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杰
【摘 要】 改變教師“一言堂”,多給學生一些參與、體驗的機會,是我們教學定位的主方向。本文嘗試以“同分異構”復習課的學習目標為例,談談“讓題于生”的導學模式實施過程。
【關鍵詞】高三;化學;復習課
一、問題提出
改變教師“一言堂”,多給學生一些參與、體驗的機會,是我們教學定位的主方向。在學生能力范圍內,把教師包攬的事情,適當放手讓學生做,可能效果比原來好。因此,我準備把尋找和選擇練習題的任務交給學生,教師退居“二線”,給學生提供指導。姑且把這種做法稱之為“讓題于生”。把這種想法與學生交流,學生們認為可行,但擔心做不好,怕時間上有沖突。“時間上會浪費”這個觀點我不同意,通常所用的“高密度”灌輸,常常達不到預期,應該是更大的浪費,何況,這種改變可能產生難以估算的“延時價值”。為了使學生能有明確的目標,不至于陷入茫然無序的狀態(tài),教師需要事先預設好過程,鋪墊好方法。在以往的教學中,復習某章節(jié)內容時,總是教師整理知識,找針對性強的典型習題,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但學生因體悟不深,錯過了教師的“精彩”。把“找題”的工作讓學生來完成,增加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另外,認真研究知識,鉆研知識,才能尋找到針對性的題,所以,這種“讓題于生”的導學模式,會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借下文來了解一下具體情況。
二、導學過程
以“同分異構”復習課的學習目標為例,談談“讓題于生”的導學模式實施過程:
(一)課前準備(教師、學生)
教師要緊扣大綱和考綱,對學生需掌握什么、達到什么水平進行整體性評估。
本專題內容為“同分異構的概念及書寫”,難點在“同分異構書寫”。把學習目標進一步分解,細化為4個任務,即①同分異構識別;②立體異構問題(較高要求);③“等效氫”或結構對稱性與同分異構種數(shù)關系;④同分異構書寫和“附加條件”的同分異構的書寫。
教師負責解釋清楚每一項“任務”的具體內涵,并做好準備,給學生必要的支持。
高三(8)班有5個自然組,其中1、2、3小組按順序認領一項任務,第4、5兩小組負責任務④。任務達成要求:(1)成員分工找題,后討論取舍,留下自認為質量高的題。(2)集體協(xié)作,準備解題、說題?!罢f題”主要說說“你為什么選它,此題好在哪里?”準備課堂上推選組員發(fā)言。
(二)課堂實錄
[引言]:本節(jié)課復習同分異構體,結合老師昨天給出的任務,來展開我們今天的學習。
[板書]:同分異構體
1.同分異構體的識別
[教師]:第1小組哪位同學說說選題是什么?并且談談想法。
[生A1]:展示PPT。
[生A1]:我們當初選了8道題,討論后刪去重復題,留下3道題,都是來判斷它們之間是否是“同分異構”關系,即“同分異構體識別問題”,針對性強。
[生B1]:我來補充一下。我們小組歸納出解決這類問題一般方法?!巴之悩嬻w的識別”,“異構”易判斷,難度在是否“同分”,先從原子個數(shù)少的“N、O等”入手排除,只有它們相同,再數(shù)“C”個數(shù),結構中相同的部分,碳原子數(shù)是相同的,就不用數(shù)了。若“C”個數(shù)也相同,才分析“H”,氫原子數(shù)可數(shù)或借不飽和度分析。唯獨第1題,用哪種方法都不好做。學生感覺有點無奈。
[其他組別學生]:近年來的高考題都沒見過這種題,高考都不考的題,把它刪掉。(有點功利)
[生C1]:我突然想到好辦法,將寫有結構的紙張旋轉一下,就全都清楚了。(利用投影儀,該生邊說邊示范。很多學生似乎明白了,教師卻一下沒反應過來。)
[教師]:大家講得很精彩,比教師歸納還好。接下來,我們看看第2個話題。
[板書]:立體異構體
[教師]:“順反式、鏡像異構等”,研究空間位置改變引起的異構,屬于較高要求。有沒有找到對應的習題?展示一下吧。
[生A2]:展示PPT。
