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柏
【摘 ?要】近年來,我國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就,但隨之也出現了資源短缺、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只有回歸本性、追尋生態(tài),才能讓人與自然得到和諧發(fā)展。原生態(tài),即沒有經歷過人工影響的,處于原始的生存發(fā)展狀態(tài)。原生態(tài)是去了裝飾、表演、打磨的課堂,要還課堂的本來面目,關注人本、常態(tài)生活,讓師生從課堂教學中獲得幸福感。原生態(tài),以人為起點,回歸本真,重教書也重育人,讓生命得到自然發(fā)展。在原生態(tài)課堂中,師生關系融洽、教法豐富多樣,能喚醒學生的生命體驗,追求學生的個性表達,促進學生的自我實現。
【關鍵詞】小學數學;原生態(tài)課堂;構建
一、轉移重心,重構學本課堂
傳統(tǒng)教學中,“教”成為教學的中心,圍繞這個中心開展復習引入、遷移新授、鞏固知識、小結作業(yè)的模式,在原生態(tài)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變“教”為“學”,要借助于導學案、問題化學習等方式促進學本課堂的構建。教師設計情境任務,引學生閱讀材料、觀看微視頻或完成嘗試練習,學生在閱讀、思考、分析中產生情意的融入。教師要引導學生借助情境去開展操作、交流,分享自己探究的成果,并相互提出一些問題,在互學互研中促進理解。學生個人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在組內進行探討、組際間的互問互答等增進學生的理解。教師要鼓勵學生親歷知識獲取的過程,讓學生的情智獲得滿足。學生只有親歷體驗的過程,才能獲得充分感知,才能產生深度的理解。教師要鼓勵學生去質疑、反思、運用,促進自身技能的提升、數學素養(yǎng)的形成。教師要讓學于生,引領小組成員要梳理知識,表達自己的感想,提出新的問題,在回望與思考中產生學習新知的動力。
二、促進交流,重建對話課堂
在原生態(tài)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獨霸課堂的話語權,從獨白向對話轉變,促進教師、學生、教材之間的對話,為學生留有對話的空間,讓多元的思維彼此交織。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的話語有一定的隨意性,積極評價少、虛假表揚多,學生被動應答,不敢表達觀點、提出質疑,教師要加強對話交流,讓信息的互換、智慧的分享成為可能。教師要優(yōu)化用語,能調節(jié)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思考,對話要具有啟發(fā)性、情感性,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如“我很欣賞你的看法,你能說說你是如何想的嗎?你能說說你是如何得到這個結論的?”教師要優(yōu)化學生用語,要引導學生展開對話,促進精彩生成。學會使用分享用語,說出自己的發(fā)現;學會使用疑問用語,拋磚引玉,讓大家再進行補充;學會使用評價用語,通過評價他人,使自己對知識的認識更全面。教師要倡導學生本位,讓他們立于課堂的中央,以自己的思維去判斷,以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在分享、表達、創(chuàng)造中促進素質的提升。教師要對自己講授的時間進行限制,學生能學會的不講、能互幫互學的不講,學了也不會的不講。教師要留有讓學生討論、分享、展示的時間,讓學生成為“小先生”,放手讓學生去交流、展示、質疑,促進深度的思考。
三、關注過程,形成實踐課堂
原生態(tài)的課堂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讓學生的個性潛能得到激發(fā),形成個性化的理解。教師要抓住核心問題,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在經歷活動中收獲體驗。如在《圓的認識》一課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嘗試使用不同工具去畫圓,在展示中加以比較,交流畫面成功的經驗,讓學生掌握借助圓形物體描圓,或有圓規(guī)畫圓,并把握畫圓的要領。教師提出問題:如果要在操場上畫一個大圓,該如何畫?通過演示,學生掌握了“固定一端木棒拉繩畫圓”的方法,并讓學生與圓規(guī)畫圖的方法進行比較,說出相同的地方。學生從自己的認知起點出發(fā),經歷探究、概括抓住本質,從而實現對知識的二次創(chuàng)生。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立足生本,采用原真的情境、原生的問題去探究原態(tài),獲得原生經驗的積累、產生原創(chuàng)的數學發(fā)現,從而構建原生態(tài)的數學課堂。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