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精艷
摘 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育體制中提出的要求以“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對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在課堂上除了傳授知識以外,教師應注重結合勵志故事、愛國詩篇滲透愛國情懷,以及落實“立德樹人”教育觀念。同時,教師還可以講述勵志故事,或者教師在與學生溝通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有利于改變學生不正確的觀念,并且,推動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質。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28,H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20-0030-01
小學階段的學生是養(yǎng)成良好習慣、形成良好品格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學中教師在關注學生成績的同時,還應注重素質教育,從而落實“立德樹人”的措施,能夠促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教育下積極改變不好的習慣,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有利于推動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同時提高學生道德素養(yǎng)。
一、講解課文內容時滲透德育教育
當前,教師為了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在教學中詳細講解課文內容,并在講解過程中結合課文主旨滲透德育教育,能夠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主人公的品質,并調動學生積極改正自身不足之處,使學生不斷完善自我,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和德育教育效果。
例如:學習《司馬光》時,教師講解文中司馬光舍己救人,并且文中詳細描寫了主人公非常機智勇敢,快速救出掉入缸中的小伙伴,體現出司馬光樂于助人、非常勇敢的品質,學生在聽講過程中接受德育教育,并且意識到應向司馬光學習,進而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品格,并在學習和生活中主動提供幫助,逐漸改變學生自私、自我的性格,進而形成樂于助人的品格。同時,學生更加勇敢和堅強,說明教學中教師根據課文內容滲透德育教育,不僅落實“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同時也提升素質教育效果。
二、講勵志故事,引導學生樹立榜樣
小學語文教師為了實現“立德樹人”教學目標,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預留充足的時間講述勵志故事,小學生對故事比較感興趣,從而認真聽講,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了解到巴金沒有機會上大學,靠自己不斷努力拼搏進取,并且,朝著目標奮斗,最終寫出很多著名的作品。同時,還可以講述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長征隊伍克服千難萬險,歷經磨難最終達到終點,體現出紅軍戰(zhàn)士們英勇、不怕吃苦、不畏懼困難的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并告訴學生應將革命烈士、勵志人物作為自己終身學習的榜樣,調動學生主動樹立起榜樣,向榜樣學習和致敬,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道德觀。此外,學生更加努力學習,堅信自己的付出總會有所收獲。可見,教學中通過講述一些勵志小故事,不僅實現了“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同時也培養(yǎng)出更多德才兼?zhèn)涞膶W生,有利于推動學生更好地成長和發(fā)展。
三、結合愛國詩篇,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
新課標中強調教學中應以“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目的,并要求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教育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從而結合愛國詩篇滲透愛國情懷,能夠促使學生熱愛祖國,因此,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講解《過零丁洋》《春望》《示兒》等有關于愛國的詩詞歌賦,學生在聽講過程中愛國情懷油然而生,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深入理解詩詞字句的含義,且在完全理解的基礎上,扎實掌握詩人抒發(fā)的情感。此外,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立德樹人”教育,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學習詩人高尚的品格,使其在學習中更加熱愛祖國,立志為國家做出貢獻,進而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梢姡鶕蹏娫~滲透素質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主動性和道德素養(yǎng)。因此,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講解不同的愛國詩篇,以此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教育觀念,以此同時,取得較好的素質教育效果。
四、師生溝通中引導樹立正確的三觀
教學中教師在講解知識時應多與學生互動和交流,溝通中及時發(fā)現學生對于事物的看法不正確的地方,而且非常偏激,如果不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思想觀念,那么學生很容易樹立不正確的三觀,對于學生日后發(fā)展和成長十分不利,并且,不符合“立德樹人”教育要求,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耐心地教導學生,并在教育過程中通過講解一些真實的實例告訴學生應注重自我素質和道德素養(yǎng)的提高,不重視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舉止,一旦養(yǎng)成不好的習慣,很難改正,必然會影響人際交往和日后發(fā)展,從而調動學生積極接受教育,主動約束和管理自我。此外,教育學生正確看到事物,任何事情都應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分析過程中如果與他人想法不一致,應相互交流和探討,若出言不遜,或者隨意打斷別人發(fā)言都是不禮貌的行為,從而使學生在教師的教育下樹立正確的三觀,且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五、總結
小學語文教師為了完成“立德樹人”教育任務,在實際的教學中應積極根據課文內容滲透德育教育,并詳細講解愛國詩篇、勵志故事,能夠使學生主動學習高尚的品格,同時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懷。除此之外,教師應多與學生溝通,使學生明確哪些行為不文明,從而主動改掉壞毛病,積極學習良好的品質,此外,在教師耐心的教育和教導下,形成正確的三觀,有利于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董翠穎.小學語文教學如何落實“立德樹人”[J].學周刊,2019(19):76.
[2]李波.小學語文教學評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對策[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