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雪梅
摘 要:在新課標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做好小學數學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已經成為了業(yè)界內的重點課題之一。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影響,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較少,普遍缺乏主動創(chuàng)新與學習的能力。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本文將根據上述內容進行分析討論,以求得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問題;情景課堂;創(chuàng)設方法
1 引言
有效問題情境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來說更講究動態(tài)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能夠讓學生盡快的融入到課堂學習的氛圍當中,從而幫助師生之間實現有效的情感交流,激發(fā)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水平。
2 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具體意義
2.1 提升教學效率
小學階段的學生尚處于形象思維認知的階段,也就是說在這些好奇心強且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們當中,要想讓他們能夠對知識實現高效的吸收,就需要教師通過特定的學習問題情境來融入游戲活動或者是競賽活動,從而確保學生的智力開發(fā)能夠得到有效執(zhí)行。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就能夠讓學生充分具備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并且讓學生與教師之間配合得當,形成自主學習的優(yōu)良品質,從而綜合提升教學效率與水平。
2.2 增強師生互動
在問題情境教學創(chuàng)設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活動當中,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并且相對以往的教學模式,教師與學生能夠在更加平等和諧的環(huán)境下進行互動,互相之間敞開心扉,并且全身心的投入到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活動當中,引導學生主動完成學習,不僅讓他們在快樂的氛圍下完成了學習任務,更讓教師與學生之間打下了扎實的感情基礎,確保了學生與教師都能夠在高效率的問題情景創(chuàng)設活動中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3 有效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
3.1 趣味性故事情景
為了能夠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以及分析概括事物的能力,需要讓學生能夠在趣味故事當中被新鮮事物所吸引,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是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全面的提升的,所以應當從年齡特點出發(fā)來進行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學。
例如,在進行探索規(guī)律課題方面的教學時,就可以向學生介紹高斯的數學故事,像“從1加到100,總共的和為多少?”這樣的問題,對于剛剛進行加減運算學習的小學生來說,一定會感到十分的有難度,此時就可以給學生們穿插小故事,比如高斯面對這樣的復雜數學題,能夠很快的找到簡便計算的規(guī)律與運算方法,這說明了什么呢?先讓學生產生困惑,進而帶著問題往下分析,“這就說明數學很多時候主要在于使用的方法能否盡快的得出結果,而不是問題本身有多復雜,那么作為現在的你們應該如何去做呢?”,讓學生能夠積極的去發(fā)現數學當中存在的規(guī)律,從而學會尋找事半功倍的方法進行學習,運用這樣的方式才能激起學生的好勝心,愿意主動探索答案。
3.2 實用性游戲情景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會采取題海戰(zhàn)術來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強化訓練,學生也已經習慣就是通過被動的接收知識,而不是主動的去學習知識,在學習方式上通常是因循守舊且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的。所以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自身就應當審視自己原有的思維模式上存在的錯誤,讓小學的數學教學內容能夠與開發(fā)智力的實用性游戲相結合,再從游戲或軌道數學知識,引導學生思考這一現象又是如何實現的呢?幫助學生充分調動他們生活中所積累下的知識經驗與經歷來對抽象的數學概念進行剝絲抽繭般的問題分析,以此來收獲良好的理解能力,從而幫助學生在掌握學習方法與方向上實現有效的發(fā)展,確保學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成功地開展數學游戲來達到教學目的。
3.3 對比性實際情景
學生對于抽象知識概念的理解障礙,教師可以通過將概念進行具象化來幫助學生對事物之間的聯系進行理解,也就是說這些概念都可以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進行聯系與類比,同時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場景,例如在學習毫米分米的認識中,就可以利用不同的位置舉例來引導學生,比如,請大家來看一看自己的橡皮長度應該用哪個單位來表達?而書本和課桌的長度又應該用哪個單位來表達?通過運用這些隨手可見的物品,讓學生能夠充分的對數學單位的使用進行理解與認知,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降低教師的教學難度。
3.4 挑戰(zhàn)性懸念情景
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通常好奇心較強,所以就可以根據這一性格特點來實施懸念式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對于數學的求知欲,也就是說教學本身并不是單單只是要求學生在知識上的理解有多么全面,而是要讓學生的心底產生對知識渴求的欲望。如,在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時,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就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比較新穎的問題,“大家都知道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那如果我將它分為兩個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這時候兩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又分別應該是多少呢?”,為整個課堂提供有趣的懸念。在學生只接觸過獨立的一個三角形內角和度數的基礎上,增加了問題的難度,在學生對該問題進行踴躍思考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分組來自主學習討論,讓學生在數學教學的積極氛圍當中,對知識點產生各種各樣的疑問,并且想方設法的去解決和尋找解決方法,最終獲得三角形內角和度數與三角形大小無關的知識。擺脫依賴教師講授知識的束縛,教師也能夠更容易的為自己接下來的教學內容做好相應的鋪墊。
4 結束語
綜上,應當積極的為學生進行數學課堂的問題情景創(chuàng)設,在學生與數學的理論知識海洋當中構建起一道穩(wěn)固的橋梁,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幫助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使得數學教學任務能夠在小學階段得到有效的展開。
參考文獻
[1]孔維程.小學數學教學情境課堂的創(chuàng)設方法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39):202-203.
[2]張曼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方法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6(3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