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娟
【摘 要】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針對學生在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各知識點的特點,在教學中運用了微課教學、翻轉課堂教學及網絡學習平臺教學等,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策略;課堂教學
當今社會是信息文明的社會, 信息化浪潮沖擊著包括:教育在內的社會各個領域,改變著我們的學習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谟嬎銠C應用能力的信息素養(yǎng),成為了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yǎng)。
在這種背景下,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就顯得尤其重要。學生不僅要掌握計算機信息素養(yǎng)和熟練的操作技能,根據中職學生技能要求必須通過全國計算機一級MS考試,更重要的是能將課堂學到的計算機技能熟練的應用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去,實現知識技能到應用能力的轉變。
筆者擔任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已經十年有余,從歷屆學生的初學狀態(tài)中也感受到了信息化社會給予他們的影響。十年前的學生接觸計算機的機會比較少,對計算機懷有探究的渴望,甚至有少量學生以前從未接觸過計算機。學生零基礎,教師從認識鍵盤、打字開始教。而現在的學生,人人手里都有智能手機,家家都有計算機,學生對各種游戲軟件、APP都熟練有加,這對計算機教學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由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教和學生練為主,講授計算機基礎理論和簡單的軟件操作技能,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不大,面對計算機還是更多的想著游戲、網絡等。
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在實際教學中關注學生學習情況,根據中職學生的學情及教材內容,為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并進行了應用,取得了較為良好的效果。
一、微課教學應用
計算機系統(tǒng)硬件構成是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重要的一個知識點。對于學生來說,這部分內容抽象、枯燥,僅僅憑借教師的講授,無法形象地展示出各個硬件的外形,更無法直觀展示出各個硬件之間的關聯。為了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看到計算機由哪些硬件構成,筆者找來一臺二手電腦,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增,好奇心促使他們伸長了脖子瞪大眼睛看著機箱內的各個硬件。這種實物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較之單純的講授有了明顯的提高。可是,時間一長,筆者發(fā)現,再提問計算機硬件構成,學生又是支支吾吾說不出來了,雖然見過硬件的樣子,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又忘記了。特別是各個硬件的功能,還是只能憑借教師的講解來傳遞給學生,對于學生來說,還是無法理解透徹。
運用微課可以較好的解決這個問題。筆者實拍了一個拆裝計算機的視頻,對各個硬件進行了詳細的、全方位的展示。另外還制作了一個各硬件功能介紹的微課,在微課中把計算機各個硬件與人體的各個器官進行的類比分析和介紹。
通過微課,每個學生都能夠清晰完整地看到計算機硬件構成,而教師在教室里進行實物展示,往往有部分學生因為距離講臺較遠而看不清,影響教學效果。學生認知水平有差異,接收新知識的能力不同,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順時進行的,具有不可逆性,這就會影響部分接受力較差的學生的學習進度。而微課教學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反復觀看,多次學習,細細體味,解決了傳統(tǒng)課堂不可逆的難題。教師將微課放在教學平臺里,使學生不僅課上可以重復學習,在課后同樣可以進行重復觀看和學習,擴充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地點,使學習變的隨時隨地。
二、基于網絡學習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應用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與九年制義務教學信息技術課堂相銜接。因此,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基礎,接觸過MS Office中的Word、Excel、PPT等軟件。因此,我們在課堂上講解這些軟件的基礎操作時,學生自認為已經學過了,但實際上學的不全面、不深入。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將部分操作基礎采用翻轉課堂的方式組織教學。在Word軟件的教學中,筆者按照由簡入繁、由易到難的原則,將整章內容設置成7個項目,分別為:撰寫學生會自薦信、編排班級公約、制作法制安全小報、制作個人簡歷、制作校慶邀請函、制作學校宣傳手冊、編排畢業(yè)論文。其中,制作法制安全小報這個與學生文明風采活動相關的項目,受到師生的重視和興趣,筆者針對該項目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方式。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使學生不再是在課堂上被動接受知識,而是在課堂上直接參與教學活動,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前做好相關的知識準備。筆者將該項目分為7個步驟:1.自由分組。2.根據主題完成設計圖。3.根據主題及設計圖完成搜集素材。4.學習制作小報的基本知識技能。5.完成小報制作。6.完善作品。7.上傳作品并進行評價。第1-4個步驟需要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第5-7個步驟由學生在課堂上完成。
每一個步驟教師都規(guī)定了詳細的要求,發(fā)布在網絡學習平臺上。在第4個步驟——學習制作小報的基本知識技能中,涉及到文本編輯、圖片編輯、藝術字、文本框等知識點,其中,文本編輯、圖片編輯、藝術字等在前面的項目中已經學習過,文本框是需要在本項目中講解的知識點。針對這個新知識點,筆者設計了學案,并拍攝了關于文本框操作的視頻,學生通過閱讀學案上關于文本框的文字說明掌握文本框的概念、功能。通過觀看視頻,并在電腦上實際操作,掌握文本框的操作方法。同時,筆者也在網絡學習平臺上開辟了該項目的討論組,學生可以在平臺上交流,并通過完成網絡上的練習題來反饋自己的學習情況。教師則通過參與學生學習討論等途徑,了解、指導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
在課堂上,筆者首先安排各個小組匯報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其他小組對該小組的問題進行解答。對于解決不了的問題,由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演示講解。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對學生們的表現給出積極的點評和表揚,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
在學生自主制作電子小報的過程中,筆者需要巡視管理、答疑解惑,幫助學習上相對困難的學生,盡量保證每個學生都不掉隊。對于多數學生遇到的共性問題,進行較大面積范圍的講解,保證學生的操作順利進行。例如多數學生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圖片2把圖片1擋住了,如何把圖片1移動到圖片2的上面來?教師將所有遇到此問題的學生集中到一起,進行了講解和演示,解決了學生操作上的疑惑。
學生作品完成后,由小組長組織組內同學進行評價,對每個同學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見,修改完成后,每個同學將自己的作品上傳到網絡學習平臺。全班同學和老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打分,可以有選擇地對作品進行點評,提出建議。學生在自評、互評的過程中,對自己作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而優(yōu)秀的作品對學生來說也起到了激勵的作用。
基于網絡學習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中職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得到滿足,也有利于基礎薄弱的學生跟上學習進度。同時,也更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通過一學期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應用微課教學以及基于網絡學習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等,筆者任教的會計管理專業(yè)G1761班,在2018年3月的全國一級MS等級考試中,取得了100%的通過率,優(yōu)秀率更是高達70%,位居全校第一。其他G1762和G1763兩個班級延用講練結合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通過率及優(yōu)秀率均不及G1761班。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微課教學和基于網絡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學習有極大的積極影響。學生在該課程的學習中,積極性有極大提高,學習氛圍濃厚,討論交流熱烈,與教師互動交流頻繁,所有學生都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項目作品,牢固地掌握全部知識和技能。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信息化教育也逐漸在改變我們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對于教師來說,必須積極響應信息化教育的號召,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才能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切實提高教學質量,真正培養(yǎng)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化人才。
【參考文獻】
[1]邵華.微課理念引導的高職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成人教育,2014.5
[2]高淑然.微課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思路探討[J].科技世界,2015.12
[3]賴恩和.翻轉課堂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數碼世界,2017.7
[4]邵理君.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初探——翻轉課堂教學設計探究[J].考試周刊,2018.29
[5]王宏,張虎.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課程設計[J].價值工程,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