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文
【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的道德精華,體現(xiàn)了當代社會時代主流價值觀,并支配和引領著其他價值觀,與此同時,也是我國全體公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因此,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將其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是推進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任。學校應有計劃有目的地采取多種方式方法,創(chuàng)新家庭、社會教育和學校多方相結合的形式,制定和完善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教學效率。初中生是祖國之未來,社會之棟梁,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和建設者??v觀古今,這個年齡段正是人生中最具有激情富有理想的階段,也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對初中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至關重要。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初中法治課;方式;實踐
道德與法治課課堂是推進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中之重,通過課堂同學們能了解目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現(xiàn)狀及初中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情況。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于當代青少年而言,想要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得將其與日常社會生活、實踐相結合,要把價值觀的影響擴大到無所不在、無處不在,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形。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及現(xiàn)狀
本學期,學校政治研究小組積極開展了多種課題研究活動,與此同時,還制定了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的相關課題,其中涉及對部分學生、家長、在校教師及領導進行的訪問交流,交流中多數(shù)內(nèi)容是關于核心價值觀的學習。隨后研究小組針對此次活動進行了認真分析,找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的一些短板,對其進行了以下歸納:
(一)初中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識程度較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學的事例缺乏生活性
調(diào)查結果顯示,不少學生存在根本不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nèi)容、價值及其作用,更有甚者,急功近利,崇洋媚外,過度崇拜和追求外國文化,以權、錢、位作為人生目標。初中某一教材中出現(xiàn)過類似“初中生出國體驗生活”事例,許多城市的初中生也從未開展過此類活動,更不用說是農(nóng)村的初中生了。這就會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時的實用性降低,并且大大降低了教學效果。
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事例對于城市的初中生來說更加熟悉,對于一些農(nóng)村初中生來說,反而更難理解和體會,出現(xiàn)這一情況的根源是因為目前我國城鄉(xiāng)發(fā)展不平衡,城鄉(xiāng)經(jīng)濟發(fā)展差距較大,許多偏遠地區(qū)的初中生沒見過地鐵動車,而城市的初中生出國旅游成為平常。教材中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還是相關工作人員在編纂教材過程中沒有考慮目前我國城鄉(xiāng)發(fā)展的現(xiàn)狀。
(二)初中相關授課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教學目標不夠明確,教師素質(zhì)亟待提升
初中道德和法治課堂中,教師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引路人和指導者,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初中道德和法治課堂的主力軍。但是,目前初中相關授課教師師資隊伍分布不合理,主要表現(xiàn)在授課教師的年齡結構失調(diào)、平均年齡偏大、缺少高學歷人才、專業(yè)不對口、城鄉(xiāng)教師整體素質(zhì)差距較大,教學的主力軍年齡大約在45~50歲,師范類非政治、法律畢業(yè)的還達不到整體師資的50%,這直接導致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師資隊伍的非專業(yè)性。經(jīng)過國家及學校的努力,將近70%的初中道德和法治授課教師的第一學歷得到提升,但高端人才仍然屈指可數(shù),而且主要集中在城市比較發(fā)達的區(qū)域,直接造成初中道德和法治授課教師的人才稀少,與此同時,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高級職稱等優(yōu)秀師資也主要集中在城市比較發(fā)達的區(qū)域,當前這種城鄉(xiāng)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師的師資情況影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融入初中道德和法治課的實際效果,也影響了城鄉(xiāng)義務教育的公平。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方式與實踐
一事物進入另一事物中,經(jīng)過銜接達到所需要的目標叫作融入,對于人來說,融入指的是精神上的接納和融合。本文所述的“融入”是國家提出的“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具體而言就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日常課程相融合,以此編寫法治教材和教授初中思想道德。目的是讓廣大學生自覺運用、正確使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實踐指導,通過實踐深化理解,最后達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學生身心相融入的目的。
(一)制訂與完善生活化教材,教材應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
在教學中最直接最主要的教學育人載體就是教材,教材的質(zhì)量高低直接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否能有效融入初中道德和法治課中,所以對于初中道德和法治課相關教材的編纂和修訂勢必要認認真真,一絲不茍。要把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教材事例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使學生在生活中自我體驗、感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產(chǎn)生理想的教學效果,從而幫助初中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此同時,由于初中生的認知規(guī)律比較特殊,這就要求教材編纂人員在教材的編纂、修訂和完善的過程中要注意教學知識的創(chuàng)新性、學生認知的規(guī)律性和事例編排的生活性。
(二)提升相關授課教師教學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力軍、指導者,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初中道德和法治課中教師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因此,教師對教材知識的理解應做到全面且透徹的理解,注重提高自身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增強科學修養(yǎng),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優(yōu)化課程教學、明確教學目標,在融入過程中對出現(xiàn)的問題要進行反思,重視整合各個方面的學習資源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提高教師的師資水平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具備授課技能,授課技能主要包括對課程內(nèi)容的組織和選擇、對目標的解讀、對課程合理的決策能力及課程情景的識別;其次,要提高專業(yè)性,具備相關專業(yè)知識,對于教育科研來說,要求有寬容、開放、民主的專業(yè)態(tài)度,敢于承擔責任,在教學時要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學生。
(三)重校風建設,提高學生的融合意識
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也是教學育人的主要場所,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道德與法治課的有效融合,校風建設十分重要。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校風對學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同時也能給學生建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如果受良好校風的熏陶,再加上初中道德和法治課程的教育,兩者進行有效融合勢必會產(chǎn)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校風建設首先應以實體建設為根本,校方可以從體育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基礎設施入手,布置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圖畫,重視學校的標志性元素,如校服、校牌、?;铡⑿8璧仍谌粘I钪袑鬟f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次,以無形的精神為根本,校方可以通過建設校園文化增強兩者的有效融入,校園文化是整個學校價值追求的體現(xiàn)。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學模式是溝通理論與實踐的重要紐帶,初中生是朝氣蓬勃的,是未來社會主義的接班人,這個群體的精神文明素養(yǎng)都代表了社會文明程度,體現(xiàn)了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教育初中生從理論轉(zhuǎn)化成實踐還需一個過程,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因材施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道德與法治課堂中,促使祖國新一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責任編輯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