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基于翻轉課堂與項目式學習的原理,受“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的啟發(fā),明確了大學英語項目式翻轉課堂教學的設計理念并匯報了一項課程設計實例,力求提煉該種教學模式的設計要素和實踐原則,為探索信息化時代高效能的大學英語課堂的設計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翻轉課堂 項目式學習 大學英語 教學設計
一、引言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逐漸被以翻轉課堂為主流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取代。翻轉課堂顛倒了傳統(tǒng)的學習過程,學生在課前通過教學視頻等在線資源自主學習基礎的知識重點和難點,教師不再用課堂時間講解知識概念,而是通過組織各種任務性活動來促進學生的知識內化。項目式學習旨在督促學生通過廣泛深入地探究復雜真實的問題和精心設計的產(chǎn)品與任務而獲得知識和技能的一種系統(tǒng)性教學方式。項目式學習作為教學的核心內容和基本框架,具有開放性、研究性和實踐性等特征,學生通過項目研究能夠達到習得和運用語言的目的。因此,基于翻轉課堂的大學英語項目式教學模式,將二者的優(yōu)勢有機結合并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會極大地提高學習效能。理論上如此,但課程實效還要涉及一系列課程設計與實施的問題。大學英語課程偏重語言技能訓練,因此,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課程設計的可行性與適合性尤為重要。本文旨在匯報一項課程設計實例,為力求提煉大學英語項目式翻轉課堂的設計要素和實踐原則,為探索信息化時代高效能的大學英語課堂的設計提供一定參考。
二、項目式翻轉課堂設計理念
翻轉課堂是依靠信息技術的介入將傳統(tǒng)課堂上的輸入環(huán)節(jié)移到課前完成。Bishop & Verleger(2013)將翻轉課堂定義為課上交互式小組學習活動和課下基于計算機的個性化教學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技巧(圖1)。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的不同不僅在于課堂講授和課外練習的時空交換,還在于教學活動的合理設計與時空分配。翻轉課堂中知識的輸入由信息技術輔助學習者在課外自主完成,而課堂則致力于人與人的輸出型交互活動。
外語學習通常被認為是一個輸入到輸出的過程,“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認為輸出是語言習得的動力和目標,輸入是完成產(chǎn)出任務的促成手段。學生成功完成教師布置的產(chǎn)出任務的前提是認真學習輸入材料,以獲得啟示與幫助。而有限的課堂時間很難兼顧輸入與輸出。媒體技術的發(fā)展使學生既可在課外得到輸入幫助,又可在課內得到輸出訓練與指導。大學英語項目式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的理念就是將全媒體的輸入條件與泛在式的學習方式有機結合,讓學生體驗式學習, 完成老師規(guī)定的各項學習任務,展開各種項目研究,進行各種展示與探索,真正實現(xiàn)“輸出驅動—輸入促成”?;诜D課堂及項目式學習的基本要素和語言習得的基本規(guī)律,大學英語項目式翻轉課堂教學設計應依據(jù)以下原則:(1)課堂是學生的實踐場所,是展示、指導及評價的平臺;(2)語言實踐應以項目為引導,以任務為載體;(3)在線學習資源是課堂語言實踐及項目開展的信息支撐;(4)線上、線下均可實現(xiàn)人際互動;(5)教師發(fā)揮“導演”、“顧問”和“裁判”的職能,學生有效自主學習,做好師生合作及同伴合作是順利完成任務、項目的保障。
三、項目式翻轉課堂設計實例
筆者選用了基于PBL理念編寫的教材《新大學英語綜合教程·志學篇》來匯報一項大學英語項目式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實例。該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是圍繞一個有實際意義的項目來設計,單元學習過程就是運用不同的語言素材和語言技能完成項目的過程。課程實施分線上和線下兩個部分:線上部分主要解決項目完成所需要的語言和文化知識輸入,內容包括視頻講解和練習測驗,同時保證學習過程的及時交流;線下部分主要是課堂活動。和課外小組活動,為學生提供分析、綜合和評價的實踐機會。各單元的教學流程見圖2表示。
以教材第7單元“Learning About Learning Strategies”為例,單元項目是對成功的英語學習者展開問卷調查,項目拆解為“初步了解”“深入探討”“分析反思”3個任務,每個任務分別涉及在線活動和課堂活動:(1)初步了解:學生學習教材和線上材料中關于學英語的有效途徑,了解單元主題背景知識,針對有效的語言學習策略展開思考與調查,并收集資料,并在課堂上分享討論中國學生學習外語&外國人學中文的趣事實例或視頻;(2)深入探討:學生分組根據(jù)收集的資料討論分析有效的語言學習策略與方法,自主閱讀課本中兩篇有關文章——“Learning Style”和“Language Strategies”。在線平臺提供了課文的講解PPT與微課視頻,解釋語言重難點,提出反思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為進一步調查做準備。課堂上,用微助教APP測試學生知識點的掌握,答疑解惑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原文。學生以組為單位討論不同的“Learning styles”及“Learning Strategies”,每組選代表英語陳述總結討論結果,形成思維碰撞。然后要求每位同學選10位成功的英語學習者就其語言學習策略和方法進行問卷調查。收集數(shù)據(jù),并在課堂上匯報調查結果。(3)分析反思:學生反思分析結果,在前期任務的基礎上撰寫項目報告,闡述成功英語學習者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學習習慣與策略方法,要求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4)評價總結: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的各項課堂展示均要進行師評、自評、互評三方評價,按照具體評價標準綜合給每位學生打出合理分數(shù),教師做相應指導評論。顯然,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用到聽、說、讀、寫等各項技能,鍛煉了語言能力,同時還得到了分析、綜合、評價等高層次思維能力的訓練,培養(yǎng)了思辨能力。
四、結語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引發(fā)了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的熱潮,但課程應該如何設計、制作,線上課程如何與實體課堂有機結合,還需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大學英語項目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基于設計的教學,本文分享了一個該種模式的課堂教學設計實例,希望對更好地解決大學英語教學的績效問題盡一些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Markham T,Larmer J&Ravitz J.Project Based Learning Handbook:A Guide to Standards-focused Project Based Learning(2nd Ed.)[M].Novato,California:Buck Institute for Education,2003.
[2]Alan B&Stoller F L.Maximizing the benefits of project work in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J].English Teaching Forum,2005,43(4):10-21.
[3]Bishop,J.L.&Verleger,M.A.The flipped classroom:A survey of the research[P].Paper presented at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Atlanta,GA.2013.
[4]李京南,伍忠杰.大學英語翻轉課堂的實踐與反思[J].中國外語,2015(11).
[5]文秋芳.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構建大學外語課堂教學理論的嘗試[J].中國教育,2014(2).
【基金項目】1.內蒙古社科規(guī)劃外語專項一般項目(2016ZWY006)——“基于翻轉課堂的大學英語項目式教學實踐研究”;2.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外語研究專項一般項目(WYZX2016-16)——“大學英語項目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3.內蒙古科技大學教改項目(JY2015012)——“我校大學英語生態(tài)環(huán)境構建的實證研究”。
作者簡介:郝曉寧(1975.7-),陜西府谷人,內蒙古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英語語言學碩士,研究方向為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英語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