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蕾
【摘要】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融合了教學引導與教學啟發(fā)的音樂游戲更受小學生的歡迎,能夠使小學生帶著飽滿的熱情與集中的精力投入到教師開展各類教學或者訓練活動中。因此,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的特性以及所執(zhí)教年級小學生的游戲偏好設計音樂游戲,然后借助音樂游戲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使得課堂教學過程的有效性得以提升,并且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音樂;游戲教學;實踐研究
在小學生的思維中,小學音樂的旋律、節(jié)奏等特點是他們關注這門學科主要原因。而在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秉承著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理念,較為重視課堂上的理論內容教學。這樣的教學理念并沒有錯誤,但是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忽視了小學生的活潑特性,對理論內容的課堂占比以及其他內容的趣味性設計不足,以至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了打擊。對此,教師應當合理融入音樂游戲,以合理地設計提升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
一、開展還原式游戲,輔助理解音樂內涵
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音樂中的情感與內涵是理論與審美教育的重要目標,也是教學的難點。由于小學生情感閱歷的淺薄以及對世事認知的粗淺情況,教師較難以口語以及學生的聆聽過程使學生理解音樂的內涵以及深邃思想。對此,教師可以設計便開展情境還原式游戲,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情境中感知音樂中蘊藏的內涵。
以花城版一年級下冊的童謠《落雨大》的教學為例,這首童謠主要表現(xiàn)的是輕松活潑的雨中情趣,而小學生在學習這首童謠時往往會忽視其情趣,只關注童謠的歡快旋律。對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落雨古街道的情境,然后在情境中組織開展還原式游戲。在游戲中,教師首先只展示一張“大雨浸街”的圖片,然后以此播放教師準備的不同大小的雨聲、雷聲、閃電的動畫。隨后,教師可以先播放幾遍童謠,讓學生對童謠旋律以及情感有基礎的認知。在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分別說一說童謠講了什么故事,以及他們認為該選擇哪種聲音更符合童謠的背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紛紛開動腦筋,將童謠編成不同的故事。如,有的學生認為大嫂是穿著花鞋去給大哥送傘,有的學生認為是街上既有賣柴的大哥還有逛街的大嫂等。并且,學生們還能會爭論該使用何種聲音代表雨勢。總體而言,通過設計情境引導學生編故事,教師能夠讓學生代入童謠角色中,對音樂中蘊含的文化、情感有更加深刻的體驗。
二、開展訓練類游戲,輔助提升綜合能力
在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中,節(jié)奏、音準等內容的教學與情感的教學同為教學的難點。情感可以借助情境游戲的方式輔助學生體驗,音準的訓練同樣也可以借助訓練類的游戲有效地在課堂上開展。教師可以學生易于接受的生活事物為游戲的載體或者元素,開展比賽類的訓練游戲,以此增強學生的訓練動力,并且增強枯燥訓練活動的趣味程度。
依舊以《落雨大》為例,這首童謠雖然簡單,但是依舊能夠作為對學生進行旋律、節(jié)奏訓練的良好載體。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三角鐵、雙響桶等樂器,以引導學生使用這些樂器給童謠伴奏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對學生、節(jié)奏的感知能力。教師首先應當演示三角鐵和雙響桶的演奏方式,并在學生們體驗之后挑選部分學生練習這兩種樂器。隨后,教師將學生們分成小組,并確保每個小組中都有一位使用三角鐵和雙響桶的學生,并以此開展演唱競賽,即每個小組各自練習童謠的演唱,然后比一比哪個小組唱的最好、樂器配成的音樂最動聽、樂器與演唱的配合程度最好。在設立這三個競賽訓練目標之后,教師便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練習。在競賽游戲的激勵下,學生們的演唱以及樂器演奏的熱情會被激發(fā)出來。此時,教師便需要提示學生著重注意對童謠節(jié)奏的感知。比如,教師可以引導演唱的學生配合演奏樂器的同學進行輕輕拍掌,或者直接指出部分學生在節(jié)奏上的錯誤之處??傮w而言,開展以訓練為目的的競賽類游戲,教師可以有效引導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學習與訓練,使學生得到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三、開展個性化游戲,輔助學生發(fā)展特長
