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亞娟
摘??要:社會責任感是當前社會對于學生素質發(fā)展的基礎性要求,只有學生具備社會責任感,才能夠遵守行為道德規(guī)范,為社會發(fā)展貢獻應有的力量。當前我國高中政治教育工作應當緊密結合社會責任感,通過政治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從而潛移默化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诖吮尘跋路治鎏骄扛咧姓谓虒W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責任感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以及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高中政治;創(chuàng)新教學;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0-0096-02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對于社會發(fā)展而言,每個人都有基本的責任和權利,這也是當前高中生最為基礎的素質要求,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部分高中生對于社會的認知十分片面,缺乏認知的深度與廣度,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對自己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認識模糊,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有效滲透社會責任感教育,能夠提高政治教育實效性。
1.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意義
社會責任感相當于對于社會應當主動承擔的責任,是個人需要對社會付出的責任意識,也是屬于一種自我覺悟。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進行高中政治教學引導,但是學生在高中政治學習過程中,對于社會的認識發(fā)展并未全面,缺乏社會經驗,難以正確認識到自己對社會發(fā)展應當承擔的重要責任。所以高中政治教學必須要承擔專業(yè)教學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高中政治實踐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社會責任感對于自身發(fā)展的重要性,由于部分學生并沒有踏入到社會,所以對于責任意識重視程度較低,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不能夠很好的認識到自身應該承擔哪些責任。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的認知理念,就要提高學生的良好思維動力,幫助學生在探索當中樹立科學學習思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理念。
2.高中政治課程當中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所存在的問題
(1)理論與實踐相互脫節(jié),導致學生缺乏實踐能力
教師在高中政治教育教學當中,要通過理論知識傳遞引導的教學策略來培養(yǎng)學生對于高中政治內容的積累能力。但是由于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對于理論技術知識掌握較為豐富,但是缺乏實際性的操作能力,所以學生在面對社會問題時不能夠采取紙上談兵的策略,而是通過將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來進行科學的引導。但是由于教師在教育教學當中只注重理論基礎知識的引導,導致學生很難將事件與理論相互結合,進而嚴重的影響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培養(yǎng),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責任感不夠明確。
(2)不良風氣難以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
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逐步發(fā)展和進步,各行各業(yè)之間交流越來越頻繁,國與國之間文化滲透的現(xiàn)象也越來越嚴重,所以當西方國家的不良風氣引入到我國社會當中,從而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例如,當前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嚴重盛行,腐蝕著高中學生的學習思想和艱苦奮斗精神,對于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起到了反面性的作用,很難有效地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嚴重阻礙了當前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與社會的進步和提升。
(3)忽視學生主體地位,過于注重自身教學
在高中政治教育教學當中,由于教師過于注重教授學生理論基礎知識,忽視了學生的實踐探究積極性培養(yǎng),導致學生在高中政治學習過程當中的個人綜合素質重視程度較低。由于政治課程要以學生為主體,但是由于部分教師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以自我為教學的中心,在課堂當中,通過知識的傳遞和引導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死板的教學方法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個人學習興趣。教師在教育教學當中難以有效的信任學生,導致學生很難積極的融入到課堂實踐活動當中,所以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有所缺失。教師與學生溝通交流不夠順暢,所以導致學生不理解教師的教學行為,對于學生個人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升有著一定的阻礙作用。
3.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途徑
(1)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習慣
教師在高中政治實踐教學當中,要通過對于每一節(jié)單元中的內容進行深入性的分析和探索,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在每一節(jié)單元課學習當中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良好的學習思路。教師也要注重在實踐教學當中觀察高中生的學習狀況以及學習思維,通過引導高中生學會探究學會討論,并且在討論當中對于問題進行充分的分析和學習,從而有效的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樹立良好的社會責任感。例如,教師在高中政治教學當中,可以通過“就業(yè)與自主創(chuàng)業(yè)”進行教育的引導,教師要幫助學生通過制作課堂作業(yè),讓學生在課后進行準備和探究,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思路。教師也要讓學生在學習當中分為若干個小組,深入到人才市場當中進行觀察和思考,并且了解當前就業(yè)形勢的現(xiàn)狀,增強學生在就業(yè)與創(chuàng)業(yè)當中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責任意識,強化學生的綜合競爭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使學生能夠通過面對當前的就業(yè)形勢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探索,從而有效的緩解學生自身的學習壓力和競爭壓力。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相關的要求,領導學生本著對自己負責的原則,對于自身的未來進行有效的規(guī)劃和引導,從而逐步的提升學生的競爭能力和良好的競爭思維,提高學生在學習當中的各科素養(yǎng)。
(2)充分挖掘教材資源
教師要通過當前的課本教學內容深入性的挖掘教材資源,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并且依據(jù)社會當中的教學素材進行教學資源的特征,使學生能夠在高中政治學習當中樹立科學的學習目標和良好的學習理念。教師通過政治課本當中的教學內容,向學生傳播其中的價值觀念,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認知觀點,并且在內容挖掘當中,教師在給予一定的細致講解,從而有效地引導學生樹立科學學習思維。教師需要在實踐教育當中滲透社會責任感的教學思想。例如,教師要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以及思想狀況,挖掘學生與社會責任感相關的事例進行教學的講解,讓學生能夠了解當前學生先進的思想觀念,為學生樹立科學的榜樣意識,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責任觀念,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也要在教育教學當中端正自身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方法,為學生樹立榜樣作用,通過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樹立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教師通過重視自身的言行舉止,在實踐教學當中充分的挖掘教學當中的內容,從而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意識,讓學生體會到社會責任感,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的應用。教師也可以加大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意識,通過在校園內來宣傳社會責任感的重要知識點,為學生播放相應的教學素材,使學生能夠在素材當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
(3)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形式
教師在高中政治教育教學當中,要提升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可以從教學角度進行教育的分析和拓展,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利用辯論會演講會的形式來提升學生課堂的學習能力,改變以往的課堂教學方法,利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在實現(xiàn)教學當中進行積極的引導和拓展。教師也要在教學活動當中滲透到學生群體中,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使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進行及時的表達,從而提升學生在表達當中的問題分析能力和知識掌握能力。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過程當中,要提高學生的積累能力,由于社會責任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培養(yǎng)的,所以教師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引導學生學會慢慢積累,通過從入學開始就要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立意用學生守則來引導學生學會行為規(guī)范,使學生能夠嚴格要求自我,并且在校園建設過程當中塑造良好的教學氣氛,讓學生能夠在良好的環(huán)境當中感受責任意識與道德素養(yǎng),從而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正確認識到社會責任感是學生發(fā)展的重要基礎,高中階段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要階段,教師必須要將社會責任感,有效融入到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更新教育教學方法,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黃瀅.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基于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法治教育的視角[J].學術論壇,2016.38(05):74-75
[2]朱開群.“深度學習”觀映照下的思想政治課深度教學—基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思考[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6.13(28):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