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回
[摘 要]語音教學在近幾年本科英語教學改革中作用逐漸減弱,許多院校也縮減了英語本科一年級語音課的學時,這導致了學生對語音知識的實踐操練不斷減少,產(chǎn)生了一些語音理論理解誤區(qū)。在該課程中學生易出現(xiàn)對語音知識理解的三大誤區(qū),其處理對策也有跡可循。教師向?qū)W生加強在英語語音理論方面的闡釋和指導可以有效地避免學生對語音知識的錯誤理解。語音實踐課程仍在英語本科低年級教學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并與學生聽說能力息息相關(guān)。
[關(guān)鍵詞]英語語音;實踐;理解誤區(qū);對策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6)05 — 0174 — 02
引言
英語語音課程長期以來都作為英語專業(yè)本科一年級教學的必修課程,在本科英語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語音的標準與否,不僅關(guān)系到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語言風貌優(yōu)劣,更與其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密不可分。以下即對英語語音課在英語本科低年級的教學作用作一個回顧和強調(diào),總結(jié)在語音授課實踐中對語音知識的片面理解或誤區(qū),并提出相應解決策略,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操練相結(jié)合。
一、語音課程在英語本科低年級教學中的作用
英語語音課作為英語本科一年級新生的必修課程,在如今這個講求收效至上的時代,似乎越來越不受到英語本科專業(yè)學生的重視。學生普遍認為精讀課、閱讀課、語法課才與他們的英語學習成績息息相關(guān),而在學期學分中僅僅只占一個學分的英語語音實踐課程可有可無。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只要能說英語即可,說的標準與否好不好聽不重要。但事實上,語音的好壞恰恰是一個英語專業(yè)學生首要的語言面貌,語音不好,地動山搖。發(fā)音的正確與否還與聽力、口語水平都密切相關(guān),也影響著識記單詞的效率。語音學習和實踐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需要練習者不斷的模仿和操練,甚至是克服方言對英語語音學習帶來種種困難的過程,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毅力,訓練學生自我修正的過程。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跟讀錄音,就可以達到提高語音面貌的效果,但事實上許多學生的耳朵還不夠精,無法分辨自己的發(fā)音是否正確,也無法判斷他人的發(fā)音是否正確,如何正確發(fā)音在學生腦海中的概念還十分模糊。
二、英語語音實踐課程中語音知識處理對策
本科英語語音實踐課堂中,教師常常著重學生語音的模仿和操練模塊,往往忽略了對某些語音概念深入淺出的闡釋。許多學生在學習語音的過程中只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單純通過先前固有的印象進行發(fā)音,導致發(fā)音修正更加困難。學生們對發(fā)音的器官和原理不了解,缺乏一定的語音知識理論基礎(chǔ),這不利于學生的語音提高。英語本科一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過了語言模仿的最佳年齡階段,因此需要一定的理論基礎(chǔ)作為輔助和支撐,用更加理性的思維來看待語音學學習。
(一)正確認識單元音音長的內(nèi)涵
眾所周知,在英語語音教學中,教師習慣于向?qū)W生灌輸單元音的“長音”與“短音”這樣的概念組合,往往卻忽視了“長”和“短”發(fā)生的音素環(huán)境條件。把單元音單獨一個個地拿出來比較其長短,較為片面,而在同樣的音素環(huán)境下討論單元音的長短,才更加明智更加全面。許多學生單純認為長元音的發(fā)音長度就一定比短元音的發(fā)音長度要久,所以被稱作“長元音”,短元音就是發(fā)音時間短,這是其中一種典型的對語音知識的理解誤區(qū)。討論單元音發(fā)音時間的長短應該有一種“相對觀念”〔1〕,即在同樣的音素環(huán)境下,單元音中的長元音比短元音發(fā)音時間長。例如,在下列這兩個音標中:/ki:d/和/k?d/。我們需要向?qū)W生指出,當單元音后的輔音同時為濁輔音的時候,單元音/i:/比/?/發(fā)音時間長,這也是比較其長短的首要條件。若僅僅告訴學生,某個長元音比某個短元音短,即容易引起學生的誤解。我們同時可以舉一些更為復雜的例子,比如:對比單詞beat和bid。通常將音的長短絕對化的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認為beat當中的長元音/i:/比bid當中的短元音/?/發(fā)音時間長,此時他們便忽略了單元音后輔音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師此時可抓住機會,進一步向?qū)W生闡釋元音和輔音的發(fā)聲特點,即由于元音發(fā)聲講究聲帶振動,濁輔音同樣需要振動,但清輔音則反之;因此若某單元音后接濁輔音,“振動+振動”的效果便使得這個單元音聽起來變長了;若某單元音后接濁輔音,“振動+不振動”的效果便使得這個單元音聽上去變短了。這樣解釋之后,學生便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單元音長短的概念,更傾向于把區(qū)別單元音的音質(zhì)和松緊作為區(qū)別單元音的首要標準,而不是只見其一,不知其二。
(二)充分理解音素送氣與否的情況
