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人
摘 要:近年中國電影產業(yè)蓬勃發(fā)展,每年院線上映影片的數(shù)量都在增加。隨著觀眾審美需求的不斷提高,院線國產電影的質量也逐漸提高。為了更好將影片相關信息傳達給觀眾,也為了引起更多觀眾的注意和興趣,電影海報設計者們做出多方面的努力。來自北京竹也文化傳播公司的黃海,就是其中佼佼者。黃海的電影海報以其陰陽平衡的構圖、獨具巧思的細節(jié)處理和厚重濃郁的配色為特征,在鋪天蓋地的商業(yè)味流量大頭海報中顯得獨樹一幟,充滿了文藝氣息,而他電影海報中所展示出的故事性,才是真正奠定他“中國電影海報設計第一人”地位的真正原因。
關鍵詞:電影海報設計;信息傳達;故事性
黃海自稱是給電影做嫁衣的人,從他以《太陽照常升起》的戛納版電影海報設計出道至今,12年過去了,他總共給40余部國產和少數(shù)幾部日本電影設計了海報。他的海報設計明明是用于廣告宣傳,卻被視作藝術品,被美術館收藏,也被電影愛好者們收藏。
從設計的技術上來說,黃海并沒有做什么到其他設計者做不到的事,但是由于要進行廣告宣傳的主體是電影,這個產品本身是有其特點的:每一部電影都在講故事。因此我認為,故事性是黃海電影海報設計中的最大亮點,也是其被推崇的最重要原因
一、黃海的《黃金時代》海報分析
《黃金時代》又名《蕭紅傳》,是一部傳記電影,講20世紀30年代一群作家的故事。
下面我將以黃海最具代表性的電影海報設計作品為例,具體分析他設計當中的故事性。
(一)《黃金時代》潑墨版海報分析
潑墨版海報中女主角蕭紅穿著樸素的棉衣布裙戴著圍巾手套,站在地里茫然出神。雪白的地面在另一個維度里又成了白紙,紙上胡亂潑著墨水,還沒來得及被紙張吸收。紙與墨,與蕭紅的作家身份呼應?!包S金時代”四個字氣質娟秀,與蕭紅的性別呼應,字體用了金屬黃色,與影片的名稱呼應。最后,畫面將蕭紅這個人物置于被俯視的角度,整張海報通篇彌漫出一種“渺小感”和“無力感”,與那個動蕩的時代下人們的命運相呼應。
通常明星演員出演的電影,臉部展示總是特別重要的,我們常常都能看到大頭電影海報。這是由于消費者走進電影院看一部電影的原因總是復雜、多元和不固定的。而其中,為了看某一個明星而去看一場電影的情況時常發(fā)生,現(xiàn)在我們稱這種現(xiàn)象叫“粉絲經濟”或“流量變現(xiàn)”。目前市場上有一部分影片,由于清楚自身在制作班底上不具有市場競爭力,或是在拍攝技術或故事情節(jié)方面有所不足,而選擇另辟蹊徑,請來當紅明星出演重要角色,企圖牢牢抓住粉絲消費者,以保證票房。這部分影片在上映前做宣傳時,就會把火力集中到宣傳“明星的臉”上去。
像潑墨版《黃金時代》海報這樣,即使請得了明星湯唯,卻并不刻意凸顯她的存在感的設計,是設計者對影片充滿自信的表現(xiàn)。同時,也對演員花費心力塑造出一個角色表達了充分的尊重。
(二)《黃金時代》筆劃版海報分析
筆劃版《黃金時代》的電影海報與潑墨版的最大區(qū)別在于群像展示:六位作者或坐或站或走在鋒利的中文筆劃中,他們的肢體語言及衣著述說著各自不同的性格。從透視關系來看,蕭紅出現(xiàn)在整個畫面的最前方,對應了她在影片中的主角地位。筆劃象征文字,對應了所有角色的作家關系。同時,黃海把所有筆劃處理得鋒利、修長,從意向上對應了故事發(fā)生的殘酷的時代背景,從視覺形象上,則起到了建筑空間的作用。
在這些一一對應的關系中,有與潑墨版相通的地方,也有與之不同之處。最大的不同是視角的變化,平視替代了俯視,那種人物的渺小感隨即消失了,因為雖然處于相同的時代背景下,但六位作者都有各自截然不同的命運,后世對他們也有不同的評說,僅以相同的感覺來審視,恐有不妥。采用平視角度,更有一份客觀和從容的情感蘊含其中。
(三)《黃金時代》筆尖版海報分析
筆尖版《黃金時代》海報是在影片于美國上映前使用的。黃海把這版海報設計得尤其文藝,并且從視覺上無限靠近于一本書的封面。在歐美,舊時代的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總有一分神秘的色彩,因為那個時候沒有互聯(lián)網,國家與國家、地區(qū)與地區(qū)之間的隔閡是非常深刻的。亞洲人尤其是亞洲女性,更是最神秘的所在,黃海索性利用這版海報設計擴大了這份神秘,并且,美國觀眾對蕭紅這位中國的早已故去的女作者的確很是陌生。
