授時,重點講授前兩個專題,中美經(jīng)貿摩擦專題則由學生線上學習后,通過翻轉課堂進行。
師資隊伍設計。以形勢與政策大講堂為依托,將其作為凝聚提升教師隊伍的平臺,打造優(yōu)質多學科、項鏈模式教師隊伍,實現(xiàn)“三進”教學最高教學目標。已初步打造一支由高德毅、劉同舫、楊鳳城等為領頭人的專家資源庫+各行業(yè)先進模范+優(yōu)秀校友+校內外多學科專家+學校黨政領導+專兼職教師組成的立體、多學科項鏈模式的高水平教學科研團隊?!绊楁溎J健笔侵赣尚葘<媛毥處熥鳛檎n堂教學的主體,構成項鏈的基底;再通過制度化設計,將聘請的國內多學科知名專家學者分類建立特聘專家?guī)?,通過形勢與政策大講堂講授熱點、重難點專題,多學科專家的專題講座像“珍珠”和“鉆石”鑲嵌在“項鏈”的基底上。在兼職教師隊伍管理上,對兼職教師的選拔、培訓、管理、考核、退出等環(huán)節(jié)制定了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實行試講準入與退出制度等。著者學校嚴格按照《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精神“高校黨委書記、校長每學期至少給學生講授4個課時思政課,高校領導班子其他成員每學期至少給學生講授2個課時思政課,可重點講授‘形勢與政策課[4]”落實“領導進課堂”制度。2019年出臺《成都工業(yè)學院關于領導干部進課堂講授“形勢與政策”課的實施意見》(成工院黨〔2019〕37 號),貫徹落實黨委書記、校長進課堂制度,每學期所有校領導及部分中層領導講授4個課時的形勢與政策課,尤其注重對新生群體的授課,加強學生入校后的愛國愛校教育。
2. 線下教學實施
學時安排。按照《意見》精神,從2018級開始,本科共開設七個學期,8個課號,總計64學時,2學分,其中課堂教學56學時、1.75學分;實踐教學8學時,0.25學分。
教學模式。包含三大部分:一是由校內專兼職教師與學校黨政領導為主體承擔的課堂教學,二是由國內知名專家學者承擔的形勢與政策大講堂,三是實踐教學。形勢與政策大講堂是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是學校黨委落實意識形態(tài)主體責任的最重要途徑之一,始于2016年秋季,已形成成熟的運作模式:通過聘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異地教學,有明確的領導體制,在固定地點舉辦,學校黨委牽頭,黨委組織部、黨委宣傳部、教務處等部門參與,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辦,形勢與政策教研室負責具體實施,每學期舉辦2-3場專家講座。截止2020年7月,邀請高德毅、阮宗澤、楊希雨等國內知名專家學者成功舉辦16場講座,校內外15000余名師生受益。形勢與政策大講堂已成為著者學校一張亮麗名片,在省內外有較大影響,有效解決了一般本科院校高質量師資資源短缺、形勢與政策內容時效性深入性不夠的問題。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是貫穿大學四年的教學活動,共8個學時,0.25學分,主要開展富有特色的校內外實踐教學活動,如參觀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陳毅故里和建川博物館,舉辦陳毅詩詞朗誦大賽、陳毅精神征文比賽、主題紅色電影周等。
(三)翻轉課堂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不可割裂。著者學校在開展線上線下形勢與政策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翻轉課堂實現(xiàn)線上線下教學資源有機融合。翻轉課堂側重于互動交流,引導學生對課堂內容進行延伸,對線上課程進行思考,進而將課堂內容和線上課程進行銜接。翻轉課堂的輔助平臺既可以是當下學生喜愛的雨課堂、課堂派、釘釘、騰訊會議等網(wǎng)絡平臺,也可以是線上課程的智慧樹平臺,增強了課堂的互動性、吸引力,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線上線下翻轉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效銜接,關鍵在于找到二者的契合點。例如,在學生學習線上教學專題“問初心,明使命,做時代新人”時,學生對黨的初心和使命更多的停留在對“是什么”的初淺認識上,缺乏對黨怎樣帶領中國人民奮斗的歷史的清晰和深刻的認識,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的深入講授和正確引導,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全面且深刻認識該理論問題。著者的做法是將線上初心使命教學專題與線下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教學專題相結合,教師通過理論梳理和講授,重在啟發(fā)、引導學生立足理論,進行積極思考和討論,通過課堂派發(fā)起話題討論,以小組為團隊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從中樹立問題意識,鍛煉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三、形勢與政策課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效果分析
著者學校自2018年秋季學期開始打造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實施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截止2020年7月30日,累計選課學生14.83萬次,選課學校81所,學生互動27.24萬次,不僅為著者學校學生提供了優(yōu)質豐富的線上課程資源,為任課教師提供了線上教學平臺,也為全國其他高校師生提供了優(yōu)質高端共享資源。
(一)學生對課程滿意度逐年提高
從精品在線課程運行效果看,這種線上線下相結合教學模式,促進了師生互動和交流,豐富了教學內容和形式,得到學生普遍認可。著者學校分別對2019年秋季學期的3518人和2020年春季學期的3819人進行了滿意度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對“形勢與政策”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教學模式的滿意度:2019年為98.44%,2020年為99.17%,滿意率上升了0.32%和0.73%。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滿意度:2019年為98.58%,2020年為99.16%,滿意率上升了0.58%。