在語音教學界,“濁化”的概念已盛行多年,筆者在初中接觸英語時,當時筆者的老師便向其學生灌輸“濁化”的概念,即在與清輔音/s/結(jié)合的雙清輔音連綴/st/、/sp/、/sk/中,后半部分的清輔音/t/、/p/、/k/均“濁化”為其對應的濁輔音/d/、/b/、/g/。這在語音學上是一種較為片面的理解,基本上所有學生也欣然接受這樣的觀點。在某次語音實踐課程中,一位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既然這些清輔音都“濁化”了,為什么在這些單詞的國際音標中,這些清輔音不替換成相對應的濁輔音呢,還仍然使用原來的清輔音?筆者借此機會,重新向?qū)W生介紹了“濁化”的真正含義,改變了學生固有的錯誤理解。但畢竟能問出這樣問題的學生是少數(shù),因此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向?qū)W生輸送“送氣”這個在語音教學中很少被提及的概念。
“送氣”即吐氣,是英語發(fā)音時不可避免的過程。教師可借用一張薄白紙作為教具,向?qū)W生演示發(fā)清輔音和濁輔音時的氣流大小情況,繼而引出“濁化”現(xiàn)象的真正含義。指導學生將薄白紙放在嘴巴前面,觀察發(fā)清輔音和濁輔音時候白紙的飄動情況,從而理解發(fā)清輔音和濁輔音時的氣流差別狀況。從白紙試驗可得出十分簡單的結(jié)論:清輔音發(fā)聲時出氣量比濁輔音大。因此在與清輔音/s/結(jié)合的雙清輔音連綴/st/、/sp/、/sk/中,由于兩個連續(xù)的清輔音同時大量送氣,影響了說話者的語流速度,因此為了使說話的速度更加流暢,人們在發(fā)/t/、/p/、/k/時會盡量少送一些氣,即造成了這幾個清輔音的聽感趨向濁輔音/d/、/b/、/g/。由上可知,音素的本質(zhì)完全未發(fā)生改變,清輔音并沒有轉(zhuǎn)化為濁輔音,僅僅是少送了點氣流而已?!?〕教師應當在教材初次出現(xiàn)此語音現(xiàn)象時便向?qū)W生加以解釋,強調(diào)語流的作用,避免“濁化”誤導學生。同時,教師也應當向?qū)W生提出這樣一種實際語音現(xiàn)象:如果聽過不同的英語本族語人在念以上的雙清輔音連綴時,并不是所有人都會減少第二個清輔音的送氣,依然有很大部分的英語本族語者會兩個清輔音都使用同等的氣流。所以,如skate一詞,有的人會減少/k/音素的送氣,聽起來像/g/,而有的人則完全不會減少/k/音素的送氣,聽起來仍是帶有強大氣流的軟腭爆破音/k/。同樣的例子還有如experience、stalk、speed等等,這也是下文會提及的語音多元化概念。
(三)如何避免對標準口音的過度推崇
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有學生要求學習“絕對標準”的英國口音或是美國口音,而有的教師也不斷宣揚口音的標準化概念,忽視了學生本身帶有的漢語口音或方言口音對于英語語音學習負遷移作用的客觀性和可接受性。也就是說,過度推崇標準英語口音的學習,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語言的連貫性和語義的表達,甚至會讓英語本族語者感到別扭和虛假??谝糇鳛椴煌幕囊环N表現(xiàn)形式,賦予了語言獨特的魅力和生命力。
語音學習是英語語音的基礎(chǔ),但絕不是唯一。我們十分強調(diào)語音的標準是有一個可接受的范圍度的,即語音在不影響說話者表達含義,不影響聽者理解說話者含義的前提下,是可以“不那么標準”的,這個觀念應當讓學生謹記。語音的學習也應當跟隨時代潮流的發(fā)展,不應默守陳規(guī),語言是不斷變化著的,語音也是如此。RP英語曾作為BBC廣播電視臺的標準英語,而如今大眾已經(jīng)完全接受了BBC電臺里帶有不同口音的主播,甚至非洲口音的主播;河口英語曾被認作是中下層人民所操口音,而如今其也在漸漸取代RP英語,成為英國英語口音的主流?!?〕由此可見,一些教師和學生嗤之以鼻的“中國口音”并不是一無是處,它帶有中國文化深深的烙印,是多元口音文化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在中國不斷發(fā)展強大的過程中,“中式英語口音”也有不小的可能成為英語口音文化中一道獨特的風景。教師在語音教學的過程中應加強語音宏觀層面思想的引導,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理解語音的外延內(nèi)涵。
三、結(jié)語
英語語音教學在不同時期有其不同的影響力,這并不代表人們可以忽視或弱化其作用和重要性。筆者認為,語音實踐課程的學時在低年級需要進一步加大,由于良好清晰的語音風貌需要長時間刻苦的模仿、訓練和修正,目前每周兩個學時的語音實踐課程無法滿足教師教學的需要,也無法滿足學生良好掌握語音知識的需要。語音課程在英語本科專業(yè)四級和八級的考試分值中雖未有明顯的體現(xiàn),但卻對英語專業(yè)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強調(diào)口語表達多與書面書寫的二十一世紀,語音課程有其不可替代性。
實踐和操練是英語語音實踐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教師不應該忽略語音理論闡釋的重要性,語音學習是一個自主性較大的過程,因此教師的引導作用顯而易見。鑒于漢語與英語發(fā)聲方式的巨大差異,教師可通過語音對比法從細節(jié)上點明英語音素與漢語聲母韻母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著重訓練并提高學生“聽和辨”的能力,最終幫助學生修煉出良好的語音風貌。
〔參 考 文 獻〕
〔1〕Alan Gruttenden.吉姆森英語語音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8:12.
〔2〕Peter Roach.英語語音學與音系學實用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8:11
〔3〕汪文珍.英語語音〔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8:3〔責任編輯:楊 赫〕