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力丹
過去,筆者對蘇教版語文教材按主題思想兼顧文體分單元(也稱專題,下同)教學缺乏研究。在教學中,筆者總是從單篇著眼多,從單元考慮少,沒有單元整體觀念,更缺乏全冊的整體觀念,只是從前到后一篇篇孤零零地教下去,結果是支離破碎,形成了就文教文、就篇教篇的傾向,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近年來,筆者逐漸認識到按單元組織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把它運用于教學實踐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筆者的做法和體會是:
一、按單元組織教學,首先要有單元整體觀念
按單元組織教學,首先要有單元整體觀念。這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每個單元在整本書中的地位(與其他單元的關系),二是每個單元及單元中每篇課文的教學要點。
如必修(模塊,下同)五共設四個單元,每個單元設有若干個板塊,除寫作指導和寫作實踐外,共22課,共同體現(xiàn)了與學生成長同步的“人生思考”主題。各單元具體主旨內容是非常明確的,文體雖雜糅,但第一單元傾向于說明文(含小品文),第二單元傾向于抒情散文(含戲劇),第三、第四單元都傾向于議論文(或是議論性比較強的記敘文)。從人文教育的角度而言,各單元應該放在同一個位置上,因為四個單元共同體現(xiàn)了“人生思考”這一主題,所以四個單元同等重要,不可有所偏廢;從文體的角度而言,各單元應該按照本單元的文體特色作為重點組織教學。如第一單元要重點掌握說明文的說明方法、順序及語言特點等。作為高中學生,學習本單元還要理解小品文寫作上的特點。就每篇課文的教學要點來說,第一板塊“探索與發(fā)現(xiàn)”中的《<物種起源>序言》、第二板塊“奇異的自然”中的《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三板塊“美麗的創(chuàng)造”中的《景泰藍的制作》應該作為教學的重點。當然,教材也把這幾篇課文列為了講讀篇目——需要老師精講的篇目。
如果我們在教學前,對以上這些問題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在教學過程中就能成竹在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為搞好教學活動打下基礎。否則,就會沒有全冊(模塊)及單元整體觀念,而是就文論文,就篇教篇,不但出現(xiàn)“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現(xiàn)象,而且會陷入支離破碎的盲目被動的教學當中去。
二、按單元組織教學,必須處理好講讀與閱讀課文的關系
要處理好講讀與閱讀課文之間的關系,就要研究它們不同的教學方法,要教好講讀課文中的第一篇,做到既突出重點,又照顧一般,既要落實課文的教學要點,又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這樣才能很好地完成由講讀課文的教學過渡到閱讀課文的教學。
講讀課文要精講,閱讀課文重在指導,但最好都運用啟發(fā)式。對于講讀課文來說,要做到這一點,筆者覺得以課前預習提示和課后的文本研習為線索組織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第五冊第一單元第一板塊首篇講讀課《物種起源序言》,在教學前,筆者把預習提示和課后文本研習歸結為四個知識類型題:(1)序言的結構;(2)序言的說明方法;(3)序言的語言特色;(4)運用序言常用的說明方法寫一篇五百字左右的短文。這四題基本體現(xiàn)了本文讀寫訓練的要求和重點。筆者在教學中就緊緊圍繞這幾個問題組織授課。第一課時,圍繞第一題,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弄清全文的結構層次,了解序言的一般結構特點;第二課時,圍繞第二題,重點講析課文第三部分,突出說明方法的教學;第三課時,先找出并分析本文的有關字、詞、句,再總結全文內容,然后留出時間,讓學生運用序言的一般說明方法,寫一篇五百字左右的短文。
這種方法對于閱讀課文來說也是適用的。閱讀課文篇幅長,安排課時少,又是以學生閱讀為主,如果能以課前閱讀提示和課后文本研習為主組織好課前預習,教師又能作好適當?shù)狞c撥和指導,那么,一定能很好地完成閱讀課的教學任務;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按單元組織教學,還要上好單元小結課,做好單元練習
在每一單元的課文教學進行完后,筆者都結合單元練習,安排一節(jié)課,把本單元所講內容系統(tǒng)總結學習一下,并適當?shù)匮a充一些練習題,以鞏固掌握本單元所學知識。其具體內容有以下幾點:第一,每篇課文需要重點掌握的字、詞、句、語、修、邏等基礎知識;第二,每篇課文寫作特點尤其是語言特點;第三,本單元寫作訓練要求。
如必修一的第二單元“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在系統(tǒng)總結時,筆者除了在主旨內容方面進行總結外,還著重以議論文的結構、論證的方式方法、議論文的語言為線索進行系統(tǒng)總結。在結構方面,筆者通過《勸學》、《師說》二文為例,使學生了解一般較復雜的議論文的思維過程,在結構上就表現(xiàn)為引論、本論、結論。而在較簡單的議論文中則有的沒有引論,有的沒有結論。講議論的方式,則將《勸學》同學生初中時學過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作對比,使學生掌握立論和駁論這兩種議論方式,講論證方法,則把初中學過的幾篇文章的論證方法一一羅列,并適當補充一些本單元所沒有使用的一些論證方法。在語言方面,則通過總結本單元幾篇課文的語言,使學生明確議論文準確、嚴密的語言特點。
學習課文是為了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從這一點出發(fā),它就可以解決長期以來講讀與寫作脫節(jié)的問題。筆者在組織單元教學中,始終堅持把寫作練習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組織學生“屋檐滴水照道描”,“比著葫蘆去畫瓢”,模仿本單元的課文進行寫作,效果顯著。
教學實踐使筆者深刻地認識到,按單元組織教學,其好處是不言而明的。首先,使教師始終做到目標明確,心中有數(shù),增強了教學的計劃性;其次,突出了重點,避免了的支離破碎和一般化;第三,便于把文體知識相對集中和系統(tǒng)化,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使學生學得更扎實,全面。
以上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按單元組織教學的一點嘗試和粗淺的探索,不過是一孔之見。卑之無甚高,然而“吐之為快”,以就正于大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