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江
摘要:政治作為一門課程,在小學到大學任何一個學習階段中都有其存在的身影,并且還是一門十分重要的課程,因為只有一個人了解了國家的政治狀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思想觀才可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高中政治的教授對學生的學習階段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中階段,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階段,如果這個階段不能接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就可能導致三觀不正。本文將探討的就是德育教育如何有效地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得到高效率的滲透。
關鍵詞:德育教育;高中政治;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8-0045
當前基礎教育德育課程改革的基本走向,是回歸學生的生活,構建生活化、人性化的德育課程。高中政治學科的課程性質(zhì)、課程理念和課程目標決定了其德育課程的性質(zhì),教師在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
一、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
觀念是指引一個人走下去的支柱,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樹立一種正確的教學觀念,改進并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不斷總結自己的教學成果,從中吸取優(yōu)秀的經(jīng)驗。教學方式對于教師能否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相當重要,教授高中政治的教師必須將以往的機械記憶的教學方法改掉,接受與時俱進的新型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接受德育知識,同時能夠采用不同形式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德育知識與社會實踐的緊密性。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把握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抓住和學生關系密切的因素,真心地愛每一個學生,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與學生進行平等、民主的交流,才能做到有針對性的德育教育。教師可以采用情景教學等方法,將德育知識與社會生活實踐中的例子結合起來,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德育知識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提升學生學習德育知識的積極性。
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nèi)容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高中政治教材中德育內(nèi)容有所增加,教材也體現(xiàn)了與時俱進的精神,更多地反映出與時代相關的內(nèi)容。因此,教師要注重挖掘利用教材中的德育資源,這也對高中政治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深入鉆研教材,并注重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更好地融合德育資源、教材內(nèi)容給學生,促使教材既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又兼具德育功能。
三、導入多種教學模式和手段
在實際教學中,還可以結合課程需求和學生的學習特征,導入多種教學模式和手段,讓學生不斷刷新對政治學科知識和德育知識的認知,在不斷的思想重塑中構建開放的思維框架。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打破課堂限制,獲得更多的圖文資料。如可以在課中為學生播放“天宮一號”的對接畫面,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和民族自豪感。在欣賞影片《東京審判》的片段時,培養(yǎng)學生對自由、和平生活的深度認識。在聽鄒越大型博愛激情演講《讓生命充滿愛》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到生活的意義、生命的價值,進而養(yǎng)成平和積極的個性。教師還可以將多種活動形式導入課堂,如辯論賽、演講課等。由于其在高中政治德育教學中的應用并不常見,極易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進行挫折教育
高中學生大部分只接受過“順境”教育,他們有極強的自信心,即使是受過打擊,其程度、其形式與生活中的真實打擊是無法比擬的?;诖?,我們還要進行“逆境”教育,讓學生在遭遇“逆境”時,還擁有自信心。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實踐中,還要注意聯(lián)系學生實際。有很多學生都反映在學習了辨證法以后,在如何對待困難與挫折、順境與逆境、理想與現(xiàn)實等問題上收獲很大,給自己增添了前進的信心和動力,感覺理論知識的學習太有必要,產(chǎn)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這樣看來,師生親近感的增強確實推動了教學工作的開展。
五、理論與實際相銜接
素質(zhì)教育環(huán)境下,學生受到的教育影響是多方位、多方面的,除了學生的校園生活,學生的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同樣值得重視。高中時期是學生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zhì)的重要節(jié)點,此時學生的身心發(fā)育趨于成熟,但受生活環(huán)境、社會經(jīng)驗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價值體系尚未穩(wěn)定,極易受到歪風邪氣的影響。因此,教師應當將理論與實際相銜接,深入細致的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分層要求,因人而宜,把德育同行為規(guī)范結合起來提高德育實效。教師應當與社會資源、學生家長等緊密聯(lián)系,拓寬學生德育實踐的渠道,不僅在課堂上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學習環(huán)境,在課后也要導入對德育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將高尚的情操作為自己的精神取向,樹立良好的行為準則,使他們積極地、自覺地、能動地構建符合人的內(nèi)在本質(zhì)和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道德體系。
六、注重日常生活體驗,踐行生活德育理念
人們的生活世界在內(nèi)容上涉及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及人與自我的關系,全面觀照以追求真善美為主旨的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和審美生活。傳統(tǒng)的以道德知識內(nèi)容傳授為主的“知性德育”嚴重脫離生活、脫離實踐。而現(xiàn)代道德教育的根本在于引導學生對生活的建構,主張道德教育要從生活出發(fā),提升人的生活品質(zhì)。高中政治教師要用自己的高度社會責任感來關心與愛護學生,在摸清學生思想脈絡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克服思想認識上的障礙,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促進學生在思想和行為上都有所進步。高中政治教學要立足于學生現(xiàn)實的生活經(jīng)驗和未來發(fā)展需求,實現(xiàn)學科知識與生活現(xiàn)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的有機結合,把學生已有的道德經(jīng)驗作為道德教育的起點,將道德教育的觀點、原理有機融入生活主題中,對學生進行正面的理論教育,用優(yōu)良的行為、榜樣和細致的思想工作啟發(fā)、引導學生的道德成長。同時,課余時間里,教師要激勵學生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區(qū)服務、社會調(diào)查等實踐活動,將教學內(nèi)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所關注的、有意義的題材,從而將課程實施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形成網(wǎng)絡化的教學系統(tǒng)。
在我國未來的教育發(fā)展中要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研究對于教師隊伍是新的挑戰(zhàn),但同時也是自我提升和學習的重要過程。高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研究前途雖然光明,但任重道遠,只有通過全社會共同的關注和努力,不斷積累經(jīng)驗。筆者相信,不久的將來,隨著教學發(fā)展的不斷深入,我國教育的發(fā)展會更加完善。
(作者單位: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第一中學校 04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