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紅
【摘 要】在小學數(shù)學教育中,教學用具的使用是幫助學生準確,全面,靈活地理解概念。這是一種很有效的手段。教師在利用教具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使用學習工具,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動作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用學習工具直觀地進行教學,可以解決教學中的困難,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學具應用;邏輯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1-0109-02
前言
在小學數(shù)學的基礎知識教學中,必須加強對概念,規(guī)則和定律的教學。這也是學生培養(yǎng)先前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工具。但是這一領域的教學更加抽象,在加上小學生年齡較小,缺乏生活經驗,抽象思維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差,所以在進行學習的時候相對來說沒有那么容易。學習輔助教具的應用解決了教學中的這一主要問題。教具的使用可以給學生一個清晰的畫面,通過語言的講解,學生可以確定觀察形式和動手功能的形式。學生容易接受知識要點和發(fā)展觀察事物的能力,教師的教學效果是更好。
一、學具運用為概念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
數(shù)學概念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基石。學生能夠準確,清晰,完整地理解數(shù)學概念并未進行靈活運用這些數(shù)學概念,這是發(fā)散思維的起點。實踐證明,教具的有利于學生對于概念的學習,這是一種對于小學生來講很好的概念學習方法。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時、分、秒》這一課時,教師的教學目標是為了讓學生能夠認識時間單位,明白這三者之間的替換,體會著三者在生活當中的應用。再加上時間單位比較抽象,不能像長度和重量那樣容易被測量出來,所以教師在上課的時候給每個學生發(fā)一個表盤,在講解時分秒的概念時,通過手中的表盤讓學生能夠更加理解這些概念,有助于學生對于這些的理解,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于數(shù)學的興趣。
二、運用教具演示,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教師合理使用直觀學習工具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促進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的形成。比如在教學《角》這一課的教學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角的概念,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對于一些教具的觀察,比如說三角板,五角星,角度所形成的風扇等,讓學生先明白角是一個怎樣的形狀。然后讓學生舉例身邊還有哪些類似的實物,讓學生將數(shù)學與生活緊密相連。再進一步進行演示,利用兩個釘在一起的木條來學習角的概念學生可以關閉準備學習工具。自己動手,使用運動的視角來闡明角落的概念,通過轉動可以得到不同角度的角,并準備繪制角度的概念。這種直觀的演示既生動又有吸引力,可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三、加強操作,提高興趣
心理學家皮亞杰曾經指出,活動是理解的基礎,智慧始于行動。只有當學生體驗到新知識形成的過程時,他們才不會在老師的指導下默默接受,同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可以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積極探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集思廣益和練習的機會,以便學生可以在實踐中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例如,當在教學《四邊形的認識》這一課時,教師讓學生在上課之前準備好剪刀和卡紙,在上課的時候教師首先做一個示范,剪出一個四邊形的圖形,讓學生進行模仿,接著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學生失誤的話能會產生多邊形的形狀,這時候教師可以根據這些特例進行講解,讓學生進行區(qū)分和理解這些概念之間的區(qū)別。教師教育學生使用的工具,通過雙手和大腦,使學生在不再停留在抽象推理,同時也鞏固了直觀教學的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熱情,令人印象深刻,學生的記憶也將更加堅定。
四、通過直觀演示,解決教學中的難點
在小學數(shù)學中,有些概念相對來說有些抽象,學生很難接受如果只是通過教師單純的講解。有些教師為了應試教育,只有讓學生進行機械式的記憶。如果教師使用學習工具進行直觀教學,學生將會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一個清晰的印象,使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直觀,形象化和具體,從而解決數(shù)學方面的教學問題。例如,當你談到“立方體和立方體的認知”時,看一下矩形學習工具,然后談談現(xiàn)實生活中哪些物體是長方體。讓學生們進行分組,從背包中取出長方體,讓學生觀察三面(面,邊,頂)小組之間報告觀察到的:矩形有六個邊,每個平面是矩形,相對的邊是相等的。再利用特殊的長方體來讓學生加深理解,學生將會很快就掌握了這兩者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興。為了更深入地解決問題,老師拿出一個塊狀的活動輔助工具,并要求學生進行觀察。此時,學生們更加牢牢地掌握了立方體以及立方體的概念。很明顯,直觀教學解決了教學中的困難。
五、通過學生自制教具模型,體驗“做數(shù)學”的快樂
教學必須以“做”為中心。教師要引導學生操作和運算。教師要善于處理手中的教材,仔細研究其中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自制與所學知識點相關的模具,旨在兌現(xiàn)有趣的體驗活動內容。比如在一個30厘米長,20厘米寬的矩形紙上,在四個角的每個角上切去一個5厘米的正方形,封閉的矩形體積,表面積是多少?讓學生直接進行回答是困難的,所以教師讓學生自己動手,體驗長方形的紙張是怎樣變成長方體的。大多數(shù)的學生可以很容易地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在進行實際的操作的前提下。還有就是在學習100以內的加減法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準備帶珠子的算盤,教師教學生使用算盤的方法以及口訣,學生進行實際的操練。雖然現(xiàn)在有計算機的使用會讓計算變得方便,按時對于小學生來講,如果想培養(yǎng)他們在計算方面的能力,那算盤是一個很好的工具。首先學生對于算盤這個工具會感到很新鮮,所以在學習的時候也會更加努力,對于教師的講解也會更加認真,課后也會更加努力地進行練習。有時間的話還可以組織學生之間的算盤比賽。小學生的思想只有通過實踐的操作,學生才可以獲得大量的概念和知識,在真實的教具中明白數(shù)學的樂趣,從而激發(fā)學生對于數(shù)學知識學習的欲望。
結束語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就在于手指尖上?!眰鹘y(tǒng)的數(shù)學教學方法缺乏實際的操作。對于小學生需要讓他們明白最好的參與方式就是參加活動。教師可以首先告訴學生他們所要達到的目標,然后再設置一些相關的問題,給他們一套具體的操作流程,這樣孩子自然會在操作中理解知識和概念。使用教具進行活動是小學生學習數(shù)學最基本和最實用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李彬.淺談學具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23):88-89.
[2]陸小紅.學具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J].數(shù)學大世界(下旬),2017(0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