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選取南京實驗國際學?;@球隊隊員進行實驗,通過對籃球隊20名隊員進行核心力量和傳統(tǒng)力量訓練干預,經過兩個月的實驗后,對比實驗前后核心力量對一分鐘投籃、中距離投籃、急停跳投的命中率影響情況,找出核心力量素質高低與投籃命中率之間的關系,以期為籃球教練員提供訓練方法參考。
關鍵詞:核心力量; 投籃命中率;籃球隊員
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0.04.013
作者簡介:程莉(1994-),女,安徽宣城人,在讀碩士
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籃球比賽攻防節(jié)奏快,一場籃球比賽往往需要籃球隊員奔跑5000米左右,攻防次數在100次左右,造成參與比賽的隊員休息時間越來越短,比賽強度越來越大。因此對參與籃球比賽的隊員身體素質、體能儲備要求越來越高。投籃命中率對于籃球比賽的勝負關系幾乎起到決定性的影響作用,投籃命中率高不僅能夠為球隊進攻增加分數,還能夠提升球隊進攻的士氣。對于初中生籃球比賽更是如此,由于初中生籃球隊員訓練的時間短、參加的比賽少,如果在籃球比賽中屢投不進的話將極大地影響球隊的士氣,也使得初中生籃球隊員在比賽中投籃變得縮手縮腳。有關研究表明,核心力量訓練是提高籃球運動員投籃時身體穩(wěn)定性的主要手段,籃球運動員在身體對抗、身體失去平衡時能夠提高投籃時對身體的控制能力,為提高投籃命中率奠定基礎。
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本文以核心力量訓練對初中籃球運動員投籃命中率的影響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知網、南京體育學院校園圖書館等查找核心力量訓練、提高籃球投籃命中率等方面的文獻資料,為實驗設計和論文的撰寫提供理論依據。
1.2.2?實驗法
(1)實驗對象的選取本文選取南京實驗國際學?;@球隊20名隊員為實驗對象,實驗組和對照組運動員各有10名,實驗對象具體情況見表1,對照組和實驗組隊員在基本情況各項數據較為接近,經過T檢驗后P>0.05,對照組和實驗組隊員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實驗地點:南京實驗國際學?;@球館、力量館。(3)實驗器材的選取杠鈴、啞鈴、體操墊、標志桶、瑞士球。(4)實驗條件的控制實驗前與南京實驗國際學?;@球隊教練員李明教練協(xié)商后制定力量訓練計劃,力量訓練計劃的主體仍然按照南京實驗國際學?;@球隊之前的力量訓練計劃執(zhí)行,唯一有變化的是在實驗組進行力量訓練時增加核心力量訓練內容。實驗組和對照組隊員在力量訓練的前70分鐘在一起進行傳統(tǒng)力量訓練,在最后的20分鐘里實驗組在籃球館內進行核心力量訓練。在非力量訓練期間,實驗組和對照組訓練籃球技戰(zhàn)術訓練均在一起訓練,從而保證實驗組和對照組隊員只在核心力量訓練的20分鐘時間里訓練內容不一樣,其余訓練保持一致。(5)實驗測試指標測試指標:一分鐘投籃、中距離投籃、急停跳投。測試方法:實驗對象在實驗前后投籃測試按照一分鐘投籃→中距離投籃→急停跳投的順序進行,實驗對象每人測試2次,取最好成績記錄。將實驗對象按照實驗組和對照組排序后進行蛇形分組,保證實驗組和對照組參加測試的隊員有序間隔開。抽取10名隊員在上午測試,10名隊員在下午測試。所有參加測試的隊員均在力量訓練館等候,等候過程中在籃球隊隊長的維持下安靜的學習。一分鐘投籃、中距離投籃、急停跳投的測試要求如下。
一分鐘投籃(見圖1):以籃圈中心投影點為圓心,以5米為半徑畫弧線并接1.575米的直線。實驗對象均在1至5號點進行投籃測試,采取一分鐘投籃的方式進行,每個點按照順序投2次,每人投籃10次,10次投籃在1分鐘內完成,所有籃球均由本人提供。完成第一次投籃測試休息2分鐘后再進行第二組測試,記錄最好成績的一次。
