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慧
摘 要:小學語文學習是學生打下語文基礎的重要階段,閱讀學習能夠在這個階段提升小學學生語文素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提升小學語文閱讀的方法隨著教育的改革不斷發(fā)生著變化,傳統(tǒng)的閱讀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下學生的閱讀需求。讀與寫相結合的閱讀模式逐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興起,并逐漸擴大。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模式 閱讀與寫作 創(chuàng)新對策
引言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并沒有太多的重視,隨著“新教改”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學逐漸向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方向前行。然而單一的教材式閱讀難免乏味并且成效不顯著,基于此,針對教學特點結合實際開展的讀與寫相結合的方式就展現(xiàn)出特有的優(yōu)勢,能夠不斷的強化學生閱讀能力,豐富學生閱讀深度,活躍學生閱讀思維,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將義務教育充分的發(fā)揮出作用。[1]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與寫的結合重要性以及應用現(xiàn)狀
語文的學習是一個系統(tǒng)的學習過程,因此在這一過程應該注重學生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小學生的思想活躍,想象力豐富,并且很多時候會有感而發(fā),如果在閱讀后,沒有什么想法可以表達,那么就是一次失敗的閱讀。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是單方面的注重學生的閱讀能力,而沒有將寫作滲透到閱讀的過程中。這樣對提升學生的語文功底有制約性。[2]
閱讀可以使學生的提高寫作的能力,寫作可以輔助學生實現(xiàn)更好的口語表達。因此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不斷的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并沒有意識到這點,更多的時候是將閱讀與寫作分開進行,單一的閱讀或者是單一的寫作。這樣都會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起到抑制的作用,使閱讀和寫作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并且效率也大大折扣。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增加寫作能夠不斷的促進兩種能力的發(fā)展,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具有促進的作用。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相結合模式的實施策略
1.由讀到寫,讀寫結合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寫讀后感的習慣,在進行文章的閱讀后,學生會從心里面對文章的內容和意義有深刻的了解,這個時候在學生的心里就會產生很多種情感,這個時候寫作就是對情感的最好的抒發(fā)。通過寫作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通過寫作可以強化學生閱讀的效果,豐富學生對文章含義的解讀。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抓住這個階段,不斷的引導學生進行寫作,例如在小學七年級語文教材《黃河頌》一文中,教師在讓學生充分的朗讀、默讀、反復、有感情朗讀之后??梢越Y合多媒體向學生展現(xiàn)黃河的破濤壯闊,充分的讓學生感受黃河水的驚濤澎湃、濁流宛轉、九曲連環(huán),在學生思想感情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讓學生寫下自己此時的感受。學生在經過有感情的朗誦以及觀看相關的視頻、影片之后,心里會產生對祖國熱切的愛,寫下的文字必然會慷慨激昂,這會與光末然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閱讀的效果。并且通過學生的自主寫作,也加強了學生的寫作能力,由讀到寫,讀寫結合的過程中,閱讀和寫作的能力都有了提升。
2.培養(yǎng)學生的仿寫能力
小學生在寫作方面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因此在這一階段,為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仿寫能力。所謂的仿寫,是要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進行的,只有對文章進行充分的有效的閱讀,學生才能對坐著的寫作手法和表達方式有深刻的了解。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可以重點的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仿寫能力。例如在《背影》一文中,教師可以想讓學生通過有效的閱讀來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對作者的寫作手法進行說明,從而引導學生逐漸的了解這種寫作手法,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這種手法,來寫一段自己父親的文章。通過這種方式來不斷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并且讀與寫的結合能夠在更大程度上加深學生的閱讀能力。[3]
3.實際中多增加寫作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記錄的習慣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的培養(yǎng)學生隨時記錄的習慣??梢宰寣W生平時在無論是看到什么事件發(fā)生、遇到什么人或者是看電影、下雪天、下雨天等等的時候都可以將此時的心情進行記錄。這樣在實際中不斷加強學生寫作能力的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鞏固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寫日記的良好習慣,在日積月累中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
4.通過閱讀了解文章內涵、強化學生的續(xù)寫能力
續(xù)寫能力是寫作能力的升級,只有寫作的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才能夠進行良好的續(xù)寫,續(xù)寫是對文章情節(jié)上的延伸,在寫作的手法和表達的方式上都要與原作者相符,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且也可以考察學生的閱讀效果。例如在《藤野先生》之后,就可以讓學生充分的展開聯(lián)想,魯迅先生能否收到回信?能否拿回講義,魯迅先生又能不能在于藤野先生見面,來對魯迅之后的情況進行續(xù)寫,這樣學合理的想象所開展的續(xù)寫能夠充分體現(xiàn)其真實的情感以及對課文的理解,大大提高其寫作興趣。[4]
5.結合實際生活,進行文字的創(chuàng)作
我們常說生活是最好的素材,在生活中尋找寫作的靈感這是我國的古代詩人和現(xiàn)代作家常用的手段,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的引導學生從身邊的素材開始觀察,然后找到寫作的出發(fā)點,進而對生活進行創(chuàng)作。例如在學習了胡適的《我的母親》一文后,教師可以布置作業(yè),要學生回家寫一篇有關母親的文章,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會由于想起母親平時生活中的照顧而產生豐富的情感,這樣就會激發(fā)出其內心深處的情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寫作的真實度,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
結語
“問渠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當下的語文教師只有不斷靈活的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才能夠有效地擴大學生閱讀量,用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采用多種閱讀方式,使學生形成獨立自主的閱讀能力。真正的將義務教育做到實處。
參考文獻
[1]蘭芳.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J]. 西部素質教育, 2016, 2(12):170-170.
[2]馬琴祖.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J]. 中外企業(yè)家, 2016(24).
[3]溫馨.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研究[J]. 速讀旬刊, 2017(3).
[4]于秀芳. 基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分析[J]. 中國校外教育旬刊, 2017(10):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