在當前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成為了教學的重要內容。而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目的為體現(xiàn)學生個性以及發(fā)展學生特長的個性化游戲,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能夠選擇自己喜好的內容進行著重發(fā)展。而要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就需要教師對教學過程與內容進行多樣化的設計,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選擇。
以花城版教材五年級下冊《蝸牛與黃鸝鳥》的教學為例,這一首歌的在“認識音樂節(jié)奏(五)”的課時下,其主要教學目的不言而喻,同時這一首歌曲的故事性以及趣味性又較強,對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為學生設計能夠輔助學生發(fā)展特長的游戲。在音樂教學中,學生的個性與特長一般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歌唱能力,其二是樂器擊能力。教師便可以在教學完本節(jié)課的基礎內容之后,將歌曲改編成為音樂劇,然后讓學生分別選擇自己喜好的內容,參與到音樂劇的表演中。具體而言,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蝸牛、黃鸝鳥、大樹的頭飾,三角鐵等樂器。然后,教師讓學生們分別選擇自己擅長的內容,并將他們組成小組,對他們進行重點鞏固教學。比如,許多學生喜好唱歌,那么教師便可以將他們分成蝸牛和黃鸝鳥兩個陣營,并對他們進行指導,引導他們在演唱過程中加入感情。比如,在1-4小節(jié)中,學生應當以富有彈性、較為歡快的聲音表現(xiàn)樹芽萌發(fā)的狀態(tài);而在17-24小節(jié)中,學生應當以堅定且自信的聲音表現(xiàn)蝸牛的堅毅意志。如此,通過學生進行分組指導,教師能夠在學生均衡發(fā)展的情況下,促進學生個性的成長,提升音樂課堂教學的價值。
四、開展合作式游戲,輔助增強課堂效率
合作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尤為重要,其重要性不僅僅在于提升合唱教學的有效性,還在于當今社會中合作能力是高素質人才所需要具備的重要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基于合唱教學等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合作式游戲教學內容,以此增強課堂教學的質量,并促進學生合作能力的發(fā)展。
以花城版六年級欣賞課《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的教學為例,雖然教材將這首歌安排在欣賞板塊,但是處于立德樹人等目的,教師應當教會學生唱這首歌。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四個大組,以此進行組內合唱、組間競爭的教學游戲。在教學游戲中,教師可以先讓各小組先輪流齊唱一遍,然后教師指出各個小組的缺陷,以此對各小組的合唱訓練指明方向。在自身缺陷的刺激以及爭奪榮譽的激勵下,學生們會迸發(fā)出較強的合作積極性。此時,教師再為學生指出合作的一些引導。比如,小組可以間隔一人的方式分成兩個部分,以此尋找出跑調的學生。或者,教師可以引導各小組尋找出小組中節(jié)奏感較好的學生,然后由該學生站在前列以揮手的方式帶動整個小組的節(jié)奏。如此,教師能夠借助合作式游戲,輔助增強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而要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不僅僅需要教師優(yōu)化教學的內容,還需要教師優(yōu)化教學的形式,使學生甘于接受教師設計的較為全面的內容。而對于小學階段的音樂課程,游戲是能夠融合理論與實踐等多種教育內容的教學形式,且符合小學生的學習認知偏好,對小學生極強的吸引力。并且多樣化的游戲形式還能夠對學生的思維產生積極影響,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志紅.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音樂,2020(06):64-65.
[2]鐘荔燕.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20,6(10):109-110.
[3]周麗.淺談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北方音樂,2020(03):132+135.
[4]章悠.結合音樂游戲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趣味性[J].北方音樂,2019,39(24):192+202.
[5]張振雪.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3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