中距離投籃(見圖2):實驗對象按照1至5順序完成,每個點投籃2次,完成10次投籃,10次投籃不限制時間。記錄投中次數,每人測試2次,第一次測試后休息2分鐘再進行下一次測試。記錄最好成績的1次。
急停跳投?實驗對象在1處持球,準備好后右手運球到2處,在2處標志桶處后轉身后右手運球轉身3處,在3處標志桶處急停投籃。3處距離籃球距離5米。一共進行兩組,每組進行10次投籃,連續(xù)完成記為完成一組。第一組測試后休息5分鐘再進行下一組測試。記錄投中次數最多的組。
實驗前測指標實驗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隊員進行投籃測試,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隊員投籃測試見表3,實驗組和對照組隊員在一分鐘投籃、中距離投籃、急停跳投測試中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同質性較好,有利于實驗的正常實施。
(6)力量訓練方案實驗組和對照組按照表3的力量訓練計劃進行訓練。在最后的20分鐘力量訓練計劃不同,對照組繼續(xù)按照表3進行訓練。實驗組隊員由本人帶到籃球館按照表4的核心力量計劃進行訓練。每一個動作練習時間控制在30-45秒,每一個練習方法完成再進行下一個動作練習,全部按照順序完成后為1組,組間隙60秒。在第7周到12周期間,核心力量訓練在練習時間和練習組數上有所增加,每一個技術動作練習時間為45-60秒,一共練習4組。
1.2.3?數理統(tǒng)計法對實驗前后投籃各項數據按照一分鐘投籃、中距離投籃、急停跳投分類運用EXCEL統(tǒng)計,對實驗前后各項投籃數據運用SPSS22.0軟件進行差異性分析。
2?實驗結果與分析
2.1?對一分鐘投籃命中率的影響
2.1.1?實驗組實驗前后命中率對比通過表5實驗組實驗前后測試結果可知,實驗后平均投籃命中率36.8%,比實驗前平均提高了4.7%,經過T檢驗后P>0.05,實驗前后沒有呈現顯著性差異。核心力量訓練對一分鐘投籃命中率有小幅度提高,但是影響不顯著。
2.1.2?對照組實驗前后命中率對比通過表6對照組實驗前后測試結果可知,實驗后平均投籃命中率35.5%,比實驗前平均提高了2.3%,經過T檢驗后P>0.05,實驗前后沒有呈現顯著性差異。傳統(tǒng)力量訓練對一分鐘投籃命中率有小幅度提高,但是影響不顯著。
2.1.3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后命中率對比通過表7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后測試結果可知,實驗組平均命中率比對照組多提高了1.3%,經過T檢驗后P>0.05,實驗后沒有呈現顯著性差異。說明核心力量訓練和傳統(tǒng)力量訓練對一分鐘投籃命中率提高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均能夠為籃球運動員一分鐘投籃命中率帶來改變。
2.2?對中距離投籃命中率的影響
2.2.1?實驗組實驗前后命中率對比通過表8實驗組實驗前后測試結果可知,實驗后平均投籃命中率49.3%,比實驗前平均提高了4.9%,經過T檢驗后P>0.05,實驗前后沒有呈現顯著性差異。核心力量訓練能小幅提高中距離投籃命中率,但是影響不顯著。
2.2.2?對照組實驗前后命中率對比通過表9對照組實驗前后測試結果可知,實驗后平均投籃命中率47.8%,比實驗前平均提高了2.4%,經過T檢驗后P>0.05,實驗前后沒有呈現顯著性差異。傳統(tǒng)力量訓練能小幅提高中距離投籃命中率,但是影響不顯著。
2.2.3?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后命中率對比通過表10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后測試結果可知,實驗組平均命中率比對照組多提高了1.5%,經過T檢驗后P>0.05,實驗后沒有呈現顯著性差異。說明核心力量訓練和傳統(tǒng)力量訓練在提高中距離投籃命中率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均能夠對籃球運動員中距離投籃命中率帶來改變。