整張海報的視覺中心區(qū)域是一只鋼筆的筆頭,金屬的筆尖中是一個人物的剪影,替代了原本常見的縫隙和圓孔(鋼筆的筆尖總是留著縫隙和圓孔是有原因的,它們分別用于提供穩(wěn)定的墨量和防止應力集中導致筆尖變形)。相似的細節(jié)處理,黃海在《我在故宮修文物》的電影海報設計中也用過,那一次他把文物修復師的剪影設計得更小、藏得更深,這種需要被仔細看才看得出的巧思,是一種和觀眾的交互,它不影響視覺上的完整,同時還讓“發(fā)現(xiàn)”的過程變得有趣。
回到筆尖版海報,從人物剪影穿著長裙的形象可以知道影片的主角是一位女性,筆尖上方的梅花,印證著她的性別。不了解中國文化的美國人,看到的是與舊時代的中國女性一樣神秘美麗的梅花。了解中國文化的美國人則會知道中國古代文人畫中常常出現(xiàn)梅花題材,梅蘭竹菊四君子中,梅花寓意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這版海報里的視覺形象總共就三個,女性剪影、梅花和鋼筆。時代是怎么體現(xiàn)的呢?時代是那片厚重的、壓抑的深灰色。仔細看能發(fā)現(xiàn)深灰色的背景上有類似于織物的紋路,這種紋路常見于精裝書籍封皮上。這種書籍封面的整體視覺感受,和金色的筆尖,對應了主角的作家身份。
三版海報用不一樣的視覺語言講著相同的故事:舊時代的中國,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中間的代表是一位女性,她在那個糟糕的年代,堅強地渡過了屬于她自己的黃金時代。
二、《大魚海棠》海報分析
《大魚海棠》是一部2D動畫電影,影片講了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故事,雖然故事與現(xiàn)實無關,但想講的道理都非常樸實,它告訴我們人應該善良、勇敢,在成長的過程中或許會犯下錯誤,要勇于承擔,并且想辦法彌補。
這應該也是黃海第一次為動畫電影設計海報,應該是為了更好地呈現(xiàn)最終效果,他選擇與插畫師Sheep合作。
如果說黃海在設計《黃金時代》的海報前有認真了解過蕭紅身平閱讀過蕭紅的作品,用這種方式來更準確地找到設計感,那我猜想在設計《大魚海棠》的海報前,他應該是得到了提前看片的“特許”。
現(xiàn)在電影正式上映之前都會對外發(fā)布預告片,有時候還會發(fā)布版本不同時長不同的預告片,預告片和電影海報一樣,主要是為了宣傳電影和吸引消費者。但是電影畢竟是要講故事的,故事如果提前講了,觀影的樂趣就消失了,所以預告片是不能“劇透”的,它反而要用蒙太奇手法,故意制造懸念,吊起消費者的胃口。電影海報設計也要遵守一樣的規(guī)則,尤其是像黃海這種善于講故事的設計者,更是要把握好尺度,點到即止。
這個少女溺水的畫面,很容易被誤以為是電影里的一個情節(jié),它讓人充滿了好奇:這個女孩兒是誰?她為什么溺水?故事的后來是怎樣的?那只巨大的眼睛屬于什么生物?它和溺水少女之間有什么關系?
由于影片名叫《大魚海棠》,右上角的一樹海棠點了題,那么對應那只巨大的眼睛,應該是屬于大魚的。所以即使在畫面里只出現(xiàn)了一只眼睛,這只紅色的大魚卻早已躍然紙上。大魚的眼睛被畫成一個哀傷的角度,和水面重疊,溺水少女落水后激起的浪花和攪出的氣泡像淚一樣,它加劇了海報的傷感氛圍。
與傷感對立的,是海報的配色。紅綠的配色,非常中國,非常傳統(tǒng),紅色充滿激情,水綠色又讓人沉靜。最亮眼的右上角的粉色海棠,它開得正好,色澤明艷,在悲劇感的畫面中仿佛暗示著一切還有轉機。
三、結語
黃海的電影海報設計,相較于同時期的其他中國電影海報設計,氣質上更加文藝,商業(yè)感做了適當?shù)叵魅?,帶給了我們更多美的享受,也用一種更高級講故事式的方式,吸引了部分消費者。希望未來我國的電影行業(yè)能夠更加成熟,吸引更多優(yōu)秀的設計者能夠參與到這個行業(yè)中來,帶給人們更多更優(yōu)秀的設計,為提高全民審美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Flair,Graphic社編輯部[日],海報設計:電影、展覽、音樂會、舞臺劇等專業(yè)級海報設計與制作,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
[2] David Bordwell&Kristin Thompson[美],電影藝術:形勢與風格,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