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筱
摘?要:“錯題”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是十分常見的,它的出現頻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學習成績。如何有效的在小學數學中使用糾錯本呢?這是小學數學老師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糾錯本;使用方法
由于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比較復雜、抽象的學科,加上小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尚未形成,所以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經常會見到各種錯誤。面對學生這樣那樣的數學錯誤,教師一般會將原因歸結為學生粗心,然后則試圖通過大量的重復練習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降低錯誤率,但往往事倍功半。鑒于此,本人就結合自身教學的實踐來談一談自己的做法和思考。
一、建立“糾錯本”的好處
1.“糾錯本”是自身錯誤的系統(tǒng)總匯
在“糾錯本”使用的問題上,有的學生并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習慣,他們認為把這些試卷上、練習冊上的錯誤習題都在本體上進行修改是非常便于以后復習的,和記錄在“糾錯本”上的效果也是一樣的。
2.“糾錯本”能改變學生對待錯誤的態(tài)度
學生在“糾錯本”的記錄中可以知道自己在數學知識上的薄弱點,慢慢地他們就會針對自己的薄弱點進行攻堅練習,從錯誤中提取經驗和教訓,以逐漸提高自己的做題能力。所以學生們應該珍惜錯誤,珍惜還有“犯錯”的機會,應該積極地對待每一個或大或小的錯誤,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正確地、開心地、高效地去糾正錯誤。
3.“糾錯本”能改掉學生粗心大意的壞習慣
正是因為學生能夠在錯題中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才能的進行錯題總結,所以,學生就能夠在讀題、解題以及題后檢查中更加地認真和細心,久而久之,學生粗心大意的毛病就能得以剔除,一絲不茍的習慣就能得以養(yǎng)成。
二、如何建立“糾錯本”
1.錯題不是簡單的抄錄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不乏有很多這樣的學生:他們知道自己所做的這道題錯了,卻不以為然,更不會進行深刻的認識和探究。所以,即使讓他們立刻再做一遍一模一樣的題目,也可能拿不到滿分。因為,其中的做題步驟很重要,少一步都是不完整的過程,都是失分的著眼點。所以,“糾錯本”的建立對于這類學生來說很有必要。
2.讓“錯”變得更清晰
“糾錯本”中錯題的記錄應該有條不紊,而不是雜亂無章;應該整潔地做出錯題分類,而不是混為一談;例如:在“糾錯本”中用紅色圓珠筆標記出“概念混淆類”“思路錯誤類”,用藍色圓珠筆標出“理解錯誤類”以及“審題粗心類”等。這樣就能讓自己錯的明明白白,錯的一目了然,錯的清晰明了,對預防同類問題的再次出現具有著十分良好的效果。
3.及時糾錯
糾錯這個事情是最拖延不得的,應該在理解之后馬上記錄在“糾錯本”上,否則,時間越久,忘的越多,步驟中的重要細節(jié)也會越來越模糊。所以,要將“及時糾錯”重視起來,要做到實而不虛。
三、使用“糾錯本”的方法和策略
1.經常翻看“糾錯本”
我們都聽過孔子的“溫故知新”,所以,建立“糾錯本”不是讓學生束之高閣,而是應該經常拿來閱讀、經常翻看,這樣才能使學生抄錄的每一個錯題發(fā)揮其最大作用和應用價值。
2.做好自我反思和總結
第一,要求學生要在抄寫題目的同時進行自我反思,反思為什么會做錯?是粗心?還是數學教師強調的重難點知識沒有掌握?第二,強調學生在重解題目的過程中要多理解題目的內涵和意義,多思考題目中所蘊含的知識點和考察點,爭取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3.進行“糾錯本”的階段性整理
“糾錯本”的建立僅靠學生自己是難以完成的,還得依靠父母的指導和監(jiān)督。比如:父母每天下班后花一點小時間與孩子進行錯題的“裁剪合作”,并幫助孩子將裁剪的錯題張貼在“糾錯本”上,且致力于讓孩子養(yǎng)成這一“裁剪合作”的習慣,長此以往,學生建立“糾錯本”的信心和分析錯題的耐心就會得到很好的樹立與培養(yǎng)。
四、結語
總之,糾正錯誤是進步的開始,建立“糾錯本”要堅持,要有毅力,不能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因為“糾錯本”使用的時間越長,它所沉淀的知識就越深厚,對學生自身的用處也就越大。
參考文獻:
[1]王越娟.典型錯題在教學改進中的應用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5(05).
[2]余永慶.變“錯”為“寶”共同成長——小學生數學錯題分析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