[生A2]:我們找題比較困難,選的題優(yōu)點也說不出來,但還是有收獲的。鑒于“手性碳”與鏡像異構體的關系,我們小組對“手性碳”的方法進行優(yōu)化,能夠快速找準“手性碳”,即“多氫的碳、雙鍵碳、三鍵碳、苯環(huán)上的碳”均不是“手性碳”。
(學會以概念為支點,然后加工提煉,實屬不易。)
[其他組別的學生]:思考不成熟,回家好好想想吧。
(這是一些調皮的學生,模仿教師語氣在講話)
[教師]:插補1個PPT,留做課后思考:
[教師]:大家不要互貶,其實,兩組同學表現(xiàn)都相當不錯,都是有思考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很好。接下來,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到“等效氫”問題上。
[生A3]:展示PPT。
[生B3]:對稱性好,同分異構體少。
[生C3]:“等效氫”與“氫原子類型”是同義詞。
[生D3]:對同分異構體書寫有指導作用。
(學生如同接力賽一般,出現(xiàn)“井噴式”作答,課堂氣氛相當活躍。我有點懷疑他們借用復習資料上的總結。)
[教師]:大家慢點說,讓其他組同學有時間消化和吸收。這些規(guī)律是你們總結的嗎?(稍微抑制一下,降降溫,讓能量適度釋放。)
[生A2]:真的是我們總結的,題2、題3不正是這些規(guī)律指導下的實練嗎?
[教師]:有深度!我們還有一塊難啃的骨頭呢,即同分異構體書寫。
[板書]:限制性書寫同分異構體
[教師]:限制性書寫同分異構體,是在附加限制的背景下書寫同分異構體,難點在于解讀“附加條件”,以及書寫同分異構的“程序性方法”的習得。不知道同學們怎樣攻堅的,我充滿期待!
[生A4]:展示PPT。
[教師]:你們小組怎么有這么多的題?難道沒有經(jīng)過篩選?
[生A4]:老師,是從高考題中節(jié)選的,每一道題都很好,實在難取舍。
(該小組多位同學在舉手,想發(fā)言)
[生B4]:這類題較難,若讓我們具體寫出來,或多或少能寫出一些,若要回答“符合條件有多少種”,數(shù)字有一點偏差,就完全錯掉。這幾道題我們小組所有成員試做過,統(tǒng)計過來發(fā)現(xiàn),完全正確的不超過總人數(shù)的60%。
[其他組別的同學]:沒有那么難吧,把“附加條件”理解清楚,然后,一步一步做下來,不就行了嗎?
[教師]:同學們,這部分內容確實是難點,但不是無法突破的點?!案郊訔l件解讀”和“做題程序”都是可以通過訓練來強化的。差錯率高的原因:①“條件”誤讀;②“做題程序”不能堅守,書寫很隨機。借題6來溫習一下此類題程序性方法。
三、總結反思
“讓題于生”,把選擇“習題、例題”權交給學生。從“題”的角度切入學習,表面上看,對知識的“整理、記憶、應用”有弱化,實際上,全都滲透在其中。以前,我總是擔心學生選題質量不高,最初的幾次效果也確實不佳,后來,有了具體的“細化任務”指導,再由學生積極參與,選題的針對性和典型性越來越好,讓我不敢低估。學生在“找”題中,學會了甄別,學會了對知識精加工,還歸納出了解決問題的普遍方法和特殊方法,時而給教師驚喜。
這些在平時的“灌輸式”課堂上,是很難見到的。雖然,“讓題”的做法贏得了一些掌聲,卻也引起我的思考。教材不同章節(jié)特點有差異的,教師采取方法是不同的,除了部分專題復習外,這種做法還有沒有生命力?課堂形式的變化,使學生充滿新鮮感,時間長了會不會產生倦怠?高三學生的知識背景與能力結構,使我們的導學過程非常流暢,換成低年級同學,還能順利嗎?如果教師導學不力,會不會使學習目標達成度不高,使導學流于形式,熱鬧一場?一切的疑問也阻擋不了我們。專家說:“改變一點點,會引起一點點改變”。教學需要新的嘗試。
【參考文獻】
[1]何薇.高三化學復習中提高習題訓練有效性的策略芻議[J].中國校外教育,2016(23)
[2]王金梅.探究高三化學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6(15)
[3]楊麗.對高三化學復習教學高效性的幾點思考[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