由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學生對線上教學滿意率、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滿意率均有所上升,表明學生接受度上升、教學效果提高、喜愛程度增加。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特點,符合課程改革的方向,為形勢與政策課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學生學習多樣性增加、互動性增強、主動性提高
在對“你認為形勢與政策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對你是否有幫助?”問卷調查中,2019年秋季學期和2020年春季學期分別有95.96%和91.62%的同學認為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的幫助和提高。在開放性問題“最有幫助的地方是什么?”調查中,同學們反饋對他們有幫助的方面表現(xiàn)在:拓展了課堂以外的新知識、對國內外局勢、熱點和政策更為明了、學習更方便、平臺互動增加了與同學和老師的交流、對課堂內容認識得更加全面和立體、個人政治素養(yǎng)和思想得到升華等等。由此可見,學生通過線上學習,增強了對形勢與政策課的認知,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興趣;線上討論區(qū)為他們提供了深入思考問題的平臺,引導他們對該門課程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線上課程對課堂教學進行拓展和補充,彌補了課堂教學課時短的不足,形成了優(yōu)勢互補。因此,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興趣、學習內容等方面都有提高,大大有益于學生對該門課程的深入學習。
(三)教師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打造,既讓學生共享高端師資,同時也是教師提升理論水平的平臺。在問卷調查中,99.09%的學生對任課教師線下課堂教學表示滿意;99.19%的學生對線上教學表示滿意;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滿意度2019年為98.58%、2020年為99.16%。從中可以看出:第一,學生對該門課程課堂教學的滿意度高達99%,反映出著者學校該門課程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較高。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期間,老師們全部進行線上教學,學生的滿意度依然有所提高,充分說明教師隊伍綜合素質過硬。第二,學生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高度認可,充分說明任課教師綜合素質過硬。
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實施,形勢與政策課教師隊伍在課堂教學能力的提升、線上平臺的操作、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學生學習特點的認知等方面均有所提高,提升了他們的教學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有利于形勢與政策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
四、結束語
成都工業(yè)學院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探索為形勢與政策課的創(chuàng)新做了嘗試,教學成效明顯,學生喜愛度高,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也為其他高校提供了優(yōu)質課程,共享了高端師資資源。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填鴨灌輸式教育方式,由知識傳遞的單向性轉變?yōu)榛有裕岣吡藢W生的參與度,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同時,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解決了形勢與政策課師資力量不足、課時少導致的課堂內容講解深度不夠等問題,這既是教育理念的更新,也是新的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為形勢與政策課的改革和發(fā)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也為同類本科院校的形勢與政策課程改革創(chuàng)出一條新路。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加強新時代高?!靶蝿菖c政策”課建設的若干意見[S].2018-4.
[2]譚翀.混合學習理論對高?!靶蝿菖c政策”課教學改革的啟示[J].南方論刊,2012(05):101-103.
[3]張異.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混合教學模式探究——以《形勢與政策》課程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04):21-22.
[4]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S].2019-8-1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教育部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優(yōu)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重點選題“‘形勢與政策課教師隊伍建設研究”(編號:19JDSZK007);成都工業(yè)學院人才培養(yǎng)質量和教學改革項目“‘形勢與政策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與翻轉教學體系的設計與實踐”(編號:20201111608)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羅英(1970-),女,漢族,四川資中人,法學碩士,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喬少平(1987-),女,漢族,河南洛南人,教育學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羅玉潔(1986-),女,漢族,重慶人,法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