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錫洪 馮露露 楊惠芬 梁桂池 周劍
【摘要】 目的 探討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后快速康復護理的應用效果。方法 150例行胃腸道手術的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75例。對照組實施術后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實施術后快速康復護理。對比兩組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開始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康復治療開始時間、拔除胃管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不同時間段疼痛情況、生活質(zhì)量評分。結(jié)果 觀察組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開始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康復治療開始時間、拔除胃管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9.3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4.0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2、12、24、48 h的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社會功能評分(85.3±5.9)分、角色功能評分(83.9±5.6)分、情緒功能評分(84.2±5.7)分、生理功能評分(85.4±6.1)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7±4.6)、(72.4±4.9)、(72.3±5.2)、(71.8±5.3)分,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后快速康復護理的應用效果顯著, 術后各項指標恢復時間短, 疼痛程度輕, 并發(fā)癥少, 有效提高了生活質(zhì)量, 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胃腸道手術;快速康復護理;恢復時間;并發(fā)癥;生活質(zhì)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7.084
胃腸道手術在外科開展廣泛, 但手術對機體有一定創(chuàng)傷, 加之麻醉的作用以及圍術期患者難免發(fā)生緊張、焦慮等負面心理情緒, 導致術后容易發(fā)生機體應激反應, 影響胃腸功能的恢復, 容易發(fā)生惡心嘔吐、腹瀉、便秘等問題, 不利于術后的早期恢復[1]。因此, 如何加快胃腸手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 是臨床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焖倏祻屯饪剖且环N新型護理模式, 通過圍術期應用多種循證手段, 優(yōu)化、組合護理措施, 以減少手術應激反應, 加速患者術后康復[2]。近年來,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我國發(fā)展迅速, 通過快速康復護理的應用, 改進了傳統(tǒng)護理方法, 特別是針對術后早期進食、活動的方案有較大改變, 明顯加快了腸胃功能恢復速度, 進而改善預后[3]。本研究進一步分析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后快速康復護理的應用效果,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將2019年1~12月在本院外科行胃腸道手術的15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75例。觀察組男40例, 女35例;年齡18~74歲, 平均年齡(46.7±15.5)歲;胃大部切除術
15例、胃癌根治術24例、結(jié)腸癌根治術22例、腸粘連松解術14例。對照組男41例, 女34例;年齡18~75歲, 平均年齡(47.2±14.8)歲;胃大部切除術14例、胃癌根治術23例、結(jié)腸癌根治術24例、腸粘連松解術1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無手術禁忌, 溝通交流順暢, 美國麻醉師協(xié)會(ASA)分級Ⅰ~Ⅱ級;排除精神疾病、治療依從性差等患者。
1. 2 方法 對照組實施術后常規(guī)護理, 術后遵醫(yī)囑用藥, 做好各種管道護理, 術后24 h內(nèi)嚴禁活動, 術后24 h后可逐步進行床上、床下活動, 術后5~7 d進行生活自理活動。觀察組實施術后快速康復護理, 具體如下。①心理護理。術后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及時告知患者手術結(jié)果以及相關注意事項, 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和針對性指導, 使其保持情緒、心態(tài)穩(wěn)定, 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的工作[4]。②早期活動。術后麻醉清醒6 h即可在床上進行四肢被動鍛煉, 先由護理人員按摩四肢肌肉、活動肢體關節(jié), 再過度到患者主動活動, 進行膝關節(jié)的屈伸、髖關節(jié)內(nèi)收外展等;之后可行全身活動, 如擴胸運動、縮唇呼吸, 定時幫助患者叩背, 促進排痰, 視患者恢復情況指導患者自行翻身、坐起、自由改變體位等, 注意活動時保護好引流管, 以免受壓、扭曲甚至脫管;活動3次/d, 10 min/次, 可逐步延長活動時間, 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宜[5]。③胃管及引流管護理。確保胃管及引流管的通暢, 有助于殘留胃液的吸出, 加快胃腸內(nèi)積氣和積液的排出, 加快切口的愈合。而引流管的作用是把腹腔內(nèi)滲血、滲液引流出體外, 能夠繼發(fā)感染、膿腫的發(fā)生。護理人員應每隔2 h擠壓
1次引流管, 檢查引流管固定及通暢情況, 確保各項管道工作順暢[6]。④按摩護理。術后6 h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腹部按摩, 患者取屈髖、屈膝仰臥位, 用手掌環(huán)繞臍部進行按摩, 注意避開手術切口, 自上而下的按摩,
