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秀玲
關鍵詞:高中作文教學;問題分析;應對策略
新課改對高中作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應注重對學生進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但現階段的高中作文教學普遍存在著學生寫作積極性不高、缺乏寫作素材的積累、教學方法陳舊等一系列問題,直接影響著高中作文教學的效率。這就需要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結合時代的要求,注重對學生寫作興趣、寫作習慣、思維能力等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盡快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
1.學生對寫作缺乏興趣。學習興趣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對寫作訓練的積極性,是推動高中作文教學有效開展的內在動力。但是一直以來,學生缺乏寫作的興趣,有的學生甚至對作文訓練產生抵觸心理,這導致學生在作文訓練中投入的精力和時間不夠,從而造成高中作文教學效率低下。
2.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系統(tǒng)的工程,而高中階段學生的作文水平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從小學到高中以來作文訓練的集中體現。在現階段高中作文訓練中,有很多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這就說明長期以來教師忽視了對學生良好寫作習慣的培養(yǎng)。
3.學生思維能力欠缺。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是抱著強烈的功利目的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學生在考試中取得良好的成績,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了對學生進行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就導致學生的作文只是華麗辭藻的堆砌,很多作文沒有學生自己真實情感和觀點的融入。
4.教學模式固化、陳舊。在現階段的高中作文教學中,有些教師仍然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學中沒有考慮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而一味進行“一刀切”式的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部分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這種做法會打擊一部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導致學生作文訓練的效率低下,效果不佳。
1.教師應利用各種途徑,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興趣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但是現階段的高中作文教學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學生寫作興趣的缺失。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各種途徑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積極性。首先,教師應轉變自己對作文教學的不良觀念,充分重視高中寫作教學的重要意義,進而積極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其次,教師還應在高中作文教學中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了解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并通過積極引導和表揚、鼓勵等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產生寫作的激情和表達的欲望。最后,教師還應對高中作文教學的手段與學習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和完善,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生寫作訓練的過程中引導并鼓勵他們從自身的生活實際入手,我手寫我心,通過對自己生活中瑣事的記錄,來抒發(fā)真實的情感,從而使學生對寫作產生強烈的興趣。
2.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進行終身學習、實現終身發(fā)展的重要保證。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教師同樣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樹立恰當的寫作目標。樹立學習目標是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寫作教學中,教師通過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長、短期寫作目標,使學生在自主分配訓練時間的基礎上,得到寫作能力的提高。其次,教師還應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學習習慣。在高中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寫作的教學與訓練的活動中,通過寫作技巧、寫作方法的掌握和寫作訓練的積極參與,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最后,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養(yǎng)成勤于寫作、樂于寫作的習慣。高中階段的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已基本形成,對于事物的看法也日漸成熟,他們心理敏感,對于社會現象善于進行自主地分析與思考。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鼓勵他們將自己的觀點通過寫作恰當地表達出來,并借此抒發(fā)積極向上的情感,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樂于寫作的習慣。
3.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動下,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理念已經成為當下作文教學中的指導理念。學生不僅應具有較強的寫作能力,還應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才能使學生創(chuàng)作出具有個性的文學作品。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高中作文教學中通過一些新穎題材的設置,引導學生針對這些題材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具有個性的寫作訓練,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和發(fā)展。
4.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寫作素材的豐富與否直接影響著學生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師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素材的長期積累,從而促使學生厚積薄發(fā)。首先,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熱愛閱讀的習慣。學生的寫作素材一部分是從其日常生活中積累的,需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細致地觀察和認真思考,并及時將自己靈感的火花記錄下來,以便用于今后的寫作。閱讀是學生進行寫作素材積累的重要途徑,教師應鼓勵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并通過寫讀后感和摘抄優(yōu)美語句來豐富作文素材,打牢文字功底,從而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逐步提高。
5.因人而異,對學生進行具有差異化的作文教學。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寫作水平、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等基本情況,并根據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化差異,制定不同的寫作目標、訓練方法和寫作計劃,促使學生能夠實現具有個性化的發(fā)展和全面的進步。例如,對于邏輯思維較差的學生,一般其對議論文等文體的把握會困難一些,教師就可以為這部分學生增加一些鍛煉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增強學生對議論文的學習及訓練,從而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均衡發(fā)展。同時教師還應在寫作評價的環(huán)節(jié)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和自信心。
總之,在高中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通過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和思維能力、鼓勵學生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對學生實施具有個性化的差異教學等方式,有效地促進學生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的提高,為其今后的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杜淑英.高中作文教學中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中學語文,2016,(27) .
[2]劉紅艷.高中作文教學面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 2006,(8) .
作者簡介:雷秀玲(1976—),女,河北省三河市第一中學一級教師,主研方向為高中作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