2.3?對急停跳投命中率的影響
2.3.1?實驗組實驗前后急停跳投命中率對比通過表11實驗組實驗前后測試結果可知,實驗后平均投籃命中率33.6%,比實驗前平均提高了11.2%,經過T檢驗后P<0.01,實驗前后呈現非常顯著性差異。核心力量訓練對急停跳投籃命中率有非常顯著性提高。
2.3.2?對照組實驗前后投籃命中率對比通過表12對照組實驗前后測試結果可知,實驗后平均投籃命中率25.6%,比實驗前平均提高了4.1%,經過T檢驗后P>0.05,實驗前后沒有呈現顯著性差異,傳統(tǒng)力量訓練對急停跳投命中率有提高作用,但效果不顯著。
2.3.3?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后急停跳投命中率對比通過表13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后測試結果可知,實驗組平均命中率比對照組多提高了8%,經過T檢驗后P<0.05,實驗后呈現顯著性差異。說明核心力量訓練比傳統(tǒng)力量訓練對急停跳投命中率提高的影響更為顯著。
2.4?討論與分析一分鐘投籃、中距離投籃屬于相對靜止的投籃方式,急停跳投屬于運動中投籃方式,從投籃的難易角度來說,半場運球后急停跳投難度更大,在比賽實戰(zhàn)中急停跳投也是最常用的投籃方式,籃球隊員為了擺脫防守隊員的封蓋往往在身體非穩(wěn)定狀態(tài)下完成投籃動作。本次實驗選擇的半場運球急停跳投需要籃球隊員在快速運動過程中至標志桶進行急停后投籃,籃球隊員身體處于非穩(wěn)定狀態(tài)下完成投籃,因此對籃球隊員身體控制能力要求高。傳統(tǒng)力量訓練主要針對于籃球隊員的上下肢進行力量訓練,而對于腰、腹、臀部等核心區(qū)域訓練較為忽視,往往造成上肢力量過大,導致籃球隊員在投籃時上下肢發(fā)力不順,投籃動作僵硬等現象,NBA球員霍華德、小喬丹等人上下肢力量足,在無人防守時的罰球命中率卻很低,罰籃動作也不連貫,這類球員就是典型的上下肢力量發(fā)動,核心力量薄弱,導致投籃動作不協(xié)調,投籃往往以扣籃為主。而核心力量訓練相比傳統(tǒng)力量訓練,更加側重于腰、腹、臀部肌肉訓練,通過瑞士球側身平板支撐、伸雙手側平舉騎坐瑞士球、瑞士球屈腿內收、瑞士球背屈伸等動作,不斷的提高身體非穩(wěn)定狀態(tài)下的控制能力。實驗組隊員比對照組核心力量更強,因此在投籃動作的連貫性上更好,投籃動作更為舒展。并且核心力量訓練通過對實驗組隊員在身體穩(wěn)定和非穩(wěn)定狀態(tài)下進行訓練,提高在急停跳投時身體的穩(wěn)定性,投籃時控制身體能力比傳統(tǒng)力量訓練的隊員更強,更有利于充分完成跳起投籃動作,因此在投籃命中率的提高幅度上更為顯著。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經過兩個月的實驗后,核心力量訓練和傳統(tǒng)力量訓練對于一分鐘投籃、中距離投籃命中率提高影響較小,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在急停跳投命中率提高的幅度上呈現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對照組無差異(P>0.05),核心力量訓練比傳統(tǒng)力量訓練更有助于急停跳投命中率的提高。
3.2?建議籃球教練員要認識到核心力量對于提高籃球隊員急停跳投命中率的作用,在力量訓練中加入核心力量訓練。將核心力量訓練作為傳統(tǒng)力量訓練的重要補充內容,彌補傳統(tǒng)力量訓練對腰部、腹部、髖部等部位肌肉鍛煉的缺陷,提高籃球隊員核心區(qū)域力量。核心力量訓練要遵循循序漸進和區(qū)別對待的原則,將核心力量訓練與籃球投籃技術結合,提高籃球隊員投籃的專項力量素質,為提高籃球命中率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