15 min/次, 每隔10 d進行1次, 按摩力度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宜, 以改善腹部血流灌注, 提高淋巴防御功能, 促進胃腸道蠕動, 加快胃腸功能恢復[7]。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記錄患者各項恢復指標, 包括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開始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康復治療開始時間、拔除胃管時間、住院時間。統(tǒng)計惡心嘔吐、腹瀉、便秘、急性胃擴張、咽喉疼痛、切口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采用VAS評分評估術后2、12、24、48 h的疼痛情況。評分越高, 疼痛越強烈。采用生活質(zhì)量量表(SF-36)評分評估術后患者生活質(zhì)量, 包括社會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生理功能等維度, 評分越高則表示生活質(zhì)量越好。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 1 兩組各項恢復指標比較 觀察組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開始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康復治療開始時間、拔除胃管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9.3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4.0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段VAS評分比較 觀察組術后2、12、24、48 h的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 4 兩組術后SF-36評分比較 觀察組術后社會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生理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胃腸道疾病的發(fā)病機制復雜, 可出現(xiàn)明顯的消化道癥狀, 影響機體的營養(yǎng)狀態(tài)、免疫功能、代謝功能等, 可導致患者對手術的耐受性降低、術后營養(yǎng)狀態(tài)較差、恢復速度慢等, 嚴重影響手術效果及康復質(zhì)量[8]。而手術、麻醉以及心理狀態(tài)的波動等容易造成術后明顯的應激反應, 加之手術操作對胃腸道的牽拉、術中臟器暴露等, 可導致術后胃腸蠕動消失、胃腸功能受抑制, 引發(fā)胃腸脹氣、積液、排氣功能障礙等, 不僅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痛苦, 也延長了術后恢復時間, 降低了整體康復質(zhì)量[9]。因此, 加強胃腸道手術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
快速康復護理的核心在于通過查找循證依據(jù), 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 降低手術創(chuàng)傷所帶來的機體應激反應程度, 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加快胃腸功能的恢復, 縮短住院時間, 提升整體康復質(zhì)量。心理護理是快速康復護理的核心理念之一, 通過針對性的心理干預, 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和情緒疏導能有效調(diào)整患者心理狀態(tài), 提高對術后疼痛的耐受性, 減輕應激反應程度[10]。做好早期進食、胃管和引流管的護理也十分重要??焖倏祻屯饪浦鲝埍M早拔除胃管、盡早恢復飲食, 可刺激胃腸道激素的分泌, 促進胃腸蠕動的恢復, 并提高機體營養(yǎng)狀態(tài), 增強體質(zhì), 有助于術后的早期康復。術后早期活動是重要的護理內(nèi)容, 可促進人體各系統(tǒng)功能的恢復, 并能充分調(diào)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提升生活質(zhì)量[11]。
綜上所述, 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后應用快速康復護理的效果確切, 各項恢復指標均明顯縮短, 疼痛減輕,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降低, 術后的生活質(zhì)量快速恢復, 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施姬, 李雷雪, 林巧, 等.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對胃腸道手術患者護理的意義.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3, 10(30):72-74.
[2] 徐越群, 鐘梅榮. 探討快速康復外科胃腸道手術不置胃腸減壓管并早期進食的臨床護理效果.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8, 16(10):98-99.
[3] 易淑明, 鄭曉妮. 快速康復外科對胃腸道手術患者圍術期的作用.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33(2):286-288.
[4] 曹春蓮, 王云. 快速康復外科對胃腸道手術病人圍術期護理的指導意義. 全科護理, 2011, 9(16):1464-1465.
[5] 李丹, 薛雯秀, 付麗, 等. 快速康復干預措施在胃腸道手術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7, 21(18):206-208.
[6] 肖碧玲, 梁曉萍, 陳海蓮, 等.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腹腔鏡下胃腸道圍手術期患者中的應用. 廣東醫(yī)學院學報, 2014, 32(6):827-829.
[7] 張悅?cè)悖?劉志靜. 圍術期快速康復護理在提高胃腸手術患者療效及術后恢復中作用.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7, 15(34):100-102.
[8] 李銀玲, 王紅, 張雪.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胃癌手術前后護理中的應用. 當代護士, 2013(9):50-51.
[9] 李利. 圍手術期快速康復護理對胃腸手術患者療效及預后的影響. 江蘇醫(yī)藥, 2016, 42(12):1329-1331.
[10] 趙霞. 快速康復護理對胃腸道手術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 河南外科學雜志, 2016, 22(5):150-151.
[11] 宋秋香, 康海芬, 孫慧卿. 快速康復外科在胃腸道術后病人早期康復活動中的應用效果. 護理研究, 2017, 31(21):2670-2671.
[收稿日期:202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