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民立
摘 要:眾所周知,由于個體差異的影響,學生間的知識水平往往會存在較大的差異,也正因為此,教師采用統(tǒng)一授課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勢必會嚴重影響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提升,因此,為了全體學生均能獲得符合自身實際的發(fā)展,教師應當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授課。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是學生切實理解課堂所學,并實現(xiàn)靈活運用的重要途徑,所以教師在為學生設計作業(yè)時,也應當遵循分層的原則。主要對初中數學作業(yè)的分層設計進行分析,希望能給其他初中數學教師同行帶來一些啟發(fā)與借鑒。
關鍵詞:初中;數學作業(yè);分層設計
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是學生夯實課堂所學,構建完整知識體系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的有效途徑。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習基礎是不同的,從而導致了他們知識能力水平的參差不齊。然而現(xiàn)階段,很多教師在為學生布置作業(yè)的時候,并沒有做到充分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所布置的作業(yè)根本就體現(xiàn)不出層次性,這直接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優(yōu)等生根本“吃不飽”,而學困生卻“吃不了”,長此以往,學生學科素質與能力的發(fā)展必然會受到嚴重阻礙。
一、對學生進行分層
教師科學地對學生進行分層,是切實實現(xiàn)作業(yè)分層的前提,同時也是保證各層次學生均能通過“作業(yè)分層”提高自身能力與素質的基礎。具體來說,教師可依據學生的學生層次,將他們分成A、B、C三個部分,其中:A組=優(yōu)等生組,即A組的學生數學成績好,具備較強的數學學習能力,且對學習數學充滿了興趣;B組=中等生組,即B組的學生數學成績中等,學習能力一般,在學習數學上的情感較為中立;C組=學困生組,該組的學生無論是數學成績,還是學習能力均比較差,而且對學習數學不感興趣,甚至存有抵觸心理。通過明確學生的學習層次,教師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或為學生布置作業(yè),這對初中數學教學的良性發(fā)展以及進步是十分有益的。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班級里,可能還會有比學困生更加“困難”的學生,針對這類學生,教師可以嘗試著這樣去安排,即讓這類學生在上課的時候,與A組的學生一起上課,以便A組的學生能及時從學習上對其予以幫助,而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教師可讓這類學生按照C組學生的要求去完成作業(yè),以便其能較為有效地夯實自身的基礎。
二、對作業(yè)進行分層
在為學生布置作業(yè)的時候,教師應當秉持“跳一跳,摘蘋果”的原則,即教師所設定的作業(yè)難度,只需比學生的真實水平高一點即可,讓學生稍微費一點力氣就能完成,這樣做,不僅能有效拔高學生的能力水平,與此同時,還極易使學生產生自我價值的肯定,從而能有效激勵學生更加奮進地去學習。
一般來說,針對C組的學生,教師應當緊扣課本,為其設計基礎類的課后作業(yè),幫助其掌握基礎知識;針對B組的學生,教師可基于課本內容,適當為其拓展一些課外練習題,以幫助其活用所學的知識;針對A組的學生,教師不妨以綜合拓展為中心,為其設計的一些具有彈性以及創(chuàng)意性較強的作業(yè),借此來發(fā)展其探索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舉個例子,在學習新人教版數學九年級上冊“弧長和扇形面積”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這樣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針對C組的學生,教師可以將課本上的例題做一下變式,并圍繞這一課的核心內容(①理解弧長公式、扇形面積公式的推導;②會使用公式計算弧長、扇形以及簡單組合圖形的面積),制作微課視頻,以輔導學困生學習,幫助他們切實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針對B組的學生,教師不妨依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從《五年中考三年模擬》《典中點》《尖子生學案》等教輔資料中選擇或改造一些題目讓學生去做,以幫助其活用所學的知識、提高應試能力;針對A組的學生,教師可參考課本上“實驗與探究 設計跑道”,選擇或創(chuàng)設一些具有較強探究性與創(chuàng)新性的作業(yè)供學生去完成,以提高學生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幫助學生運用自身所學,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三、對評價進行分層
評價是教師對作業(yè)進行分層設計時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有效的評價,能夠激勵學生更加積極地去完成作業(yè),從而提高他們的作業(yè)質量,繼而促進其數學能力與素質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應當要分層,如針對C組的學生,教師不妨多予以其一些肯定與表揚,哪怕他們只進步了一點點。這樣做,能夠有效地幫助他們樹立自信,促使其持久保持學習動力;針對B組的學生,教師應多予以他們一些鼓勵,以激勵其不斷進取,不斷突破自己,朝著優(yōu)等生的方向發(fā)展;針對A組的學生,教師不妨對其嚴厲一些,在肯定其成績的基礎之上,要適當向其潑一些冷水,要告訴他們“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和“驕兵必敗”的道理,以引導他們能過戒驕戒躁、嚴格要求自己。此外,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絕對不能一成不變,當發(fā)現(xiàn)學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時,教師應注意引導和鼓勵學生朝著更高層次的方向發(fā)展;當然,如果高層次的學生覺得不能適應相應層次的學習壓力,教師也可以允許其退回到較低的層次,繼續(xù)積蓄力量,這樣做,有利于學生在壓力與競爭之中不斷地取得進步。
總而言之,教師對作業(yè)進行分層設計,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與此同時,還能充分體現(xiàn)因材施教理念,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因此,廣大初中數學教師應當對此予以充分重視,并基于自身的教學實況,及時地將作業(yè)分層設計落實到實際的教學之中。
參考文獻:
[1]張富鵬.設計作業(yè)分層 優(yōu)化教學效果:初中數學作業(yè)的分層布置與批閱嘗試[J].學周刊,2015(24):155.
[2]顧海東.關于初中數學作業(yè)分層設計的探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20):357-358.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