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魏梁 石怡
【摘要】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是機械設計課程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旨在通過實踐訓練鞏固理論知識,提升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提高其專業(yè)技能水平。作者結合多年企業(yè)工作和學校教學經驗,分析總結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的教學現狀與存在問題,引入企業(yè)工作理念,從選題、教學指導、設計、考核四個方面進行改革與研究,并提出具體實施方案。
【關鍵詞】課程設計 實踐 改革與研究
【基金項目】長江師范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生產項目實踐的《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教學改革與研究”(JG201841)。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056-02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作為機械類專業(yè)實踐課程,旨在通過該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理論基礎與應用創(chuàng)新的綜合能力,為學生搭建工程實踐、工程創(chuàng)新新模式提供保障。目前,本門實踐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如:設計內容僵化,設計過程形式化,學生學習機械化等。為適應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需求,提高教學質量,改革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成為必要。
一、課程存在問題
1.課程內容僵化
多年來,本課程以帶式輸送機裝置為設計題目,為降低設計難度,還要求以減速器為設計主體。在給定參數條件后,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整體結構設計,該情況下,部分學生會因理論知識掌握較差、動手能力較弱而產生消極心理,出現抄襲現象。固化的設計內容,也降低了學生學習興趣,影響其學習主動性。
2.教學指導占比低
教學中,教師很難真正參與學生設計,其主要為下發(fā)設計題目、設計參數、考核依據等信息,并為學生答疑,因此無法深入了解學生學習與實踐程度。學生于過程中主要參照課本以及相關網絡資源,缺少本應獨立設計的重要思考環(huán)節(jié),教學目的未得實現。
3.設計缺乏標準化、規(guī)范化
學生于說明書編寫的實際應用性能較差,多側重尺寸計算、設計計算、強度校核等,缺少指導性文字說明。工程圖紙繪制常存在信息不全、尺寸及精度標注有誤、裝配表示不正確等標準性問題,導致與實際工程用圖差距甚遠,無法指導實際生產。
4.課程考核形式單一
考核由平時、期末兩部分組成。傳統方式:平時成績以學生出勤、設計態(tài)度、零件和裝配草圖為主;期末成績以設計說明書、零件工程圖、裝配工程圖為主。該方式無法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審核難以調動其積極性。
二、改革與研究
1.題目改革
設計題目是本課程之核心,其既要滿足實訓目的,又不能因難度過高導致學生無法完成。因此,可按以下兩種方案執(zhí)行:(1)以汽車傳動裝置、升降傳動裝置等現實課題為藍本,既對接社會需求,又可提高學習興趣,為其工作、研究做鋪墊;(2)學生自擬題目,引科研興趣入課程中來,其學習質量無疑大幅提高。
2.團隊協作
現代工作模式多以團隊協作為主,既提高效率,又可資源整合。課程實踐中,可將學生分組若干,每組完成一設計課題,其中設計方案制定、設計分工、問題攻關、設計成果完成與自查均以小組討論、協作形式,可促進學生互相學習,培養(yǎng)團隊協作力。建立責任機制,組長負責,其與組員相互配合、協同互助,共同完成設計課題,組員于過程中可建立責任感。
3.強化指導
目前教學中一對一指導難度較大,導致教師作用難以有效發(fā)揮。設計小組成立后,教師可通過參與討論了解學生設計思路,并針對具體問題提出解決建議,做到與工程實際接軌。鼓勵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大膽嘗試,推動課程設計向“理實結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方向邁進。
4.改革考核方式
作為最終評定方式,其中加入設計方案、討論紀要、計算草案、零件與裝配設計草圖等過程考核內容,更可推動學生參與熱情。教師于每一環(huán)節(jié)均參與指導、考核打分,組員間亦可互為打分,課程進度將更為順利有效。最終考核以課題答辯形式進行,可綜合檢驗學習成果,提升學生思維與表達等實戰(zhàn)能力。
三、結束語
目前,教育教學多元化已成為必然趨勢,其要求教師結合學生情況,深入挖掘課堂教學潛力,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本課程改革注重過程培養(yǎng),可深入激發(fā)學生學習、實訓的積極性,切實參與到工程實踐中來;同時,為學生建立模擬生產工作環(huán)境,為其今后更快融入現實工作奠定基礎,并為其畢業(yè)設計及今后之科研工作確立規(guī)范與指引,以最終實現教學培養(yǎng)與社會需求的雙向多元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高中庸,陳迎春,胡靖明.機械設計[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
[2]李志丞.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的教改探索[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2,12.
[3]劉文光,賀紅林.全程體認式機械設計課程設計[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7,15:234-235.
[4]任秀華,邢琳,張秀芳.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