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隨著課堂改革的全面啟動,自主學習越來越為人們所關(guān)注,并日愈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本文從多種途徑出發(fā),將學生語文自主實踐活動強化作為重點,通過對學生引導,使其在實踐中積極主動學習知識,提升語文能力,將以往教學模式改變。
關(guān)鍵詞:自主學習;探究能力;語文學習
在自主學習模式中注重自由以及自主創(chuàng)新,而教學課堂屬于學生實現(xiàn)自我展示及自我發(fā)展的主要平臺,教師應當對教學課堂充分利用,實施素質(zhì)教育,對學生自學能力及創(chuàng)新精神較好培養(yǎng),以鼓勵學生積極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成為課堂主體。以倡導學生讀書思考為基礎(chǔ),教師進行引導,以重點知識為中心實施討論及交流,積極鼓勵學生表達自身見解。因此,我們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尊重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和獨立性,對學生積極引導,使其能夠在教學中積極參與,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使其綜合能力及素質(zhì)能夠提升。
一、 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營造和諧、民主氛圍,可使學生在學習中的精神負擔得以減輕,從而可有效激發(fā)學生求知欲,使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積極參與,而教師的任務(wù)主要就是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從而真正營造和諧、自由及民主的良好氛圍,使學生能積極思考,敢于表達自身真實想法。比如,在對《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內(nèi)容進行教學過程中,在學習完課文內(nèi)容之后,學生均會對小女孩表示同情,為其悲慘命運感到不公,此時,教師可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虛擬情景,假設(shè)小女孩來到我們身邊,讓學生表達想對小女孩說的話,然后教師可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并且在課堂上進行表達,使學生能夠展示自身見解及想法,在這種情況下,課堂教學氛圍也就能夠更加輕松活躍,學生積極性及主動性也就能夠得以提升,從而也就能夠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參與,使自主學習得以真實實現(xiàn)。
二、 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在語文課堂教學及學生學習過程中,自由時間屬于必不可少的一項內(nèi)容,在豐富學生智力生活方面,自由時間屬于首要條件。在課堂實踐過程中,為能夠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zhuǎn)變?yōu)橹鲃犹骄恐R,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充足時間,使其能夠自主探究,堅決避免占用學生學習空間及學習時間,改變以往教學中滿堂灌情況,對學生思想、情感以及意志與品質(zhì)加強重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合理把握話題,為學生提供充足時間,使其能夠在課堂學習中積極主動參與,積極實現(xiàn)合作探究,以進一步加深理解及體驗,并且使學生情感得到熏陶,受到思想啟發(fā),更好體驗審美樂趣。比如,在《草船借箭》這一課文進行學習中,教師可把握住課文最后一句話,“周瑜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比缓?,讓學生對這句話進行質(zhì)疑,主要就是思考周瑜這樣說的原因,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具體表現(xiàn)。在此基礎(chǔ)上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聯(lián)系整篇課文,將課文中重點句子及段落找出,并且進行研讀,從而使學生思維空間能夠得以擴展,通過學生精彩回答,可使其真正成為課堂教學主體。通過這種方式,不但能夠使學生更好理解課文,并且能夠使學生體驗成功探索喜悅,使其探索欲望增強,以促使其更加積極主動探究,強化自主學習能力。
三、 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為能夠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質(zhì)疑,以便能夠有效激發(fā)其讀書、思考及回答積極性,使學生真正做到敢于提問、善于提問,在課堂教學中能夠真正成為主體,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均能夠積極參與。比如,在對《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進行教學中,教師首先應當把握題目中的“神圣”一詞,使學生真正理解“神圣”的含義,然后對“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土地上的什么是神圣的”等問題進行討論,采用“問題引導、當堂訓練”的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文,自讀課文。將這一方面作為主線,使學生在閱讀中感悟,通過對各種不同方式進行合理應用,使學生能夠在閱讀后積極大膽表達自身見解。通過大膽的質(zhì)疑,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深切地感受到了印第安酋長西雅圖熱愛和眷戀土地的情感,也讓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更濃了,呼喚大家要熱愛土地、珍惜資源。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提出問題,把握疑難問題誘導學生,對學生探究問題能力進行有效培養(yǎng)。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抓住疑難問題相機誘導,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對《窮人》課文進行教學中,文章中的第一段主要介紹主人公桑娜的家境貧困情況,首句便對主人公生活狀況進行交代,然后作者運用內(nèi)外環(huán)境交互描寫方式,突出室內(nèi)外環(huán)境的差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把握“溫暖而舒適”這一短語,啟發(fā)學生進行質(zhì)疑,學生可能會發(fā)現(xiàn)“溫暖而舒適”與“貧窮家境”兩者之間存在矛盾,而此時教師依據(jù)這一矛盾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思考“溫暖”、“舒適”的真正含義,引導學生思考、閱讀及查找,最后進行表達,學生在經(jīng)過閱讀思考及討論之后也就能夠真正理解這兩個詞語的真正含義。通過教師啟發(fā),學生進行分析,也就能夠?qū)⒄蝺?nèi)涵理解,從而對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及探究問題的能力進行較好培養(yǎng),從而使學生在今后學習中能夠更加積極主動進行探究,使其自主學習能力提升。
教學實踐證明,只有在教師科學地引導下,多種途徑促進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學生的自主性才能真正的體現(xiàn)。這樣學生才能主動地參與語文學習的全過程,去探究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作者簡介:
謝小珍,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